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綱要卷二

關燈
者。

    畢竟不可得故。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我執有情執。

    乃至知者執見者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斷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觀一切法。

    畢竟不生。

    無斷義故。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斷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常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觀一切法。

    無常性故。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常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相想。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觀雜染性不可得故。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相想。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因等見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都不見有諸見性故。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因等見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名色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觀名色性都不可得。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名色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蘊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觀五蘊性都不可得。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蘊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處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觀十二處性都不可得。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處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界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觀十八界等性都不可得。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界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谛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觀諸谛性都不可得。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谛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緣起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觀諸緣起性不可得故。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緣起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住着三界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觀三界性都不可得。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住着三界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一切法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觀諸法性。

    皆如虛空。

    都不可得。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一切法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于一切法如理不如理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觀諸法性都不可得。

    無有如理不如理性。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于一切法如理不如理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依佛見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知依佛見執。

    不得見佛故。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依佛見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依法見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達真法性。

    不可見故。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依法見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依僧見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知和合衆。

    無相無為。

    不可見故。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依僧見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依戒見執。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知罪福性俱非有故。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依戒見執。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怖畏空法。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觀諸空法。

    皆無自性。

    所怖畏事。

    畢竟非有。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怖畏空法。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遠離違背空性。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觀一切法自性皆空。

    非空與空有違背故。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遠離違背空性。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通達空。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達一切法自相皆空。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通達空。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證無相。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不思惟一切相。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證無相。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知無願。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于三界法。

    心無所住。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知無願。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三輪清淨。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具足清淨十善業道。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三輪清淨。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悲愍有情及于有情無所執着。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已得大悲。

    及嚴淨土。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悲愍有情及于有情無所執着。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一切法平等見。

    及于此中無所執着。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于一切法不增不減。

    及于此中無取無住。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一切法平等見。

    及于此中無所執着。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一切有情平等見。

    及于此中無所執着。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于諸有情不增不減。

    及于此中無取無住。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一切有情平等見。

    及于此中無所執着。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通達真實理趣。

    及于此中無所執着。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于一切法真實理趣。

    雖如實通達。

    而無所通達。

    及于此中無取無住。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通達真實理趣。

    及于此中無所執着。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無生忍智。

    善現若菩薩摩诃薩。

    忍一切法無生無滅。

    無所造作。

    及知名色畢竟不生。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無生忍智。

    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說一切法一相理趣。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于一切法行不二相。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說一切法一相理趣。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滅除分别。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于一切法不起分别。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滅除分别。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遠離諸想。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遠離一切小大無量想。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遠離諸想。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遠離諸見。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遠離一切聲聞獨覺等見。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遠離諸見。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遠離煩惱。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棄舍一切有漏煩惱習氣相續。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遠離煩惱。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奢摩他毗缽舍那地。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奢摩他毗缽舍那地。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調伏心性。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于三界法。

    不樂不動。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調伏心性。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寂靜心性。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善攝六根。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寂靜心性。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無礙智性。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修得佛眼。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無礙智性。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無所愛染。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于外六處能善棄舍。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無所愛染。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随心所欲。

    往諸佛土。

    于佛衆會。

    自現其身。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修勝神通。

    從一佛國。

    趣一佛國。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諸佛世尊。

    請轉法輪。

    饒益一切。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随心所欲往諸佛土。

    于佛衆會自現其身。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悟入一切有情心行。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以一心智。

    如實遍知一切有情心心所法。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悟入一切有情心行。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遊戲諸神通。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遊戲種種自在神通。

    為見佛故。

    從一佛國。

    趣一佛國。

    亦複不生遊佛國想。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遊戲諸神通。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見諸佛土。

    如其所見而自嚴淨種種佛土。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住一佛土。

    能見十方無邊佛國。

    亦能示現。

    而曾不生佛國土想。

    又為成熟諸有情故。

    現處三千大千世界轉輪王位而自莊嚴。

    亦能棄舍而無所執。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見諸佛土。

    如其所見而自嚴淨種種佛土。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供養承事諸佛世尊。

    于如來身如實觀察。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為欲饒益諸有情故。

    于法義趣。

    如實分别。

    如是名為以法供養承事諸佛。

    又谛觀察諸佛法身。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供養承事諸佛世尊。

    于如來身如實觀察。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知諸有情根勝劣智。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住佛十力。

    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諸根勝劣。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知諸有情根勝劣智。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嚴淨佛土。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嚴淨一切有情心行。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嚴淨佛土。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如幻等持數入諸定。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住此等持。

    雖能成辦一切事業而心不動。

    又修等持極成熟故。

    不作加行。

    數數現前。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如幻等持數入諸定。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随諸有情善根應熟。

