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人言。
汝今未死。
已作畜生。
敕使一人于後蹋尾。
頓令其人起不能得。
于是一衆傾心欽伏。
有人起心。
已知其肇。
佛律儀外。
重加精苦。
诽謗比丘。
罵詈徒衆。
讦露人事。
不避譏嫌。
口中好言未然禍福。
及至其時。
毫發無失。
此大力鬼。
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三摩地中。
心愛知見。
勤苦研尋。
貪求宿命。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殊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知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是人無端于說法處。
得大寶珠。
其魔或時化為畜生。
口銜其珠。
及雜珍寶。
簡冊符牍。
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
後着其體。
或誘聽人。
藏于地下有明月珠。
照耀其處。
是諸聽者得未曾有。
多食藥草。
不?嘉馔。
或時日?一麻一麥。
其形肥充。
魔力持故。
诽謗比丘。
罵詈徒衆。
不避譏嫌。
口中好言他方寶藏。
十方聖賢潛匿之處。
随其後者。
往往見有奇異之人。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年老成魔。
或有宣淫。
破佛戒律。
與承事者。
潛行五欲。
或有精進。
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心愛神通。
種種變化。
研究化元。
貪取神力。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誠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通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是人或複手執火光。
手撮其光。
分于所聽四衆頭上。
是諸聽人。
頂上火光。
皆長數尺。
亦無熱性。
曾不焚燒。
或水上行。
如履平地。
或于空中。
安坐不動。
或入瓶内。
或處囊中。
越牖透垣。
曾無障礙。
唯于刀兵。
不得自在。
自言是佛。
身著白衣。
受比丘禮。
诽謗禅律。
罵詈徒衆。
讦露人事。
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
或複令人傍見佛土。
鬼力惑人。
非有真實。
贊歎行淫不毀粗行。
将諸猥媟以為傳法。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
一切草木積劫精魅。
或複龍魅。
或壽終仙。
再活為魅。
或仙期終。
計年應死。
其形不化。
他怪所附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入滅。
研究化性。
貪求深空。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終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空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于大衆内。
其形忽空。
衆無所見。
還從虛空突然而出。
存沒自在。
或現其身。
洞如琉璃。
或垂手足。
作旃檀氣。
或大小便。
如厚石蜜。
诽毀戒律。
輕賤出家。
口中常說無因無果。
一死永滅。
無複後身。
及諸凡聖。
雖得空寂。
潛行貪欲。
受其欲者。
亦得空心。
撥無因果。
此名日月薄蝕精氣。
金玉芝草。
麟鳳龜鶴。
經千萬年。
不死為靈。
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長壽。
辛苦研幾。
貪求永歲。
棄分段生。
頓希變易。
細相常住。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竟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生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好言他方往還無滞。
