妙法蓮華經台宗會義卷五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聞持圓頓妙法,能受能持,猶如大海普能受持龍王雨也。
複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诃薩,得樂說無礙辯才。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十行,不思議假恒沙佛法,橫豎貫通,故能自在演說,辯才無礙也。
複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诃薩,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十回向法。
事理圓融,真俗不二。
一中無量,無量中一。
重重旋轉,互總互持也。
複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诃薩,能轉不退法輪。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初地,心心流注薩婆若海,圓轉三不退輪也。
複有二千中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诃薩,能轉清淨法輪。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二地,自離三惑垢,令他離三惑垢,故雲轉清淨法輪也。
複有小千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诃薩,八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四地,止餘八品微細無明,故雲八生當得菩提也。
斷一品入五地,斷二品入六地,斷三品入七地,斷四品入八地,斷五品入九地,斷六品入十地,斷七品入等覺,斷八品盡入妙覺。
每斷一品無明,即損一變易,生增明一分中道也。
複有四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诃薩,四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八地,止餘四品微細無明也。
損一生入九地,損二生入十地,損三生入等覺,損四生盡即成妙覺。
複有三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诃薩,三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九地,故止餘三生也。
複有二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诃薩,二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十地,故止餘二生也。
複有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诃薩,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等覺,故止餘一生也。
複有八世界微塵數衆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此即博地凡夫,由聞經力,證圓十信,發相似心也。
本門得道,如此之多,一切諸經,皆所不及。
良由原本垂迹,處處開引,中間相值,數數成熟。
今世五味,節節調伏,收羅結撮,歸會法華。
譬如田家,春生夏長,耕種耘治,秋收冬藏,一時獲刈。
此後雖複有得道者,如捃拾耳。
問:授法身記,何缺五地、六地、七地人耶?答:此非思議可知。
惟如來能分别,惟補處能領解,何必于此生疑?問:聞持陀羅尼等,何與舊文對位,又略不同?答:無生忍等,名字并通,偏圓權實,本無一定,但須消釋,令會圓理。
今約義便,作此分配,若欲互融,何所不可?當知惟八生、四生等,的有次序,餘皆約義配釋而已。
二、如來分别竟。
△三瑞表圓益 佛說是諸菩薩摩诃薩得大法利時,于虛空中雨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以散無量百千萬億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并散七寶塔中師子座上釋迦牟尼佛及久滅度多寶如來,亦散一切諸大菩薩及四部衆。
又雨細末栴檀、沉水香等。
于虛空中,天鼓自鳴,妙聲深遠。
又雨千種天衣,垂諸璎珞、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遍于九方。
