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關燈
小
中
大
:所以别内外也。
謂見牆别宅舍之内外,觀序知一經之由緻也。
律師序述此經之大猷,蓋欲廣傳後代,展轉流通而不絕也。
終南山釋道宣述 終南,山名,距長安八十裡,在扶風武功縣。
東接骊山、太華,西連太白、隴山。
其山北來,勢終于南,故雲終南。
關中記雲:終南一名中南,在天之中,居都之南,故曰中南。
釋者,梵語具雲釋迦,此雲能仁,佛之姓也。
故凡投佛出家者,皆以釋為姓。
阿含經雲:四河入海,同一鹹味。
四姓出家,皆名為釋。
是也。
律師諱道宣,生京兆錢氏。
父吏部尚書。
母夢月輪貫懷而孕,又夢梵僧語之曰:所孕者,梁之祐律師也。
及長,師日嚴頵(于倫切)。
公出家落??,年二十,依首師進具,又從學律。
唐高祖武德七年甲申,徙居終南纻麻蘭若,制行事鈔。
嘗行般舟三昧,前後總二十會,常感天人送馔侍衛。
後在西明寺行道,中夜臨砌,足蹶且仆,有少年介胄擁衛之。
律師問:汝為誰?曰:弟子博叉天王子張瓊也。
以師戒德,故來給衛耳。
因以佛牙授師,夜捧行道,晝藏地穴,唯弟子文綱知之。
又授以餌藥修合之方,即今天王補心丸是也。
師問以世尊在世及滅後時事,瓊一一為言,随問随錄,集為感天侍應傳一卷。
高宗幹封二年丁卯冬十月三日入滅,衆聞天人同聲請師歸彌勒内院。
穆宗贊曰:代有覺人,為如來使。
龍鬼歸降,天人奉侍。
聲飛五天,辭驚萬裡。
金烏西墜,佛日東舉。
稽首皈依,肇律宗主。
懿宗朝谥澄照。
述者,著述也。
述者之謂賢,作者之謂聖。
儒典雲:述而不作。
律師自謙,故雲述也。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緻也。
統,(他綜切。
)總也。
降靈,猶降神也。
緻,趣也。
諸佛皆從兜率降神,出現于世,其本懷之緻趣,莫不為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授記作佛而後已。
今經開顯,既開衆生佛之知見,授記作佛,則總紀諸佛出世之意,故雲統諸佛降靈之本緻也。
蘊結大夏,出彼千齡。
東傳震旦,三百餘載。
蘊,積也。
蘊結,即結集也。
大夏,即竺國之美稱。
如來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入滅于周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
既入滅,弟子阿難輩于是始結集大小經律論藏,至東漢明帝永平七年,計一千餘年,故曰出彼千齡。
齡,即年也。
是年,帝夢金人長大,項有日光,飛至殿庭。
旦問群臣,太學聞人傅毅奏曰:周昭王時,西域有佛出世,其形長一丈六尺而黃金色。
陛下所夢,将非是乎?博士王遵推周書異記佐之。
帝遂遣中郎将蔡愔、博士秦景等一十八人,使西域求佛法。
蔡愔等至天竺鄰境月氏國,遇梵僧摩騰、法蘭二人,奉佛經像來震旦,遂同東還。
永平十年,入阙獻經像,帝大悅。
帝于雍門外立寺,騰、蘭居之,以白馬?經而來,遂名白馬寺。
永平十四年,五嶽道士費叔才、褚善信等忌之,斥言虛僞。
騰、蘭白于帝曰:吾佛出世法,水火不能壞,請與方士驗之。
帝敕叔才等盡出所有奇經秘訣,與騰、蘭所持來經像就焚之。
正月十五日火作,而騰、蘭諸經完然不燼。
方士稽首欽服,帝益異之。
由是騰、蘭習漢言。
久之,譯四十二章經、十地斷結、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等五經。
佛法自此始流東土,故曰東傳。
震旦震旦,或曰真丹琳法師雲:東方屬震,是日出之方,故雲震旦。
華嚴音義翻為漢地。
樓炭經雲:蔥河以東,名為震旦。
以初日出,耀于東隅,故得名也。
據此,則震旦非梵語矣。
自漢永平七年至獻帝,合一百五十五年,歸魏。
魏五主,合四十五年,歸西晉。
西晉四主,合五十二年,至東晉安帝義熙二年羅什譯此經時,合八十九年。
總計三百四十一年,故曰三百餘載。
載,年也。
爾雅雲:唐虞曰載。
取物終更始也。
西晉惠帝永康年中,長安青門炖煌菩薩竺法護者,初翻此經,名正法華。
西晉武皇帝司馬氏,諱炎,字安世,文帝昭之子也。
受魏禅,即帝位,乙酉改元泰始,國号晉,都洛陽,故曰西晉。
始自武帝,次惠帝,次懷帝,終于愍帝。
惠帝諱衷,字正度,武帝第二子。
庚戌四月即位,改元永熙,繼改元康,庚申又改永康,止一年。
長安古稱鹹陽,漢高祖改名長安。
青門在長安城東,即邵平種瓜處也。
炖煌即今甘肅沙州路,古流沙地,禹貢雍州之域也。
漢為炖煌郡,陽關、玉門關窪水在焉。
