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見明之時。
見非是明。
見暗之時。
見非是暗。
見空之時。
見非是空。
見塞之時。
見非是塞。
四義成就。
汝複應知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雲何複說因緣自然及和合相。
通曰。
此世尊顯出第一義谛。
所謂妙菩提路也。
見與見緣。
具五種義。
明暗空色為四種見緣。
見精為一種見妄。
世尊于此分擇見精。
非前明暗空色之相。
以四義推之。
成就見精離塵而有。
即于此分擇真見照了見精。
非見精所及。
此第一月也。
故以見精為妄。
嗚呼。
見猶離見。
何處有影響氣息。
乃從而描摸之。
曰因緣。
曰自然。
曰和合。
豈不妄哉。
百丈問僧見否。
曰見。
丈曰。
見後如何。
曰見無二。
丈曰。
既雲見無二。
不以見見于見。
若見更見。
為前見是。
為後見是。
如雲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所以不行見法。
不行聞法。
不行覺法。
諸佛疾與授記。
又寶積經雲。
法身不可以見聞覺知求。
非肉眼所見。
以無色故。
非天眼所見。
以無妄故。
非慧眼所見。
以離相故。
非法眼所見。
以離諸行故。
非佛眼所見。
以離諸識故。
若不作如是見。
是名佛見。
昔紹隆禅師初谒長蘆。
得其大略。
有傳圓悟語至者。
隆讀之。
歎曰。
想酢生液。
雖未洗腸沃胃。
要且使人慶快。
恨未領謦欬耳。
遂由寶峰依湛堂。
客黃龍。
叩死心。
次谒圓悟。
一日入室次。
悟問曰。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舉拳曰。
還見麼。
隆曰見。
悟曰。
頭上安頭。
隆聞。
脫然契證。
悟叱曰。
見個甚麼。
隆曰。
竹密不妨流水過。
悟肯之。
俾掌藏教。
有問悟曰。
隆藏主柔易若此。
何能為哉。
悟曰。
瞌睡虎耳。
德山涓禅師上堂。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遂喝曰。
鲸吞海水盡。
露出珊瑚枝。
衆中忽有個衲僧出來道。
長老休寱語。
卻許伊具一隻眼。
古人于此章句。
往往因指見月。
一粒仙丹。
點化凡骨。
大不容易。
汝等聲聞。
狹劣無識。
不能通達清淨實相。
吾今誨汝。
當善思惟。
無得疲怠妙菩提路。
通曰。
清淨實相。
人人具足。
何故聲聞不能通達。
以有執着故。
執着意識。
處處能緣。
唯不能緣于般若。
故世尊愍之。
令善思惟。
當于見而離見。
證妙菩提。
則非見之所及也。
夾山雲。
目前無法。
意在目前。
不是目前法。
非耳目之所到。
妙契乎此。
天童拈雲。
夾山老子。
解開布袋頭。
将差珍異寶。
撒向諸人面前也。
正當恁麼時。
作麼生路不拾遺。
君子稱美。
隻如這般好話頭。
尚不許留于胸次間。
正是見猶離見實詣處。
阿難白佛言。
世尊。
如佛世尊為我等輩。
宣說因緣。
及與自然。
諸和合相。
與不和合。
心猶未開。
而今更聞見見非見。
重增迷悶。
伏願宏慈。
施大慧目。
開示我等覺心明淨。
作是語已。
悲淚頂禮。
