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關燈
小
中
大
忘言,得米忘田。
且道都教忘卻,因甚隻不教棄了柱杖?未到水窮山盡處,且存作伴過時光。
理會也未? 這根柱杖本無相,元與虛空無兩樣。
若人提起透三天,遍界邪魔不敢望。
蜜多 蜜多者,西天梵語也,東土翻為無極。
且無極者,無極而太極者○,乃虛空妙道也。
古雲:無極而太極,太極分二儀,二儀分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
因有五行,漸漸滋生萬類,萬類盡在妙道之中包含也。
是以蜜之一字,喻于虛空妙道。
多者,比于諸品衆類,有情無情,皆屬道之含攝。
且如蜂采百華,醞造成蜜。
未成之時,有鹹酸甘苦辛之衆味,青黃赤白之衆色。
其味不等,其色不一。
一日功成蜜就,種種之味,釀成一味。
般般之色,混同一色。
馨香美味,一無差别。
到此則蜂得養生,人得受用。
修行之人,亦複如是。
且如修行之人,調伏身心,朝磨暮煉。
功行未成之際,有悭貪心、利名心、嫉妒心、計較心、勝負心、貢高心、我慢心、殺害心、狼毒心、三毒心、怕怖心、邪心、妄心、無明黑暗心、種種不善之心。
又有暴惡性、粗躁性、風吹性、随邪性、愚濁性、見趣性、乖劣性、虛詐性、好哄性、撅強性、颠狂性、浮華性、謟曲性。
自無始劫來,一切習性,八萬四千有餘,說不可盡。
一日功圓,頑心自盡,煆成一味清淨最上無礙真心。
種種自和,煉就一片,萬劫不壞,圓明法性。
到此并無差别之心,亦無異類之性。
衆惡自消,衆惡自滅。
一真獨露,得大自在。
古德雲:衆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
道雲:百川流不盡,一海納無窮。
仙師雲:千思萬慮終成妄,獨守一真道自親。
且道如何得見一真?咄!開眼被他瞞,諸人拿不着。
省也未? 若幹種種恐難同,休教差别走西東。
收來安放丹爐内,煉得金烏一樣紅。
時 時者,正見之時也。
言見亦無可見,言時未可定時。
仙師雲:一陽才動之時,自有無窮消息。
古德雲:清風飒飒透心懷,此時快樂人難識。
玄之又玄,無東西南北,無四維上下,無過去未來見在,虛空平等,與大道混然,無有二處,共歸一時。
川老雲:時時清風明月鎮相随,桃紅李白薔薇紫,問着東君總不知。
且道東君在何處安身?○見麼?打不離,割不死,在桃紅李白,在薔薇黃紫。
呵呵,模得着也未? 若問端的是何時,清風明月自家知。
東君昨夜傳消息,綻出紅梅第一枝。
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者,色、受、想、行、識也。
此五等因積習而不散,妄認色身是我,故長劫輪回。
若人猛省,借此幻身,須教修行,常自返照,照見五蘊淨盡,清淨本然。
且道如何是色、受、想、行、識?怎生得此五蘊皆空?予今直說分明。
若有解悟之者,休生疑惑,信受奉行,必有契道之日。
且色者,窒礙之義。
若見境逢物,不着不染,是無窒礙,色蘊自空也。
受者,領納之義。
若遇一切聲色境界,心不領納,得受蘊空也。
想者,妄想思慮之義。
若過去不思,未來無想,現在自如,得想蘊空也。
行者,心念不停遷流之義。
若十二時中,心不外遊,念不煩亂,不被物轉,不被境留,一念不離當處,得行想空也。
識者,别無親疏之義,亦乃着物之理。
若見一切境物,一無分别辨認,一概平等,見如不見,識如不識,無親無疏,來則應之,去則不思,得識蘊空也。
既得到此田地,自然照見五蘊皆空,六窗明淨,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
又有甚四大五蘊名字,亦不可得。
道雲:惟見于空。
釋雲:虛空獨露。
昔歌利王遊獵,遇一仙人,問語不答,先卻左膊,次卸右膞,節節支解。
仙人面無懼怒之色,與恒常一同,并不改顔。
罽賓國王問獅子尊者曰:在此做什麼?尊者答曰:在此蘊空。
王問:得蘊空否?尊者答曰:已得蘊空法。
