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诘所說經無我疏卷第八

關燈
○二天女答求女相本不可得二。

    初法說。

     天曰。

    我從十二年來。

    求女人相。

    了不可得。

    當何所轉。

     維摩示迹。

    為居士身。

    故可以天女為侍。

    迹居毗耶。

    已十二年。

    則天女為侍。

    久近相齊。

    非曰爾許之年恒求女相。

    蓋以今之所難。

    反而求之。

    實無所得也。

    或問曰。

    男女二相。

    果孰為勝劣。

    答曰。

    如來之教。

    凡有二宗。

    一曰立相宗。

    則以男身為勝。

    女身為劣。

    如法華八歲龍女。

    變為男子。

    無垢世界成佛。

    不以男為勝乎。

    二曰破相宗。

    略如此經天女所答。

    本無男女之相。

    孰分勝與劣乎。

    如是論議。

    皆為如來示生欲界。

    就世相分别。

    為男為女。

    要知佛道之中本無男女之相。

    如劫初人種。

    從光音天下。

    本無生熟二髒。

    何有水谷二道。

    既無二道。

    孰分男女二根。

    一自貪食地肥。

    展轉粗澀。

    欲去内滓。

    二道是生。

    以例西方安養蓮華化生不入胞胎。

    人皆相好。

    因知分男女相者。

    順鄙穢衆生以為之教也。

    若極樂世界。

    則破立俱無。

     ○二譬說三。

    初以幻法變化問于身子。

     譬如幻師化作幻女。

    若有人問。

    何以不轉女身。

    是人為正問不。

     ○二以幻法無定答于天女。

     舍利弗言。

    不也。

    幻無定相。

    當何所轉。

     ○三以諸法無定合于幻師。

     天曰。

    一切諸法。

    亦複如是。

    無有定相。

    雲何乃問不轉女身。

     肇公曰。

    萬物如幻。

    無有定相。

    誰好誰醜。

    而欲轉之乎。

     ○三天好變轉以問身子六。

    初問身子何以不轉女身。

     即時天女。

    以神通力。

    變舍利弗令如天女。

    天自化身如舍利弗。

    而問言。

    何以不轉女身。

     ○二答不知何轉變為女身。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

    我今不知何轉。

    而變為女身。

     ○三示若能轉此女身人亦當轉。

     天曰。

    舍利弗。

    若能轉此女身。

    則一切女人。

    亦當能轉。

     ○四示佛說諸法非男非女。

     如舍利弗非女而現女身。

    一切女人亦複如是。

    雖現女身。

    而非女也。

    是故佛說。

    一切諸法非男非女。

     肇公曰。

    如舍利弗實非女而今現是女像。

    衆女亦現是女像。

    實非女也。

    男女無定相。

    類已可知矣。

     ○五還攝神變問女何所在。

     即時天女還攝神力。

    舍利弗身還複如故。

    天問舍利弗。

    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言。

    女身色相。

    無在無不在。

     肇公曰。

    欲言有在。

    今見無相。

    欲言無在。

    向複有相。

    猶幻化無定。

    莫知所在也。

     ○六示一切諸法無在無不在。

     天曰。

    一切諸法。

    亦複如是。

    無在無不在。

    夫無在無不在者。

    佛所說也。

     夫無在無不在者。

    萬法自然之理也。

    法在人而不知悟。

    世有聰明睿智之士。

    衍為傳奇。

    藉八人而倏忽變為百千萬人。

    貴賤貧富。

    男女主仆。

    善善惡惡。

    離合悲歡。

    恩怨相酬。

    吉兇昭應。

    合古今于旦暮。

    集楚漢于片場。

    真令涕泗交流。

    擊節撫掌。

    調應偶會。

    曾無執着。

    此可以取譬無在無不在也。

    然猶實有人焉。

    不無情也。

    未若巧幻之師。

    幻作男女。

    無而倏有。

    有而倏無。

    無情無念。

    非色非聲。

    此固無在無不在矣。

    然而又不如今之天女。

    神變無方。

    身子小乘。

    位居上聖。

    具神通力。

    能變化者。

    而反為其所變。

    使非男者為男。

    非女者為女。

    都無移易。

    不覺不知。

    此真無在無不在者也。

    以況諸法。

    莫不如斯。

    不可以情求。

    但當以理悟也。

     觀解。

    觀一心諸法。

