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法界,凡聖一如,豈有衆生可度?故雲佛不度衆生。
如來若謂我為能度,衆生為所度,此則著于四相。
由離四相,則非度而度。
度而非度,則是如來說有我者,真我也。
則非有我者,非妄我也。
若凡夫之我,是我執也。
非凡夫者,論雲非生,謂不生聖人法,即毛道凡夫也。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色見聲求,是行邪道,于慈妙契,獨露真常,故受之以法,身非相分。
新注二十二,斷以相比知真佛疑。
此疑從第十七疑中,如來不應以色身諸相而來。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須菩(至)如來錯。
頌曰: 泥塑木雕缣彩畫,堆青抹綠更妝金。
若将此是如來相,笑殺南無觀世音。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世尊大慈,恐須菩提執相之病未除,故作此問。
須菩提未知佛意,乃言如是如是之言,早是迷心。
更言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又是一重迷心,離真轉遠,故如來為說,除彼迷心。
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轉輪聖王雖有三十二相,豈得同如來?世尊引此言者,以遣須菩提執相之病,令其所悟深徹。
須菩提被問,迷心頓釋,故雲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須菩提是大阿羅漢,所悟甚深,得方便,不生迷路,以冀世尊除遣細惑,令後世衆生所見不謬也。
佛言(至)如來錯。
頌曰: 有相身中無相身,金香爐下鐵昆侖。
頭頭盡是吾家物,何必靈山問世尊。
如王秉劍。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若以兩字,是發語之端。
色者,相也。
見者,識也。
我者,是一切衆生身中,自性清淨,無為無相,真常之體,不可高聲念佛而得成就。
念須正念分明,方得悟解。
若以色聲求之,不可見也。
是知于相中觀佛,聲中求法,心有生滅,不悟如來矣。
爾時(至)能見如來。
直饒不作聲求色見,亦未見如來在。
且道如何得見?不審,不審。
頌曰: 見色聞聲世本常,一重雪上一重霜。
君如要見黃龍老,走入摩耶腹内藏。
噫!此語三十年後擲地金聲在。
新注:三十二相者,應身相也。
觀如來者,觀法身如來。
問:意謂可于應身相好中,觀見法身不?善現乃知應身相好,從法身流出,若見相好,即見法身。
故答雲:如是,如是。
佛又恐善現于應身取着,不達法體,故又以輪王即如來為難。
而善現解佛難意,故雲不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也。
既而佛乃說偈以證之:法身之體,固不離于聲色,但凡夫堕于聞見,是行邪道,不能見于如來也。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相而無相,空而且不空,亘古亘今,孰雲斷滅?故受之以無斷無滅分。
新注二十三斷佛果非關福相疑,此疑從第二十二疑中而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相。
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聞說真身離相,便謂不修三十二淨行而得菩提。
佛語須菩提:莫言如來不修三十二淨行而得菩提,汝若言不修三十二淨行得阿耨菩提者,即是斷佛種性,無有是處。
須菩(至)滅相。
剪不齊兮理還亂,拽起頭來割不斷。
頌曰: 不知誰解巧安挑,捏聚依前又放開。
莫謂如來成斷滅,一聲還續一聲來。
新注:上明如來所證菩提,不從福德而緻,是則菩薩所修福德,不成菩提之因,亦不克果報耶?為斷此疑,故告之曰: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而得菩提。
具足相,即福德相也。
蓋大乘所修福德之因,所得福德之果,但離取着之相,不因小乘斷滅之見,故曰于法不說斷滅相也。
下又說喻以告。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大心成忍,本自無貪,世福甚多,雲何有受?故受之以不受不貪分。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須菩(至)功德。
耳聽如聾,口說如惡。
頌曰: 馬下人因馬上君,有高有下有疏親。
一朝馬死人歸去,親者如同陌路人。
祇是舊時人,改卻舊時行履處。
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着,是故說不受福德。
通達一切法無能所心,是名為忍。
此人所得福德,勝前七寶福。
菩薩所作福德,不為自己,意在利益一切衆生,故言不受福德。
何以(至)福德裙無腰褲無口。
頌曰: 似水如雲一夢身,不知此外更何親。
個中不許容佗物,分付黃梅路上人。
新注:假使有人,以無量世界七寶行施,心有所著,所感之福,則成有漏,心若離着,即成無漏,故雲若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
無我者,無人法二執也。
忍即無生法忍,初住菩薩所證也。
既得無生法忍,則與彼住相行施者不同,故雲勝前菩薩所得福德。
言不受福德者,不受有漏福德也。
善現又疑,既不受福報,雲何能獲無生法忍,須知有漏果報,則不應受,無漏果報,則受而不取,取謂取着,故雲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着也。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去來坐卧,無不如如,故受之以威儀寂靜分。
新注二十四斷化身出現受福疑,此疑從二十三疑中不受福德而來。
