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綱要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古南沙門 通門 閱正
七空居士 葛? 提綱
○大般若經初會序
大般若經者。
乃希代之絕唱。
曠劫之遐津。
光被人天。
括囊真俗。
誠入神之奧府。
有國之靈鎮。
自非聖德遠覃。
哲人孤出。
則玄音罕[卯/貝]。
圓教豈臻。
所以帝叙金照。
皇述瓊振。
事邈千古。
理鏡三辰。
郁矣斯文。
備乎茲日。
然則部分四二。
昔徒掌其半珠。
會兼十六。
今乃握其全寶。
竊案諸會别起。
每比一部。
辄複本以殊迹。
各申一序。
至如靈峰始集。
宏韻首馳。
控蕩身源。
敷弘心要。
何者。
夫五蘊為有情之封。
二我為有封之宅。
宅我而舉。
則逐欿之水方深。
封蘊以居。
則尋香之堞彌峻焉。
識夫我之所根者想。
想妄而我不存。
蘊之所系者名。
名假而蘊無托。
故即空之談啟。
亡言之理暢。
閱紛俗于非動。
置蠢徒于不生。
齊谷響于百名。
俦鏡姿于萬象。
筌宰失寄。
而後真宰獨融。
規準莫施。
而後沖規妙立。
慮途千泯。
言術四窮。
使夫淺躁投機。
拘攣解桎。
媲司南之有在。
同拱北以知歸。
義既天悠。
詞仍海溢。
且為諸分之本。
又是前古未傳。
凡勒成四百卷。
八十五品矣。
或謂權之方土。
理宜裁譯。
竊應之曰。
一言可蔽。
而雅頌之作聯章。
二字可題。
而涅槃之音積軸。
優柔闡緩。
其慈誨乎。
若譯而可削。
恐贻患于傷手。
今傳而必本。
庶無譏于溢言。
況搦紮之辰。
慨念增損。
而魂交之夕。
炯戒昭彰。
終始感贶。
具如别錄。
其有大心茂器。
久聞曆奉者。
自緻不驚不怖。
爰咨爰度矣。
唐西明寺沙門。
玄則制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初分 卷一(緣起品) 卷二 如是我聞一時。
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頂。
與大苾刍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阿羅漢。
除阿難獨居學地。
得預流果。
大迦葉波而為上首。
複有五百苾刍尼衆。
皆阿羅漢。
大勝生主而為上首。
複有無量邬波索迦。
邬波斯迦。
複有無量無數菩薩摩诃薩衆。
聲聞獨覺不能測量。
其名曰賢守菩薩。
寶性菩薩。
寶藏菩薩。
寶授菩薩。
導師菩薩。
仁授菩薩。
星授菩薩。
神授菩薩。
帝授菩薩。
廣慧菩薩摩诃薩等。
皆法王子。
堪紹佛位。
而為上首。
爾時世尊于師子座上。
自敷尼師壇。
結跏趺坐。
入等持王妙三摩地。
正知正念。
從等持王安詳而起。
以淨天眼。
觀察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一一身分。
各放六十百千俱胝那庾多光。
此一一光各照三千大千世界。
從此展轉。
遍照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其中有情遇斯光者。
必得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世尊。
從其面門。
出廣長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流出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光。
一一光中現寶蓮華。
諸華台中。
皆有化佛結跏趺坐。
演妙法音。
皆說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法。
爾時世尊不起本座。
複入師子遊戲等持。
現神通力。
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變動。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獄傍生鬼界。
及餘無暇險惡趣坑。
一切有情。
皆離苦難。
從此舍命。
得生人中。
及六欲天。
皆憶宿住。
歡喜踴躍。
同詣佛所。
以殷淨心。
頂禮佛足。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數淨居諸天。
下至欲界四大王衆天。
及餘一切人非人等。
皆見如來處師子座。
威光顯曜。
如大金山。
各持種種無量天華。
持詣佛所。
奉散佛上。
以世尊神通力故。
各各見佛正坐其前。
獨為說法。
爾時世尊不起于座。
熙怡微笑。
從其面門。
放大光明。
遍照三千大千佛土。
并餘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一切有情。
尋佛光明。
普見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聲聞菩薩衆會圍繞。
及餘一切有情無情。
品類差别。
亦見此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
聲聞菩薩衆會圍繞。
及餘一切有情無情。
品類差别。
爾時東方盡殑伽沙世界。
最後世界名曰多寶。
佛号寶性。
時現在彼安隐住持。
為諸菩薩摩诃薩衆。
說大般若波羅蜜多。
彼有菩薩。
名曰普光。
見此大光。
大地變動。
及佛身相。
前詣佛所。
頂禮白言。
何因何緣而有此瑞。
時寶性佛。
告普光菩薩言。
善男子。
從此西方盡殑伽沙等世界。
