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綱要卷三

關燈
古南沙門 通門 閱正 七空居士 葛? 提綱 卷五十六之十四葉(贊大乘品)至卷六十一 善現白佛言。

    大乘者。

    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最尊最妙。

    如是大乘。

    與虛空等。

    譬如虛空普能含受無量無數有情。

    又如虛空無來無去。

    無住可見。

    又如虛空前後中際。

    皆不可得。

    三世平等。

    故名大乘。

    佛告善現。

    如是如是。

    大乘具如是等無邊功德。

    善現。

    若諸法是真如。

    非虛空。

    非颠倒。

    非假設。

    是谛是實。

    有常有恒。

    無變無易。

    有實性者。

    則此大乘非尊非妙。

    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以諸法非真如。

    是虛妄。

    是颠倒。

    是假設。

    非谛非實。

    無常無恒。

    有變有易。

    都無實性。

    故此大乘是尊是妙。

    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轉妙法輪。

    所被有情實有性者。

    則諸如來。

    不能令彼諸有情類。

    于無餘依妙涅槃界。

    已般今般當般涅槃。

    以諸如來應正等覺轉妙法輪。

    所被有情。

    非實有性。

    故諸如來悉能令彼諸有情類。

    于無依餘妙涅槃界。

    已般今般當般涅槃。

    故說大乘超勝一切天人阿素洛等。

    最尊最妙。

     次說如是大乘與虛空等者。

    譬如虛空。

    非有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方分可得。

    大乘亦爾。

    非有東西南北。

    四維上下方分可得。

    又如虛空。

    非有長短方圓高下邪正形色可得。

    大乘亦爾。

    非有長短方圓。

    高下邪正。

    形色可得。

    又如虛空。

    非有青黃赤白黑紫缥等顯色可得。

    大乘亦爾。

    非有青黃赤白黑紫缥等顯色可得。

    又如虛空。

    非明非暗。

    大乘亦爾。

    非明非暗。

    又如虛空。

    非蘊處界。

    非離蘊處界。

    大乘亦爾。

    非蘊處界。

    非離蘊處界。

    又如虛空。

    非可得。

    非不可得。

    大乘亦爾。

    非可得。

    非不可得。

    又如虛空。

    非可說。

    非不可說。

    大乘亦爾。

    非可說。

    非不可說。

    故說大乘與虛空等。

     次說虛空普能含受無數無量有情者。

    善現。

    有情無所有故。

    當知虛空亦無所有。

    虛空無所有故。

    當知大乘亦無所有。

    由如是義。

    故說大乘普能含受無數無量無邊有情。

    何以故。

    若有情。

    若虛空。

    若大乘。

    如是一切。

    皆無所有。

    不可得故。

    善現。

    有情無量無數無邊故。

    當知虛空亦無量無數無邊。

    虛空無量無數無邊故。

    當知大乘亦無量無數無邊。

    由如是義。

    故說大乘能含受無數無量無邊。

    何以故。

    若有情無數無量無邊。

    若虛空無數無量無邊。

    若大乘無數無量無邊。

    如是一切。

    皆無所有。

    不可得故。

    善現。

    有情無所有故。

    當知虛空亦無所有。

    虛空無所有故。

    當知大乘亦無所有。

    大乘無所有故。

    當知無數亦無所有。

    無數無所有故。

    當知無量亦無所有。

    無量無所有故。

    當知無邊亦無所有。

    無邊無所有故。

    當知一切法亦無所有。

    由如是義。

    故說大乘普能含受無數無量無邊有情。

    何以故。

    若有情。

    若虛空。

    若大乘。

    若無數。

    若無量。

    若無邊。

    若一切法。

    如是一切。

    皆無所有。

    不可得故。

     善現。

    我乃至見者無所有故。

    當知聲聞乘亦無所有。

    聲聞乘無所有故。

    當知獨覺乘亦無所有。

    獨覺乘無所有故。

    當知正等覺乘亦無所有。

    正等覺乘無所有故。

    當知虛空亦無所有。

    虛空無所有故。

    當知大乘亦無所有。

    大乘無所有故。

    當知無數無量無邊亦無所有。

    無數無量無邊無所有故。

    當知一切法亦無所有。

    由如是義。

    故說大乘普能含受無數無量無邊有情。

    何以故。

    若我乃至見者。

    若聲聞乘。

    獨覺乘。

    正等覺乘。

    若虛空。

    若大乘。

    若無數無量無邊。

    若一切法。

    皆無所有不可得故(五十八之十止)。

     次說如虛空無來無去無住可見。

    大乘亦爾者。

    善現。

    一切法無來無去。

    亦複不住。

    何以故。

    以一切法。

    及彼本性真如。

