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而出。
富樓那言。
如是迷人。
亦不因迷。
又不因悟。
何以故。
迷本無根。
雲何因迷。
悟非生迷。
雲何因悟。
佛言。
彼之迷人。
正在迷時。
倏有悟人。
指示令悟。
富樓那。
于意雲何。
此人縱迷。
于此聚落。
更生迷不。
不也。
世尊。
富樓那。
十方如來。
亦複如是。
此迷無本。
性畢竟空。
昔本無迷。
似有迷覺。
覺迷迷滅。
覺不生迷。
亦如翳人。
見空中華。
翳病若除。
華于空滅。
忽有愚人。
于彼空華所滅空地。
待華更生。
汝觀是人。
為愚為慧。
富樓那言。
空元無華。
妄見生滅。
見華滅空。
已是颠倒。
敕令更出。
斯實狂癡。
雲何更名如是狂人為愚為慧。
佛言。
如汝所解。
雲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
何常更出山河大地。
又如金礦。
雜于精金。
其金一純。
更不成雜。
如木成灰。
不重為木。
諸佛如來。
菩提涅槃。
亦複如是。
通曰。
圓覺經金剛藏菩薩問世尊曰。
若諸衆生。
本來成佛。
何故複有一切無明。
若諸無明。
衆生本有。
何因緣故。
如來複說本來成佛。
十方異生。
本成佛道。
後起無明。
一切如來。
何時複生一切煩惱。
世尊答曰。
善男子。
一切世界。
始終生滅。
前後有無。
聚散起止。
念念相續。
循環往複。
種種取舍。
皆是輪回。
未出輪回而辨圓覺。
彼圓覺性。
即同流轉。
若免輪回。
無有是處。
今富樓那所疑。
與金剛藏無二。
世尊但就彼生滅之見破之。
連舉四喻。
一喻覺不複迷。
二喻滅不複生。
三金不重礦。
再申覺不複迷之意。
四灰不重木。
再申滅不複生之意。
故其詞略。
覺不複迷。
即是菩提。
滅不複生。
即是涅槃。
此以既出輪回而辨圓覺。
彼圓覺性。
即無輪回。
故曰。
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複如是。
衆生在迷。
所貴一覺耳。
昔本無迷。
無始之迷。
似迷也。
當其迷時。
何曾忘失。
故曰似迷。
今亦無覺。
從迷而覺者。
似覺也。
當其覺時。
更有何得。
故曰似覺。
覺迷迷滅。
乃始覺也。
覺至始本不異。
唯一妙覺。
則不複生迷。
但自不迷。
覺亦無用。
忠國師問紫璘供奉。
佛是阿義。
璘曰。
是覺義。
師曰。
佛曾迷否。
璘曰不曾迷。
師曰。
用覺作麼。
璘無對。
又米胡和尚令僧問仰山。
今時人還假悟否。
山曰。
悟即不無。
争奈落在第二頭何。
胡深肯之。
投子拈雲。
仰山與麼道即得。
還免得自己落麼。
若免得。
更有一人大不肯在。
若免不得。
亦落第二頭。
米胡雖然肯他。
自己還有出身之路也無。
諸人試點檢看。
若點檢得出。
兩人瓦解冰消。
若點檢不得。
且莫造次。
頌曰。
碧岫峰頭借問人。
指山窮處未安身。
雖然免得重陽令。
争似靈苗不犯春。
後天童頌曰。
第二頭分悟破迷。
快須撒手舍筌罤。
功兮未盡成骈拇。
智也難知覺噬臍。
兔老冰盤秋露泣。
鳥寒玉樹曉風凄。
持來大仰辨真假。
?玷全無貴白圭。
總之。
不得春風華不開。
及至華開又吹落。
設有妙悟。
亦須吐卻。
富樓那。
又汝問言地水火風。
本性圓融。
周遍法界。
疑水火性不相陵滅。
又徴虛空。
及諸大地。
俱遍法界。
不合相容。
富樓那。
譬如虛空。
體非群相。
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所以者何。
富樓那。
彼太虛空。
日照則明。
雲屯則暗。
風搖則動。
霁澄則清。
氣凝則濁。
土積成霾。
水澄成映。
于意雲何。
如是殊方諸有為相。
為因彼生。
為複空有。
若彼所生。
富樓那。
且曰照時。
既是日明。
十方世界。
同為日色。
雲何空中更見圓日。
若是空明。
空應自照。
雲何中霄雲霧之時。
不生光耀。
當知是明非日非空。
不異空日。
觀相元妄。
無可指陳。
猶邀空華。
結為空果。
雲何诘其相陵滅義。
觀性元真。
唯妙覺明。
妙覺明心。
先非水火。
雲何複問不相容者。
真妙覺明。
亦複如是。
汝以空明。
則有空現。
地水火風。
各各發明。
則各各現。
若俱發明。
則有俱現。
雲何俱現。
富樓那。
如一水中。
現于日影。
兩人同觀水中之日。
東西各行。
則各有日随二人去。
一東一西。
先無準的。
不應難言。
此日是一。
雲何各行。
各日既雙。
雲何現一。
宛轉虛妄。
無可憑據。
通曰。
前答清淨本然。
雲何忽生山河大地。
以相論。
則有生。
從妄見生也。
以性論。
則無生。
覺不複迷也。
相元是妄。
孰為陵滅。
性本無生。
誰不相容。
故七大皆如來藏妙真如性。
如來藏本非七大。
而不拒彼七大發現。
譬如虛空。
體非群相。
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一虛空耳。
土積則地相現。
水澄則水相現。
日照則火相現。
風搖則風相現。
霁澄則空相現。
明暗故屬見。
氣濁故屬識。
此七喻喻七大也。
七大不自生。
故非彼生。
不他生。
故非空有。
非日非空。
故非共生。
不異空日。
非無因生。
由此言之。
本無生也。
既本無生。
雖循業發現。
猶如空華。
空華不能結為空果。
豈有陵滅而至不相容者乎。
相雖是妄。