最後世界名曰堪忍。
佛号釋迦牟尼。
今現在彼安隐住持。
将為菩薩摩诃薩衆說大般若波羅蜜多。
彼佛神力。
故現此瑞。
普光聞已。
請往堪忍世界。
觀禮供養釋迦牟尼如來。
寶性佛即以千莖金色蓮華授普光菩薩。
而誨之言。
汝持此華至釋迦牟尼佛所。
緻問無量。
時釋迦牟尼佛受此蓮華。
還散東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佛神力故。
令此蓮華遍諸佛土。
諸華台中各有化佛結跏趺坐。
為諸菩薩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法。
有情聞者。
必得無上正等菩提。
是時普光及諸眷屬。
供養恭敬佛菩薩已。
退坐一面。
如是最後世界。
已前所有東方一一佛土。
各有如來。
現為大衆宣說妙法。
亦各有一上首菩薩。
向佛觀禮。
供養恭敬。
退坐一面。
爾時南方盡殑伽沙等最後世界名離一切憂。
佛号無憂德。
彼有菩薩名曰離憂。
西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近寂靜。
佛号寶??。
彼有菩薩名曰行慧。
北方盡殑伽沙世界最後世界名曰最勝。
佛号勝帝。
彼有菩薩名曰勝授。
東北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定莊嚴。
佛号定象勝德。
彼有菩薩名曰離塵勇猛。
東南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妙覺莊嚴甚可愛樂。
佛号蓮華勝德。
彼有菩薩名蓮華手。
西南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離塵聚。
佛号日輪遍照勝德。
彼有菩薩名日光明。
西北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真自在。
佛号一寶蓋勝。
彼有菩薩名曰寶勝。
下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曰蓮華。
佛号蓮華德。
彼有菩薩名蓮華勝。
上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曰歡喜。
佛号喜德。
彼有菩薩名曰喜授。
見此大光。
大地變動。
及佛身相。
前詣佛所。
頂禮白言。
何因何緣而有此瑞。
乃至請往堪忍世界。
觀禮供養釋迦牟尼如來。
見已歡喜。
退坐一面。
爾時于此三千大千佛之世界。
衆寶充滿。
種種妙華遍布其地。
寶幢幡蓋處處行列。
周遍莊嚴甚可愛樂。
如衆蓮華世界普華如來淨土。
妙吉祥菩薩。
善住慧菩薩。
及餘無量大威神力菩薩摩诃薩。
本住其中(緣起品竟)。
卷三(學觀品) 爾時世尊知諸世界若天。
魔。
梵。
若諸沙門。
乃至龍神。
若諸菩薩住最後身。
紹尊位者。
若餘一切于法有緣人非人等。
皆來集會。
便告舍利子言。
若菩薩摩诃薩。
欲于一切法。
等覺一切相。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白佛言。
雲何菩薩欲于一切法。
等覺一切相。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舍利子言。
諸菩薩摩诃薩。
應以無住而為方便。
安住般若波羅蜜多。
能住所住不可得故。
應以無舍而為方便。
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
應以無護而為方便。
圓滿淨戒波羅蜜多。
犯無犯相不可得故。
應以無取而為方便。
圓滿安忍波羅蜜多。
動不動相不可得故。
應以無勤而為方便。
圓滿精進波羅蜜多。
身心勤怠不可得故。
應以無思而為方便。
圓滿靜慮波羅蜜多。
有味無味不可得故。
應以無著而為方便。
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諸法性相不可得故。
複次舍利子。
諸菩薩摩诃薩。
安住般若波羅蜜多。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圓滿一切法。
如是諸法不可得故。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知六波羅蜜多。
得大果報。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修行一波羅蜜多。
能滿五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诃薩。
欲得此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希有功德。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此卷自舍利子發問起答應學義。
直至卷末方竟)。
卷四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行般若波羅蜜。
多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蜜多時。
應如是觀。
實有菩薩。
不見有菩薩。
不見菩薩名。
不見般若波羅蜜多。
不見般若波羅蜜多名。
不見行。
不見不行。
何以故。
舍利子。
菩薩自性空。
菩薩名空。
所以者何。
色自性空。
不由空故。
色空。
非色。
色不離空。