如來若謂我為能度,衆生為所度,此則著于四相。
由離四相,則非度而度。
度而非度,則是如來說有我者,真我也。
則非有我者,非妄我也。
若凡夫之我,是我執也。
非凡夫者,論雲非生,謂不生聖人法,即毛道凡夫也。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色見聲求,是行邪道,于慈妙契,獨露真常,故受之以法,身非相分。
新注二十二,斷以相比知真佛疑。
此疑從第十七疑中,如來不應以色身諸相而來。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須菩(至)如來錯。
頌曰: 泥塑木雕缣彩畫,堆青抹綠更妝金。
若将此是如來相,笑殺南無觀世音。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世尊大慈,恐須菩提執相之病未除,故作此問。
須菩提未知佛意,乃言如是如是之言,早是迷心。
更言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又是一重迷心,離真轉遠,故如來為說,除彼迷心。
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轉輪聖王雖有三十二相,豈得同如來?世尊引此言者,以遣須菩提執相之病,令其所悟深徹。
須菩提被問,迷心頓釋,故雲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須菩提是大阿羅漢,所悟甚深,得方便,不生迷路,以冀世尊除遣細惑,令後世衆生所見不謬也。
佛言(至)如來錯。
頌曰: 有相身中無相身,金香爐下鐵昆侖。
頭頭盡是吾家物,何必靈山問世尊。
如王秉劍。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若以兩字,是發語之端。
色者,相也。
見者,識也。
我者,是一切衆生身中,自性清淨,無為無相,真常之體,不可高聲念佛而得成就。
念須正念分明,方得悟解。
若以色聲求之,不可見也。
是知于相中觀佛,聲中求法,心有生滅,不悟如來矣。
爾時(至)能見如來。
直饒不作聲求色見,亦未見如來在。
且道如何得見?不審,不審。
頌曰: 見色聞聲世本常,一重雪上一重霜。
君如要見黃龍老,走入摩耶腹内藏。
噫!此語三十年後擲地金聲在。
新注:三十二相者,應身相也。
觀如來者,觀法身如來。
問:意謂可于應身相好中,觀見法身不?善現乃知應身相好,從法身流出,若見相好,即見法身。
故答雲:如是,如是。
佛又恐善現于應身取着,不達法體,故又以輪王即如來為難。
而善現解佛難意,故雲不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也。
既而佛乃說偈以證之:法身之體,固不離于聲色,但凡夫堕于聞見,是行邪道,不能見于如來也。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相而無相,空而且不空,亘古亘今,孰雲斷滅?故受之以無斷無滅分。
新注二十三斷佛果非關福相疑,此疑從第二十二疑中而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相。
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聞說真身離相,便謂不修三十二淨行而得菩提。
佛語須菩提:莫言如來不修三十二淨行而得菩提,汝若言不修三十二淨行得阿耨菩提者,即是斷佛種性,無有是處。
須菩(至)滅相。
剪不齊兮理還亂,拽起頭來割不斷。
頌曰: 不知誰解巧安挑,捏聚依前又放開。
莫謂如來成斷滅,一聲還續一聲來。
新注:上明如來所證菩提,不從福德而緻,是則菩薩所修福德,不成菩提之因,亦不克果報耶?為斷此疑,故告之曰: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而得菩提。
具足相,即福德相也。
蓋大乘所修福德之因,所得福德之果,但離取着之相,不因小乘斷滅之見,故曰于法不說斷滅相也。
下又說喻以告。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大心成忍,本自無貪,世福甚多,雲何有受?故受之以不受不貪分。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須菩(至)功德。
耳聽如聾,口說如惡。
頌曰: 馬下人因馬上君,有高有下有疏親。
一朝馬死人歸去,親者如同陌路人。
祇是舊時人,改卻舊時行履處。
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着,是故說不受福德。
通達一切法無能所心,是名為忍。
此人所得福德,勝前七寶福。
菩薩所作福德,不為自己,意在利益一切衆生,故言不受福德。
何以(至)福德裙無腰褲無口。
頌曰: 似水如雲一夢身,不知此外更何親。
個中不許容佗物,分付黃梅路上人。
新注:假使有人,以無量世界七寶行施,心有所著,所感之福,則成有漏,心若離着,即成無漏,故雲若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
無我者,無人法二執也。
忍即無生法忍,初住菩薩所證也。
既得無生法忍,則與彼住相行施者不同,故雲勝前菩薩所得福德。
言不受福德者,不受有漏福德也。
善現又疑,既不受福報,雲何能獲無生法忍,須知有漏果報,則不應受,無漏果報,則受而不取,取謂取着,故雲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着也。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去來坐卧,無不如如,故受之以威儀寂靜分。
新注二十四斷化身出現受福疑,此疑從二十三疑中不受福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