性元是真。
其清淨周遍。
先非水火之形。
無形則不相為礙。
豈有不相容而至陵滅者乎。
七大之相既若彼。
七大之性複若此。
故如來藏妙覺明心。
亦猶是也。
如以空明。
則有空現。
以事言之。
如鑿井等。
以業言之。
如靜成虛空。
以心言之。
妄起空見。
唯見一空。
地水火風。
亦複如是。
各各發明。
則各各現。
若俱發明。
則有俱現。
無論南山起雲。
北山下雨。
總于虛空無礙。
即如水中之日。
東西各行。
則俱有日随之。
不取信于天上。
但緻疑于水中。
亦如雲駛月運。
舟行岸移。
從妄見生。
豈可于虛妄所見。
辨其是一非一。
毋乃大惑欤。
或曰地水火風。
現前實有。
何謂虛妄。
答曰。
無智人謂為實有。
慧眼觀之則不然。
譬如小兒見鏡中像。
歡喜欲取。
大人知之。
故不為所惑。
諸凡夫見微塵和合謂為實地。
有天眼者。
能散此地。
初不可得。
故知相元虛妄也。
法眼問寶資長老。
古人道山河無隔礙。
光明處處透。
且作麼生是處處透底光明。
資曰。
東畔打羅聲。
歸宗柔别雲。
和尚拟隔礙。
如二尊宿問答。
不為滲漏。
尚被歸宗檢點。
西天大耳三藏到京。
雲得他心通。
肅宗命忠國師試驗。
師曰。
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
藏曰。
和尚是一國之師。
何得卻去西川看競渡。
良久再問。
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
藏曰。
和尚是一國之師。
何得卻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狲。
良久複問。
汝道老僧隻今在甚麼處。
藏罔測。
師叱曰。
這野狐精。
他心通在甚麼處。
藏無對。
僧問仰山。
大耳三藏第三度為甚麼不見國師。
山曰。
前兩度是涉境心。
後入自受用三昧。
所以不見。
僧舉問玄沙。
沙雲。
汝道前兩度還見麼。
又僧問趙州。
三藏第三度不見國師。
未審國師在甚麼處。
州曰。
在藏鼻孔上。
僧後問玄沙。
既在鼻孔上。
為甚麼不見。
沙曰。
隻為太近。
天童拈雲。
三藏不見國師。
則且置你道國師自知下落處麼。
若謂自知。
則百鳥銜華諸天供養。
未有休日。
且道正當恁麼時。
落在什麼處可知國師兩度涉境心。
不妨各各發明。
則各各現。
若妙覺明心。
自受用三昧。
落處且不知。
雲何诘其陵滅不相容義。
富樓那。
汝以色空相傾相奪于如來藏。
而如來藏随為色空周遍法界。
是故于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
衆生迷悶。
背覺合塵。
故發塵勞。
有世間相。
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
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
是故于中一為無量。
無量為一。
小中現大。
大中現小。
不動道場。
遍十方界。
身含十方無盡虛空。
于一毛端。
現寶王刹。
坐微塵裡。
轉大法輪。
滅塵合覺。
故發真如妙覺明性。
通曰。
未出輪回。
而辨圓覺。
彼圓覺性。
即同流轉。
若免輪回。
無有是處。
即此段以色空傾奪之相辨如來藏。
而如來藏性。
随為色空流轉法界。
欲免世間塵勞。
無有是處。
衆生迷悶。
不達色空本吾一體。
為形所拘。
觸處成礙。
以背覺故。
雖明不妙。
故謂之迷。
塵屬生滅。
原非本有。
覺非生滅。
不假外來。
非本有。
故可滅。
非外來。
故可合。
真如妙覺圓照法界。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縱橫自在。
事事無礙。
是不思議用。
非修所成。
但謂之曰發而已。
達磨大師安心法門曰。
迷時人逐法。
解時法逐人。
解則識攝色。
迷則色攝識。
但有心分别計較自心現量者。
悉皆是夢。
若識心寂滅。
無一動念處。
是名正覺。
神秀偈曰。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隻此勤拂拭。
便是以生滅心合如來藏。
故在門外。
六祖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着塵埃。
隻此無一物。
便是以不生不滅合如來藏。
合繼祖位。
趙州上堂。
如明珠在掌。
胡來胡現。
漢來漢現。
老僧把一枝草為丈六金身用。
把丈六金身為一枝草用。
佛是煩惱。
煩惱是佛。
僧問佛是誰家煩惱。
州曰。
與一切人為煩惱。
曰如何得免。
州曰。
用免作麼。
此趙州不用滅塵。
不用合覺。
卻能小中現大。
大中現小。
足與六祖把手共行。
圓照上堂。
于一毛端。
現寶王刹。
坐微塵裡。
轉大法輪。
拈起拄杖曰。
這個是塵。
作麼生說個轉法輪底道理。
山僧今日不惜眉毛。
與汝諸人說破。
拈起也。
海水騰波。
須彌岌峇。
放下也。
四海晏清。
乾坤肅靜。
敢問諸人。
拈起即是。
放下即是。
當斷不斷。
兩重公案。
擊禅床。
下座。
又尼妙總上堂。
宗乘一唱。
三藏絕诠。
祖令當行。
十方坐斷。
二乘聞之怖走。
十地到此猶疑。
若是俊流。
未言而喻。
設使用移星換鬥底手段。
施攙旗奪鼓底機關。
猶是空拳。
豈有實義。