承受聖旨。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大衆。
将欲敷演大陀羅尼。
(此雲總持)諸三摩提(此雲正受)妙修行路。
告阿難言。
汝雖強記。
但益多聞。
于奢摩他微密觀照。
心猶未了。
汝今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開示。
亦令将來諸有漏者。
獲菩提果。
通曰。
寂而常照。
故能照了見精是妄。
照而常寂。
故知見非是見。
此非平日三觀圓融。
未易了此。
石門蘊輝師。
在青林作園頭。
一日侍立次。
林曰。
子今日作甚麼來。
曰種菜來。
林曰遍界是佛身。
子向甚處種。
對曰。
金鋤不動土。
靈苗在處生。
林欣然。
來日入園。
喚蘊阇黎。
蘊應諾。
林曰剩栽無影樹。
留與後人看。
蘊曰。
若是無影樹豈受栽耶。
林曰。
不受栽且止。
你曾見他枝葉麼。
曰不曾見。
林曰。
既不曾見。
争知不受栽。
曰秪為不曾見。
所以不受栽。
林曰如是如是。
若悟得見猶離見。
則一切因緣自然和合因見而立者。
從何而生哉。
智炬禅師。
初問先曹山曰。
古人提持那邊人。
學人如何體悉。
山曰。
退步就己。
萬不失一。
炬于言下頓忘玄解。
乃辭去。
遍參至三祖。
因看經次。
僧問禅僧心。
不挂元字腳。
何得多學。
炬曰。
文字性異。
法法體空。
迷則句句瘡疣。
悟則文文般若。
苟無取舍。
何害圓伊。
故多聞強記。
若智炬者可也。
阿難。
一切衆生。
輪回世間。
由二颠倒分别見妄。
當處發生。
當業輪轉。
雲何二見。
一者衆生别業妄見。
二者衆生同分妄見。
通曰。
将明見精是妄。
故以别業妄見。
及同分妄見。
分别開示。
知别業之為妄。
而同分之妄。
可以例知。
知同分之為妄。
而見精之妄。
可以例知。
知見精之為妄。
而見見者不妄。
可以例知。
悉此。
則見非是見。
可自洞然無疑矣。
見聞覺知。
同為虛妄颠倒。
而獨詳辨于見者何。
前雲使汝流轉。
心目為咎。
故流逸奔色。
惟見難制。
阿難為摩登所惑。
匪摩登能惑阿難。
由阿難見妄為病耳。
況此見妄流思。
原屬生滅。
而真見無還。
湛然常住。
故以盲人之見見色。
則色無可好。
以見暗之見見明。
則見本非緣。
直達見見之源。
了知非見所及。
又何流轉之咎哉。
昔沩山問仰山。
大地衆生。
業識茫茫無本可據。
子作麼生知他有之與無。
仰曰。
慧寂有驗處。
時有一僧從面前過。
仰召曰。
阇黎。
僧回首。
仰曰。
和尚。
這個便是業識茫茫。
無本可據。
沩曰。
此是師子一滴乳。
迸散六斛驢乳。
天童頌雲。
一喚回首識我不。
依稀羅月又成鈎。
千金之子才流落。
漠漠窮途有許愁。
即此一則。
謂之别業妄見可也。
又陳操尚書與僚屬登樓次。
見數僧行來。
有一官人曰。
來者總是行腳僧。
操曰不是。
曰焉知不是。
操曰待來勘過。
須臾僧至樓前。
操蓦然喚上座。
僧皆舉首。
公謂諸官曰。
不信道。
官罔措。
天童拈曰。
陳尚書當面白拈。
瞞長蘆一點不得。
即此一則。
謂之同分妄見可也。
若其中有個漢。
呼喚不回頭。
當令仰山吐舌。
陳操謝過。
雲何名為别業妄見。
阿難。
如世間人。
目有赤眚。
夜見燈光别有圓影。
五色重疊。
于意雲何。
此夜燈明所現圓光。
為是燈色。
為當見色。
阿難。
此若燈色。
則非眚人。
何不同見。
