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綱要卷七

關燈
法中見有一切法。

    當知蘊界處等一切法性。

    皆從衆緣和合建立。

    颠倒所起。

    諸業異熟之所攝受。

    汝等何為于是虛妄無實事法。

    起實事想。

    是時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善巧方便。

    拔濟有情。

    若諸有情耽著有為及果。

    以諸方便。

    令住無餘般涅槃界。

    成就無色無見無對真無漏法。

    安住其中。

    為說種種大菩提道。

    示現勸導。

    贊勵慶喜。

    令住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

    菩薩摩诃薩。

    觀察安住畢竟無際二空。

    雖知諸法如夢如幻。

    乃至如變化事。

    都非實有。

    自性皆空。

    而能安立是善是非善。

    乃至是有為是無為。

    乃至是能證預流果。

    是能證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皆無雜亂。

    善現。

    汝等若知菩薩摩诃薩甚奇希有之法。

    聲聞獨覺皆非所有。

    不能測量。

    于諸菩薩摩诃薩辯。

    尚不能報。

    況餘有情而能酬對。

    (七十九卷竟)善現言。

    何等名為甚奇希有之法。

    聲聞獨覺皆非所有。

    佛告善現。

    菩薩摩诃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施諸有情。

    上從諸佛。

    下至傍生。

    平等平等。

    無所分别。

    何以故。

    了達諸法及諸有情。

    自性皆空。

    都無差别。

    故無異想。

    由無異想。

    當得無異。

    無分别果。

    複次菩薩摩诃薩。

    恒作是念。

    我為利樂諸有情故而受此身。

    諸有來求。

    定當施與。

    見有乞者。

    便作是念。

    今于此中。

    誰施誰受。

    所施何物。

    由何而施。

    為何而施。

    雲何而施。

    諸法自性。

    皆不可得。

    所以者何。

    如是諸法。

    皆畢竟空。

    非空法中有予有奪。

    住此空中而行布施。

    為他割截内外物時。

    心無瞋恨。

    但念有情及法。

    一切皆空。

    誰割截我。

    誰受割截。

    誰複觀空。

     善現言。

    若菩薩摩诃薩亦能得一切相智者。

    與諸如來應正等覺。

    有何差别。

    佛言。

    諸菩薩摩诃薩。

    與諸如來應正等覺。

    俱住諸法無差别性。

    于諸法相求正遍知。

    說為菩薩摩诃薩衆。

    若至究竟。

    即名如來應正等覺。

    于一切法自相共相。

    照了無闇。

    清淨具足。

    住因位時。

    名為菩薩摩诃薩衆。

    若至果位。

    即名如來應正等覺。

     世間法施。

    出世法施(自三百八十卷之十四葉至八十一卷之九葉。

    并标名相。

    所謂出世聖法财法二施結)。

     如來應正等覺。

    于法善巧。

    于字善巧。

    以于諸法諸字善巧。

    于無字中亦得善巧。

    由善巧故。

    能為有情說有字法。

    說無字法。

    為無字法說有字法。

    所以者何。

    離字無字。

    無異佛法。

    過一切字。

    名真佛法。

    以一切法。

    一切有情。

    皆畢竟空。

    無際空故。

     善現言。

    若一切法一切有情。

    皆畢竟空。

    無際空。

    超諸字者。

    則一切法一切有情。

    自性畢竟皆不可得。

    雲何菩薩摩诃薩。

    修行一切法。

    雲何為諸有情宣說正法。

    佛告善現。

    見一切法皆悉空已。

    為諸有情宣說諸法。

    而于有情都無所得。

    于一切法亦無所得。

    于諸空相。

    不增不減。

    無取無舍。

    由是因緣。

    雖說諸法而無所說。

    善現。

    于一切法如是觀時。

    于一切法得無障智。

    由此智故。

    不壞諸法。

    無二分别。

    為諸有情如實宣說。

    (八十一卷竟)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為諸有情如應說法。

    雖不分别破壞法相。

    而能如實安立有情。

    令其安住所應住地。

    雖于有情及一切法都無所得。

    而令有情解脫妄想颠倒執着。

    無縛無脫為方便故。

    所以者何。

    一切法本性無縛無脫。

    一切法本性無縛無脫則非一切法。

    何以故。

    一切法畢竟淨故。

    複次善現。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住為方便故。

    住一切法無所得中。

    謂以無所住為方便故。

    善現。

    一切法無所住。

    一切法空無所住。

    何以故。

    一切法無自性不可得。

    一切法空亦無自性不可得。

    非無自性不可得法有所住故。

    菩薩摩诃薩。

    以是諸空。

    修遣諸法。

    亦能如實說示有情。

    而于法性無轉無越。

    何以故。

    諸法實性。

    即是法界。

    真如。

    實際。

    如是法界真如實際。

    皆無自性而可轉越(八十二卷)。

     善現白佛言。

    若真如界。

    真如實際。

    無轉越者。

    一切法與法界真如實際為有異不。

    佛言。

    一切法不異法界真如實際。

    善現言。

    若一切法。

    不異法界真如實際者。