向上一路。
千聖不傳。
學者勞形。
如猿捉影。
靈山付囑。
俯徇時機。
演唱三乘。
各随根器。
始于鹿野苑。
轉四谛法輪。
度百千萬衆。
山僧今日。
與此界地方。
乃佛乃祖。
山河大地。
草木叢林。
現前四衆。
各轉大法輪。
交光相羅。
如寶絲網。
若一草一木。
不轉法輪。
則不得名為轉大法輪。
所以道。
于一毛端。
現寶王刹。
坐微塵裡。
轉大法輪。
乘時于其中間作無量無邊廣大佛事。
周遍法界。
一為無量。
無量為一。
小中現大。
大中現小。
不動步遊彌勒樓閣。
不返聞入觀音普門。
情與無情。
性相平等。
不是神通妙用。
亦非法爾如然。
于此倜傥分明。
皇恩佛恩。
一時報足。
且道如何是報恩一句。
天高群象正。
海闊百川潮。
諸尊宿深契妙明境界。
極口宣揚。
津津有味。
而如來藏本妙圓心。
非心非空。
非地非水非風非水。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
非色非聲香味觸法。
非眼識界。
如是乃至非意識界。
非明無明。
明無明盡。
如是乃至非老非死。
非老死盡。
非苦非集非滅非道。
非智非得。
非檀那(此雲布施)非屍羅(此戒)非毗梨耶(此雲精進)非羼提(此忍)非禅那(此定)非般剌若(此智)非波羅蜜多。
(此到彼岸)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此雲如來)非阿羅诃(此雲應供)三耶三菩。
(此正遍知)非大涅槃。
非常非樂非我非淨。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
即如來藏元明心妙。
即心即空。
即地即水即風即火。
即眼即耳鼻舌身意。
即色即聲香味觸法。
即眼識界。
如是乃至即意識界。
即明無明。
明無明盡。
如是乃至即老即死。
即老死盡。
即若即集即滅即道。
即智即得。
即檀那。
即屍羅。
即毗梨耶。
即羼提。
即禅那。
即般剌若。
即波羅蜜多。
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
即阿羅诃三耶三菩。
即大涅槃。
即常即樂即我即淨。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
即如來藏妙明心元。
離即離非。
是即非即。
如何世間三有衆生。
乃出世間聲聞緣覺。
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
用世語言入佛知見。
通曰。
此段經文。
唯長水略有次第。
其曰。
本妙圓心非心非空等。
約非相以明真谛也。
元明妙心即心即空等。
約即相以明俗谛也。
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者。
約遮照以明中道谛也。
雙遮真俗。
故曰離即離非。
雙照真俗。
故曰是即非即。
三谛一體。
故皆曰即如來藏。
初且以非遣相。
次乃以即遣非。
終帶名言。
未極一真之旨。
離即離非。
無非不非。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方顯一真法界如來藏心。
故維摩經三十一菩薩說不二法門。
皆以言遣相。
文殊以言遣言。
維摩以無言遣言。
方為究竟。
大都世間法。
不出五陰七大。
根塵處界。
出世間法。
不出聲聞緣覺二乘。
而菩薩與佛。
于世出世。
非專出世者也。
心屬識。
即攝五陰。
眼識界等。
即攝十二處。
此六凡界也。
緣覺觀十二緣。
有生起相。
有修斷相。
此緣覺界也。
知苦斷集。
證滅修道。
此聲聞界也。
有智有得。
及六度到彼岸。
菩薩界也。
如來應供正遍知三号。
涅槃四德。
總為佛界。
世出世間。
悉不外此。
若各有着即不圓。
故于非見其圓一向着非即不妙。
故于即見其妙。
妙而明。
明而妙。
不即不非。
亦即亦非。
能所俱離。
無影響可得。
此真無上菩提也。
馬鳴曰真實空者。
從本以來。
一切染法。
不相應故。
離一切法差别相故。
無有虛妄分别心故。
應知真如非有相。
非無相。
非有無相。
非非有無相。
非一相。
非異相。
非一異相。
非非一異相。
略說以一切衆生虛妄分别所不能觸故。
是故三有衆生見其假。
聲聞緣覺見其空。
彼于菩薩中道谛。
尚不能測。
況第一義谛。
唯佛與佛乃能究盡。
雖登地菩薩。
有所不窺。
豈世間語言可得而仿佛之乎。
無上菩提。
不可以心知知。
不可以語言入。
益當想見其妙矣。
僧問馬祖。
和尚為甚麼說即心即佛。
曰為止小兒啼。
曰啼止後如何。
曰非心非佛。
曰除此二種人來。
如何指示。
曰為伊道不是物。
曰忽遇其中人來時如何。
曰且教伊體會大道。
馬祖已得涅槃妙心。
出詞吐氣。
暗與此合。
又馬祖聞大梅住山。
乃令僧問。
和尚見馬大師得個甚麼。
便住此山。
梅曰。
大師向我道即心即佛。
我便向這裡住。
僧曰。
大師近日佛法又别。
梅曰。
作麼生。
曰又道非心非佛。
梅曰。
這老漢惑亂人。
未有了日。
任地非心非佛。
我祗管即心即佛。
其僧回舉似馬祖。
祖曰。
梅子熟也。
東寺會禅師。
常患門徒以即心即佛之談。
誦憶不已。
且謂佛于何住。
而曰即心。
心如畫師。
而曰即佛。
遂示衆曰。
心不是佛。
智不是道。
劍去遠矣。
爾方刻舟。
南泉有時曰。