或經萬裡。
瞬息再來。
皆于彼方取得其物。
或于一處。
在一宅中。
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西壁。
是人急行累年不到。
因此心信。
疑佛現前。
口中常說十方衆生。
皆是吾子。
我生諸佛。
我出世界。
我是元佛。
出世自然。
不因修得。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
使其眷屬如遮文茶。
(啖精氣鬼)及四天王毗舍童子。
(即毗舍遮隸四天王)未發心者。
利其虛明。
食彼精氣。
或不因師。
其修行人。
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
現美女身。
盛行貪欲。
未逾年歲。
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
聽若妖魅。
前人未詳。
多陷王難。
未及遇刑。
先已幹死。
惱亂彼人。
以至殂殒。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阿難。
當知是十種魔。
于末世時。
在我法中。
出家修道。
或附人體。
或自現形。
皆言已成正遍知覺。
贊歎淫欲。
破佛律儀。
先惡魔師。
與魔弟子。
淫淫相傳。
如是邪精魅其心腑。
近則九生。
多逾百世令真修行。
總為魔眷。
命終之後。
必為魔民。
失正遍知。
堕無間獄。
汝今未須先取寂滅。
縱得無學。
留願入彼末法之中。
起大慈悲。
救度正心深信衆生。
令不着魔。
得正知見。
我今度汝已出生死。
汝遵佛語。
名報佛恩。
阿難。
如是十種禅那現境。
皆是想陰用心交互。
故現斯事。
衆生頑迷。
不自忖量。
逢此因緣。
迷不自識。
謂言登聖。
大妄語成。
堕無間獄。
汝等必須将如來語。
于我滅後。
傳示末法。
遍令衆生開悟斯義。
無令天魔得其方便。
保持覆護。
成無上道。
通曰。
受陰既盡。
想陰未除。
何得成就六十聖位。
謂五根既拔。
心已離形。
從是凡身。
上曆菩提。
始之以三增進。
繼之以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終之以等妙二覺。
共成六十聖位。
曰聖者。
所以别于凡也。
未脫根塵。
為根塵所礙。
如鳥在籠。
既根塵銷落。
寄根明發。
如鳥出籠。
得意生身。
自初地至十地。
有三種意生身。
一入三昧樂意生身。
謂心寂不動。
即相似初信至七信入空位也。
二覺法自性意生身。
謂普入佛刹。
以法為自性。
即相似八信出假位也。
三種類俱生無作意生身。
謂了佛所證法。
即九信十信修中位也。
此意生身。
乃初入三昧樂意生身耳。
然想陰未破。
即前如幽室見。
如人寱語。
已成音韻倫次。
謂由是上曆六十聖位。
決定成就。
令想盡不寐者。
鹹悟其語。
是名想陰區宇。
若浮想銷除。
如夢既覺。
不複為想所覆。
于覺明本體。
毫無纖塵。
則一倫生死。
首尾圓照。
生死與涅槃無異相。
故曰一倫生死。
其生也為首。
其滅也為尾。
不見生相。
不見滅相。
故曰首尾圓照。
如明鏡垢除。
不亂光輝。
名想陰盡。
一切煩惱。
因想念有。
唯念盡想亡。
生滅心滅。
煩惱從何而起。
故能超煩惱濁也。
想所由生。
以融通妄想為之本。
想能融變。
使心随境。
使境随心。
若動念盡則心境俱亡。
故能破融通妄想也。
味着虛明之體。
則魔入其心。
今不耽着虛明。
似有融通之妙。
故曰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然三摩地中。
融通之意未化。
則魔又乘其融通而惑之矣。
故心愛圓明。
貪求善巧。
則貪習怪鬼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自化善巧等法以惑之。
心愛遊蕩。
貪求經曆。
則淫習魃鬼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他化邪見等法以惑之。
心愛綿?。
貪求契合。
則詐習魅鬼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開悟他心宿命等法以惑之。
心愛根本。
貪求辨析。