王曰:求師頭得否?尊者答曰:身非我有,何況頭乎?又肇法師雲:四大元無我,五蘊悉皆空。
将頭臨白刃,猶如斬春風。
又舍利弗見天女問雲:何不變卻女身去?天女答曰:我十二年覓女身了不可得,教我變個什麼?從上祖師皆得蘊空法。
又鏡清和尚住院三年,本院土地要見師顔不能得。
又太古郝真人在趙州橋下辦道,忽一夜聞衆鬼于河畔共語雲:明日有一戴鐵帽人替我。
言訖杳無音耗。
至次日将暮,大雨忽作,見一人頭頂一鐵鍋,遮雨至橋下,欲洗腳過橋。
太古一見喝雲:不可洗。
其人聽真人之言,扶欄上橋而去。
至夜衆鬼皆至,一鬼言:我三年等得一個替頭,被這先生将我底來破了。
衆鬼欲害真人,來往尋覓不得,不知真人在于何處,嗟歎而去。
其時真人隻在橋下,鬼不能見。
又弘覺和尚住庵,天廚送食,及再參洞山和尚,後皈庵,天神三日送食到庵,不見庵主。
庵主隻在庵中,為何不見?皆得圓頓之法,隐身之訣,所以神鬼俱不得見。
且道四大不實,色身非有,五蘊盡空,甚是本來面目。
咄!這一句從那裡出來?照見五蘊空底是阿誰?瞎漢當面蹉過。
咦!一心隻在絲綸上,不見蘆華對蓼紅。
○見麼? 識破回頭便下功,了然脫灑悟心空。
從他四大都零落,其中别有一神通。
度一切苦厄。
若得五蘊空,便出生死界,得免輪回苦。
太上雲: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釋雲:身是衆苦之本。
儒雲:有身有患,無執無憂。
經雲: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衆苦充滿,甚可怖畏。
若是有智之人,反照自己,悟得自身皆虛幻,非為真實,何況他物?一日無常,盡皆抛撒,百無一用。
念念如此,心境自除,雜念自少。
更須參訪知識,親近智人,求出身之路,了生死大事。
忽朝爆地一聲,脫下漆桶底,便見本來面目。
要見本來面目麼?○古今無改變,人自認不真。
若得心空苦便無,有何生死有何拘? 一朝脫下胎用襖,作個逍遙大丈夫。
舍利子! 舍者,屋舍也,比四大五蘊色身。
利子者,舍中之本來一點真靈,即主張形骸者是也。
如客店主人暫住,主若離舍,屋即倒塌。
利子常在,隻是換了房舍居住。
道雲:身是氣之宅,心是神之舍。
久而神氣散,又是移屋住。
釋雲:無始劫來賃屋住,至今誰識主人公。
藥山又雲:皮膚脫落盡,惟有一真實。
要見真實底麼?還識這個○也未?來來往往畿千遭,隻是世人模不着。
莫道房兒又不多,包藏天地及山河。
其中有個真仙子,不染纖塵鎮大羅。
色不異空 道性無二,色空一等,隻在目前,應物現形,人皆不識。
長者長空,短者短空,方者方空,圓者圓空,白者白空,赤者赤空,小者小空,大者大空,遠者遠空,近者近空。
道雲:人人本有,個個不無。
釋雲:蠢物含靈,皆有佛性。
儒雲:一切含靈,各具一太極。
古德又雲:塵塵是道,塵塵是佛。
仙真雲:何物不禀道生,何處不是道化。
随處現形,随所自在,道不遠人,人自遠之。
反觀自身是色,色中須有真空覺性,應現種種相,即是真空覺性所現。
永嘉雲: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仙真雲:有形假相,内包無相真形。
寶公雲:有相身中無相身。
咄,理會得麼?桃紅柳綠紅,柳綠梅華白,總是東君造化成。
虛空造化自然工,大地山河體混融。
随處現形人不識,自家昧了主人公。
空不異色 色空無一種,世人自分别。
道雲:大方無隅,混然一體。
釋雲:總三千界,成一世界。
儒雲: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撒去蕃蓠,何彼何此。
古雲:賢聖常行平等智,不生分别相。
三教賢聖亦是空,四生六道亦是空,上至仙佛,下至混蟲草木,各各元本總是空。
且大樸未散,陰陽未判,二儀未分,三才未立,有甚作我?元來皆一個道理。
因大樸散,天地合,三才成立,萬有滋生,直至如今不能返本。