空不離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自性空。
不由空故。
受想行識空。
非受想行識。
受想行識不離空。
空不離受想行識。
受想行識即是空。
空即是受想行識。
何以故。
舍利子。
此但有名。
謂為薩埵。
此但有名。
謂為菩提薩埵。
此但有名。
謂之為空。
此但有名。
謂之為色受想行識。
如是自性。
無生無滅。
無染無淨。
菩薩摩诃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不見生。
不見滅。
不見染。
不見淨。
由不見故。
不生執着。
複次舍利子。
諸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應如是觀。
菩薩但有名。
佛但有名。
般若波羅蜜多但有名。
色但有名。
受想行識但有名。
眼處但有名。
耳鼻舌身意處但有名。
色處但有名。
聲香味觸法處但有名。
眼界但有名。
耳鼻舌身意界但有名。
色界但有名。
聲香味觸法界但有名。
眼識界但有名。
耳鼻舌身意識界但有名。
眼觸但有名。
耳鼻舌身意觸但有名。
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名。
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名。
地界但有名。
水火風空識界但有名。
因緣但有名。
等無間緣。
所緣緣。
增上緣。
但有名從緣所生諸法但有名。
無明但有名。
行。
識。
名色。
六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愁歎苦憂惱但有名。
布施波羅蜜多但有名。
淨戒。
安忍。
精進。
靜慮波羅蜜多但有名。
内空但有名。
外空。
内外空。
空空。
大空。
勝義空。
有為空。
無為空。
畢竟空。
無際空。
散空。
無變異空。
本性空。
自相空。
共相空。
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
無性空。
自性空。
無性自性空但有名。
四念住但有名。
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但有名。
空解脫門但有名。
無相無願解脫門但有名。
苦聖谛但有名。
集滅道聖谛但有名。
四靜慮但有名。
四無量。
四無色定但有名。
八解脫但有名。
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但有名。
陀羅尼門但有名。
三摩地門但有名。
歡喜地但有名。
離垢地。
發光地。
??慧地。
極難勝地。
現前地。
遠行地。
不動地。
善慧地。
法雲地但有名。
正觀地但有名。
種性地。
第八地。
見地。
薄地。
離欲地。
已辦地。
獨覺地。
菩薩地。
如來地但有名。
五眼但有名。
六神通但有名。
如來十力但有名。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
大悲。
大喜。
大舍。
十八佛不共法但有名。
三十二大士相但有名。
八十随好但有名。
無忘失法但有名。
恒住舍性但有名。
一切智但有名。
道相智。
一切相智但有名。
一切智智但有名。
永拔煩惱習氣相續但有名。
預流果但有名。
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但有名。
獨覺菩提但有名。
世間法但有名。
出世間法但有名。
有漏法但有名。
無漏法但有名。
有為法但有名。
無為法但有名。
舍利子。
如我但有名。
謂之為我。
實不可得。
如是有情。
命者。
生者。
養者。
士夫補特伽羅。
意生。
儒童。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見者亦但有名。
謂為有情。
乃至見者。
以不可得空故。
但随世俗。
假立客名。
諸法亦爾。
不應執着。
是故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見有我乃至見者。
亦不見有一切法性。
舍利子。
諸菩薩摩诃薩。
如是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除諸佛慧。
一切聲聞獨覺等位所不能及。
以不可得空故。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
于名所名。
俱無所得。
以不觀見。
無執着故。
舍利子。
諸菩薩能如是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名善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
假使汝及大目乾連。
充滿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如稻麻竹葦甘蔗林等。
所有智慧。
比行般若波羅蜜多一菩薩摩诃薩智慧。
百分不及一。
千分。
百千分。
乃至邬波尼殺昙分。
亦不及一。
何以故。
菩薩智慧。
能使一切有情趣般涅槃。
一切聲聞獨覺智慧不如是故。
菩薩常作是念。
我當修行一切法。
乃至我當永拔一切煩惱習氣。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方便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于無餘依涅槃界。