則冤習蠱毒及诳習魇勝惡鬼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現前是佛等法以惑之。
心愛懸應。
貪求冥感。
則瞋習疠鬼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冥感度人等法以惑之。
心愛深入。
樂處陰寂。
則慢習大力鬼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未來因果等法以惑之。
心愛知見。
貪求宿命。
則見習山林土地城隍川嶽等鬼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珠寶奇異等法以惑之。
心愛神通。
研究化元。
則訟習依人之鬼。
一切山河草木積劫精魅。
及壽終仙為怪所附。
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撮光履水透垣入瓶神通等法以惑之。
心愛入滅。
貪求深空。
則枉習休徴之類。
日月精氣。
金玉芝草。
麟鳳龜鶴。
不死為靈。
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無因果。
出入虛空等法以惑之。
心愛長壽。
貪求永歲。
欲棄分段而求變易。
細相常住。
乃斷見思惑而生法性土者。
非世間之魔可得而惑也。
于是住世自在天魔。
居欲界第六天者。
使其眷屬毗舍遮等。
惱亂是人。
毗舍遮中。
已發心者。
則護持正法。
其未發心者。
則啖人精氣至現美女身。
令人肝腦枯竭。
亦太碜矣。
此所謂道愈高則魔愈盛。
防範不可不嚴也。
夫圓明善巧。
遊曆佛土。
綿密契證。
辨析根元。
冥感懸應。
深入寂靜。
知通宿命。
神通無礙。
入滅盡定。
永劫不毀。
皆真修行分内之事。
于此精研。
亦不為過。
但始之以愛。
繼之以貪。
則心有所著。
有着便是欲。
故魔得乘其愛。
遂其貪。
引之以淫欲。
至破律儀而不顧也。
魔亦究心涅槃。
唯不能斷淫。
故入鬼神邪定。
而以害正為事。
害正使歸其黨。
不欲使正道成也。
正道若成。
意想俱滅。
彼魔宮盡為摧裂。
安得不百計相撓哉。
阿難于選擇圓通之後。
願度末劫一切衆生。
深慮邪師說法如恒河沙。
請問安立道場。
遠諸魔事。
于菩提心得無退屈。
世尊至是盡數魔事而告之。
令其留願于彼末法之中。
起大慈悲。
救度衆生。
令不着魔。
得正知覺。
拳拳以淫淫相傳為戒。
誠懼淫機之難斷也。
如摩登伽殊為眇劣。
梵天神咒。
亦未為奇。
尚能破佛律儀。
為毀一戒。
何況飛精附人。
現種種神變。
有不為其所惑者乎。
大都魔具五通而止。
眩之以五通。
而要歸于贊淫。
伎倆止此矣。
若破想陰。
證漏盡通。
内無其應。
外無能為。
魔且不能正眼而觑。
敢為煩亂耶。
天衣懷示衆雲。
二千年前。
大覺世尊。
欲将諸聖衆。
往第六天上。
說大集經。
敕他方此土。
人間天上。
一切獰惡鬼神。
悉皆集會。
受佛付囑。
擁護正法。
設有不赴者。
四天門王。
飛熱鐵輪。
追之令集。
既集會已。
無有不順佛敕者。
各發宏誓。
擁護正法。
唯有一魔王謂世尊曰。
瞿昙。
我待一切衆生成佛盡。
衆生界空。
無有衆生名字。
我乃發菩提心。
臨危不變。
真大丈夫。
諸仁者。
作麼生着得一轉語。
與黃面瞿昙出氣。
尋常神通妙用。
智慧辨才。
到此總使不着。
盡閻浮大地人。
無不愛佛。
到這裡。
何者是佛。
何者是魔。
還有人辨得麼。
良久雲。
欲識魔麼。
開眼見明。
欲識佛麼。
合眼見暗。
魔之與佛。
以拄杖一時穿卻鼻孔。
妙喜為代一轉語雲。
幾乎錯喚你作魔王。
此語有兩負門。
若人指點得出。
許你具衲僧眼。
五台山秘魔岩和尚。
常持一木叉。
每見僧來禮拜。
即叉卻頸曰。
那個魔魅教汝出家。
那個魔魅教汝行腳。
道得也叉下死。
道不得也叉下死。
速道速道。
學徒鮮有對者。
法眼代雲。
乞命。
法燈代雲。
但引頸示之。
玄覺代雲。
老兒家放下叉子得也。
霍山通和尚訪之。
才見。
不禮拜。
便撺入懷裡。
岩拊通背三下。
通起拍手曰。
師兄三千裡外賺我來。
三千裡外賺我來。
便回。
此諸尊宿播弄神通。
直使魔等觑不着。
沩山一日問仰山。
涅槃經四十卷。
多少是佛說。
多少是魔說。
仰曰。
總是魔說。
沩曰。
已後無人奈子何。
仰曰。
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甚麼處。
沩曰。
祗貴子眼正。