為何?隻因衆生執着,不知元來是空,迷己逐物,心生倒見,随物流轉,不能歸一。
機見不同,着色着空,随色空二見。
若人于此廓然悟空,平等身心,内外無餘,不見空色,不被物使,不被境瞞,一概平等,有何一也?便得歸一,隻這一也是多了。
重陽祖師雲:抱元守一是功夫,地久天長一也無。
古德雲:萬法歸一一何歸,一歸之處要君知。
且道一歸何處?咦!狗?熱油铛。
理會麼? 人牛不見杳無蹤,盡道空來不是空。
一片白雲歸去也,惟留明月照玄穹。
色即是空。
空在色中,世人難見。
眼是色,不能見物,隻是真空妙性能見。
耳是色,不能聽聲,隻是真空妙性能聽。
鼻是色,不能知香臭,隻是真空妙性能知。
舌是色,不能言語,隻是真空妙性能言。
身是色,不能覺觸,隻是真空妙性能覺觸。
腳是色,不能行走,隻是真空妙性能行走。
手是色,不能拈掇,隻是真空妙性能拈掇。
且去真空妙性,無眼能見,無耳能聞,無鼻能嗅,無舌能言,無腳能行,無手能拈。
意根有名無形,分為八萬四千。
見聞知覺,總歸六根。
遍身互用,神通妙用。
古雲:通身是,遍身是。
道雲:不須他處遠搜尋,十二時中繞遍身。
色空不異,妙理全彰。
色可色,非真色。
空可空,非真空。
總歸大空。
且道此理如何?川老有雲:有相有求皆是妄,無形無影堕偏枯。
堂堂密密何曾間,一道寒光爍太虛。
道經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
予今不免饒舌說破。
若見一切有相境物,休教染着。
若到情忘念絕之處,休教迷真。
著相則著有,迷真則落空。
若不着空,不著有,方是了事底人。
省麼?休得瞌睡惺惺着。
萬竅都因一竅通,一竅能納太虛空。
若還拿住玄中竅,擺手皆歸大道中。
空即是色。
色在空外,人被境瞞。
仙真雲:道無萬彙,則不能顯;萬彙無道,則不能生。
釋雲:見色便見空,無色空不見。
是以三教聖賢,不見有色有空,色空雙泯,内外無分别,如如常自然,光明洞耀,周遍沙界。
世人則不然也,分内分外,論彼論此,著相分别,見種種相,随聲逐色,迷真不覺,出殼入殼,展轉不知,改頭換面,無有了期,非幹他事,是自尋得底,何不及早回頭自救?且道怎生救得?咄!放下從前惡水瓶,楝着痛處便金針。
一概均平有甚差,本來元是一人家。
隻因着在枝稍上,迷了從前太道芽。
受、想、行、識。
因眼見故受色,因受色心有思想,因思想念行,因念行有識,解有六根,因六根生六塵,一識便有四大五蘊。
有此五蘊,色身便明,著相分别,随聲逐色,憎愛憂恐,從茲而起,以緻流浪生死,而無停息。
若要生死斷,輪回止,但從起處,一根照破,令四大五蘊淨盡,廓然無我,當下空寂,直下承當,空劫已前,自己○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太上雲:寂無所寂,欲豈長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又雲:唯見于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釋雲:人亦空,法亦空,二相本來同。
且道人法俱空,必竟何處住?○諸境萬緣留不住,混然隐在太虛空。
眼界牽連衆界忙,不見可欲萬緣忘。
忘無可忘全身出,便見靈山大法王。
亦複如是。
既無我,則萬法皆無,複歸于空,便得返本還元也。
佛家喚作萬法歸一,道家喚作複命歸根,儒家喚作複遂元初天理。
到這裡,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若動念即乖張,安排即不是。
所以川老雲:退後退後,看看頑石動也。
理會得麼?咄!休得胡走,動着三十棒。
一念才興相便成,述真逐妄昧歸程。
若能放下空無物,穩向如來藏裡行。
舍利子! 當面不識。
火不能燒。
水不能溺。
箭不能傷。
刀不能劈。
風不能飄。
日不能炙。
雨不能灑。
描畫不出。
毒藥不能害。
惡蟲不能螫。
隻因行走路頭差。
所以失卻波羅蜜。
見舍利子麼。
亘古到今。
不曾改變。