江西馬祖說即心即佛。
王老師不恁麼道。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恁麼道還有過麼。
趙州禮拜而出。
時有僧問趙州曰。
上座禮拜便出。
意作麼生。
州曰。
汝卻問取和尚。
僧乃問泉。
适來谂上座意作麼生。
泉曰。
他卻領得老僧意旨。
必于諸老宿用處無疑。
方可入佛知見。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
雖有妙音。
若無妙指。
終不能發。
汝與衆生。
亦複如是。
寶覺真心。
各各圓滿。
如我按指。
海印發光。
汝暫舉心。
塵勞先起。
由不勤求無上覺道。
愛念小乘。
得少為足。
通曰。
妙明明妙。
即此妙音妙指之妙。
總之非思議所及。
如我按指。
妙音随發。
如海印發光。
色色圓滿。
何造作之有。
大集經雲。
閻浮所有色像。
大海皆有印文。
故曰海印。
汝暫舉心。
如器與手不相習。
不得其妙。
故塵勞先起。
為以生滅心。
合如來藏。
不能随順定慧觀照。
而随順煩惱無明。
故有塵勞。
塵勞覆蔽。
雖有寶覺真心。
各各圓滿。
其何能發。
東明遷禅師。
一日閱楞嚴次。
忠道者問。
如我按指海印發光。
佛意如何。
遷曰。
釋迦老子。
好與二十棒。
曰為甚麼如此。
遷曰。
用按指作麼。
曰汝暫舉心塵勞先起。
又作麼生。
遷曰。
亦是海印發光。
妙哉妙哉。
須如是見得。
乃可謂轉楞嚴也。
薦福悟本禅師上堂。
乾闼婆王曾奏樂。
山河大地皆作舞。
争如跛腳老雲門。
解道臘月二十五。
博山今日。
有條攀條。
無條攀例。
也要應個時節。
蓦拈拄杖。
橫案膝上。
作撫琴勢。
雲還有聞弦賞音者麼。
良久雲。
直饒便作鳳凰鳴。
畢竟有誰知指法。
卓一卓。
下座。
嗟乎指法豈真不傳哉。
勤求無上覺道。
自當得之。
富樓那言。
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
而我昔遭無始妄想。
久在輪回。
今得聖乘。
猶未究竟。
世尊。
諸妄一切圓滅。
獨妙真常。
敢問如來。
一切衆生。
何因有妄。
自蔽妙明。
受此淪溺。
佛告富樓那。
汝雖除疑。
餘惑未盡。
吾以世間現前諸事。
今複問汝。
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
(此雲祠授)忽于晨朝。
以鏡照面。
愛鏡中頭。
眉目可見。
瞋責己頭不見面目。
以為魑魅。
無狀狂走。
于意雲何。
此人何因無故狂走。
富樓那言。
是人心狂。
更無他故。
佛言。
妙覺明圓。
本圓明妙。
既稱為妄。
雲何有因。
若有所因。
雲何名妄。
自諸妄想。
展轉相因。
從迷積迷。
以曆塵劫。
雖佛發明。
猶不能返。
如是迷因。
因迷自有。
識迷無因。
妄無所依。
尚無有生。
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
如寤時人。
說夢中事。
心縱精明。
欲何因緣。
取夢中物。
況複無因。
本無所有。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
豈有因緣自怖頭走。
忽然狂歇。
頭非外得。
縱未歇狂。
亦何遺失。
富樓那。
妄性如是。
因何為在。
汝但不随分别世間業果衆生三種相續。
三緣斷故。
三因不生。
則汝心中演若達多。
狂性自歇。
歇即菩提。
勝淨明心。
本周法界。
不從人得。
何藉劬勞。
肯綮修證。
通曰。
富樓那已證漏盡。
已得聖果。
何猶餘惑未盡。
隻為從前在滅妄上用工。
即此滅妄之心。
便是覺明分别怖頭狂走。
滅妄求真。
有真可得。
如鏡中之頭。
眉目可見。
真本不失。
難可蔔度。
如頭本不失。
面目難見。
一生分别。
此世間。
此衆生。
此業果。
與吾真如不相似。
縱得真如。
由斷妄證得。
非本來自性天真佛也。
富樓那尚未達此。
故以妄既可滅。
生必有因。
須識其因。
乃可斷妄。
前因明立所。
固是妄生。
此等分别。
正是妄。
世尊直顯頓門。
不論滅妄。
但息分别。
菩提自足。
但息狂走。
頭元自在。
所以妄分别妄狂走者。
因積迷而有。
迷本無因。
不從迷生。
不從悟出。
迷既無恨。
妄将安附。
妄既無依。
妄本不生。
妄元不生。
無可滅者。
滅無可滅。
寂滅現前。
所以妙覺明圓。
本圓明妙。
原無生滅。
非有妄也。
得菩提者。
覓真且不可得。
而何從得妄乎。
故不随順分别三種相續之所以生。
及緣斷之所以不生。
則一心不生。
萬法無咎。
勝淨菩提。
何假人力修證而得哉。
三緣斷故。
三因不生。
即于其中證滅盡定。
富樓那等常作如是分别。
是以菩提由修證得也。
但不如是分别。
即無妄可滅。
無真可得。
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
若謂如來獨妙真常。
必由一切圓滅而證者。
未見其妙者也。
骨間肉曰肯。
于骨可啟處有筋肉結礙曰綮。
疱丁解牛。
用功力處。
借此字面。
為不用功力之喻。
有僧問黃檗。
如今現有種種妄念。
何以言無。
檗雲。
妄本無體。
即是汝心所起。
汝若識心是佛。
心本無妄。
那得起心。
更認于妄。
汝若不生心動念。
自然無妄。
所以雲心生則種種法生。
心滅則種種法滅。
僧雲。
今正妄念起時。
佛在何處。
檗雲。