不說子行履。
故能具仰山擇法眼。
則無虞魔事矣。
汝今未死。
已作畜生。
敕使一人于後蹋尾。
頓令其人起不能得。
于是一衆傾心欽伏。
有人起心。
已知其肇。
佛律儀外。
重加精苦。
诽謗比丘。
罵詈徒衆。
讦露人事。
不避譏嫌。
口中好言未然禍福。
及至其時。
毫發無失。
此大力鬼。
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三摩地中。
心愛知見。
勤苦研尋。
貪求宿命。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殊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知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是人無端于說法處。
得大寶珠。
其魔或時化為畜生。
口銜其珠。
及雜珍寶。
簡冊符牍。
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
後着其體。
或誘聽人。
藏于地下有明月珠。
照耀其處。
是諸聽者得未曾有。
多食藥草。
不?嘉馔。
或時日?一麻一麥。
其形肥充。
魔力持故。
诽謗比丘。
罵詈徒衆。
不避譏嫌。
口中好言他方寶藏。
十方聖賢潛匿之處。
随其後者。
往往見有奇異之人。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
年老成魔。
或有宣淫。
破佛戒律。
與承事者。
潛行五欲。
或有精進。
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心愛神通。
種種變化。
研究化元。
貪取神力。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誠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通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是人或複手執火光。
手撮其光。
分于所聽四衆頭上。
是諸聽人。
頂上火光。
皆長數尺。
亦無熱性。
曾不焚燒。
或水上行。
如履平地。
或于空中。
安坐不動。
或入瓶内。
或處囊中。
越牖透垣。
曾無障礙。
唯于刀兵。
不得自在。
自言是佛。
身著白衣。
受比丘禮。
诽謗禅律。
罵詈徒衆。
讦露人事。
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
或複令人傍見佛土。
鬼力惑人。
非有真實。
贊歎行淫不毀粗行。
将諸猥媟以為傳法。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
一切草木積劫精魅。
或複龍魅。
或壽終仙。
再活為魅。
或仙期終。
計年應死。
其形不化。
他怪所附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入滅。
研究化性。
貪求深空。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終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空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于大衆内。
其形忽空。
衆無所見。
還從虛空突然而出。
存沒自在。
或現其身。
洞如琉璃。
或垂手足。
作旃檀氣。
或大小便。
如厚石蜜。
诽毀戒律。
輕賤出家。
口中常說無因無果。
一死永滅。
無複後身。
及諸凡聖。
雖得空寂。
潛行貪欲。
受其欲者。
亦得空心。
撥無因果。
此名日月薄蝕精氣。
金玉芝草。
麟鳳龜鶴。
經千萬年。
不死為靈。
出生國土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長壽。
辛苦研幾。
貪求永歲。
棄分段生。
頓希變易。
細相常住。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竟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生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好言他方往還無滞。