隻是來往賃屋居住。
或時朱樓
且道都教忘卻,因甚隻不教棄了柱杖?未到水窮山盡處,且存作伴過時光。
理會也未? 這根柱杖本無相,元與虛空無兩樣。
若人提起透三天,遍界邪魔不敢望。
蜜多 蜜多者,西天梵語也,東土翻為無極。
且無極者,無極而太極者○,乃虛空妙道也。
古雲:無極而太極,太極分二儀,二儀分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
因有五行,漸漸滋生萬類,萬類盡在妙道之中包含也。
是以蜜之一字,喻于虛空妙道。
多者,比于諸品衆類,有情無情,皆屬道之含攝。
且如蜂采百華,醞造成蜜。
未成之時,有鹹酸甘苦辛之衆味,青黃赤白之衆色。
其味不等,其色不一。
一日功成蜜就,種種之味,釀成一味。
般般之色,混同一色。
馨香美味,一無差别。
到此則蜂得養生,人得受用。
修行之人,亦複如是。
且如修行之人,調伏身心,朝磨暮煉。
功行未成之際,有悭貪心、利名心、嫉妒心、計較心、勝負心、貢高心、我慢心、殺害心、狼毒心、三毒心、怕怖心、邪心、妄心、無明黑暗心、種種不善之心。
又有暴惡性、粗躁性、風吹性、随邪性、愚濁性、見趣性、乖劣性、虛詐性、好哄性、撅強性、颠狂性、浮華性、謟曲性。
自無始劫來,一切習性,八萬四千有餘,說不可盡。
一日功圓,頑心自盡,煆成一味清淨最上無礙真心。
種種自和,煉就一片,萬劫不壞,圓明法性。
到此并無差别之心,亦無異類之性。
衆惡自消,衆惡自滅。
一真獨露,得大自在。
古德雲:衆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
道雲:百川流不盡,一海納無窮。
仙師雲:千思萬慮終成妄,獨守一真道自親。
且道如何得見一真?咄!開眼被他瞞,諸人拿不着。
省也未? 若幹種種恐難同,休教差别走西東。
收來安放丹爐内,煉得金烏一樣紅。
時 時者,正見之時也。
言見亦無可見,言時未可定時。
仙師雲:一陽才動之時,自有無窮消息。
古德雲:清風飒飒透心懷,此時快樂人難識。
玄之又玄,無東西南北,無四維上下,無過去未來見在,虛空平等,與大道混然,無有二處,共歸一時。
川老雲:時時清風明月鎮相随,桃紅李白薔薇紫,問着東君總不知。
且道東君在何處安身?○見麼?打不離,割不死,在桃紅李白,在薔薇黃紫。
呵呵,模得着也未? 若問端的是何時,清風明月自家知。
東君昨夜傳消息,綻出紅梅第一枝。
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者,色、受、想、行、識也。
此五等因積習而不散,妄認色身是我,故長劫輪回。
若人猛省,借此幻身,須教修行,常自返照,照見五蘊淨盡,清淨本然。
且道如何是色、受、想、行、識?怎生得此五蘊皆空?予今直說分明。
若有解悟之者,休生疑惑,信受奉行,必有契道之日。
且色者,窒礙之義。
若見境逢物,不着不染,是無窒礙,色蘊自空也。
受者,領納之義。
若遇一切聲色境界,心不領納,得受蘊空也。
想者,妄想思慮之義。
若過去不思,未來無想,現在自如,得想蘊空也。
行者,心念不停遷流之義。
若十二時中,心不外遊,念不煩亂,不被物轉,不被境留,一念不離當處,得行想空也。
識者,别無親疏之義,亦乃着物之理。
若見一切境物,一無分别辨認,一概平等,見如不見,識如不識,無親無疏,來則應之,去則不思,得識蘊空也。
既得到此田地,自然照見五蘊皆空,六窗明淨,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
又有甚四大五蘊名字,亦不可得。
道雲:惟見于空。
釋雲:虛空獨露。
昔歌利王遊獵,遇一仙人,問語不答,先卻左膊,次卸右膞,節節支解。
仙人面無懼怒之色,與恒常一同,并不改顔。
罽賓國王問獅子尊者曰:在此做什麼?尊者答曰:在此蘊空。
王問:得蘊空否?尊者答曰:已得蘊空法。
王曰:求師頭得否?尊者答曰:身非我有,何況頭乎?又肇法師雲:四大元無我,五蘊悉皆空。
将頭臨白刃,猶如斬春風。