衆寶香爐燒無價香,自然周至供養大會。
一一佛上,有諸菩薩執持幡蓋,次第而上至于梵天。
是諸菩薩以妙音聲,歌無量頌贊歎諸佛。
此中亦有六瑞:一、雨華瑞,二、雨香瑞,表圓妙慧福自行德也;三、天鼓瑞,四、天衣璎珞瑞,表圓妙教行化他德也;五、燒香供養瑞,六、幡蓋贊歎瑞,表圓妙自行化他同歸極果也。
初虛空雨華者,虛空表平等法性,從此法性出生四十真位圓妙慧華也。
前文既借分身表應,釋迦表報,多寶表法,今先散分身諸佛,次及釋迦多寶,意顯三身雖非一異,而由得見應身,乃知報身修德及法身性德也。
亦散一切菩薩四衆,即表大會皆得圓因妙慧,皆成三身妙果,無差别也。
細末栴檀沉水諸福德香,亦從法性出生,亦以奉供三身,普及四衆,文影略耳。
天鼓自鳴,是表圓音演深妙教。
千種天衣,表寂滅忍衣。
遍覆一切,垂諸璎珞,表戒、定、慧、陀羅尼四種璎珞,攝化衆生,令生喜悅也。
摩尼,此雲如意,又言如意珠者,或是偶爾重文,華梵雙舉,或以四璎珞字,用拟戒等四璎珞也。
遍于九方者,本從上方雨垂,遍于八方及下地也。
問:何不如華嚴雲充滿十方耶?答:華嚴以十表無盡,此經以一表同歸。
今雲遍于九方,正表一佛界,理遍該九界,九界無非一佛界也。
衆寶香爐,燒無價香,自然周至,供養大會者,即表自行妙德,總趣極果也。
前既雨華雨香,用表福慧,今之燒香,即以燒表慧,以香表福,供養大會三身諸佛,普及菩薩四衆,諸未來佛,故雲趣極果也。
言自然者,不由人力,亦從法性虛空而顯現也。
有諸菩薩者,亦是自然化現諸菩薩像,亦從法性虛空出生也。
幡者,轉義,即表增道損生。
蓋者,覆義,即表慈悲益物。
次第而上,即表從因至果。
至于梵天者,梵是淨義,即表究竟四德。
妙音歌頌,贊歎諸佛,即表以佛道聲,令一切聞。
上既以天鼓表化他之教,衣璎表化他之行,今還用幡蓋表行,歌贊表教,二種化他妙德,同趣極果也。
圓益既深,故現瑞以表之。
華嚴佛頂諸經,說大法竟,皆現奇瑞,此經何獨不然?二、總授法身記竟。
△三、彌勒總申領解。
上迹門中,菩薩亦悟,而大事未畢,所以不陳。
今本門既竟,故托補處以總申之。
文分為三:初、頌時衆得解,二、頌如來分别,三、頌瑞表圓益。
今初。
爾時,彌勒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一切菩薩分證法空,名之為座。
今從座起,表不住所證,展轉增進也。
本實迹權,向未發迹,如右肩被覆,今已開竟,故偏袒以表之。
本迹雖殊,不思議一,故合掌以表之。
增道損生,速趣極果,故向佛以表之。
佛說希有法,昔所未曾聞,世尊有大力,壽命不可量。
無數諸佛子,聞世尊分别,說得法利者,歡喜充遍身。
△二頌如來分别 或住不退地,或得陀羅尼,或無礙樂說,萬億旋總持。
不退地,即頌無生法忍,初住念不退位,餘可知。
或有大千界,微塵數菩薩,各各皆能轉,不退之法輪。
複有中千界,微塵數菩薩,各各皆能轉,清淨之法輪。
複有小千界,微塵數菩薩,餘各八生在,當得成佛道。
複有四三二,如此四天下,微塵諸菩薩,随數生成佛。
或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餘有一生在,當成一切智。
如是等衆生,聞佛壽長遠,得無量無漏,清淨之果報。
無量無漏,揀異二乘之有量也。
妙因所感,故言清淨;無障礙土,故言果報。
複有八世界,微塵數衆生,聞佛說壽命,皆發無上心。
二、頌如來分别竟 △三頌瑞表圓益 世尊說無量,不可思議法,多有所饒益,如虛空無邊。
雨天曼陀羅,摩诃曼陀羅,釋梵如恒沙,無數佛土來。
雨旃檀沉水,缤紛而亂墜,如鳥飛空下,供散于諸佛。
此頌雨華雨香二瑞,總皆供散諸佛也。
長有釋梵二句,以表機遍十方。
天鼓虛空中,自然出妙聲,天衣千萬種,旋轉而來下。
此頌天鼓、天衣二瑞,略不頌璎珞,而天衣長有萬字,正顯所覆必多。
衆寶妙香爐,燒無價之香,自然悉周遍,供養諸世尊。
此頌燒香供養瑞也。
長文雲大會,今頌雲世尊,當知大會皆是三世佛也。
其大菩薩衆,執七寶幡蓋,高妙萬億種,次第至梵天。
一一諸佛前,寶幢懸勝幡,亦以千萬偈,歌詠諸如來: 此頌幡蓋贊歎瑞也。
如是種種事,昔所未曾有,聞佛壽無量,一切皆歡喜。
佛名聞十方,廣饒益衆生,一切具善根,以助無上心。
此結頌瑞,表圓益不同,循常瑞相,故雲昔所未曾有也。
二、本門正說段竟。
△三、流通段。
此下共有十一品半,經文盡屬流通,今且逐近以三品半而為本門。
流通者,凡有兩意:一者,四信五品,并以聞壽長遠而為言端。
随喜功德、法師功德兩品,隻是申明初品因果功德。
不輕一品,隻是引證贊毀福罪。
當知此三品半,正為流通本門。
例如法師至安樂行五品,正為流通迹門也。
二者,既以初品别序為迹門序,迹門自具三段,故以此三品半而為本門。
流通本門亦具三段,本迹各三,束為正說。