    自性自相。

    若動若住。

    不可得故。

    故說大乘無來無去無住可見。

    譬如虛空(五十九卷之三葉止)。

     次說又如虛空前後中際皆不可得。

    大乘亦爾。

    前後中際皆不可得。

    三世平等。

    故名大乘者。

    善現。

    過去世。

    過去世空。

    未來世。

    未來世空。

    現在世。

    現在世空。

    三世平等性。

    三世平等性空。

    何以故。

    空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别異之相。

    是故大乘三世平等。

    如是大乘中平等不平等相。

    俱不可得。

    以大乘中諸法自性不可得故。

    善現。

    過去法。

    過去法空。

    未來法。

    未來法空。

    現在法。

    現在法空。

    所以者何。

    空中過去法不可得。

    何以故。

    過去法即是空。

    空性亦空。

    空中。

    空尚不可得。

    何況空中有過去法可得。

    空中未來法不可得。

    何以故。

    未來法即是空。

    空性亦空。

    空中。

    空尚不可得。

    何況空中有未來法可得。

    空中現在法不可得。

    何以故。

    現在法即是空。

    空性亦空。

    空中。

    空尚不可得。

    何況空中有現在法可得。

    (六十卷之十一葉止)善現。

    前際法不可得。

    後際法不可得。

    中際法不可得。

    三世平等中法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平等中過去未來現在法皆不可得。

    何以故。

    平等中。

    平等性尚不可得。

    何況平等中。

    有過去未來現在法可得。

    善現。

    前際異生不可得。

    後際異生不可得。

    中際異生不可得。

    三世平等中異生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平等中過去未來現在異生皆不可得。

    何以故。

    平等中。

    平等性尚不可得。

    何況平等中。

    有過去未來現在異生可得。

    以我有情乃至知者見者不可得故。

    前際聲聞獨覺菩薩如來不可得。

    後際聲聞獨覺菩薩如來不可得。

    中際聲聞獨覺菩薩如來不可得。

    三世平等中。

    聲聞獨覺菩薩如來亦不可得。

    所以者何。

    平等中。

    過去未來現在聲聞獨覺菩薩如來皆不可得。

    何以故。

    平等中。

    平等性尚不可得。

    何況平等中。

    有過去未來現在聲聞獨覺菩薩如來可得。

    以我有情乃至知者見者不可得故。

    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住此三世平等相中。

    精勤修學一切智智。

    無取着故。

    速得圓滿。

    是名三世平等大乘相(贊大乘品竟)。

     卷六十一之二葉(随順品) 滿慈子白佛言。

    如來令尊者善現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

    而今何故乃說大乘。

    善現即白佛言。

    将無違越般若波羅蜜多耶。

    佛告善現。

    汝說大乘。

    于般若波羅蜜多。

    悉皆随順。

    無所違越。

    何以故。

    一切善法。

    菩提分法。

    若聲聞法。

    若獨覺法。

    若菩薩法。

    若諸佛法。

    如是一切。

    無不攝入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

    大乘不異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波羅蜜多不異大乘。

    何以故。

    其性無二無二分故。

     卷六十一之七葉(無所得品)至七十卷 善現白佛言。

    世尊。

    前後中際菩薩摩诃薩無所有不可得。

    世尊。

    色等無邊。

    菩薩摩诃薩亦無邊。

    即一切法菩薩摩诃薩無所有不可得。

    離一切法。

    菩薩摩诃薩無所有不可得。

    我于一切法。

    以一切種。

    一切處。

    一切時。

    求菩薩摩诃薩。

    都無所見。

    竟不可得。

    但有假名。

    都無自性。

    色等諸法畢竟不生。

    若畢竟不生。

    則不名色等。

    我豈能以畢竟不生般若波羅蜜多。

    教誡教授畢竟不生諸菩薩摩诃薩。

    世尊。

    離畢竟不生亦無菩薩摩诃薩能行無上正等菩提。

    若菩薩聞作是說。

    不驚不恐不怖。

    不沉沒。

    不憂悔。

    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時舍利問善現言。

    何緣故說。

    前後中際菩薩摩诃薩不可得。

    乃至何緣故說。

    不沈不沒。

    亦不憂悔。

    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爾時善現答舍利子言。

    如尊者所問。

    何緣故說前後中際菩薩摩诃薩不可得者。

    舍利子。

    有情無所有。