聲聞獨覺無如是念。
菩薩摩诃薩。
常與一切聲聞獨覺作真福田。
何以故。
以依菩薩摩诃薩故。
一切善法出現世
乃希代之絕唱。
曠劫之遐津。
光被人天。
括囊真俗。
誠入神之奧府。
有國之靈鎮。
自非聖德遠覃。
哲人孤出。
則玄音罕[卯/貝]。
圓教豈臻。
所以帝叙金照。
皇述瓊振。
事邈千古。
理鏡三辰。
郁矣斯文。
備乎茲日。
然則部分四二。
昔徒掌其半珠。
會兼十六。
今乃握其全寶。
竊案諸會别起。
每比一部。
辄複本以殊迹。
各申一序。
至如靈峰始集。
宏韻首馳。
控蕩身源。
敷弘心要。
何者。
夫五蘊為有情之封。
二我為有封之宅。
宅我而舉。
則逐欿之水方深。
封蘊以居。
則尋香之堞彌峻焉。
識夫我之所根者想。
想妄而我不存。
蘊之所系者名。
名假而蘊無托。
故即空之談啟。
亡言之理暢。
閱紛俗于非動。
置蠢徒于不生。
齊谷響于百名。
俦鏡姿于萬象。
筌宰失寄。
而後真宰獨融。
規準莫施。
而後沖規妙立。
慮途千泯。
言術四窮。
使夫淺躁投機。
拘攣解桎。
媲司南之有在。
同拱北以知歸。
義既天悠。
詞仍海溢。
且為諸分之本。
又是前古未傳。
凡勒成四百卷。
八十五品矣。
或謂權之方土。
理宜裁譯。
竊應之曰。
一言可蔽。
而雅頌之作聯章。
二字可題。
而涅槃之音積軸。
優柔闡緩。
其慈誨乎。
若譯而可削。
恐贻患于傷手。
今傳而必本。
庶無譏于溢言。
況搦紮之辰。
慨念增損。
而魂交之夕。
炯戒昭彰。
終始感贶。
具如别錄。
其有大心茂器。
久聞曆奉者。
自緻不驚不怖。
爰咨爰度矣。
唐西明寺沙門。
玄則制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初分 卷一(緣起品) 卷二 如是我聞一時。
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頂。
與大苾刍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阿羅漢。
除阿難獨居學地。
得預流果。
大迦葉波而為上首。
複有五百苾刍尼衆。
皆阿羅漢。
大勝生主而為上首。
複有無量邬波索迦。
邬波斯迦。
複有無量無數菩薩摩诃薩衆。
聲聞獨覺不能測量。
其名曰賢守菩薩。
寶性菩薩。
寶藏菩薩。
寶授菩薩。
導師菩薩。
仁授菩薩。
星授菩薩。
神授菩薩。
帝授菩薩。
廣慧菩薩摩诃薩等。
皆法王子。
堪紹佛位。
而為上首。
爾時世尊于師子座上。
自敷尼師壇。
結跏趺坐。
入等持王妙三摩地。
正知正念。
從等持王安詳而起。
以淨天眼。
觀察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一一身分。
各放六十百千俱胝那庾多光。
此一一光各照三千大千世界。
從此展轉。
遍照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其中有情遇斯光者。
必得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世尊。
從其面門。
出廣長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流出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光。
一一光中現寶蓮華。
諸華台中。
皆有化佛結跏趺坐。
演妙法音。
皆說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法。
爾時世尊不起本座。
複入師子遊戲等持。
現神通力。
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變動。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獄傍生鬼界。
及餘無暇險惡趣坑。
一切有情。
皆離苦難。
從此舍命。
得生人中。
及六欲天。
皆憶宿住。
歡喜踴躍。
同詣佛所。
以殷淨心。
頂禮佛足。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數淨居諸天。
下至欲界四大王衆天。
及餘一切人非人等。
皆見如來處師子座。
威光顯曜。
如大金山。
各持種種無量天華。
持詣佛所。
奉散佛上。
以世尊神通力故。
各各見佛正坐其前。
獨為說法。
爾時世尊不起于座。
熙怡微笑。
從其面門。
放大光明。
遍照三千大千佛土。
并餘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一切有情。
尋佛光明。
普見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聲聞菩薩衆會圍繞。
及餘一切有情無情。
品類差别。
亦見此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
聲聞菩薩衆會圍繞。
及餘一切有情無情。
品類差别。
爾時東方盡殑伽沙世界。
最後世界名曰多寶。
佛号寶性。
時現在彼安隐住持。
為諸菩薩摩诃薩衆。
說大般若波羅蜜多。
彼有菩薩。
名曰普光。
見此大光。
大地變動。
及佛身相。
前詣佛所。
頂禮白言。
何因何緣而有此瑞。
時寶性佛。
告普光菩薩言。
善男子。
從此西方盡殑伽沙等世界。
最後世界名曰堪忍。
佛号釋迦牟尼。
今現在彼安隐住持。
将為菩薩摩诃薩衆說大般若波羅蜜多。
彼佛神力。
故現此瑞。
普光聞已。
請往堪忍世界。
觀禮供養釋迦牟尼如來。