乃以通序五事而序兩門,囑累八品流通兩門,體格周正,
複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诃薩,得樂說無礙辯才。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十行,不思議假恒沙佛法,橫豎貫通,故能自在演說,辯才無礙也。
複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诃薩,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十回向法。
事理圓融,真俗不二。
一中無量,無量中一。
重重旋轉,互總互持也。
複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诃薩,能轉不退法輪。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初地,心心流注薩婆若海,圓轉三不退輪也。
複有二千中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诃薩,能轉清淨法輪。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二地,自離三惑垢,令他離三惑垢,故雲轉清淨法輪也。
複有小千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诃薩,八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四地,止餘八品微細無明,故雲八生當得菩提也。
斷一品入五地,斷二品入六地,斷三品入七地,斷四品入八地,斷五品入九地,斷六品入十地,斷七品入等覺,斷八品盡入妙覺。
每斷一品無明,即損一變易,生增明一分中道也。
複有四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诃薩,四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八地,止餘四品微細無明也。
損一生入九地,損二生入十地,損三生入等覺,損四生盡即成妙覺。
複有三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诃薩,三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九地,故止餘三生也。
複有二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诃薩,二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十地,故止餘二生也。
複有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诃薩,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是增道損生,證圓等覺,故止餘一生也。
複有八世界微塵數衆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此即博地凡夫,由聞經力,證圓十信,發相似心也。
本門得道,如此之多,一切諸經,皆所不及。
良由原本垂迹,處處開引,中間相值,數數成熟。
今世五味,節節調伏,收羅結撮,歸會法華。
譬如田家,春生夏長,耕種耘治,秋收冬藏,一時獲刈。
此後雖複有得道者,如捃拾耳。
問:授法身記,何缺五地、六地、七地人耶?答:此非思議可知。
惟如來能分别,惟補處能領解,何必于此生疑?問:聞持陀羅尼等,何與舊文對位,又略不同?答:無生忍等,名字并通,偏圓權實,本無一定,但須消釋,令會圓理。
今約義便,作此分配,若欲互融,何所不可?當知惟八生、四生等,的有次序,餘皆約義配釋而已。
二、如來分别竟。
△三瑞表圓益 佛說是諸菩薩摩诃薩得大法利時,于虛空中雨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以散無量百千萬億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并散七寶塔中師子座上釋迦牟尼佛及久滅度多寶如來,亦散一切諸大菩薩及四部衆。
又雨細末栴檀、沉水香等。
于虛空中,天鼓自鳴,妙聲深遠。
又雨千種天衣,垂諸璎珞、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遍于九方。
衆寶香爐燒無價香,自然周至供養大會。
一一佛上,有諸菩薩執持幡蓋,次第而上至于梵天。