汝今覺妄起時。
覺正是佛。
可中若無妄念。
佛亦無
富樓那言。
如是迷人。
亦不因迷。
又不因悟。
何以故。
迷本無根。
雲何因迷。
悟非生迷。
雲何因悟。
佛言。
彼之迷人。
正在迷時。
倏有悟人。
指示令悟。
富樓那。
于意雲何。
此人縱迷。
于此聚落。
更生迷不。
不也。
世尊。
富樓那。
十方如來。
亦複如是。
此迷無本。
性畢竟空。
昔本無迷。
似有迷覺。
覺迷迷滅。
覺不生迷。
亦如翳人。
見空中華。
翳病若除。
華于空滅。
忽有愚人。
于彼空華所滅空地。
待華更生。
汝觀是人。
為愚為慧。
富樓那言。
空元無華。
妄見生滅。
見華滅空。
已是颠倒。
敕令更出。
斯實狂癡。
雲何更名如是狂人為愚為慧。
佛言。
如汝所解。
雲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
何常更出山河大地。
又如金礦。
雜于精金。
其金一純。
更不成雜。
如木成灰。
不重為木。
諸佛如來。
菩提涅槃。
亦複如是。
通曰。
圓覺經金剛藏菩薩問世尊曰。
若諸衆生。
本來成佛。
何故複有一切無明。
若諸無明。
衆生本有。
何因緣故。
如來複說本來成佛。
十方異生。
本成佛道。
後起無明。
一切如來。
何時複生一切煩惱。
世尊答曰。
善男子。
一切世界。
始終生滅。
前後有無。
聚散起止。
念念相續。
循環往複。
種種取舍。
皆是輪回。
未出輪回而辨圓覺。
彼圓覺性。
即同流轉。
若免輪回。
無有是處。
今富樓那所疑。
與金剛藏無二。
世尊但就彼生滅之見破之。
連舉四喻。
一喻覺不複迷。
二喻滅不複生。
三金不重礦。
再申覺不複迷之意。
四灰不重木。
再申滅不複生之意。
故其詞略。
覺不複迷。
即是菩提。
滅不複生。
即是涅槃。
此以既出輪回而辨圓覺。
彼圓覺性。
即無輪回。
故曰。
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複如是。
衆生在迷。
所貴一覺耳。
昔本無迷。
無始之迷。
似迷也。
當其迷時。
何曾忘失。
故曰似迷。
今亦無覺。
從迷而覺者。
似覺也。
當其覺時。
更有何得。
故曰似覺。
覺迷迷滅。
乃始覺也。
覺至始本不異。
唯一妙覺。
則不複生迷。
但自不迷。
覺亦無用。
忠國師問紫璘供奉。
佛是阿義。
璘曰。
是覺義。
師曰。
佛曾迷否。
璘曰不曾迷。
師曰。
用覺作麼。
璘無對。
又米胡和尚令僧問仰山。
今時人還假悟否。
山曰。
悟即不無。
争奈落在第二頭何。
胡深肯之。
投子拈雲。
仰山與麼道即得。
還免得自己落麼。
若免得。
更有一人大不肯在。
若免不得。
亦落第二頭。
米胡雖然肯他。
自己還有出身之路也無。
諸人試點檢看。
若點檢得出。
兩人瓦解冰消。
若點檢不得。
且莫造次。
頌曰。
碧岫峰頭借問人。
指山窮處未安身。
雖然免得重陽令。
争似靈苗不犯春。
後天童頌曰。
第二頭分悟破迷。
快須撒手舍筌罤。
功兮未盡成骈拇。
智也難知覺噬臍。
兔老冰盤秋露泣。
鳥寒玉樹曉風凄。
持來大仰辨真假。
?玷全無貴白圭。
總之。
不得春風華不開。
及至華開又吹落。
設有妙悟。
亦須吐卻。
富樓那。
又汝問言地水火風。
本性圓融。
周遍法界。
疑水火性不相陵滅。
又徴虛空。
及諸大地。
俱遍法界。
不合相容。
富樓那。
譬如虛空。
體非群相。
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所以者何。
富樓那。
彼太虛空。
日照則明。
雲屯則暗。
風搖則動。
霁澄則清。
氣凝則濁。
土積成霾。
水澄成映。
于意雲何。
如是殊方諸有為相。
為因彼生。
為複空有。
若彼所生。
富樓那。
且曰照時。
既是日明。
十方世界。
同為日色。
雲何空中更見圓日。
若是空明。
空應自照。
雲何中霄雲霧之時。
不生光耀。
當知是明非日非空。
不異空日。
觀相元妄。
無可指陳。
猶邀空華。
結為空果。
雲何诘其相陵滅義。
觀性元真。
唯妙覺明。
妙覺明心。
先非水火。
雲何複問不相容者。
真妙覺明。
亦複如是。
汝以空明。
則有空現。
地水火風。
各各發明。
則各各現。
若俱發明。
則有俱現。
雲何俱現。
富樓那。
如一水中。
現于日影。
兩人同觀水中之日。
東西各行。
則各有日随二人去。
一東一西。
先無準的。
不應難言。
此日是一。
雲何各行。
各日既雙。
雲何現一。
宛轉虛妄。
無可憑據。
通曰。
前答清淨本然。
雲何忽生山河大地。
以相論。
則有生。
從妄見生也。
以性論。
則無生。
覺不複迷也。
相元是妄。
孰為陵滅。
性本無生。
誰不相容。
故七大皆如來藏妙真如性。
如來藏本非七大。
而不拒彼七大發現。
譬如虛空。
體非群相。
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一虛空耳。
土積則地相現。
水澄則水相現。
日照則火相現。
風搖則風相現。
霁澄則空相現。
明暗故屬見。
氣濁故屬識。
此七喻喻七大也。
七大不自生。
故非彼生。
不他生。
故非空有。
非日非空。
故非共生。
不異空日。
非無因生。
由此言之。
本無生也。
既本無生。
雖循業發現。
猶如空華。
空華不能結為空果。
豈有陵滅而至不相容者乎。
相雖是妄。
性元是真。
其清淨周遍。
先非水火之形。
無形則不相為礙。
