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
關燈
小
中
大
。
得聞如是言說章句。
生實信不。
理空無相。
奇心無所。
時聽昧然。
未即于心。
示同未悟。
咨問雲爾。
訖法尚應舍。
何況非法。
以信驗理身。
○奇疏作寄。
佛言。
須菩提。
莫作是說。
聖不空言。
禀悟如流。
方問有是何言也。
如來滅後。
後五百歲。
有持戒修福者。
此于章句。
能生信心。
以此為實。
後五百歲。
像法之中。
人衰道喪。
尚有信者。
況今大聖感興。
英慧雲集。
從化如林。
何謂無信乎。
後世能信。
要具戒德。
今之未悟。
無福愚闇。
自為疑滞。
非理不實之也。
當知是人。
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
已于無量千萬佛所。
種諸善根。
見佛聞法。
積德已久。
然後能信。
明法之深妙也。
聞是章句。
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須菩提。
如來悉知悉見。
是諸衆生。
得如是無量福德。
即以如來知見。
明理非虛。
一念淨信。
其福無量。
推功測理。
豈不信之乎。
何以故。
是諸衆生。
無複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釋一念至促。
而福德無量。
何耶。
政以無或我人。
理解為弘。
無法相。
亦無非法相。
無因緣法相。
亦無無因緣之非法相。
何以故。
是諸衆生。
若心取相。
則為着我人衆生壽者。
我人橫計。
理故宜忘。
諸法是理。
何故複無耶。
正以心緣四大。
假名諸法。
而計我人。
見假名空。
我人息矣。
故應無也。
若取法相。
即着我人衆生壽者。
若取色聲香等實法相者。
亦起我人等見。
故應無之耳。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着我人衆生壽者。
釋何故複無非法耶。
緣空故有有。
由有故空。
空若無有相雲起。
起相計我。
萬或慈生矣。
○或慈應作惑茲。
是故不應取法。
不應取非法。
并結無法相.無非法相也。
空有兩忘。
心無所取。
解會平等。
結盡道成。
以是義故。
如來常說。
汝等比丘。
知我說法。
如筏喻者。
法尚應舍。
何況非法。
即引昔說以證今理也。
譬欲濟河。
構筏自運。
既登彼岸。
棄筏而去。
将度生死。
假乘萬行。
既到涅槃。
萬善俱舍。
道法尚舍。
而況非法之空也。
○之空二字疏無。
須菩提。
于意雲何。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如來有所說法耶。
竟尊重弟子。
引衆聖同解。
以證理之必然。
須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說義。
無有定法。
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有定法。
如來可說。
如我于佛所說義中而作解。
窮相盡。
謂之菩提。
無相故不有。
假名則不無。
不有不無。
何實可得。
何定可說也。
○窮相之上。
疑脫解字。
何以故。
如來所說法。
皆不可取。
不可說。
菩提無相可取。
諸法空不可說。
故無定實。
非法非非法。
非法則不有。
非非法故不無。
有無并無。
理之極也。
○有無之上疏有故不可說四字。
所以者何。
一切賢聖。
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别。
理無生滅。
謂之無為。
無為之理。
衆聖同解。
解會無為。
結盡道成。
所謂一解脫義。
同入法性者也。
然無為雖一。
解有明昧。
明深昧淺。
優劣差者也。
須菩提。
于意雲何。
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
是人所得福德。
甯為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又格功德。
即以明理。
功德既多。
故宜弘也。
何以故。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福德無性。
可以因緣增多。
多則易差。
故即遣之耳。
若複有人。
于此經中。
受持乃至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
其福勝彼。
積寶多而功薄。
四句約而福厚。
何以故。
須菩提。
一切諸佛。
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皆從此經出。
何以故四句約而功勝耶。
金玉三千。
正以養身。
四句雖約。
妙極資神。
豈可同日而等彼者也。
○正疏作止。
須菩提。
所謂佛.法者。
即非佛.法。
愛佛功德。
七住未忘。
妙着難覺。
宜應虛心也。
須菩提。
于意雲何。
須陀洹能作是念。
我得須陀洹果不。
例訪衆聖。
求之諸心。
優劣雖異。
忘懷必同。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須陀洹名為入流。
海為衆流之川。
菩提神極之淵。
始會無生。
終必盡源。
而無所入。
理無乖順。
何入之有。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
是名須陀洹。
違理故入色聲。
背色聲則會于理。
理會無入。
非入色聲也。
自下衆果類可知。
須菩提。
于意雲何。
斯陀含能作是念。
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斯陀含名一往來。
而實無往來。
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
于意雲何。
阿那含能作是念。
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阿那含名為不來。
而無不來。
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
于意雲何。
阿羅漢能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世尊。
若阿羅漢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
即為着我人衆生壽者。
阿羅漢者。
無生也。
相滅生盡。
謂之無生。
若計念。
則見我人。
起相受生。
非謂羅漢。
諸果類亦應爾。
但随義異明耳。
世尊。
佛說我得無诤三昧。
人中最為第一。
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以己所解。
驗理非虛。
心宣恒靜。
诤從何起。
○宣疏作空。
我不作是念。