是諸菩薩以妙音聲,歌無量頌贊歎諸佛。
此中亦有六瑞:一、雨華瑞,二、雨香瑞,表圓妙慧福自行德也;三、天鼓瑞,四、天衣璎珞瑞,表圓妙教行化他德也;五、燒香供養瑞,六、幡蓋贊歎瑞,表圓妙自行化他同歸極果也。
初虛空雨華者,虛空表平等法性,從此法性出生四十真位圓妙慧華也。
前文既借分身表應,釋迦表報,多寶表法,今先散分身諸佛,次及釋迦多寶,意顯三身雖非一異,而由得見應身,乃知報身修德及法身性德也。
亦散一切菩薩四衆,即表大會皆得圓因妙慧,皆成三身妙果,無差别也。
細末栴檀沉水諸福德香,亦從法性出生,亦以奉供三身,普及四衆,文影略耳。
天鼓自鳴,是表圓音演深妙教。
千種天衣,表寂滅忍衣。
遍覆一切,垂諸璎珞,表戒、定、慧、陀羅尼四種璎珞,攝化衆生,令生喜悅也。
摩尼,此雲如意,又言如意珠者,或是偶爾重文,華梵雙舉,或以四璎珞字,用拟戒等四璎珞也。
遍于九方者,本從上方雨垂,遍于八方及下地也。
問:何不如華嚴雲充滿十方耶?答:華嚴以十表無盡,此經以一表同歸。
今雲遍于九方,正表一佛界,理遍該九界,九界無非一佛界也。
衆寶香爐,燒無價香,自然周至,供養大會者,即表自行妙德,總趣極果也。
前既雨華雨香,用表福慧,今之燒香,即以燒表慧,以香表福,供養大會三身諸佛,普及菩薩四衆,諸未來佛,故雲趣極果也。
言自然者,不由人力,亦從法性虛空而顯現也。
有諸菩薩者,亦是自然化現諸菩薩像,亦從法性虛空出生也。
幡者,轉義,即表增道損生。
蓋者,覆義,即表慈悲益物。
次第而上,即表從因至果。
至于梵天者,梵是淨義,即表究竟四德。
妙音歌頌,贊歎諸佛,即表以佛道聲,令一切聞。
上既以天鼓表化他之教,衣璎表化他之行,今還用幡蓋表行,歌贊表教,二種化他妙德,同趣極果也。
圓益既深,故現瑞以表之。
華嚴佛頂諸經,說大法竟,皆現奇瑞,此經何獨不然?二、總授法身記竟。
△三、彌勒總申領解。
上迹門中,菩薩亦悟,而大事未畢,所以不陳。
今本門既竟,故托補處以總申之。
文分為三:初、頌時衆得解,二、頌如來分别,三、頌瑞表圓益。
今初。
爾時,彌勒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一切菩薩分證法空,名之為座。
今從座起,表不住所證,展轉增進也。
本實迹權,向未發迹,如右肩被覆,今已開竟,故偏袒以表之。
本迹雖殊,不思議一,故合掌以表之。
增道損生,速趣極果,故向佛以表之。
佛說希有法,昔所未曾聞,世尊有大力,壽命不可量。
無數諸佛子,聞世尊分别,說得法利者,歡喜充遍身。
△二頌如來分别 或住不退地,或得陀羅尼,或無礙樂說,萬億旋總持。
不退地,即頌無生法忍,初住念不退位,餘可知。
或有大千界,微塵數菩薩,各各皆能轉,不退之法輪。
複有中千界,微塵數菩薩,各各皆能轉,清淨之法輪。
複有小千界,微塵數菩薩,餘各八生在,當得成佛道。
複有四三二,如此四天下,微塵諸菩薩,随數生成佛。
或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餘有一生在,當成一切智。
如是等衆生,聞佛壽長遠,得無量無漏,清淨之果報。
無量無漏,揀異二乘之有量也。
妙因所感,故言清淨;無障礙土,故言果報。
複有八世界,微塵數衆生,聞佛說壽命,皆發無上心。
二、頌如來分别竟 △三頌瑞表圓益 世尊說無量,不可思議法,多有所饒益,如虛空無邊。
雨天曼陀羅,摩诃曼陀羅,釋梵如恒沙,無數佛土來。
雨旃檀沉水,缤紛而亂墜,如鳥飛空下,供散于諸佛。
此頌雨華雨香二瑞,總皆供散諸佛也。
長有釋梵二句,以表機遍十方。
天鼓虛空中,自然出妙聲,天衣千萬種,旋轉而來下。
此頌天鼓、天衣二瑞,略不頌璎珞,而天衣長有萬字,正顯所覆必多。
衆寶妙香爐,燒無價之香,自然悉周遍,供養諸世尊。
此頌燒香供養瑞也。
長文雲大會,今頌雲世尊,當知大會皆是三世佛也。
其大菩薩衆,執七寶幡蓋,高妙萬億種,次第至梵天。
一一諸佛前,寶幢懸勝幡,亦以千萬偈,歌詠諸如來: 此頌幡蓋贊歎瑞也。
如是種種事,昔所未曾有,聞佛壽無量,一切皆歡喜。
佛名聞十方,廣饒益衆生,一切具善根,以助無上心。
此結頌瑞,表圓益不同,循常瑞相,故雲昔所未曾有也。
二、本門正說段竟。
△三、流通段。
此下共有十一品半,經文盡屬流通,今且逐近以三品半而為本門。
流通者,凡有兩意:一者,四信五品,并以聞壽長遠而為言端。
随喜功德、法師功德兩品,隻是申明初品因果功德。
不輕一品,隻是引證贊毀福罪。
當知此三品半,正為流通本門。
例如法師至安樂行五品,正為流通迹門也。
二者,既以初品别序為迹門序,迹門自具三段,故以此三品半而為本門。
流通本門亦具三段,本迹各三,束為正說。
乃以通序五事而序兩門,囑累八品流通兩門,體格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