寶性佛即以千莖金色蓮華授普光菩薩。
而誨之言。
汝持此華至釋迦牟尼佛所。
緻問無量。
時釋迦牟尼佛受此蓮華。
還散東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佛神力故。
令此蓮華遍諸佛土。
諸華台中各有化佛結跏趺坐。
為諸菩薩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法。
有情聞者。
必得無上正等菩提。
是時普光及諸眷屬。
供養恭敬佛菩薩已。
退坐一面。
如是最後世界。
已前所有東方一一佛土。
各有如來。
現為大衆宣說妙法。
亦各有一上首菩薩。
向佛觀禮。
供養恭敬。
退坐一面。
爾時南方盡殑伽沙等最後世界名離一切憂。
佛号無憂德。
彼有菩薩名曰離憂。
西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近寂靜。
佛号寶??。
彼有菩薩名曰行慧。
北方盡殑伽沙世界最後世界名曰最勝。
佛号勝帝。
彼有菩薩名曰勝授。
東北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定莊嚴。
佛号定象勝德。
彼有菩薩名曰離塵勇猛。
東南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妙覺莊嚴甚可愛樂。
佛号蓮華勝德。
彼有菩薩名蓮華手。
西南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離塵聚。
佛号日輪遍照勝德。
彼有菩薩名日光明。
西北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真自在。
佛号一寶蓋勝。
彼有菩薩名曰寶勝。
下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曰蓮華。
佛号蓮華德。
彼有菩薩名蓮華勝。
上方盡殑伽沙等世界最後世界名曰歡喜。
佛号喜德。
彼有菩薩名曰喜授。
見此大光。
大地變動。
及佛身相。
前詣佛所。
頂禮白言。
何因何緣而有此瑞。
乃至請往堪忍世界。
觀禮供養釋迦牟尼如來。
見已歡喜。
退坐一面。
爾時于此三千大千佛之世界。
衆寶充滿。
種種妙華遍布其地。
寶幢幡蓋處處行列。
周遍莊嚴甚可愛樂。
如衆蓮華世界普華如來淨土。
妙吉祥菩薩。
善住慧菩薩。
及餘無量大威神力菩薩摩诃薩。
本住其中(緣起品竟)。
卷三(學觀品) 爾時世尊知諸世界若天。
魔。
梵。
若諸沙門。
乃至龍神。
若諸菩薩住最後身。
紹尊位者。
若餘一切于法有緣人非人等。
皆來集會。
便告舍利子言。
若菩薩摩诃薩。
欲于一切法。
等覺一切相。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白佛言。
雲何菩薩欲于一切法。
等覺一切相。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舍利子言。
諸菩薩摩诃薩。
應以無住而為方便。
安住般若波羅蜜多。
能住所住不可得故。
應以無舍而為方便。
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
應以無護而為方便。
圓滿淨戒波羅蜜多。
犯無犯相不可得故。
應以無取而為方便。
圓滿安忍波羅蜜多。
動不動相不可得故。
應以無勤而為方便。
圓滿精進波羅蜜多。
身心勤怠不可得故。
應以無思而為方便。
圓滿靜慮波羅蜜多。
有味無味不可得故。
應以無著而為方便。
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諸法性相不可得故。
複次舍利子。
諸菩薩摩诃薩。
安住般若波羅蜜多。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圓滿一切法。
如是諸法不可得故。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知六波羅蜜多。
得大果報。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修行一波羅蜜多。
能滿五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诃薩。
欲得此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希有功德。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此卷自舍利子發問起答應學義。
直至卷末方竟)。
卷四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
雲何菩薩摩诃薩應行般若波羅蜜。
多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
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蜜多時。
應如是觀。
實有菩薩。
不見有菩薩。
不見菩薩名。
不見般若波羅蜜多。
不見般若波羅蜜多名。
不見行。
不見不行。
何以故。
舍利子。
菩薩自性空。
菩薩名空。
所以者何。
色自性空。
不由空故。
色空。
非色。
色不離空。
空不離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自性空。
不由空故。
受想行識空。
非受想行識。