或經萬裡。
瞬息再來。
皆于彼方取得其物。
或于一處。
在一宅中。
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西壁。
是人急行累年不到。
因此心信。
疑佛現前。
口中常說十方衆生。
皆是吾子。
我生諸佛。
我出世界。
我是元佛。
出世自然。
不因修得。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
使其眷屬如遮文茶。
(啖精氣鬼)及四天王毗舍童子。
(即毗舍遮隸四天王)未發心者。
利其虛明。
食彼精氣。
或不因師。
其修行人。
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
現美女身。
盛行貪欲。
未逾年歲。
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
聽若妖魅。
前人未詳。
多陷王難。
未及遇刑。
先已幹死。
惱亂彼人。
以至殂殒。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阿難。
當知是十種魔。
于末世時。
在我法中。
出家修道。
或附人體。
或自現形。
皆言已成正遍知覺。
贊歎淫欲。
破佛律儀。
先惡魔師。
與魔弟子。
淫淫相傳。
如是邪精魅其心腑。
近則九生。
多逾百世令真修行。
總為魔眷。
命終之後。
必為魔民。
失正遍知。
堕無間獄。
汝今未須先取寂滅。
縱得無學。
留願入彼末法之中。
起大慈悲。
救度正心深信衆生。
令不着魔。
得正知見。
我今度汝已出生死。
汝遵佛語。
名報佛恩。
阿難。
如是十種禅那現境。
皆是想陰用心交互。
故現斯事。
衆生頑迷。
不自忖量。
逢此因緣。
迷不自識。
謂言登聖。
大妄語成。
堕無間獄。
汝等必須将如來語。
于我滅後。
傳示末法。
遍令衆生開悟斯義。
無令天魔得其方便。
保持覆護。
成無上道。
通曰。
受陰既盡。
想陰未除。
何得成就六十聖位。
謂五根既拔。
心已離形。
從是凡身。
上曆菩提。
始之以三增進。
繼之以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終之以等妙二覺。
共成六十聖位。
曰聖者。
所以别于凡也。
未脫根塵。
為根塵所礙。
如鳥在籠。
既根塵銷落。
寄根明發。
如鳥出籠。
得意生身。
自初地至十地。
有三種意生身。
一入三昧樂意生身。
謂心寂不動。
即相似初信至七信入空位也。
二覺法自性意生身。
謂普入佛刹。
以法為自性。
即相似八信出假位也。
三種類俱生無作意生身。
謂了佛所證法。
即九信十信修中位也。
此意生身。
乃初入三昧樂意生身耳。
然想陰未破。
即前如幽室見。
如人寱語。
已成音韻倫次。
謂由是上曆六十聖位。
決定成就。
令想盡不寐者。
鹹悟其語。
是名想陰區宇。
若浮想銷除。
如夢既覺。
不複為想所覆。
于覺明本體。
毫無纖塵。
則一倫生死。
首尾圓照。
生死與涅槃無異相。
故曰一倫生死。
其生也為首。
其滅也為尾。
不見生相。
不見滅相。
故曰首尾圓照。
如明鏡垢除。
不亂光輝。
名想陰盡。
一切煩惱。
因想念有。
唯念盡想亡。
生滅心滅。
煩惱從何而起。
故能超煩惱濁也。
想所由生。
以融通妄想為之本。
想能融變。
使心随境。
使境随心。
若動念盡則心境俱亡。
故能破融通妄想也。
味着虛明之體。
則魔入其心。
今不耽着虛明。
似有融通之妙。
故曰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然三摩地中。
融通之意未化。
則魔又乘其融通而惑之矣。
故心愛圓明。
貪求善巧。
則貪習怪鬼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自化善巧等法以惑之。
心愛遊蕩。
貪求經曆。
則淫習魃鬼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他化邪見等法以惑之。
心愛綿?。
貪求契合。
則詐習魅鬼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開悟他心宿命等法以惑之。
心愛根本。
貪求辨析。
