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關燈
畫閣。

    或時草舍茅堂。

    或時金屏朱戶。

    或時破廟窯龛。

    省得麼。

    川老雲。

    雲起南山雨北山。

    馬名驢子幾多般。

    請看浩渺無情水。

    幾處随方幾處圓。

    若要不來不去。

    須得諸漏已盡。

    以歸寂滅。

    如此者。

    未出三界外。

    天地不能拘。

    作個物外閑人。

    會麼。

    向前不如退步。

    紐捏不如自然。

     自家房内主人公,同居共住不知蹤。

     若能退步回頭望,物物頭頭總得逢。

     是諸法空相。

     諸法皆空,本非實際。

    仙真雲:法本無法,形本非形。

    有形終是假,無相是真人。

    金剛經雲: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又雲:一切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從上諸師一味談空者,隻為衆生直下是空,擔負不行,起種種假名,引導有情無情皆歸空寂,得返本原。

    若信未及,但去靜坐反照,照見五蘊實無所有,自然忘形忘體,得其人空。

    既得人空,如病安去藥,其法亦空。

    人法俱空,自然休去歇去。

    經雲: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既得忘形忘體,有甚念慮可牽?到這地面,自然放下,無仙佛可做,無生死可斷,無修無證。

    若更有絲毫可修可證,則堕生死界,永劫受沉淪。

    若能徹底脫灑,無所依倚,不落有無二邊,如虛空獨立,直下承當空劫已前○圓陀陀、光爍爍底,有何不可?會麼?乾坤兩朵海中蓮,一切衆生虛出沒。

     人法皆空心自休,也無歡喜也無愁。

     風平浪靜雲歸去,月照寒江一色秋。

     不生不滅 有成有壞是事相,不生不滅是理性。

    此直言直說,衆生具足法身,真空妙性,亘古今不曾生,不曾滅,不變不移,無來無去,無舊無新,巍巍如是。

    大上雲: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又雲: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四大五蘊,任他虛生虛沒,于自己法身,總無交涉。

    且道既無交涉,如何步步不離?古德雲:和光塵不染,三界獨為尊。

    川老又雲:得優遊處且優遊,雲自高飛水自流。

    隻見黑風翻大浪,未聞沉卻釣魚舟。

    如是者,且道有交涉也無交涉?若得五蘊皆空,有甚離與不離?理會得麼?水流常不住,青山鎮日閑。

     任他四大往來奔,雲來雲去鎮常存。

     竹影掃階塵不起,月穿潭底水無痕。

     不垢不淨 亦說衆生本來清淨法身,無名無相,無痕無瑕,無染無活,不長不短,不方不圓,壞不得,燒不得,如虛空,似蓮華,不着水,也不垢穢,亦不淨潔,常劫如然,如水中月。