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
若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
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阿蘭那行者。
寂靜行也。
相盡于外。
心息于内。
内外俱寂。
何時不靜也。
以須菩提實無所行。
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得名不虛。
必積實也。
○積疏稱。
佛告須菩提。
于意雲何。
如來昔于然燈佛所。
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
世尊。
如來在然燈佛所。
于法實無所得。
次明菩薩。
其解亦同。
須菩提。
于意雲何。
菩薩莊嚴佛土不。
菩薩自行。
嚴土化人。
嚴國之義。
亦在虛心。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莊嚴佛土者。
即非莊嚴。
是名莊嚴。
相或必土穢。
虛明則國淨。
○或疏作惑。
是故須菩提。
諸菩薩摩诃薩。
應如是生清淨心。
理極于此。
結勸修明。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不封六塵。
相滅解生。
須菩提。
譬如有人。
身如須彌山王。
于意雲何。
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
甚大。
世尊。
何以故。
佛說非身。
是名大身。
解洹虛通。
猶身假能大也。
○洹疑恒字。
須菩提。
如恒河中所有沙數。
如是沙等恒河。
于意雲何。
是諸恒河沙。
甯為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但諸恒河。
尚多無數。
何況其沙。
須菩提。
我今實言告汝。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
以用布施。
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佛告須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
于此經中。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
而此福德。
勝前福德。
第二廣格。
複次。
須菩提。
随說是經。
乃至四句偈等。
當知此處。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皆應供養。
如佛塔廟。
封賓法身。
謂之為塔。
樹像靈堂。
稱之為廟。
聖體神儀。
全在四句。
獻供緻敬。
宜盡厥心矣。
○賓疑殡字。
何況有人。
盡能受持讀誦。
四句已爾。
況乎始終。
須菩提。
當知是人。
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法妙人勝。
理故宜然。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
即為有佛。
若尊重弟子。
人能弘法。
則人有法。
以法成人。
則法有人。
人法所處。
理令弘矣。
初章訖之也。
○令弘疏作當貴。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當何名此經。
夫修散難究。
本一易尋。
會宗領旨。
得聞如是言說章句。
生實信不。
理空無相。
奇心無所。
時聽昧然。
未即于心。
示同未悟。
咨問雲爾。
訖法尚應舍。
何況非法。
以信驗理身。
○奇疏作寄。
佛言。
須菩提。
莫作是說。
聖不空言。
禀悟如流。
方問有是何言也。
如來滅後。
後五百歲。
有持戒修福者。
此于章句。
能生信心。
以此為實。
後五百歲。
像法之中。
人衰道喪。
尚有信者。
況今大聖感興。
英慧雲集。
從化如林。
何謂無信乎。
後世能信。
要具戒德。
今之未悟。
無福愚闇。
自為疑滞。
非理不實之也。
當知是人。
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
已于無量千萬佛所。
種諸善根。
見佛聞法。
積德已久。
然後能信。
明法之深妙也。
聞是章句。
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須菩提。
如來悉知悉見。
是諸衆生。
得如是無量福德。
即以如來知見。
明理非虛。
一念淨信。
其福無量。
推功測理。
豈不信之乎。
何以故。
是諸衆生。
無複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釋一念至促。
而福德無量。
何耶。
政以無或我人。
理解為弘。
無法相。
亦無非法相。
無因緣法相。
亦無無因緣之非法相。
何以故。
是諸衆生。
若心取相。
則為着我人衆生壽者。
我人橫計。
理故宜忘。
諸法是理。
何故複無耶。
正以心緣四大。
假名諸法。
而計我人。
見假名空。
我人息矣。
故應無也。
若取法相。
即着我人衆生壽者。
若取色聲香等實法相者。
亦起我人等見。
故應無之耳。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着我人衆生壽者。
釋何故複無非法耶。
緣空故有有。
由有故空。
空若無有相雲起。
起相計我。
萬或慈生矣。
○或慈應作惑茲。
是故不應取法。
不應取非法。
并結無法相.無非法相也。
空有兩忘。
心無所取。
解會平等。
結盡道成。
以是義故。
如來常說。
汝等比丘。
知我說法。
如筏喻者。
法尚應舍。
何況非法。
即引昔說以證今理也。
譬欲濟河。
構筏自運。
既登彼岸。
棄筏而去。
将度生死。
假乘萬行。
既到涅槃。
萬善俱舍。
道法尚舍。
而況非法之空也。
○之空二字疏無。
須菩提。
于意雲何。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如來有所說法耶。
竟尊重弟子。
引衆聖同解。
以證理之必然。
須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說義。
無有定法。
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有定法。
如來可說。
如我于佛所說義中而作解。
窮相盡。
謂之菩提。
無相故不有。
假名則不無。
不有不無。
何實可得。
何定可說也。
○窮相之上。
疑脫解字。
何以故。
如來所說法。
皆不可取。
不可說。
菩提無相可取。
諸法空不可說。
故無定實。
非法非非法。
非法則不有。
非非法故不無。
有無并無。
理之極也。
○有無之上疏有故不可說四字。
所以者何。
一切賢聖。