又舍利弗見天女問雲:何不變卻女身去?天女答曰:我十二年覓女身了不可得,教我變個什麼?從上祖師皆得蘊空法。
又鏡清和尚住院三年,本院土地要見師顔不能得。
又太古郝真人在趙州橋下辦道,忽一夜聞衆鬼于河畔共語雲:明日有一戴鐵帽人替我。
言訖杳無音耗。
至次日将暮,大雨忽作,見一人頭頂一鐵鍋,遮雨至橋下,欲洗腳過橋。
太古一見喝雲:不可洗。
其人聽真人之言,扶欄上橋而去。
至夜衆鬼皆至,一鬼言:我三年等得一個替頭,被這先生将我底來破了。
衆鬼欲害真人,來往尋覓不得,不知真人在于何處,嗟歎而去。
其時真人隻在橋下,鬼不能見。
又弘覺和尚住庵,天廚送食,及再參洞山和尚,後皈庵,天神三日送食到庵,不見庵主。
庵主隻在庵中,為何不見?皆得圓頓之法,隐身之訣,所以神鬼俱不得見。
且道四大不實,色身非有,五蘊盡空,甚是本來面目。
咄!這一句從那裡出來?照見五蘊空底是阿誰?瞎漢當面蹉過。
咦!一心隻在絲綸上,不見蘆華對蓼紅。
○見麼? 識破回頭便下功,了然脫灑悟心空。
從他四大都零落,其中别有一神通。
度一切苦厄。
若得五蘊空,便出生死界,得免輪回苦。
太上雲: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釋雲:身是衆苦之本。
儒雲:有身有患,無執無憂。
經雲: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衆苦充滿,甚可怖畏。
若是有智之人,反照自己,悟得自身皆虛幻,非為真實,何況他物?一日無常,盡皆抛撒,百無一用。
念念如此,心境自除,雜念自少。
更須參訪知識,親近智人,求出身之路,了生死大事。
忽朝爆地一聲,脫下漆桶底,便見本來面目。
要見本來面目麼?○古今無改變,人自認不真。
若得心空苦便無,有何生死有何拘? 一朝脫下胎用襖,作個逍遙大丈夫。
舍利子! 舍者,屋舍也,比四大五蘊色身。
利子者,舍中之本來一點真靈,即主張形骸者是也。
如客店主人暫住,主若離舍,屋即倒塌。
利子常在,隻是換了房舍居住。
道雲:身是氣之宅,心是神之舍。
久而神氣散,又是移屋住。
釋雲:無始劫來賃屋住,至今誰識主人公。
藥山又雲:皮膚脫落盡,惟有一真實。
要見真實底麼?還識這個○也未?來來往往畿千遭,隻是世人模不着。
莫道房兒又不多,包藏天地及山河。
其中有個真仙子,不染纖塵鎮大羅。
色不異空 道性無二,色空一等,隻在目前,應物現形,人皆不識。
長者長空,短者短空,方者方空,圓者圓空,白者白空,赤者赤空,小者小空,大者大空,遠者遠空,近者近空。
道雲:人人本有,個個不無。
釋雲:蠢物含靈,皆有佛性。
儒雲:一切含靈,各具一太極。
古德又雲:塵塵是道,塵塵是佛。
仙真雲:何物不禀道生,何處不是道化。
随處現形,随所自在,道不遠人,人自遠之。
反觀自身是色,色中須有真空覺性,應現種種相,即是真空覺性所現。
永嘉雲: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仙真雲:有形假相,内包無相真形。
寶公雲:有相身中無相身。
咄,理會得麼?桃紅柳綠紅,柳綠梅華白,總是東君造化成。
虛空造化自然工,大地山河體混融。
随處現形人不識,自家昧了主人公。
空不異色 色空無一種,世人自分别。
道雲:大方無隅,混然一體。
釋雲:總三千界,成一世界。
儒雲: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撒去蕃蓠,何彼何此。
古雲:賢聖常行平等智,不生分别相。
三教賢聖亦是空,四生六道亦是空,上至仙佛,下至混蟲草木,各各元本總是空。
且大樸未散,陰陽未判,二儀未分,三才未立,有甚作我?元來皆一個道理。
因大樸散,天地合,三才成立,萬有滋生,直至如今不能返本。
為何?隻因衆生執着,不知元來是空,迷己逐物,心生倒見,随物流轉,不能歸一。
機見不同,着色着空,随色空二見。