豈有不相容而至陵滅者乎。
七大之相既若彼。
七大之性複若此。
故如來藏妙覺明心。
亦猶是也。
如以空明。
則有空現。
以事言之。
如鑿井等。
以業言之。
如靜成虛空。
以心言之。
妄起空見。
唯見一空。
地水火風。
亦複如是。
各各發明。
則各各現。
若俱發明。
則有俱現。
無論南山起雲。
北山下雨。
總于虛空無礙。
即如水中之日。
東西各行。
則俱有日随之。
不取信于天上。
但緻疑于水中。
亦如雲駛月運。
舟行岸移。
從妄見生。
豈可于虛妄所見。
辨其是一非一。
毋乃大惑欤。
或曰地水火風。
現前實有。
何謂虛妄。
答曰。
無智人謂為實有。
慧眼觀之則不然。
譬如小兒見鏡中像。
歡喜欲取。
大人知之。
故不為所惑。
諸凡夫見微塵和合謂為實地。
有天眼者。
能散此地。
初不可得。
故知相元虛妄也。
法眼問寶資長老。
古人道山河無隔礙。
光明處處透。
且作麼生是處處透底光明。
資曰。
東畔打羅聲。
歸宗柔别雲。
和尚拟隔礙。
如二尊宿問答。
不為滲漏。
尚被歸宗檢點。
西天大耳三藏到京。
雲得他心通。
肅宗命忠國師試驗。
師曰。
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
藏曰。
和尚是一國之師。
何得卻去西川看競渡。
良久再問。
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
藏曰。
和尚是一國之師。
何得卻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狲。
良久複問。
汝道老僧隻今在甚麼處。
藏罔測。
師叱曰。
這野狐精。
他心通在甚麼處。
藏無對。
僧問仰山。
大耳三藏第三度為甚麼不見國師。
山曰。
前兩度是涉境心。
後入自受用三昧。
所以不見。
僧舉問玄沙。
沙雲。
汝道前兩度還見麼。
又僧問趙州。
三藏第三度不見國師。
未審國師在甚麼處。
州曰。
在藏鼻孔上。
僧後問玄沙。
既在鼻孔上。
為甚麼不見。
沙曰。
隻為太近。
天童拈雲。
三藏不見國師。
則且置你道國師自知下落處麼。
若謂自知。
則百鳥銜華諸天供養。
未有休日。
且道正當恁麼時。
落在什麼處可知國師兩度涉境心。
不妨各各發明。
則各各現。
若妙覺明心。
自受用三昧。
落處且不知。
雲何诘其陵滅不相容義。
富樓那。
汝以色空相傾相奪于如來藏。
而如來藏随為色空周遍法界。
是故于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
衆生迷悶。
背覺合塵。
故發塵勞。
有世間相。
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
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
是故于中一為無量。
無量為一。
小中現大。
大中現小。
不動道場。
遍十方界。
身含十方無盡虛空。
于一毛端。
現寶王刹。
坐微塵裡。
轉大法輪。
滅塵合覺。
故發真如妙覺明性。
通曰。
未出輪回。
而辨圓覺。
彼圓覺性。
即同流轉。
若免輪回。
無有是處。
即此段以色空傾奪之相辨如來藏。
而如來藏性。
随為色空流轉法界。
欲免世間塵勞。
無有是處。
衆生迷悶。
不達色空本吾一體。
為形所拘。
觸處成礙。
以背覺故。
雖明不妙。
故謂之迷。
塵屬生滅。
原非本有。
覺非生滅。
不假外來。
非本有。
故可滅。
非外來。
故可合。
真如妙覺圓照法界。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縱橫自在。
事事無礙。
是不思議用。
非修所成。
但謂之曰發而已。
達磨大師安心法門曰。
迷時人逐法。
解時法逐人。
解則識攝色。
迷則色攝識。
但有心分别計較自心現量者。
悉皆是夢。
若識心寂滅。
無一動念處。
是名正覺。
神秀偈曰。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隻此勤拂拭。
便是以生滅心合如來藏。
故在門外。
六祖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着塵埃。
隻此無一物。
便是以不生不滅合如來藏。
合繼祖位。
趙州上堂。
如明珠在掌。
胡來胡現。
漢來漢現。
老僧把一枝草為丈六金身用。
把丈六金身為一枝草用。
佛是煩惱。
煩惱是佛。
僧問佛是誰家煩惱。
州曰。
與一切人為煩惱。
曰如何得免。
州曰。
用免作麼。
此趙州不用滅塵。
不用合覺。
卻能小中現大。
大中現小。
足與六祖把手共行。
圓照上堂。
于一毛端。
現寶王刹。
坐微塵裡。
轉大法輪。
拈起拄杖曰。
這個是塵。
作麼生說個轉法輪底道理。
山僧今日不惜眉毛。
與汝諸人說破。
拈起也。
海水騰波。
須彌岌峇。
放下也。
四海晏清。
乾坤肅靜。
敢問諸人。
拈起即是。
放下即是。
當斷不斷。
兩重公案。
擊禅床。
下座。
又尼妙總上堂。
宗乘一唱。
三藏絕诠。
祖令當行。
十方坐斷。
二乘聞之怖走。
十地到此猶疑。
若是俊流。
未言而喻。
設使用移星換鬥底手段。
施攙旗奪鼓底機關。
猶是空拳。
豈有實義。
向上一路。
千聖不傳。
學者勞形。
如猿捉影。
靈山付囑。
俯徇時機。
