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卧。
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如來非來非不來,非去非不去,非坐非不坐,非卧非不卧,行住坐卧四威儀中常在空寂,即是如來也。
須菩(至)如來山門頭合掌,佛殿裡燒香。
頌曰: 衲卷秋雲去複來,幾回南嶽與天台。
寒山拾得相逢笑。
且道笑個甚麼?笑道同行步不擡。
新注:有去來坐卧者,乃如來應身也。
無來無去者,法身也。
然如來昔行菩薩道時,不受福報,雲何至果有去來坐卧之相,使諸衆生供養獲福?恐有此疑,故告以釋之。
良以如來法身,如如不動,所有動作,乃應身耳。
○一合相理分第三十 信心不斷,斯即微塵;信寶遍充,是名世界。
界塵一合,法爾如然,故受之以一,合相理分。
新注二十五斷法身、化身一異疑,此疑從二十四、二十三、二十二疑中而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
于意雲何?是微塵衆甯為多不?世尊。
須菩(至)世尊若不入水争見長人。
頌曰: 一塵才起翳虛空,碎抹三千數莫窮。
野老不能收拾得,任教随雨又随風。
新注:上明應身去來是異,法身無去來是一。
佛恐善現有一異之見,故說喻以釋之。
釋中,初舉世界微塵一異斷疑,次舉言說我法離見。
初釋中,文有三科:一、标界塵一異,以顯無性。
言世界者,喻法身也;微塵者,喻應身也。
世界一也,微塵異也。
碎界作塵,塵無異性;合塵為界,界無一性。
喻全法起應,應無異性;全應即法,法無一性。
故偈雲:去來化身佛,法身常不動,于是法界處,非一亦非異。
然如來體用互融,所以能一能異,非一非異,自在無礙者,由煩惱淨盡故也。
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衆。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即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
佛說三千大千世界,以喻一切衆生性上微塵之數。
如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微塵,一切衆生性上妄念微塵,即非微塵。
聞經悟道,覺慧常照,趣向菩提,念念不住,常在清淨。
如是清淨微塵,是名微塵衆。
新注:此釋微塵,喻應身無異性。
若知碎世界作微塵,全微塵是即世界,則世界之與塵,皆無實性。
故曰:即非微塵,是名微塵。
得此喻意,則應身是全法之應,何異性之有哉也。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三千者,約理而言,則貪、嗔、癡、妄念,各具一千數也。
心為善惡之本,能作凡作聖,其動靜不可測度,廣大無邊,故名大千世界。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心中明了,莫過悲、智二生,由此二法而得菩提。
說一合相者,心有所得故,即非一合相;心無所得,是名一合相。
一合相者,不壞假名而談實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着其事。
由悲、智二法成就佛果,菩提說不可盡,妙不可言。
凡夫之人貪著文字事業,不行悲、智二法,若不行悲、智二法而求無上菩提,何由可得? 須菩(至)其事捏聚放開兵随印轉。
頌曰: 渾侖成兩片,擘破卻團圓。
細嚼莫空碎,方知滋味全。
新注:此釋世界,喻法身無一性。
前以世界是一,喻法身是一。
世界若定是一,世尊何故說三千大千世界?是則世界實性,了不可得,故雲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言一合相者,乃衆塵和合為一世界。
言非一合相者,非性執之一合,乃離性一合,故雲是名一合相。
此一合相,不可思議,而凡夫不了,自生着耳。
良以即應是法,法叵得,何一性之有哉?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四見俱非,是名四見,故受之以知見不生分。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于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如來說此經者,令一切衆生自悟般若智慧,自修行菩提果。
凡夫人不解佛意,便謂如來說我、人等見,不知如來說甚深無相無為般若波羅蜜法。
如來所說我、人等見,不同凡夫我、人等見。
如來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是真我見;說一切衆生有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是人見;說一切衆生性本自無煩惱,是衆生見;說一切衆生性本不生不滅,是壽者見。
新注:此明離我法二見,初離我見。
夫我見者,有真我之見,有妄我之見。
妄我見者,虛妄分别衆生見也。
真我見者,遠離執着如來見也。
既離執着,示有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此不見而見,在迷衆生以為如來實有四見,故雲不解如來所說義也。
善現既解如來所說義,即知四見皆非虛妄分别,是真我之見,故雲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也。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發菩提心者,應見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應見一切衆生無漏種智本自具足,應信一切衆生自性本無生滅。
雖行一切智慧方便,接物利生,不作能所之心。
口設無相法,而心有能所,即非法相;口說無相法,心行無相行,而能所心滅,是名法相也。
須菩提若人言(至)是名法相。
飯來開口,睡來合眼。
頌曰: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随。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新注:次離法見。
夫如來說法,要令衆生發菩提心,修行契理。
故聞如來所說,當如法受持。