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别。
理無生滅。
謂之無為。
無為之理。
衆聖同解。
解會無為。
結盡道成。
所謂一解脫義。
同入法性者也。
然無為雖一。
解有明昧。
明深昧淺。
優劣差者也。
須菩提。
于意雲何。
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
是人所得福德。
甯為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又格功德。
即以明理。
功德既多。
故宜弘也。
何以故。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福德無性。
可以因緣增多。
多則易差。
故即遣之耳。
若複有人。
于此經中。
受持乃至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
其福勝彼。
積寶多而功薄。
四句約而福厚。
何以故。
須菩提。
一切諸佛。
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皆從此經出。
何以故四句約而功勝耶。
金玉三千。
正以養身。
四句雖約。
妙極資神。
豈可同日而等彼者也。
○正疏作止。
須菩提。
所謂佛.法者。
即非佛.法。
愛佛功德。
七住未忘。
妙着難覺。
宜應虛心也。
須菩提。
于意雲何。
須陀洹能作是念。
我得須陀洹果不。
例訪衆聖。
求之諸心。
優劣雖異。
忘懷必同。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須陀洹名為入流。
海為衆流之川。
菩提神極之淵。
始會無生。
終必盡源。
而無所入。
理無乖順。
何入之有。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
是名須陀洹。
違理故入色聲。
背色聲則會于理。
理會無入。
非入色聲也。
自下衆果類可知。
須菩提。
于意雲何。
斯陀含能作是念。
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斯陀含名一往來。
而實無往來。
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
于意雲何。
阿那含能作是念。
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阿那含名為不來。
而無不來。
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
于意雲何。
阿羅漢能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世尊。
若阿羅漢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
即為着我人衆生壽者。
阿羅漢者。
無生也。
相滅生盡。
謂之無生。
若計念。
則見我人。
起相受生。
非謂羅漢。
諸果類亦應爾。
但随義異明耳。
世尊。
佛說我得無诤三昧。
人中最為第一。
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以己所解。
驗理非虛。
心宣恒靜。
诤從何起。
○宣疏作空。
我不作是念。
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
若作是念。
我得阿羅漢道。
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阿蘭那行者。
寂靜行也。
相盡于外。
心息于内。
内外俱寂。
何時不靜也。
以須菩提實無所行。
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得名不虛。
必積實也。
○積疏稱。
佛告須菩提。
于意雲何。
如來昔于然燈佛所。
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
世尊。
如來在然燈佛所。
于法實無所得。
次明菩薩。
其解亦同。
須菩提。
于意雲何。
菩薩莊嚴佛土不。
菩薩自行。
嚴土化人。
嚴國之義。
亦在虛心。
不也。
世尊。
何以故。
莊嚴佛土者。
即非莊嚴。
是名莊嚴。
相或必土穢。
虛明則國淨。
○或疏作惑。
是故須菩提。
諸菩薩摩诃薩。
應如是生清淨心。
理極于此。
結勸修明。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不封六塵。
相滅解生。
須菩提。
譬如有人。
身如須彌山王。
于意雲何。
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
甚大。
世尊。
何以故。
佛說非身。
是名大身。
解洹虛通。
猶身假能大也。
○洹疑恒字。
須菩提。
如恒河中所有沙數。
如是沙等恒河。
于意雲何。
是諸恒河沙。
甯為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但諸恒河。
尚多無數。
何況其沙。
須菩提。
我今實言告汝。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
以用布施。
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佛告須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
于此經中。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
而此福德。
勝前福德。
第二廣格。
複次。
須菩提。
随說是經。
乃至四句偈等。
當知此處。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皆應供養。
如佛塔廟。
封賓法身。
謂之為塔。
樹像靈堂。
稱之為廟。
聖體神儀。
全在四句。
獻供緻敬。
宜盡厥心矣。
○賓疑殡字。
何況有人。
盡能受持讀誦。
四句已爾。
況乎始終。
須菩提。
當知是人。
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法妙人勝。
理故宜然。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
即為有佛。
若尊重弟子。
人能弘法。
則人有法。
以法成人。
則法有人。
人法所處。
理令弘矣。
初章訖之也。
○令弘疏作當貴。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當何名此經。
夫修散難究。
本一易尋。
會宗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