演唱三乘。
各随根器。
始于鹿野苑。
轉四谛法輪。
度百千萬衆。
山僧今日。
與此界地方。
乃佛乃祖。
山河大地。
草木叢林。
現前四衆。
各轉大法輪。
交光相羅。
如寶絲網。
若一草一木。
不轉法輪。
則不得名為轉大法輪。
所以道。
于一毛端。
現寶王刹。
坐微塵裡。
轉大法輪。
乘時于其中間作無量無邊廣大佛事。
周遍法界。
一為無量。
無量為一。
小中現大。
大中現小。
不動步遊彌勒樓閣。
不返聞入觀音普門。
情與無情。
性相平等。
不是神通妙用。
亦非法爾如然。
于此倜傥分明。
皇恩佛恩。
一時報足。
且道如何是報恩一句。
天高群象正。
海闊百川潮。
諸尊宿深契妙明境界。
極口宣揚。
津津有味。
而如來藏本妙圓心。
非心非空。
非地非水非風非水。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
非色非聲香味觸法。
非眼識界。
如是乃至非意識界。
非明無明。
明無明盡。
如是乃至非老非死。
非老死盡。
非苦非集非滅非道。
非智非得。
非檀那(此雲布施)非屍羅(此戒)非毗梨耶(此雲精進)非羼提(此忍)非禅那(此定)非般剌若(此智)非波羅蜜多。
(此到彼岸)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此雲如來)非阿羅诃(此雲應供)三耶三菩。
(此正遍知)非大涅槃。
非常非樂非我非淨。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
即如來藏元明心妙。
即心即空。
即地即水即風即火。
即眼即耳鼻舌身意。
即色即聲香味觸法。
即眼識界。
如是乃至即意識界。
即明無明。
明無明盡。
如是乃至即老即死。
即老死盡。
即若即集即滅即道。
即智即得。
即檀那。
即屍羅。
即毗梨耶。
即羼提。
即禅那。
即般剌若。
即波羅蜜多。
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
即阿羅诃三耶三菩。
即大涅槃。
即常即樂即我即淨。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
即如來藏妙明心元。
離即離非。
是即非即。
如何世間三有衆生。
乃出世間聲聞緣覺。
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
用世語言入佛知見。
通曰。
此段經文。
唯長水略有次第。
其曰。
本妙圓心非心非空等。
約非相以明真谛也。
元明妙心即心即空等。
約即相以明俗谛也。
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者。
約遮照以明中道谛也。
雙遮真俗。
故曰離即離非。
雙照真俗。
故曰是即非即。
三谛一體。
故皆曰即如來藏。
初且以非遣相。
次乃以即遣非。
終帶名言。
未極一真之旨。
離即離非。
無非不非。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方顯一真法界如來藏心。
故維摩經三十一菩薩說不二法門。
皆以言遣相。
文殊以言遣言。
維摩以無言遣言。
方為究竟。
大都世間法。
不出五陰七大。
根塵處界。
出世間法。
不出聲聞緣覺二乘。
而菩薩與佛。
于世出世。
非專出世者也。
心屬識。
即攝五陰。
眼識界等。
即攝十二處。
此六凡界也。
緣覺觀十二緣。
有生起相。
有修斷相。
此緣覺界也。
知苦斷集。
證滅修道。
此聲聞界也。
有智有得。
及六度到彼岸。
菩薩界也。
如來應供正遍知三号。
涅槃四德。
總為佛界。
世出世間。
悉不外此。
若各有着即不圓。
故于非見其圓一向着非即不妙。
故于即見其妙。
妙而明。
明而妙。
不即不非。
亦即亦非。
能所俱離。
無影響可得。
此真無上菩提也。
馬鳴曰真實空者。
從本以來。
一切染法。
不相應故。
離一切法差别相故。
無有虛妄分别心故。
應知真如非有相。
非無相。
非有無相。
非非有無相。
非一相。
非異相。
非一異相。
非非一異相。
略說以一切衆生虛妄分别所不能觸故。
是故三有衆生見其假。
聲聞緣覺見其空。
彼于菩薩中道谛。
尚不能測。
況第一義谛。
唯佛與佛乃能究盡。
雖登地菩薩。
有所不窺。
豈世間語言可得而仿佛之乎。
無上菩提。
不可以心知知。
不可以語言入。
益當想見其妙矣。
僧問馬祖。
和尚為甚麼說即心即佛。
曰為止小兒啼。
曰啼止後如何。
曰非心非佛。
曰除此二種人來。
如何指示。
曰為伊道不是物。
曰忽遇其中人來時如何。
曰且教伊體會大道。
馬祖已得涅槃妙心。
出詞吐氣。
暗與此合。
又馬祖聞大梅住山。
乃令僧問。
和尚見馬大師得個甚麼。
便住此山。
梅曰。
大師向我道即心即佛。
我便向這裡住。
僧曰。
大師近日佛法又别。
梅曰。
作麼生。
曰又道非心非佛。
梅曰。
這老漢惑亂人。
未有了日。
任地非心非佛。
我祗管即心即佛。
其僧回舉似馬祖。
祖曰。
梅子熟也。
東寺會禅師。
常患門徒以即心即佛之談。
誦憶不已。
且謂佛于何住。
而曰即心。
心如畫師。
而曰即佛。
遂示衆曰。
心不是佛。
智不是道。
劍去遠矣。
爾方刻舟。
南泉有時曰。
江西馬祖說即心即佛。