若人于此廓然悟空,平等身心,内外無餘,不見空色,不被物使,不被境瞞,一概平等,有何一也?便得歸一,隻這一也是多了。
重陽祖師雲:抱元守一是功夫,地久天長一也無。
古德雲:萬法歸一一何歸,一歸之處要君知。
且道一歸何處?咦!狗?熱油铛。
理會麼? 人牛不見杳無蹤,盡道空來不是空。
一片白雲歸去也,惟留明月照玄穹。
色即是空。
空在色中,世人難見。
眼是色,不能見物,隻是真空妙性能見。
耳是色,不能聽聲,隻是真空妙性能聽。
鼻是色,不能知香臭,隻是真空妙性能知。
舌是色,不能言語,隻是真空妙性能言。
身是色,不能覺觸,隻是真空妙性能覺觸。
腳是色,不能行走,隻是真空妙性能行走。
手是色,不能拈掇,隻是真空妙性能拈掇。
且去真空妙性,無眼能見,無耳能聞,無鼻能嗅,無舌能言,無腳能行,無手能拈。
意根有名無形,分為八萬四千。
見聞知覺,總歸六根。
遍身互用,神通妙用。
古雲:通身是,遍身是。
道雲:不須他處遠搜尋,十二時中繞遍身。
色空不異,妙理全彰。
色可色,非真色。
空可空,非真空。
總歸大空。
且道此理如何?川老有雲:有相有求皆是妄,無形無影堕偏枯。
堂堂密密何曾間,一道寒光爍太虛。
道經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
予今不免饒舌說破。
若見一切有相境物,休教染着。
若到情忘念絕之處,休教迷真。
著相則著有,迷真則落空。
若不着空,不著有,方是了事底人。
省麼?休得瞌睡惺惺着。
萬竅都因一竅通,一竅能納太虛空。
若還拿住玄中竅,擺手皆歸大道中。
空即是色。
色在空外,人被境瞞。
仙真雲:道無萬彙,則不能顯;萬彙無道,則不能生。
釋雲:見色便見空,無色空不見。
是以三教聖賢,不見有色有空,色空雙泯,内外無分别,如如常自然,光明洞耀,周遍沙界。
世人則不然也,分内分外,論彼論此,著相分别,見種種相,随聲逐色,迷真不覺,出殼入殼,展轉不知,改頭換面,無有了期,非幹他事,是自尋得底,何不及早回頭自救?且道怎生救得?咄!放下從前惡水瓶,楝着痛處便金針。
一概均平有甚差,本來元是一人家。
隻因着在枝稍上,迷了從前太道芽。
受、想、行、識。
因眼見故受色,因受色心有思想,因思想念行,因念行有識,解有六根,因六根生六塵,一識便有四大五蘊。
有此五蘊,色身便明,著相分别,随聲逐色,憎愛憂恐,從茲而起,以緻流浪生死,而無停息。
若要生死斷,輪回止,但從起處,一根照破,令四大五蘊淨盡,廓然無我,當下空寂,直下承當,空劫已前,自己○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太上雲:寂無所寂,欲豈長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又雲:唯見于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釋雲:人亦空,法亦空,二相本來同。
且道人法俱空,必竟何處住?○諸境萬緣留不住,混然隐在太虛空。
眼界牽連衆界忙,不見可欲萬緣忘。
忘無可忘全身出,便見靈山大法王。
亦複如是。
既無我,則萬法皆無,複歸于空,便得返本還元也。
佛家喚作萬法歸一,道家喚作複命歸根,儒家喚作複遂元初天理。
到這裡,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若動念即乖張,安排即不是。
所以川老雲:退後退後,看看頑石動也。
理會得麼?咄!休得胡走,動着三十棒。
一念才興相便成,述真逐妄昧歸程。
若能放下空無物,穩向如來藏裡行。
舍利子! 當面不識。
火不能燒。
水不能溺。
箭不能傷。
刀不能劈。
風不能飄。
日不能炙。
雨不能灑。
描畫不出。
毒藥不能害。
惡蟲不能螫。
隻因行走路頭差。
所以失卻波羅蜜。
見舍利子麼。
亘古到今。
不曾改變。
隻是來往賃屋居住。
或時朱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