而此圓影。
唯眚之觀。
若是見色。
見已成色。
則彼眚人見圓影者。
名為何等。
複次阿難。
若此圓影。
離燈别有。
則合傍觀屏帳幾筵。
有圓影出。
離見别有。
應非眼矚。
雲何眚人目見圓影。
是故當知色實在燈。
見病為影。
影見俱眚。
見眚非病。
終不應言是燈是見。
于是中有非燈非見。
如第二月。
非體非影。
何以故。
第二之觀。
捏所成故。
諸有智者。
不應說言此捏根元。
是形非形。
離見非見。
此亦如是。
目眚所成。
今欲名誰是燈是見。
何況分别非燈非見。
通曰。
将明見非是見。
故以目眚為喻。
目眚見病。
故妄見圓影。
彼無眚者。
即不見有圓影。
是眚為病。
而見眚者未嘗病也。
以例見精是妄。
故妄見心境。
彼無妄者。
即不見有心境。
是見為妄。
而見見者未嘗妄也。
若于妄見心境。
重起因緣自然是非之見。
譬猶于眚見圓影。
而窮其生出之根元也。
以為是燈是見。
謂圓影由燈見而有。
即因緣義。
以為非燈非見。
謂圓影離燈見而有。
即自然義。
既非因緣。
又非自然。
但目眚所成耳。
此眚見圓影。
與捏見二月。
同一見病。
若根究此月生處是形是見。
又謂之曰離形離見。
不足以言智。
乃于圓影名為是燈是見。
又從分别非燈非見。
其可以為智乎。
即此二者。
明知是妄。
推求因緣自然之義。
尚不可得。
何況本覺明心。
非眚非捏。
原無圓影二月之相。
何處安立因緣自然之戲論乎。
故以因緣自然和合而論見精者。
猶之乎眚也。
智者不應如此。
故名為别業妄見。
沩山嘗見野火。
問道吾。
還見火麼。
吾曰見。
山曰從何處起。
吾曰。
除去行住坐卧。
請師别緻一問來。
山休去。
佛鑒拈雲。
炎炎野火。
人人皆見。
獨有道吾。
見得迥别。
又香林遠鋤草次。
有一僧曰。
看俗家失火。
遠曰那裡火。
僧曰不見那。
遠曰不見。
僧曰這瞎漢。
是時一衆皆言遠上座敗阙。
後明教寬聞舉。
歎曰。
須是我遠兄始得。
此見迥别。
不離正位。
與世間見精如病眚者。
不可同日而語矣。
又沩山問道吾。
甚麼處去來。
吾曰。
看病來。
山曰。
有幾人病。
吾雲。
有病者不病者。
山雲。
不病者。
莫是智頭陀麼。
吾雲。
病與不病。
總不幹他事。
速道速道。
山雲。
道得也沒交涉。
天童于沒交涉處頌雲。
妙藥何曾過口。
神醫莫能捉手。
若存也渠本非無。
至虛也渠本非有。
不滅而生。
不亡而壽。
全超威音之前。
獨步劫空之後。
成平也天蓋地擎。
運轉也烏飛兔走。
此則于真見中拔除病本。
即病與不病且沒交涉。
何況分别是眚非眚。
雲何名為同分妄見。
阿難。
此閻浮提。
除大海水。
中間平陸有三千洲。
正中大洲。
東西括量。
大國凡有二千三百。
其餘小洲在諸海中。
其間或有三兩百國。
或一或二。
至于三十四十五十。
阿難。
若複此中有一小洲。
祗有兩國。
唯一國人同感惡緣。
則彼小洲當土衆生。
睹諸一切不祥境界。
或見二日。
或見兩月。
其中乃至暈适珮玦。
彗孛飛流。
負耳虹霓。
種種惡相。
但此國見。
彼國衆生。
本所不見。
亦複不聞。
合論曰。
暈氣環日也。
适所謂适見于日月之災。
珮玦近日氣狀如之。
彗所謂掃星。
偏指曰彗。
芒氣四出曰孛。
飛星自下而升者。
流星自上而降者。
負氣背日如負者。
耳氣旁日如耳者。
虹霓。
螮蝀也。
明者虹。
暗者霓。
春秋傳曰。