則冤習蠱毒及诳習魇勝惡鬼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現前是佛等法以惑之。
心愛懸應。
貪求冥感。
則瞋習疠鬼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冥感度人等法以惑之。
心愛深入。
樂處陰寂。
則慢習大力鬼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未來因果等法以惑之。
心愛知見。
貪求宿命。
則見習山林土地城隍川嶽等鬼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珠寶奇異等法以惑之。
心愛神通。
研究化元。
則訟習依人之鬼。
一切山河草木積劫精魅。
及壽終仙為怪所附。
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撮光履水透垣入瓶神通等法以惑之。
心愛入滅。
貪求深空。
則枉習休徴之類。
日月精氣。
金玉芝草。
麟鳳龜鶴。
不死為靈。
年老成魔者附人。
說無因果。
出入虛空等法以惑之。
心愛長壽。
貪求永歲。
欲棄分段而求變易。
細相常住。
乃斷見思惑而生法性土者。
非世間之魔可得而惑也。
于是住世自在天魔。
居欲界第六天者。
使其眷屬毗舍遮等。
惱亂是人。
毗舍遮中。
已發心者。
則護持正法。
其未發心者。
則啖人精氣至現美女身。
令人肝腦枯竭。
亦太碜矣。
此所謂道愈高則魔愈盛。
防範不可不嚴也。
夫圓明善巧。
遊曆佛土。
綿密契證。
辨析根元。
冥感懸應。
深入寂靜。
知通宿命。
神通無礙。
入滅盡定。
永劫不毀。
皆真修行分内之事。
于此精研。
亦不為過。
但始之以愛。
繼之以貪。
則心有所著。
有着便是欲。
故魔得乘其愛。
遂其貪。
引之以淫欲。
至破律儀而不顧也。
魔亦究心涅槃。
唯不能斷淫。
故入鬼神邪定。
而以害正為事。
害正使歸其黨。
不欲使正道成也。
正道若成。
意想俱滅。
彼魔宮盡為摧裂。
安得不百計相撓哉。
阿難于選擇圓通之後。
願度末劫一切衆生。
深慮邪師說法如恒河沙。
請問安立道場。
遠諸魔事。
于菩提心得無退屈。
世尊至是盡數魔事而告之。
令其留願于彼末法之中。
起大慈悲。
救度衆生。
令不着魔。
得正知覺。
拳拳以淫淫相傳為戒。
誠懼淫機之難斷也。
如摩登伽殊為眇劣。
梵天神咒。
亦未為奇。
尚能破佛律儀。
為毀一戒。
何況飛精附人。
現種種神變。
有不為其所惑者乎。
大都魔具五通而止。
眩之以五通。
而要歸于贊淫。
伎倆止此矣。
若破想陰。
證漏盡通。
内無其應。
外無能為。
魔且不能正眼而觑。
敢為煩亂耶。
天衣懷示衆雲。
二千年前。
大覺世尊。
欲将諸聖衆。
往第六天上。
說大集經。
敕他方此土。
人間天上。
一切獰惡鬼神。
悉皆集會。
受佛付囑。
擁護正法。
設有不赴者。
四天門王。
飛熱鐵輪。
追之令集。
既集會已。
無有不順佛敕者。
各發宏誓。
擁護正法。
唯有一魔王謂世尊曰。
瞿昙。
我待一切衆生成佛盡。
衆生界空。
無有衆生名字。
我乃發菩提心。
臨危不變。
真大丈夫。
諸仁者。
作麼生着得一轉語。
與黃面瞿昙出氣。
尋常神通妙用。
智慧辨才。
到此總使不着。
盡閻浮大地人。
無不愛佛。
到這裡。
何者是佛。
何者是魔。
還有人辨得麼。
良久雲。
欲識魔麼。
開眼見明。
欲識佛麼。
合眼見暗。
魔之與佛。
以拄杖一時穿卻鼻孔。
妙喜為代一轉語雲。
幾乎錯喚你作魔王。
此語有兩負門。
若人指點得出。
許你具衲僧眼。
五台山秘魔岩和尚。
常持一木叉。
每見僧來禮拜。
即叉卻頸曰。
那個魔魅教汝出家。
那個魔魅教汝行腳。
道得也叉下死。
道不得也叉下死。
速道速道。
學徒鮮有對者。
法眼代雲。
乞命。
法燈代雲。
但引頸示之。
玄覺代雲。
老兒家放下叉子得也。
霍山通和尚訪之。
才見。
不禮拜。
便撺入懷裡。
岩拊通背三下。
通起拍手曰。
師兄三千裡外賺我來。
三千裡外賺我來。
便回。
此諸尊宿播弄神通。
直使魔等觑不着。
沩山一日問仰山。
涅槃經四十卷。
多少是佛說。
多少是魔說。
仰曰。
總是魔說。
沩曰。
已後無人奈子何。
仰曰。
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甚麼處。
沩曰。
祗貴子眼正。
不說子行履。
故能具仰山擇法眼。
則無虞魔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