    本無一物可得。

    即是女相。

    雖不可得。

    而性具昭然。

    即是男相寂而常照。

    則女無女相。

    照而常寂。

    則男無男相。

    寂寂惺惺。

    是不妨女變為男。

    惺惺寂寂。

    是不妨男變為女。

    是則一心諸法無在無不在也。

     ○五一問答明無沒無生四。

    初問沒此何生。

     舍利弗問天。

    汝于此沒。

    當生何所。

     身子知天女變化無方。

    既應生于此。

    必應生于彼。

    不知沒此丈室當複何生。

     ○二答佛化所生。

     天曰。

    佛化所生。

    吾如彼生。

     吾之所化。

    同于佛化。

     ○三問非沒生耶。

     曰。

    佛化所生。

    非沒生也。

     ○四答衆生猶然。

     天曰。

    衆生猶然。

    無沒生也。

     此章問答。

    正欲明一切衆生與一切諸法。

    皆無生無沒。

    第小乘未悟者。

    惟知佛果無沒無生。

    不知佛果所證第證衆生之理性耳。

    是故舍利弗。

    以果弊因。

    曰佛化所生。

    非沒生耶。

    天女直破其執曰。

    衆生猶然。

    無沒生也。

     觀解。

    觀心諸法。

    常住妙明。

    不動周圓。

    本無生滅。

    亦無去來。

    是為無沒無生。

     ○六一問答明大道不可得九。

    初身子問久如當得大道。

     舍利弗問天。

    汝久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身子問意。

    謂天女雖具妙辨神通。

    尚居菩薩因位。

    因必得果。

    未知久如。

    是故問之。

     ○二天女答汝還為凡夫我當得道。

     天曰。

    如舍利弗還為凡夫。

    我乃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身子答我還為凡夫。

    無有是理。

     舍利弗言。

    我作凡夫。

    無有是處。

     ○四天女答我得道果。

    亦複如是。

     天曰。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是處所以者何。

    菩提無住處。

    是故無有得者。

     凡世間之物。

    有相而後有住處。

    有住處而後有所得。

    菩提既無相。

    安有住處。

    而雲可得耶。

     ○五身子問諸佛得道皆何謂乎。

     舍利弗言。

    今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已得當得。

    如恒河沙。

    皆謂何乎。

     ○六天女答世俗文字有去來今。

     天曰。

    皆以世俗文字數故。

    說有三世。

    非謂菩提有去來今。

     佛法有二種。

    一真實谛。

    即菩提是也。

    豎窮橫徹。

    三世之所不能遷。

    一世俗谛。

    即諸法是也。

    凡夫以世俗眼。

    見有去來。

    佛順凡夫。

    示現得道。

    故有去來今。

     ○七天女反問汝得無生道耶。

     天曰。

    舍利弗。

    汝得阿羅漢道耶。

     天謂無論菩提大道。

    即汝所證小果。

    有得不耶。

     ○八身子答無所得而得。

     曰無所得故而得。

     ○九天女答諸佛菩薩亦複如是。

     天曰。

    諸佛菩薩亦複如是。

    無所得故而得。

     以小證大。

    無得可知。

     觀解。

    觀一念心。

    即常住真心。

    以即空故。

    在無所得。

    以即假故。

    亦雲可得。

    空假相即。

    則無得而得。

    得而無得。

     ○二維摩贊其功德。

     爾時維摩诘語舍利弗。

    是天女。

    已曾供養九十二億諸佛。

    已能遊戲菩薩神通。

    所願具足。

    得無生忍。

    住不退轉。

    以本願故。

    随意能現。

    教化衆生。

     無生忍位。

    别在初地。

    圓在初住。

    三種不退。

    乃念不退也。

    論此章文勢。

    非觀衆生品氣類所能得收。

    應齊天女散華來。

    立為天女問答品可也。

    蓋經之品第是譯人安。

    即失其義次。

    亦未可知。

    竊原天女問答。

    文辭浩汗。

    義理精微。

    其間顯發。

    大略有三。

    一彰維摩所證微妙。

    一彰方丈所寓深玄。

    一彰已證辯才無礙。

    總是此經彈偏斥小歎大褒圓之正宗也。

     維摩诘所說經無我疏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