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綱要卷前大般若經緣起大般若經諸法要目大般若經關鍵
關燈
小
中
大
漏盡)。
四無量 (慈 悲 喜 舍)。
四攝法 (布施 愛語 利行 同事)。
四無畏 (正等覺無畏 漏盡無畏 障法無畏 盡苦道無畏)。
四無礙解 (義無礙 法無礙 辭無礙 樂說無礙)。
十行 (歡喜行 饒益行 無瞋恨行 無盡行 離癡亂行 善現行 無著行 尊重行 善法行 真實行)。
十忍 (戒忍 知見忍 定忍 慧忍 解脫忍 空忍 無願忍 無相忍 無常忍 無生忍)。
十力 (知是處非處智力 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 知諸禅解脫三昧智力 知諸根勝劣智力 知種種解智力 知種種界智力 知一切至處道智力 知天眼無礙智力 知宿命無漏智力 知永斷習氣智力)。
十八不共法 (身無失 口無失 念無失 無異想 無不定心 無不知已舍 欲無減 精進無減 念無減 慧無減 解脫無減 解脫知見無減 一切身業随智慧行 一切口業随智慧行 一切意業随智慧行 智慧知過去世無礙 智慧知未來世無礙 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三十二相 八十随好 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一切相微妙智 一切陀羅尼門 一切三摩地門 無忘失法 恒住舍性 真如法界 法性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平等性 法定 法住 實際 處空界 不思議界 十一智 (法智 比智 他心智 世智 苦智 集智 滅智 道智 盡智 無生智 如實智)。
三三昧 (有覺有觀 無覺有觀 無覺無觀)。
三根 (未知欲知根 智根 知已根)。
三解脫門 (空 無相 無願)。
十六知見 (我 衆生 壽命 生者 養育士夫 補特伽羅 意生 儒童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見者)。
三十七助道品 (即四念處 五根 五力 四正勤 四如意足 七覺支 八正道)。
(附見)四悉檀 (一世界悉檀 二為人悉檀 三對治悉檀 四第一義悉檀)。
(論曰四悉檀中總攝一切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
三觀 (空 假 中)。
(龍樹偈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
六相義 (總 别 同 異 成 壞)。
○大般若經關鍵 (般若譬彼神丹能點化世出世間法)。
無生無著無住無二無舍無取無護無勤無思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縛無脫無别無斷不合不散空相離相寂滅相寂靜相無相無願無作無诤無所得但有名畢竟淨不可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 (一法門如是一切法門亦如是)。
不着色有性不着色無性不着色常不着色無常不着色樂不着色苦 (舉色而受想行識皆然一切法亦然)。
修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見若相應若不相應不着色寂靜不着色不寂靜色不與受合受不與想合想不與行合行不與識合過去世不與現在世合現在世不與未來世合薩婆若不與佛合佛不與薩婆若合佛不與菩提合菩提不與佛合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見諸法性差别故 前列世出世諸法。
即次以般若關鍵者。
苟學人敏利。
知此。
則世出世諸法。
總皆融化為般若矣。
如曰。
無生。
則法法皆無生。
如曰。
無二。
則法法皆無二。
直至向後。
無縛無脫。
不垢不淨等。
類此推去。
六百卷般若。
思過半矣。
古南沙門通門記
四無量 (慈 悲 喜 舍)。
四攝法 (布施 愛語 利行 同事)。
四無畏 (正等覺無畏 漏盡無畏 障法無畏 盡苦道無畏)。
四無礙解 (義無礙 法無礙 辭無礙 樂說無礙)。
十行 (歡喜行 饒益行 無瞋恨行 無盡行 離癡亂行 善現行 無著行 尊重行 善法行 真實行)。
十忍 (戒忍 知見忍 定忍 慧忍 解脫忍 空忍 無願忍 無相忍 無常忍 無生忍)。
十力 (知是處非處智力 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 知諸禅解脫三昧智力 知諸根勝劣智力 知種種解智力 知種種界智力 知一切至處道智力 知天眼無礙智力 知宿命無漏智力 知永斷習氣智力)。
十八不共法 (身無失 口無失 念無失 無異想 無不定心 無不知已舍 欲無減 精進無減 念無減 慧無減 解脫無減 解脫知見無減 一切身業随智慧行 一切口業随智慧行 一切意業随智慧行 智慧知過去世無礙 智慧知未來世無礙 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三十二相 八十随好 一切智 道相智 一切相智 一切相微妙智 一切陀羅尼門 一切三摩地門 無忘失法 恒住舍性 真如法界 法性 不虛妄性 不變異性 平等性 法定 法住 實際 處空界 不思議界 十一智 (法智 比智 他心智 世智 苦智 集智 滅智 道智 盡智 無生智 如實智)。
三三昧 (有覺有觀 無覺有觀 無覺無觀)。
三根 (未知欲知根 智根 知已根)。
三解脫門 (空 無相 無願)。
十六知見 (我 衆生 壽命 生者 養育士夫 補特伽羅 意生 儒童 作者 使作者 起者 使起者 受者 使受者 知者 見者)。
三十七助道品 (即四念處 五根 五力 四正勤 四如意足 七覺支 八正道)。
(附見)四悉檀 (一世界悉檀 二為人悉檀 三對治悉檀 四第一義悉檀)。
(論曰四悉檀中總攝一切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
三觀 (空 假 中)。
(龍樹偈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
六相義 (總 别 同 異 成 壞)。
○大般若經關鍵 (般若譬彼神丹能點化世出世間法)。
無生無著無住無二無舍無取無護無勤無思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縛無脫無别無斷不合不散空相離相寂滅相寂靜相無相無願無作無诤無所得但有名畢竟淨不可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 (一法門如是一切法門亦如是)。
不着色有性不着色無性不着色常不着色無常不着色樂不着色苦 (舉色而受想行識皆然一切法亦然)。
修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見若相應若不相應不着色寂靜不着色不寂靜色不與受合受不與想合想不與行合行不與識合過去世不與現在世合現在世不與未來世合薩婆若不與佛合佛不與薩婆若合佛不與菩提合菩提不與佛合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見諸法性差别故 前列世出世諸法。
即次以般若關鍵者。
苟學人敏利。
知此。
則世出世諸法。
總皆融化為般若矣。
如曰。
無生。
則法法皆無生。
如曰。
無二。
則法法皆無二。
直至向後。
無縛無脫。
不垢不淨等。
類此推去。
六百卷般若。
思過半矣。
古南沙門通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