受想行識不離空。
空不離受想行識。
受想行識即是空。
空即是受想行識。
何以故。
舍利子。
此但有名。
謂為薩埵。
此但有名。
謂為菩提薩埵。
此但有名。
謂之為空。
此但有名。
謂之為色受想行識。
如是自性。
無生無滅。
無染無淨。
菩薩摩诃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不見生。
不見滅。
不見染。
不見淨。
由不見故。
不生執着。
複次舍利子。
諸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應如是觀。
菩薩但有名。
佛但有名。
般若波羅蜜多但有名。
色但有名。
受想行識但有名。
眼處但有名。
耳鼻舌身意處但有名。
色處但有名。
聲香味觸法處但有名。
眼界但有名。
耳鼻舌身意界但有名。
色界但有名。
聲香味觸法界但有名。
眼識界但有名。
耳鼻舌身意識界但有名。
眼觸但有名。
耳鼻舌身意觸但有名。
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名。
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名。
地界但有名。
水火風空識界但有名。
因緣但有名。
等無間緣。
所緣緣。
增上緣。
但有名從緣所生諸法但有名。
無明但有名。
行。
識。
名色。
六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愁歎苦憂惱但有名。
布施波羅蜜多但有名。
淨戒。
安忍。
精進。
靜慮波羅蜜多但有名。
内空但有名。
外空。
内外空。
空空。
大空。
勝義空。
有為空。
無為空。
畢竟空。
無際空。
散空。
無變異空。
本性空。
自相空。
共相空。
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
無性空。
自性空。
無性自性空但有名。
四念住但有名。
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但有名。
空解脫門但有名。
無相無願解脫門但有名。
苦聖谛但有名。
集滅道聖谛但有名。
四靜慮但有名。
四無量。
四無色定但有名。
八解脫但有名。
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但有名。
陀羅尼門但有名。
三摩地門但有名。
歡喜地但有名。
離垢地。
發光地。
??慧地。
極難勝地。
現前地。
遠行地。
不動地。
善慧地。
法雲地但有名。
正觀地但有名。
種性地。
第八地。
見地。
薄地。
離欲地。
已辦地。
獨覺地。
菩薩地。
如來地但有名。
五眼但有名。
六神通但有名。
如來十力但有名。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
大悲。
大喜。
大舍。
十八佛不共法但有名。
三十二大士相但有名。
八十随好但有名。
無忘失法但有名。
恒住舍性但有名。
一切智但有名。
道相智。
一切相智但有名。
一切智智但有名。
永拔煩惱習氣相續但有名。
預流果但有名。
一來。
不還。
阿羅漢果但有名。
獨覺菩提但有名。
世間法但有名。
出世間法但有名。
有漏法但有名。
無漏法但有名。
有為法但有名。
無為法但有名。
舍利子。
如我但有名。
謂之為我。
實不可得。
如是有情。
命者。
生者。
養者。
士夫補特伽羅。
意生。
儒童。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見者亦但有名。
謂為有情。
乃至見者。
以不可得空故。
但随世俗。
假立客名。
諸法亦爾。
不應執着。
是故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見有我乃至見者。
亦不見有一切法性。
舍利子。
諸菩薩摩诃薩。
如是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除諸佛慧。
一切聲聞獨覺等位所不能及。
以不可得空故。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
于名所名。
俱無所得。
以不觀見。
無執着故。
舍利子。
諸菩薩能如是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名善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
假使汝及大目乾連。
充滿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
如稻麻竹葦甘蔗林等。
所有智慧。
比行般若波羅蜜多一菩薩摩诃薩智慧。
百分不及一。
千分。
百千分。
乃至邬波尼殺昙分。
亦不及一。
何以故。
菩薩智慧。
能使一切有情趣般涅槃。
一切聲聞獨覺智慧不如是故。
菩薩常作是念。
我當修行一切法。
乃至我當永拔一切煩惱習氣。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方便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于無餘依涅槃界。
聲聞獨覺無如是念。
菩薩摩诃薩。
常與一切聲聞獨覺作真福田。
何以故。
以依菩薩摩诃薩故。
一切善法出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