    要見麼?随處放光,幾人能得見? 清淨無瑕一法身,如蓮出水不沾塵。

     分身應現千江水,千月還同一月真。

     不增不減 謂混沌虛空之體,迢迢空劫之身,如何增得?如何減得?也害不得,也益不得。

    道雲:在聖而不餘,在凡而不欠。

    釋雲:如如自然,無欠無餘。

    又雲:經曆劫而不壞,至亘古而不遷。

    古德雲:體似虛空沒崖崖,上乘菩薩信無疑,中下聞之必生怪。

    且道因何如是?呵呵!自家繩子短,倒怨井水深,正是自家味了。

    咄!靈山會上曾相識,今日因何不認人? 法身與色身,不必論疏親。

     皆賴東君力,華柳一般春。

     是故空中。

     妙法真空,不生不滅,無垢無淨,增不得,減不得,清淨本然,古今不改,萬劫常存。

    刀割不斷,箭射不穿,繩系不住,火燒不燃,雨灑不濕,推擁不偏,擊之不痛,捉之難拈。

    因何如是?物不礙虛空,虛空不礙物也。

    仙真雲:真空不挂物,大道不沾塵。

    川老雲:虛空不閡絲毫念,所以彰名大覺仙。

    文始真經雲:天地雖大,不能芽空中之核;陰陽雖妙,不能卵無雄之雌。

    且道天地因何不能生發陰陽,其生不能造化?空中之物不能生芽者,不沾地土,不着境界也。

    無雄之卵不能造化者,内空無物也。

    省得麼?内外徹底空,鬼神拿不着。

     真空元不立纖塵,才有微塵便不真。

     泥水布衫都脫下,分明便見裡頭人。

     無色,無受、想、行、識。

     既是空中,有甚五蘊積習?虛空之體,安色不受色,安聲不受聲,安受不受受,安想不受想,安行不受行,安識不受識?六道四生,一切假名假相,都無納受。

    清虛妙道,纖塵不立,必竟無形。

    行如鳥道,坐若太虛。

    且道如何謂之鳥道太虛?咦,鳥道雖行而不見迹,真空雖露而不見相。

    會麼? 五蘊俱無便見空,何須他覓主人公。

     既得水清魚自見,頭頭不昧有神通。

     無眼、耳、鼻、舌、身、意。

     且道無眼耳鼻舌身意是個甚麼?休呆看蹉過了。

    予今明說:有此六根是色身,無此六識名法相,如此之者隻是數。

    修行人眼雖看,不要着在色上;耳雖聽,不要着在聲上;鼻雖嗅,不要着在香臭上;舌雖嘗,不要着在滋味上;雖有身體,休要着在相上,須要忘形忘體;意雖應事,不要着在境物上,要應應常靜。

    道雲:眼不觀色,耳不聽聲,舌不耽味,鼻不嗅香,身不妄動,意不狂亂。

    儒雲: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便是無眼耳鼻舌身意也。

    亦是六根清淨,便是六塵不染,又是六識皆空。

    總而言之,十八界靜也,又名六耗消亡六賊死,一真不動六門關。

    總而言之,十八獄空也,斷也。

    若此則天堂近也,便見本來法身。

    要見本來法身麼?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曰臭,在舌談論,在手拈掇,在足運奔。

    全體起用全體法身,非是六根、四大、五蘊、見聞、知覺,切忌休認四大、六根為己。

    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道雲:悟者忘念歸真,迷者著相失本。

    盡是假名,引導衆生。

    不可知得便了,須是親見法身。

    若得親見,轉凡成聖。

    若聽人言說,或文字上知解,如畫餅充饑,似說酒止渴,終不濟事。

    虛實雲:華藥欄,莫颟顸,星在秤弓不在盤。

    重陽祖師雲:休教錯認定盤星。

    且道此句如何說?謂盤隻可等物,知輕别重者,皆在星上。

    祖師又恐人錯認定盤星,讨準定盤星是死物,不知輕重,是以休教錯認定盤星。

    一般都是星,有用得着底,有用不着底,此皆喻法。

    精細審察,休執着一邊。

    且道此理如何?真性與識性,真神與識神。

    一般同住止,一假一成真。

    牢着眼,鹭鹚藏雪内,飛起卻才知。

     六個門頭一個關,五門不必更遮欄。

     從他世事紛紛亂,堂上家尊鎮日安。

     無色、聲、香、味、觸、法。

     此乃六塵也,皆從一根上起。

    但去一根上反照,從何而起?若識起處,從根本生。

    起處是妄,休教生苗。

    仙真雲:揚湯點沸,不如釜底抽薪。

    釋雲:要伐其樹,先去其根,枝稍自墜。

    既識根本,棄假歸真。

    識得我身非有,我身尚無,萬法皆空,自然清靜。

    觀身無身,觀法亦然,都歸空寂。

    更去靜坐,觀過去所作多種色、聲、香、味、觸、法,在于何處?既無所有,還如昨夢。

    我心本空,福罪無主。

    何者是罪?何者是福? 經雲:谛觀心罪本來空,是則名為真忏悔。

    且道忏個甚麼?悔個甚麼?忏則忏其前非,悔則再不重犯。

    咄!既得諸根斷,何處可生苗?隻有虛空在,要見虛空麼?看不見,模不着,對面如常光爍爍。

    認得也未? 萬法皆空罪福無,更須靜坐嘴羅都。

     蓦然拿住毗盧手,做個男兒大丈夫。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若眼界淨竟,識安十八界,自然平安。