    雲何世尊安立黑法感黑異熟。

    所謂地獄旁生鬼界。

    安立白法感白異熟。

    所謂人天。

    安立黑白法感黑白異熟。

    所謂一分旁生鬼界。

    及一分人天。

    安立非黑非白法感非黑非白法異熟。

    所謂預流果。

    或一來果。

    或不還果。

    或阿羅漢果。

    或獨覺菩提。

    或複無上正等菩提。

    佛言。

    善現。

    依世俗谛。

    安立如是因果差别。

    不依勝義。

    勝義谛中不可說有因果差别。

    勝義谛中。

    一切法性不可分别。

    無說無示。

    雲何當有因果差别。

    勝義谛中。

    無生無滅。

    無染無淨。

    以畢竟空無際空故。

    善現複白佛言。

    若依世俗谛故。

    安立聖果差别。

    不依勝義谛者。

    則一切愚夫異生皆應有預流果乃至菩提。

    佛告善現。

    一切愚夫異生。

    如實知世俗谛及勝義谛。

    不若如實知彼應有預流果。

    乃至應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然諸愚夫異生。

    不如實知世俗谛及勝義谛。

    無聖道。

    無修聖道。

    彼雲何有聖果差别。

    惟諸聖者。

    能如實知世俗谛及勝義谛有聖道。

    有修聖道。

    是故得有聖果差别。

    善現言。

    若修聖道。

    得聖果不。

    佛言。

    不也善現。

    非修聖道能得聖果。

    亦非不修聖道能得聖果。

    非離聖道能得聖果。

    亦非住聖道中能得聖果。

    何以故。

    勝義谛中。

    道及道果不可得故。

    菩薩摩诃薩。

    雖為有情安立聖果種種差别。

    而不分别如是聖果。

    在有為界。

    或無為界。

    安立差别。

    善現白佛言。

    若不分别。

    雲何世尊說斷三結。

    名預流果。

    薄欲貪瞋。

    名一來果。

    斷順下分五結永盡。

    名不還果。

    斷順上分五結永盡。

    名阿羅漢果。

    令所有集法皆成滅法。

    名獨覺菩提。

    永斷一切煩惱習氣相續。

    名為無上正等菩提。

    佛告善現。

    所說預流。

    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

    獨覺菩提。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如是聖果。

    為是有為。

    為是無為。

    善現答言。

    皆是無為。

    非是有為。

    佛告善現。

    無為法中。

    有分别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

    菩薩摩诃薩。

    雖為有情宣說諸法。

    而不分别所謂法相。

    自于諸法無所執着。

    亦能教他于諸法中無所執着。

    謂于一切法皆無執着。

    無執着故。

    于一切處皆得無礙。

    如諸如來應正等覺所變化者。

    雖行一切法。

    而于彼果不受不着。

    唯為有情般涅槃故。

    善現。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

    于一切法皆無所住。

    亦無所礙。

    何以故。

    善達諸法如實相故(諸功德相品竟)。

     卷三百八十三之十七葉(諸法平等品)至三百八十六之十一葉 善現白佛言。

    雲何于一切法善達實相。

    佛言。

    于一切法都無所行。

    是謂善達諸法實相。

    謂于法性無所分别。

    善現言。

    雲何通達諸法皆無實事。

    佛告善現。

    彼諸如來應正等覺所變化者。

    為有實事。

    依斯實事。

    有染有淨。

    有輪回五趣不。

    善現答言。

    不也世尊。

    非依彼事有染有淨。

    亦無輪回五趣生死。

    佛言。

    菩薩摩诃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于一切法善達實相。

    亦複如是。

    通達諸法都無實事。

    善現言。

    為一切法皆如化不。

    佛言。

    一切法皆如化。

    (八十三卷竟)善現言。

    若一切法皆如化者。

    諸所變化。

    皆無實法。

    亦無實輪回五趣。

    亦無實解脫生死。

    雲何于諸有情有勝士用。

    佛告善現。

    諸菩薩摩诃薩本行菩薩道時。

    不見有情可脫三界。

    何以故。

    于一切法。

    知見通達。

    皆如幻化。

    都非實有。

    善現言。

    為何事故。

    修行一切法。

    佛告善現。

    若諸有情于一切法。

    了知如幻。

    則菩薩不應無數劫為諸有情行菩薩道。

    以諸有情自不能知皆如幻化。

    是故菩薩于無數劫。

    為諸有情行菩薩道。

    善現言。

    若一切法如夢如幻。

    乃至如尋香城。

    所化有情住在何處。

    拔濟令出。

    佛告善現。

    所化有情。

    住在名相虛妄分别。

    諸菩薩摩诃薩。

    從彼名相虛妄分别拔濟令出。

    善現言。

    何謂為名。

    何謂為相。

    佛言。

    一切名皆是假立。

    為表諸義。

    施設諸名。

    皆非實有。

    愚夫異生于中妄執。

    菩薩摩诃薩方便善巧。

    為諸有情。

    說離名法。

    雲何為相。

    善現。

    相有二種。

    一者色相。

    二者無色相。

    諸所有色。

    若過去。

    若未來。

    若現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細。

    若劣若勝。

    若遠若近。

