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經疏科
關燈
小
中
大
折事(所以)二叙其折辭(三)初總折(時維)二别釋(六)初示以不現(夫宴)二示非現而現(不起)三示非舍而舍(不舍)四示非住而住(心不)五示不動而修(于諸)六示不斷而斷(不斷)三總結(若能)三結成不堪(時我)二遣目犍連(二)初如來敕遣(佛告)二尊者固辭(三)初總辭不堪(目連)二釋其所以(三)初叙其折事(所以)二叙其折辭(二)初總折(時維)二别釋(二)初指所說法體(夫說)二明法離諸過(四)初正明離過(二)初約所離明離(法無)二約能離明離(四)初明法無諸相(法事)二明法體真實(法同)三複明無相(法無)四直言無相(法離)二明法不可說(唯大)三明無說而說(二)初法說(夫說)二喻說(譬如)四示說法之要(二)初鑒機運悲(當了)二念報佛恩(念報)三聞法獲益(維摩)三結成不堪(我無)三遣大迦葉○四遣須菩提○五遣富樓那○六遣迦旃延○七遣阿那律○八遣優婆離○九遣羅睺羅○十遣阿難陀○二略叙五百(如是)二遣諸菩薩○三遣文殊菩薩○○三遣大迦葉(二)初如來敕遣(佛告)二尊者固辭(四)初總辭不堪(迦葉)二釋其所以(二)初叙其折事(所以)二叙其折辭(二)初總折不等(時摩)二别明平等(四)初示以乞方(四)初示等心行乞(迦葉)二示不受而受(為不)三示不受之方(二)初示總相(以空)二别示相(所見)四示以受之方(三)初示即邪而正(迦葉)二示以邪相入正(以邪)三示以回為徴田(以一)二結成功德(四)初約所破能成中道功德(如是)二約所修結成中道功德(非入)三約所住結成中道功德(非住)四約福田結成中道功德(其有)三結成佛果(是為)四結成不空(迦葉)三結成己益(時我)四結成不堪(是故)○四遣須菩提(二)初如來敕遣(佛告)二尊者固辭(三)初總辭不堪(須菩)二釋其所以(三)初叙其折事(所以)二叙其折辭(二)初總折示其平等(謂我)二别折示其平等(三)初示平等(三)初約即逆而顯示(二)初約法而示(二)初約三道三德示(若須)二約凡夫聖人示(三)初約谛示(不見)二約人示(非得)三約結成(雖成)二結成食等(乃可)二約即逆而逆示(二)初約法而示(二)初蕩其佛法二見(若須)二随其六師而堕(彼外)二結成食等(乃可)三約即逆住逆示(二)初約法而示(七)初以邪見正見概其平等(若須)二以有難無難概其平等(住于)三以煩惱菩提概其平等(住于)四以正定不定概其平等(汝得)五以福田惡道概其平等(其施)六以波旬佛道概其平等(為與)七以三寶三途概其平等(謗諸)二結成食等(若汝)二茫然不知(時我)三慰令弗懼(二)初以言慰(維摩)二示其所以(二)初問答(二)初問(于意)二答(我言)二正示(二)初示(維摩)二釋(四)初示言說即幻(所以)二示知幻故無懼(至于)三示文字即解脫(何以)四結解脫即諸法(解脫)三聞法獲益(維摩)三結成不堪(故我)○五遣滿慈(二)初如來敕遣(佛告)二尊者固辭(三)初總辭不堪(富樓)二釋其所以(三)初叙其折事(所以)二叙其折辭(二)初先呵滿慈(二)初呵不入定觀機(時維)二呵差機說法(六)初呵以小投大(無以)二呵以視大同小(當知)三呵以小傷大(汝不)四誨大弗示小(欲行)五呵弗以小教(無以)六智淺差機(富樓)二後為說法(二)初入定加被(二)初得識宿命(時維)二豁悟本心(即時)二因為說法(維摩)三聞法獲益(于阿)三結成不堪(我念)○六遣迦旃延(二)初如來敕遣(佛告)二尊者固辭(三)初總辭不堪(迦旃)二釋其所以(三)初叙其折事(所以)二叙其折辭(二)初總呵生滅心行(時維)二别示實相之法(五)初示真無常義(迦旃)二示真苦義(吾受)三示真空義(諸法)四示真無我義(于我)五示真寂滅義(法本)三聞法獲益(說是)三結成不堪(故我)○七遣那律(二)初如來敕遣(佛告)二尊者固辭(三)初總辭不堪(阿那)二釋其所以(三)初叙其折事(所以)二叙其折辭(二)初折其兩端(三)初正質兩端(時維)二示兩端義(假使)三被折默然(世尊)二示以中道(二)初梵王啟問(彼諸)二大士開示(維摩)三聞法獲益(于是)三結成不堪(故我)○八遣優波離(二)初如來敕遣(佛告)二尊者固辭(三)初總辭不堪(優波)二釋其所以(三)初叙其折事二叙其折辭(七)初誨當直除滅(時維)二示罪性本空(三)初約罪示(所以)二約心示(如佛)三約法示(諸法)三直以已示(如優)四示其垢淨(唯優)五示其垢本(二)初示生滅不住(三)初法說(優波)二喻說(如幻)三合法(諸法)二示妄見而有(諸法)六結成律行(其知)七為彼所??