    此十八界,因執有眼界,連累十八界不安。

    但去眼根,反究虛假。

    古德雲:眼是障道魔軍,着境自迷回路。

    仙真雲:眼觀心動,着物迷真。

    吾身非入六根,皆歸敗壞。

    靜審四大,都無實義。

    惟有真空妙性,長劫不壞之體,湛然常在,亦無修證。

    釋氏雲:那伽長在定,無有不定之時。

    先師雲:定中境界,靜裡乾坤,自然而然,做作又不是也。

    既得定力,有甚散亂?如同秋月,圓陀陀,光爍爍,普天匝地,無有不照着處。

    說個照着,亦是自然,非安想故。

    拾得又雲:吾心不比月,比月有圓缺。

    一盞無油燈,照得十方徹。

    山河大地,不能隔礙。

    光明洞耀,迥脫根塵。

    體露真常,太無染污。

    但離諸緣,便是仙佛。

    理會麼?○光明無少欠,隻怕起雲遮。

     遇境無心眼便明,反觀自己見前程。

     靈光射透長安道,獨向蓬萊路上行。

     無無明。

     無無明者,萬緣不生也。

    無明是黑暗不停之念,一切衆生,盡有無明。

    因有無明,起多種差别,百般煩惱,皆是暗昧之心,故令如是。

    道雲:暗昧心不止,地獄畜生本。

    釋雲:無明不見菩提路,不覺将身落火坑。

    儒雲:寸心不昧,萬法皆明。

    又廣成子雲:木去火則不灰,人去情則不死。

    大颠雲:心處六情,如鳥投網。

    造罪惡業,如蛾赴燈。

    出殼入殼,轉轉不覺,流浪經劫,皆因無明而起。

    因有無明有行,因行有識,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因六入有觸,因觸有受,因受有愛,因愛有取,因取有有,因有有生,因生有老死憂悲苦惱,皆因無明為始。

    于此親見無明,降伏令死,死中更死,欺人不得,諸漏自盡,煩惱永斷,三毒自滅,惡根自除。

    須是直裁根源,莫顧枝稍華葉。

    根若截斷,華葉自死。

    掃除心地,不見其身。

    身盡無明盡,塵垢亦盡。

    萬劫塵沙數罪,一時頓息。

    輪回生死,一時脫兔。

    且道似個什麼?嗄!??螂離糞彈,脫殼化金蟬。

    會麼? 心間不昧性圓明,遍界空空一坦平。

     寸草不生塵土盡,一輪日向海中生。

     亦無無明盡。

     既掃除心地,十八界必然清淨。

    身尚忘卻,更有甚無明盡?迷則颠倒妄想,是無明業心;悟則轉凡成聖,是圓明覺性。

    都是一般心地,隻曾明與不明。

     太上雲:同出而異名。

    永嘉雲: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若執幻身是我,即有無明。

    有無明即生三毒,起三惡業。

    三業昏暗,六根内盲,因此不見不知,背覺合塵,堕三惡道。

    如有智慧之人,能轉悭貪心為喜舍心,轉瞋怒心為歡喜心,轉愚癡執着心為圓融脫灑心,更改六賊為神通,于是一一轉得改得,自然轉凡成聖,凡夫即是聖人。

    若轉不得改不得,聖人即是凡夫。

    如何凡人被物轉,聖人能轉物?百姓日用而不知,終日忙忙,被物所引,日久月深,離家漸遠,不得還鄉,迷真失本也。

    若是會萬物歸于自己,豈得迷失真本矣。

    川老雲:終日忙忙,那事無妨。

    不求解脫,不樂天堂。

    但能一念歸無念,高步毗盧頂上行。

    又雲:終日吃飯,不曾咬着一粒米。

    終日着衣,不曾挂着一縷絲。

    道雲:居塵不染塵,在欲而無欲。

    身心一如,内外無餘。

    須是打成一片,與空劫齊。

    形影不存,體露堂堂。

    才有纖塵遍界,空生便堕生死。

    但去反觀己身,我身不實,餘者皆空。

    我身尚假,有甚無明?且道如何迷失真道?咦!雪迷樵子路,雲遮采藥人。

     前途路迳黑漫漫,無限江河萬嶺巑。

     若解轉身些子力,堂堂大道坦然寬。

     乃至無老死。

     既得無,更有甚憂苦老死?修行之人,須要忘形忘體。

    我身既無,有何無明?無明既無,生死亦斷。

    太上雲:内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三者既悟,惟見于空。

    金剛經雲: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

    三者既無,四相皆空,有何無明老死?萬法自空,即是仙佛。

    隻這仙佛兩字,也是多了,亦乃強名。

    且衆生颠倒,被目前幻境所惑,習性所牽,形影變動,不能作主,随物流轉,因執有我,妄心不滅,人我不除,執着聲色,堕落生死。

    若是見性之人,目前無法,亦無衆生。

    心佛及衆生,本無差别,平等真法界,一體同觀,萬法歸一。

    且道怎地同觀為仙?真雲:雖則枝分稍異,到了萬葉歸根。

    然則派列流差,必竟百川還海。

    且太極未判,混然一氣,豈有二耶?天地既分,而有高下。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皆一無所化。

    天也是道,地也是道,人也是道。

    有情無情,皆受道氣所生。

    觀梢末則萬彙不等,知根本則一概無殊。

    釋雲: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仙真雲:平等不二老,是全真之丈夫。

    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