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闡說卷下

關燈


    既渡之後。

    固不須舟楫。

    未渡之前。

    豈可無舟楫耶。

    所以發求。

    無上正等正覺真性之心。

    必須依佛法修行。

    不可遂斷滅佛法。

    而謂不用法也。

    顔曰此一卷經。

    雖然說無之一字。

    佛又恐人執着此無。

    一面沉空滞寂。

    棄有着無。

    反成斷滅相。

    故此一分專戒人不可斷滅。

    未見惟人。

    如何便說一切皆無。

    所以佛告須菩提。

    汝莫作是念。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若果作是念。

    發心即是諸法斷滅相。

    何以故。

    凡發無上正等正覺。

    心不可說斷滅相。

    又雲。

    昔張秀才拙。

    參西堂禅師。

    問山河大地三世諸佛。

    是有是無。

    師答雲有。

    張雲錯。

    師雲爾曾參見什麼人來。

    張雲參見徑山禅師來。

    某甲問徑山皆言無。

    師雲。

    俟爾得似徑山時。

    一切皆無即得大凡。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至)是故說不受福德。

     知一切法二句。

    即宏毅以任重而道遠也。

    不受福德。

    即施德不望報意。

    此段承上文。

    言既不斷滅。

    而于一切法。

    皆當成于堅忍。

    以無我念而不應貪着福德也。

    六祖曰。

    通達一切法。

    無能所心。

    是名為忍。

    此人所得福德。

    勝前七寶之福。

    王曰若為作福德而度衆生。

    則是貪着其福德。

    而欲亭受也。

    前以較量福德屬衆生說。

    此以較量布施福德屬菩薩說。

    亦以見是法平等也。

     須菩提若有人言(至)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此段雲雲。

    疏鈔雲。

    如來者。

    來而不來。

    去而不去。

    住而不住。

    非動非靜。

    上合諸佛。

    下等群生。

    一性平等。

    故号如來。

    至此段明如來真性法身。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至)但凡夫之人貪着其事。

     此段又重戒貪着也。

    世界者微塵之合也。

    微塵者。

    世界之散也。

    舉世界微塵。

    而萬事萬物皆然。

    顧欲合而不散。

    則貪着矣。

    六祖曰。

    一合相者。

    如眼見色愛色。

    即與色合。

    耳聞聲愛聲。

    即與聲合。

    至于六塵。

    若散即是真世界。

    合即凡夫。

    散即非凡夫。

    凡夫之人。

    于一切法。

    皆合相。

    若菩薩于一切法。

    皆不合而散。

    何以故。

    合即系縛。

    起生滅。

    散即解脫。

    亦不生不滅。

    若有系縛生滅者。

    即是凡夫所以經雲但凡夫之人。

    貪着其事。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至)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黃檗師曰。

    前說四相。

    此說四見。

    相粗而見精。

    因有四見。

    故形四相也。

    又雲。

    佛以見性為見。

    人以見相為見。

    如是即指無四見言。

    顔曰。

    如是二字。

    說來若發無上正等正覺心者。

    于一切法。

    應當如此知。

    如此見。

    如此信解。

    不必外求法相。

    然初入道時。

    不假法相。

    故無入頭處。

    既見性了。

    亦當遠離。

    不要執着。

    所謂得魚忘卻筌。

    到岸不須船之說。

    此段言人若悟了。

    并此四見之名。

    亦當無有。

    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見信解也。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至)應作如是觀。

     凡佛所言四句偈等者。

    謂不必專于偈。

    凡可以演說者皆是。

    況其為言之要者乎。

    顔曰如如不動。

    湛然太虛。

    何以故。

    蓋世間一切有為之法。

    如夢寐之非真。

    如燈幻之眩惑。

    如水泡之暫時。

    如人影之易滅。

    如朝露之易消。

    如閃電之倏忽。

    應作如是觀者。

    應立如此見性之法。

    陳曰佛所謂一切法者。

    真實無相法也。

    故一切賢聖。

    皆以無為法。

    曰有為法。

    則夢幻泡影露電之如。

    不其妄乎。

    惟了真空無相者。

    能作是觀。

    以悟亦如之妄。

    則必離亦如以證如如不動之理。

    昔優婆離尊者。

    語阿難曰諸有為法。

    并是無常。

    想夫觀六如而得是句。

    張國維雲。

    佛法有空假中三觀。

    末段仍歸于無為。

    而以偈語收結。

    至此則無聲無臭至矣。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至)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優婆塞華言觐事男。

    優婆夷。

    華言觐事女。

    觐事者。

    謂在家全受五戒。

    恒以親供養三寶。

    而為其事也。

     金剛經闡說卷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