(于是)三聞法獲益(時二)三結成不堪(故我)○九羅睺羅(二)初如來敕遣(佛告)二尊者固辭(三)初總辭不堪(阿難)二釋其所以(三)初叙其折事(所以)二叙其折辭(四)初示無有為之利(三)初呵不應談利(時維)二示無利無德(所以)三結有利有為(有為)二示有無為之利(二)初總示無為無有相之利(夫出)二别示無為有無相之利(二)初先示其無為之體(羅睺)二複示其無為之用(九)初示所破所證(離六)二示智聖受行(智者)三示所降所度(降伏)四示所淨所得(淨五)五示不惱離惡(不惱)六示摧伏超越(摧諸)七示所出無出(出淤)八示内懷外護(内懷)九示所随所離(随禅)三結成是真出家(若能)四勸請長者出家(三)初大士以佛世難值勸(于是)二長者子以父母不聽辭(諸長)三大士以發心即出家勸(維摩)三聞法獲益(爾時)三結成不堪(故我)○十遣阿難(二)初如來敕遣(佛告)二尊者固辭(三)初總辭不堪(阿難)二釋其所以(二)初叙其折事(所以)二叙其折辭(三)初大士誨敕(五)初誨如來無病(維摩)二誨默往弗謗(默往)三誨以劣況勝(阿難)四誨行矣遮謗(行矣)五誨佛身超勝(當知)二尊者慚愧(二)初尊者懷慚(時我)二空聲告論(即聞)三結其慧辨(世尊)三結成不堪(故我)○二遣諸菩薩(二)初釋品題(菩薩)二釋經文(二)初廣叙四大菩薩(四)初遣彌勒菩薩(二)初如來敕遣(于是)二菩薩固辭(三)初總辭不堪(彌勒)二釋其所以(三)初叙其折事(所以)二叙其折辭(二)初破其分别之心(三)初先問其事(時維)二正事破斥(三)初約生破(三)初牒定生位(為用)二約位而破(若過)三引佛說證(如佛)二約無生破(二)初牒定其位(若以)二約義而破(無以)三約真如破(二)初結前生後(雲何)二正約如破(二)初約真如生滅破(二)初徴(為從)二破(若以)二約真如理性破(二)初示一切皆如(一切)二示皆應得記(二)初立(若彌)二釋(二)初約煩惱即菩提釋(若彌)二約生死即涅槃釋(若彌)三結斥弗誘(是故)二示無分别之道(二)初結前生後(彌勒)二示無分别(二)初示無分别之本(所以)二示無分别之行(廿五)初寂滅行(寂滅)二不觀行(不觀)三不行行(不行)四斷行(斷是)五離行(離是)六障行(障是)七不入行(不入)八順行(順是)九住行(住是)十至行(至是)十一不二行(不二)十二等行(等是)十三無為行(無為)十四知行(知是)十五不會行(不會)十六不合行(不合)十七無處行(無處)十八假名行(假名)十九如化行(如化)二十無亂意行(無亂)二十一善寂行(善寂)二十二無取行(無取)二十三無異行(無異)二十四無比行(無比)二十五微妙行(微妙)三聞法獲益(世尊)三結成不堪(故我)二遣光嚴童子○三遣持世菩薩○四遣善德長者子○二略叙諸大菩薩(如是)○二遣光嚴童子(二)初如來敕遣(佛告)二菩薩固辭(三)初總辭不堪(光嚴)二釋其所以(三)初叙其折事(所以)二叙其折辭(二)初以處所問二以理行答(二)初正答(十八)初以發覺四心示(答曰)二以彼岸六行示(布施)三以四無量心示(慈是)四以自利二法示(神通)五以利人二法示(方便)六以正修二法示(多聞)七以助道法品示(三千)八以四谛聖行示(谛是)九以因緣聖行示(緣起)十以煩惱示(諸煩)十一以衆生示(衆生)十二以一切法示(一切)十三以降魔示(降魔)十四以三界示(三界)十五以說法示(獅子)十六以果行示(力無)十七以三明示(三明)十八以一念知一切法示(一念)二結成(如是)三聞法獲益(說是)三結成不堪(故我)○三遣持世菩薩(二)初如來敕遣(佛告)二持世固辭(三)初總辭不堪(持世)二釋其所以(二)初示其折事(六)初魔來禮敬(所以)二持世錯謂(我意)三戒弗自恣(而語)四為其說法(當觀)五魔以女施(即語)六持世弗受(我言)二示其折辭(十一)初示悟持世(所言)二降伏波旬(即語)三魔王驚懼(魔即)四諸天勸與(即聞)五為女說法(四)初發無上道意(爾時)二合樂法樂(總言)三女問法樂(天女)四大士為說(十八)初樂三寶(答言)二樂離五欲(樂離)三樂離欲本(樂離)四樂護道意(樂豐)五樂益衆生(樂饒)六樂敬養師(樂敬)七樂修六度(樂廣)八樂廣道心(樂廣)九樂降衆魔(樂降)十樂淨佛國土(樂淨)十一樂成就相好(樂成)十二樂莊嚴道場(樂莊)十三樂聞法不畏(樂聞)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