乃告善
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如來非來非不來,非去非不去,非坐非不坐,非卧非不卧,行住坐卧四威儀中常在空寂,即是如來也。
須菩(至)如來山門頭合掌,佛殿裡燒香。
頌曰: 衲卷秋雲去複來,幾回南嶽與天台。
寒山拾得相逢笑。
且道笑個甚麼?笑道同行步不擡。
新注:有去來坐卧者,乃如來應身也。
無來無去者,法身也。
然如來昔行菩薩道時,不受福報,雲何至果有去來坐卧之相,使諸衆生供養獲福?恐有此疑,故告以釋之。
良以如來法身,如如不動,所有動作,乃應身耳。
○一合相理分第三十 信心不斷,斯即微塵;信寶遍充,是名世界。
界塵一合,法爾如然,故受之以一,合相理分。
新注二十五斷法身、化身一異疑,此疑從二十四、二十三、二十二疑中而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
于意雲何?是微塵衆甯為多不?世尊。
須菩(至)世尊若不入水争見長人。
頌曰: 一塵才起翳虛空,碎抹三千數莫窮。
野老不能收拾得,任教随雨又随風。
新注:上明應身去來是異,法身無去來是一。
佛恐善現有一異之見,故說喻以釋之。
釋中,初舉世界微塵一異斷疑,次舉言說我法離見。
初釋中,文有三科:一、标界塵一異,以顯無性。
言世界者,喻法身也;微塵者,喻應身也。
世界一也,微塵異也。
碎界作塵,塵無異性;合塵為界,界無一性。
喻全法起應,應無異性;全應即法,法無一性。
故偈雲:去來化身佛,法身常不動,于是法界處,非一亦非異。
然如來體用互融,所以能一能異,非一非異,自在無礙者,由煩惱淨盡故也。
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衆。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即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
佛說三千大千世界,以喻一切衆生性上微塵之數。
如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微塵,一切衆生性上妄念微塵,即非微塵。
聞經悟道,覺慧常照,趣向菩提,念念不住,常在清淨。
如是清淨微塵,是名微塵衆。
新注:此釋微塵,喻應身無異性。
若知碎世界作微塵,全微塵是即世界,則世界之與塵,皆無實性。
故曰:即非微塵,是名微塵。
得此喻意,則應身是全法之應,何異性之有哉也。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三千者,約理而言,則貪、嗔、癡、妄念,各具一千數也。
心為善惡之本,能作凡作聖,其動靜不可測度,廣大無邊,故名大千世界。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心中明了,莫過悲、智二生,由此二法而得菩提。
說一合相者,心有所得故,即非一合相;心無所得,是名一合相。
一合相者,不壞假名而談實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着其事。
由悲、智二法成就佛果,菩提說不可盡,妙不可言。
凡夫之人貪著文字事業,不行悲、智二法,若不行悲、智二法而求無上菩提,何由可得? 須菩(至)其事捏聚放開兵随印轉。
頌曰: 渾侖成兩片,擘破卻團圓。
細嚼莫空碎,方知滋味全。
新注:此釋世界,喻法身無一性。
前以世界是一,喻法身是一。
世界若定是一,世尊何故說三千大千世界?是則世界實性,了不可得,故雲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言一合相者,乃衆塵和合為一世界。
言非一合相者,非性執之一合,乃離性一合,故雲是名一合相。
此一合相,不可思議,而凡夫不了,自生着耳。
良以即應是法,法叵得,何一性之有哉?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四見俱非,是名四見,故受之以知見不生分。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于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如來說此經者,令一切衆生自悟般若智慧,自修行菩提果。
凡夫人不解佛意,便謂如來說我、人等見,不知如來說甚深無相無為般若波羅蜜法。
如來所說我、人等見,不同凡夫我、人等見。
如來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是真我見;說一切衆生有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是人見;說一切衆生性本自無煩惱,是衆生見;說一切衆生性本不生不滅,是壽者見。
新注:此明離我法二見,初離我見。
夫我見者,有真我之見,有妄我之見。
妄我見者,虛妄分别衆生見也。
真我見者,遠離執着如來見也。
既離執着,示有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此不見而見,在迷衆生以為如來實有四見,故雲不解如來所說義也。
善現既解如來所說義,即知四見皆非虛妄分别,是真我之見,故雲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也。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發菩提心者,應見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應見一切衆生無漏種智本自具足,應信一切衆生自性本無生滅。
雖行一切智慧方便,接物利生,不作能所之心。
口設無相法,而心有能所,即非法相;口說無相法,心行無相行,而能所心滅,是名法相也。
須菩提若人言(至)是名法相。
飯來開口,睡來合眼。
頌曰: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随。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新注:次離法見。
夫如來說法,要令衆生發菩提心,修行契理。
故聞如來所說,當如法受持。
乃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