    于此刹那諸空法中。

    愚夫異生分别執着。

    是名色相。

    諸所有無色法中。

    愚夫異生取相分别。

    生諸煩惱。

    是名無色相。

    菩薩摩诃薩方便善巧。

    教諸有情遠離二相。

    複教安住無相界中。

    不令其堕二邊執。

    謂此是相此是無相。

    善現言。

    所有名相。

    皆是假立。

    雲何于諸善法。

    能自增進。

    亦能令他增進。

    佛告善現。

    若諸法中。

    少有實事。

    有名相者。

    則菩薩應于善法不自增進。

    亦不令他增進。

    以諸法中無少實事諸名及相。

    是故菩薩以無相為方便。

    能圓滿一切法。

     一切佛法皆由學無相。

    無念。

    無作意。

    而得增益。

    所以者何。

    除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更無餘要所應學法。

    三解脫門。

    能攝一切妙善法故。

    能學如是三解脫門。

    則能學五蘊。

    亦能學十二處。

    十八界。

    乃至亦能學諸餘無量無邊佛法。

    (八十五卷之五葉)善現白佛言。

    若菩薩摩诃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如實了知五蘊等法。

    展轉差别。

    豈不以五蘊壞法界耶。

    乃至豈不以諸餘無量無邊佛法壞法界耶。

    佛告善現。

    若離法界。

    餘法可得。

    可言彼法能壞法界。

    然離法界無法可得。

    故無餘法能壞法界。

    既知無法離法界故。

    亦不為他施設宣說。

    是故法界無能壞者。

    如是善現。

    應學法界無二無别不可壞相。

    善現白佛言。

    欲學法界當于何學。

    佛言。

    當于一切法學。

    何以故。

    以一切法皆入法界故。

    善現言。

    何因緣故說一切法皆入法界。

    佛言。

    如來出世。

    若不出世。

    諸法法爾。

    皆入法界。

    無差别相。

    不由佛說。

    所以者何。

    若一切法。

    無不皆入無相無為性空法界。

    是故欲學法界。

    當學一切法。

    若學一切法。

    即學法界。

    善現言。

    若一切法皆入法界。

    無二無别。

    雲何菩薩摩诃薩。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乃至亦學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世尊。

    非法界中有如是等種種分别。

    将無菩薩由此分别。

    行于颠倒。

    無戲論中。

    起諸戲論。

    世尊。

    法界非一切法。

    亦不離一切法。

    法界即一切法。

    一切法即法界。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

    真法界中。

    無一切種種分别戲論。

    善現。

    一切法非法界。

    亦不離一切法别有法界。

    一切法即法界。

    法界即一切法。

    若見有法離法界者。

    便非正趣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

    菩薩摩诃薩。

    知一切法即法界。

    而以方便善巧無名相法。

    為諸有情寄名相說。

    如巧幻師。

    執持少物。

    于衆人前。

    幻作種種異類色相。

    無智男女。

    見已驚歎。

    其中有智。

    作是思惟。

    雲何此人能現是事。

    此中無有實事可得。

    而令衆人于無實物。

    起實物想。

    善現。

    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雖不見有法離真法界。

    亦不見法界離諸法。

    亦不見有情及彼施設實事可得。

    而能種種善巧方便說真法界。

    以真法界初中後立。

    常無差别。

    是故菩薩摩诃薩。

    能方便善巧說真法界。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修諸菩薩摩诃薩行。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諸法平等品竟)。

     卷三百八十六之十二葉(不可動品)至卷三百九十 善現白佛言。

    若諸有情。

    及有情施故。

    皆不可得者。

    為誰故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

    諸菩薩摩诃薩。

    以實際為量故。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若有情際與實際異者。

    則不應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以有情際不異實際。

    是故為諸有情。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白佛言。

    若有情際即是實際。

    雲何菩薩摩诃薩。

    以不壞實際法。

    安立有情于實際中。

    世尊。

    若安立有情于實際中者。

    則為安立實際于實際。

    若安立實際于實際者。

    則為安立自性于自性。

    然不應安立自性于自性。

    雲何可說以不壞實際法。

    安立有情于實際中。

    佛告善現。

    不可安立實際于實際。

    亦不可安立自性于自性。

    然諸菩薩摩诃薩方便善巧。

    能安立有情于實際中。

    而有情際不異實際。

    善現。

    有情際與實際。

    無二無二分。

     善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