竺昙摩羅刹,此雲法護,月氏國人,究三
謂見牆别宅舍之内外,觀序知一經之由緻也。
律師序述此經之大猷,蓋欲廣傳後代,展轉流通而不絕也。
終南山釋道宣述 終南,山名,距長安八十裡,在扶風武功縣。
東接骊山、太華,西連太白、隴山。
其山北來,勢終于南,故雲終南。
關中記雲:終南一名中南,在天之中,居都之南,故曰中南。
釋者,梵語具雲釋迦,此雲能仁,佛之姓也。
故凡投佛出家者,皆以釋為姓。
阿含經雲:四河入海,同一鹹味。
四姓出家,皆名為釋。
是也。
律師諱道宣,生京兆錢氏。
父吏部尚書。
母夢月輪貫懷而孕,又夢梵僧語之曰:所孕者,梁之祐律師也。
及長,師日嚴頵(于倫切)。
公出家落??,年二十,依首師進具,又從學律。
唐高祖武德七年甲申,徙居終南纻麻蘭若,制行事鈔。
嘗行般舟三昧,前後總二十會,常感天人送馔侍衛。
後在西明寺行道,中夜臨砌,足蹶且仆,有少年介胄擁衛之。
律師問:汝為誰?曰:弟子博叉天王子張瓊也。
以師戒德,故來給衛耳。
因以佛牙授師,夜捧行道,晝藏地穴,唯弟子文綱知之。
又授以餌藥修合之方,即今天王補心丸是也。
師問以世尊在世及滅後時事,瓊一一為言,随問随錄,集為感天侍應傳一卷。
高宗幹封二年丁卯冬十月三日入滅,衆聞天人同聲請師歸彌勒内院。
穆宗贊曰:代有覺人,為如來使。
龍鬼歸降,天人奉侍。
聲飛五天,辭驚萬裡。
金烏西墜,佛日東舉。
稽首皈依,肇律宗主。
懿宗朝谥澄照。
述者,著述也。
述者之謂賢,作者之謂聖。
儒典雲:述而不作。
律師自謙,故雲述也。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緻也。
統,(他綜切。
)總也。
降靈,猶降神也。
緻,趣也。
諸佛皆從兜率降神,出現于世,其本懷之緻趣,莫不為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授記作佛而後已。
今經開顯,既開衆生佛之知見,授記作佛,則總紀諸佛出世之意,故雲統諸佛降靈之本緻也。
蘊結大夏,出彼千齡。
東傳震旦,三百餘載。
蘊,積也。
蘊結,即結集也。
大夏,即竺國之美稱。
如來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入滅于周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
既入滅,弟子阿難輩于是始結集大小經律論藏,至東漢明帝永平七年,計一千餘年,故曰出彼千齡。
齡,即年也。
是年,帝夢金人長大,項有日光,飛至殿庭。
旦問群臣,太學聞人傅毅奏曰:周昭王時,西域有佛出世,其形長一丈六尺而黃金色。
陛下所夢,将非是乎?博士王遵推周書異記佐之。
帝遂遣中郎将蔡愔、博士秦景等一十八人,使西域求佛法。
蔡愔等至天竺鄰境月氏國,遇梵僧摩騰、法蘭二人,奉佛經像來震旦,遂同東還。
永平十年,入阙獻經像,帝大悅。
帝于雍門外立寺,騰、蘭居之,以白馬?經而來,遂名白馬寺。
永平十四年,五嶽道士費叔才、褚善信等忌之,斥言虛僞。
騰、蘭白于帝曰:吾佛出世法,水火不能壞,請與方士驗之。
帝敕叔才等盡出所有奇經秘訣,與騰、蘭所持來經像就焚之。
正月十五日火作,而騰、蘭諸經完然不燼。
方士稽首欽服,帝益異之。
由是騰、蘭習漢言。
久之,譯四十二章經、十地斷結、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等五經。
佛法自此始流東土,故曰東傳。
震旦震旦,或曰真丹琳法師雲:東方屬震,是日出之方,故雲震旦。
華嚴音義翻為漢地。
樓炭經雲:蔥河以東,名為震旦。
以初日出,耀于東隅,故得名也。
據此,則震旦非梵語矣。
自漢永平七年至獻帝,合一百五十五年,歸魏。
魏五主,合四十五年,歸西晉。
西晉四主,合五十二年,至東晉安帝義熙二年羅什譯此經時,合八十九年。
總計三百四十一年,故曰三百餘載。
載,年也。
爾雅雲:唐虞曰載。
取物終更始也。
西晉惠帝永康年中,長安青門炖煌菩薩竺法護者,初翻此經,名正法華。
西晉武皇帝司馬氏,諱炎,字安世,文帝昭之子也。
受魏禅,即帝位,乙酉改元泰始,國号晉,都洛陽,故曰西晉。
始自武帝,次惠帝,次懷帝,終于愍帝。
惠帝諱衷,字正度,武帝第二子。
庚戌四月即位,改元永熙,繼改元康,庚申又改永康,止一年。
長安古稱鹹陽,漢高祖改名長安。
青門在長安城東,即邵平種瓜處也。
炖煌即今甘肅沙州路,古流沙地,禹貢雍州之域也。
漢為炖煌郡,陽關、玉門關窪水在焉。
竺昙摩羅刹,此雲法護,月氏國人,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