王老師不恁麼道。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恁麼道還有過麼。
趙州禮拜而出。
時有僧問趙州曰。
上座禮拜便出。
意作麼生。
州曰。
汝卻問取和尚。
僧乃問泉。
适來谂上座意作麼生。
泉曰。
他卻領得老僧意旨。
必于諸老宿用處無疑。
方可入佛知見。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
雖有妙音。
若無妙指。
終不能發。
汝與衆生。
亦複如是。
寶覺真心。
各各圓滿。
如我按指。
海印發光。
汝暫舉心。
塵勞先起。
由不勤求無上覺道。
愛念小乘。
得少為足。
通曰。
妙明明妙。
即此妙音妙指之妙。
總之非思議所及。
如我按指。
妙音随發。
如海印發光。
色色圓滿。
何造作之有。
大集經雲。
閻浮所有色像。
大海皆有印文。
故曰海印。
汝暫舉心。
如器與手不相習。
不得其妙。
故塵勞先起。
為以生滅心。
合如來藏。
不能随順定慧觀照。
而随順煩惱無明。
故有塵勞。
塵勞覆蔽。
雖有寶覺真心。
各各圓滿。
其何能發。
東明遷禅師。
一日閱楞嚴次。
忠道者問。
如我按指海印發光。
佛意如何。
遷曰。
釋迦老子。
好與二十棒。
曰為甚麼如此。
遷曰。
用按指作麼。
曰汝暫舉心塵勞先起。
又作麼生。
遷曰。
亦是海印發光。
妙哉妙哉。
須如是見得。
乃可謂轉楞嚴也。
薦福悟本禅師上堂。
乾闼婆王曾奏樂。
山河大地皆作舞。
争如跛腳老雲門。
解道臘月二十五。
博山今日。
有條攀條。
無條攀例。
也要應個時節。
蓦拈拄杖。
橫案膝上。
作撫琴勢。
雲還有聞弦賞音者麼。
良久雲。
直饒便作鳳凰鳴。
畢竟有誰知指法。
卓一卓。
下座。
嗟乎指法豈真不傳哉。
勤求無上覺道。
自當得之。
富樓那言。
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
而我昔遭無始妄想。
久在輪回。
今得聖乘。
猶未究竟。
世尊。
諸妄一切圓滅。
獨妙真常。
敢問如來。
一切衆生。
何因有妄。
自蔽妙明。
受此淪溺。
佛告富樓那。
汝雖除疑。
餘惑未盡。
吾以世間現前諸事。
今複問汝。
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
(此雲祠授)忽于晨朝。
以鏡照面。
愛鏡中頭。
眉目可見。
瞋責己頭不見面目。
以為魑魅。
無狀狂走。
于意雲何。
此人何因無故狂走。
富樓那言。
是人心狂。
更無他故。
佛言。
妙覺明圓。
本圓明妙。
既稱為妄。
雲何有因。
若有所因。
雲何名妄。
自諸妄想。
展轉相因。
從迷積迷。
以曆塵劫。
雖佛發明。
猶不能返。
如是迷因。
因迷自有。
識迷無因。
妄無所依。
尚無有生。
欲何為滅。
得菩提者。
如寤時人。
說夢中事。
心縱精明。
欲何因緣。
取夢中物。
況複無因。
本無所有。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
豈有因緣自怖頭走。
忽然狂歇。
頭非外得。
縱未歇狂。
亦何遺失。
富樓那。
妄性如是。
因何為在。
汝但不随分别世間業果衆生三種相續。
三緣斷故。
三因不生。
則汝心中演若達多。
狂性自歇。
歇即菩提。
勝淨明心。
本周法界。
不從人得。
何藉劬勞。
肯綮修證。
通曰。
富樓那已證漏盡。
已得聖果。
何猶餘惑未盡。
隻為從前在滅妄上用工。
即此滅妄之心。
便是覺明分别怖頭狂走。
滅妄求真。
有真可得。
如鏡中之頭。
眉目可見。
真本不失。
難可蔔度。
如頭本不失。
面目難見。
一生分别。
此世間。
此衆生。
此業果。
與吾真如不相似。
縱得真如。
由斷妄證得。
非本來自性天真佛也。
富樓那尚未達此。
故以妄既可滅。
生必有因。
須識其因。
乃可斷妄。
前因明立所。
固是妄生。
此等分别。
正是妄。
世尊直顯頓門。
不論滅妄。
但息分别。
菩提自足。
但息狂走。
頭元自在。
所以妄分别妄狂走者。
因積迷而有。
迷本無因。
不從迷生。
不從悟出。
迷既無恨。
妄将安附。
妄既無依。
妄本不生。
妄元不生。
無可滅者。
滅無可滅。
寂滅現前。
所以妙覺明圓。
本圓明妙。
原無生滅。
非有妄也。
得菩提者。
覓真且不可得。
而何從得妄乎。
故不随順分别三種相續之所以生。
及緣斷之所以不生。
則一心不生。
萬法無咎。
勝淨菩提。
何假人力修證而得哉。
三緣斷故。
三因不生。
即于其中證滅盡定。
富樓那等常作如是分别。
是以菩提由修證得也。
但不如是分别。
即無妄可滅。
無真可得。
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
若謂如來獨妙真常。
必由一切圓滅而證者。
未見其妙者也。
骨間肉曰肯。
于骨可啟處有筋肉結礙曰綮。
疱丁解牛。
用功力處。
借此字面。
為不用功力之喻。
有僧問黃檗。
如今現有種種妄念。
何以言無。
檗雲。
妄本無體。
即是汝心所起。
汝若識心是佛。
心本無妄。
那得起心。
更認于妄。
汝若不生心動念。
自然無妄。
所以雲心生則種種法生。
心滅則種種法滅。
僧雲。
今正妄念起時。
佛在何處。
檗雲。
汝今覺妄起時。
覺正是佛。
可中若無妄念。
佛亦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