    空。

    遠離。

    無自性中。

    前後中際菩薩摩诃薩皆不可得。

    若有情無所有。

    若有情空。

    若有情遠離。

    若有情無自性。

    若前際後際中際菩薩摩诃薩。

    如是一切法無二無二分。

    色受想行識無所有。

    空。

    遠離。

    無自性中。

    前後中際菩薩摩诃薩皆不可得。

    若色受想行識無所有。

    若色受想行識空。

    若色受想行識遠離。

    若色受想行識無自性。

    若前際後際中際菩薩摩诃薩。

    如是一切法無二無二分。

    乃至大乘無所有。

    空。

    遠離。

    無自性中。

    前後中際菩薩摩诃薩皆不可得。

    若大乘無所有。

    若大乘空。

    若大乘遠離。

    若大乘無自性。

    若前際後際中際菩薩摩诃薩。

    如是一切法。

    無二無二分。

    由此緣故。

    我作是說前際後際中際菩薩摩诃薩不可得。

     次答色等無邊。

    菩薩摩诃薩亦無邊者。

    舍利子。

    色如虛空。

    受想行識如虛空。

    所以者何。

    以彼中邊不可得故。

    說為虛空。

    何以故。

    色性空故。

    受想行識性空故。

    由此緣故。

    當知色無邊故。

    菩薩摩诃薩亦無邊。

    受想行識無邊故。

    菩薩摩诃薩亦無邊。

    乃至聲聞獨覺大乘無邊故。

    菩薩摩诃薩亦無邊。

     次答何緣故說即色等。

    菩薩摩诃薩無所有不可得。

    離色等。

    菩薩摩诃薩無所有不可得者。

    舍利子。

    色。

    色性空。

    何以故。

    色性空中。

    色無所有不可得故。

    菩薩摩诃薩亦無所有不可得。

    非色。

    非色性空。

    何以故。

    非色性空中。

    非色無所有不可得故。

    菩薩摩诃薩亦無所有不可得。

    受想行識。

    受想行識性空。

    何以故。

    受想行識性空中。

    受想行識無所有不可得故。

    菩薩摩诃薩亦無所有不可得。

    非受想行識。

    非受想行識性空。

    何以故。

    非受想行識性空中。

    非受想行識無所有不可得故。

    菩薩摩诃薩亦無所有不可得。

    乃至聲聞獨覺大乘無所有不可得。

    菩薩摩诃薩亦無所有不可得。

     次答何緣故說我于一切法以一切種一切處一切時求菩薩摩诃薩都無所有竟不可得。

    雲何令我以般若波羅蜜多。

    教誡教授諸菩薩摩诃薩者。

    舍利子。

    色性空故。

    色于色無所有不可得。

    色于受無所有不可得。

    受性空故。

    受于受無所有不可得。

    受于色無所有不可得。

    色受于想無所有不可得。

    想性空故。

    想于想無所有不可得。

    想于色受無所有不可得。

    色受想于行無所有不可得。

    行性空故。

    行于行無所有不可得。

    行于色受想無所有不可得。

    色受想行于識無所有不可得。

    識性空故。

    識于識無所有不可得。

    識于色受想行無所有不可得。

    我于如是諸法。

    以一切種。

    一切處。

    一切時。

    求菩薩摩诃薩亦無所有不可得。

    何以故。

    自性空故。

     次答何緣故說菩薩摩诃薩但有假名者。

    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名。

    唯客所攝。

    一切法名。

    唯客所攝。

    于十方三世無所從來。

    無所至去。

    亦無所住。

    一切法中無名。

    名中無一切法。

    非合非離。

    但假施設。

    何以故。

    以一切法與名。

    俱自性空故。

    自性空中。

    若一切法。

    若名。

    俱無所有不可得故。

    菩薩摩诃薩名亦複如是。

    唯客所攝。

    于十方三世。

    無所從來。

    無所至去。

    亦無所住。

    菩薩摩诃薩中無名。

    名中無菩薩摩诃薩。

    非合非離。

    但假施設。

    何以故。

    以菩薩摩诃薩與名。

    俱自性空故。

    自性空中。

    若菩薩摩诃薩。

    若名。

    俱無所有不可得故。

     次答何緣故說。

    如說我等畢竟不生者。

    舍利子。

    我畢竟都無所有。

    既不可得。

    雲何有生。

    乃至知者見者畢竟都無所有。

    既不可得。

    雲何有生。

    色畢竟都無所有。

    既不可得。

    雲何有生。

    受想行識畢竟都無所有。

    既不可得。

    雲何有生。

    乃至聲聞。

    獨覺。

    大乘。

    畢竟都無所有。

    既不可得。

    雲何有生。

     次答緣何故說諸法亦爾都無自性者。

    舍利子。

    諸法都無和合自性。

    何以故。

    和合有法。

    自性空故。

    色無和合自性。

    受想行識無和合自性。

    乃至聲聞乘。

    獨覺乘。

    大乘。

    都無和合自性。

    複次舍利子。

    諸法非常亦無散失。

    諸法非樂亦無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