    故入諸有。

    自現化生。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為欲成熟諸有情類。

    殊勝善根。

    随其所宜。

    故入諸有。

    而現受生。

    是為菩薩摩诃薩随諸有情善根應熟。

    故入諸有自現化生。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攝受無邊處所大願。

    随有所願。

    皆令圓滿。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已具修六波羅蜜多。

    極圓滿故。

    或為嚴淨諸佛國土。

    或為成熟諸有情類。

    随心所願。

    皆得圓滿。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攝受無邊處所大願。

    随有所願。

    皆令圓滿。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随諸天。

    龍。

    藥叉。

    健達縛。

    阿素洛。

    揭路荼。

    緊捺洛。

    莫呼洛伽。

    人。

    非人等異類音智。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修習殊勝詞無礙解。

    善知有情言音差别。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随諸天。

    龍。

    藥叉。

    健達縛。

    阿素洛。

    揭路荼。

    緊捺洛。

    莫呼洛伽。

    人非人等異類音智。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無礙辯說智。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修習殊勝辯無礙解。

    為諸有情能無盡說。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無礙辯說智。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入胎具足。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雖一切生處實恒化生。

    而為饒益有情。

    現入胎藏。

    于中具足種種勝事。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入胎具足。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出生具足。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于出胎時。

    示現種種希有勝事。

    令諸有情見者歡喜。

    獲大利樂。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出生具足。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家族具足。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或生刹帝利大族姓家。

    或生婆羅門大族姓家。

    所禀父母。

    無可譏嫌。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家族具足。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種姓具足。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常預過去諸大菩薩種姓中生。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種姓具足。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眷屬具足。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純以無量無數菩薩而為眷屬。

    非諸雜類。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眷屬具足。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生身具足。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于初生時。

    其身具足一切相好。

    放大光明。

    遍照無邊諸佛世界。

    亦令彼界六種變動。

    有情遇者。

    無不蒙益。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生身具足。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出家具足。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

    于出家時。

    無量無數天龍藥叉人非人等之所翼從。

    往詣道場。

    剃除須發。

    服三法衣。

    受持應器。

    引導無量無數有情。

    令乘三乘而趣圓寂。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出家具足。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莊嚴菩提樹具足。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殊勝善根。

    廣大願力。

    感得如是妙菩提樹。

    吠琉璃寶以為其莖。

    真金為根。

    枝葉華果。

    皆以上妙七寶所成。

    其樹高廣。

    遍覆三千大千佛土。

    光明照耀。

    周遍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莊嚴菩提樹具足。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圓滿一切功德具足。

    善現。

    若菩薩摩诃薩滿足殊勝福慧資糧。

    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

    是為菩薩摩诃薩應圓滿一切功德具足(卷五十四)。

     世尊。

    雲何當知已圓滿第十法雲地菩薩摩诃薩。

    與諸如來。

    應言無異。

    善現。

    是菩薩已圓滿一切佛法故。

    若複永斷一切煩惱習氣相續。

    便住佛地。

    是故當知。

    已圓滿第十法雲地菩薩摩诃薩。

    與諸如來。

    應言無異。

    善現。

    當知是為菩薩摩诃薩發趣大乘。

     已上答發趣大乘竟。

    向下答如是大乘從何處出至何處住。

     善現。

    如是大乘。

    從三界中出。

    至一切智智中住。

    由為一切智智而出三界故。

    然無二故。

    無出無至。

    所以者何。

    若大乘。

    若一切智智。

    如是二法。

    非相應。

    非不相應。

    非有色。

    非無色。

    非有見。

    非無見。

    非有對。

    非無對。

    鹹同一相。

    所謂無相。

    無相之法。

    無出無至。

    其有欲令無相之法有出有至者。

    則為欲令一切法有出有至。

    所以者何。

    一切法不能從三界中出。

    亦不能至一切智智中住。

    何以故。

    一切法自性空故。

    無相之法。

    無動轉故。

     次答大乘為何所住者。

    善現。

    如是大乘。

    都無所住。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皆無所住。

    何以故。

    諸法住處不可得故。

    然此大乘住無所住。

     次答誰複乘是大乘而出者。

    善現。

    都無乘是大乘而出者。

    所以者何。

    若所乘乘。

    若能乘者。

    由此為此所出所至。

    及出至時。

    如是一切皆無所有。

    都不可得。

    何以故。

    以一切法皆無所有。

    都不可得。

    畢竟淨故。

     一切法非已可得。

    非當可得。

    非現可得。

    畢竟淨故(辯大乘品竟)。

     般若綱要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