魯哀公六年。
楚有雲如赤烏。
夾日以飛。
三日。
楚子使問諸周太史。
史曰。
其當王身乎。
杜預注曰。
日為人君。
妖氣守之。
故以為王身。
雲在楚上。
唯楚見之。
故禍不及他國。
又魯昭公二十六年冬十一月。
齊有彗星。
齊候使禳之。
晏子曰。
無益也。
祗取誣焉。
天道不慆。
不貳其命。
若之何禳。
且天道之有彗也。
以除穢也。
君無穢德。
又何禳焉。
若德之穢。
禳之何損。
杜預注曰。
出齊之分野也。
不書。
魯不見。
以是驗有一小洲。
秪有兩國。
唯一國人同感惡緣。
則彼小洲當土衆生。
睹諸一切不祥境界明矣。
通曰。
惡緣之感。
有定業。
有不定業。
定業決不可逃。
不定者未始不可移也。
如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
預知二十四祖師子尊者有難。
一日忽指東北問曰是何氣象。
師子曰。
我見氣如白虹。
貫乎天地。
複有黑氣五道。
橫亘其中。
祖曰。
其兆雲何。
曰莫可知矣。
祖曰。
吾滅後五十年。
北天竺國。
當有難起。
嬰在汝身。
後師子尊者果為罽賓國王所殺。
王之右臂旋亦堕地。
七日而終。
太子光首歎曰。
我父何故自取其禍。
時有象白山仙人。
深明因果。
即為光首廣宣夙因。
解其疑網。
此所謂定業決不可逃者也。
宋景公時。
熒惑在心。
懼。
召子韋而問焉。
子韋曰。
熒惑天罰也。
心宋分野也。
禍當君身。
雖然。
可移于宰相。
公曰。
宰相所使治國也。
而移死焉。
不祥。
寡人請自當也。
子韋曰。
可移于民。
公曰。
民死。
将誰君乎。
甯獨死耳。
子韋曰。
可移于歲。
公曰。
歲饑。
民饑必死。
為人君欲殺其民以自活。
其誰以我為君乎。
是寡人之命固盡矣。
子無複言矣。
子韋還走。
北面再拜。
曰臣敢賀君。
天之處高而聽卑。
君有仁人之言三。
天必三賞君。
今夕星必徙舍。
君延壽二十一歲。
公曰。
子何以知之。
對曰。
君有三善。
故三賞。
星必三舍。
舍行七星。
星當一年。
三七二十一。
故曰延壽二十一年。
臣請伏于陛下以伺之。
星不徙。
臣請死之。
公曰可。
是夕也。
星三徙舍。
如子韋言。
此所謂不定之業猶可轉移者也。
要之定業不定業。
于自性何加損。
猶之乎幻也。
執幻而以為實者。
是為妄見而已矣。
阿難。
吾今為汝以此二事。
進退合明。
阿難。
如彼衆生别業妄見。
矚燈光中所現圓影。
雖似前境。
終彼見者目眚所成。
眚即見勞。
非色所造。
然見眚者。
終無見咎。
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
及諸衆生。
皆是無始見病所成。
見與見緣。
似現前境。
元我覺明見所緣眚。
覺見即眚。
本覺明心。
覺緣非眚。
覺所覺眚。
覺非眚中。
此實見見。
雲何複名覺聞知見。
是故汝今見我及汝。
并諸世間十類衆生。
皆即見眚。
非見眚者。
彼見真精性非眚者。
故不名見。
通曰。
以圓影例前境。
以目眚例見病。
以見勞例覺明。
以見眚例本覺。
無不明了。
但文義委婉。
無非發明見者為眚。
而見見者非眚也。
見與見緣。
根境和合。
現有山河國土。
及諸衆生。
似現前境如圓影。
然圓影非色所造。
此亦非境所造。
元我覺明妄見所緣。
如目眚之所成耳。
此覺明妄見。
因明立所。
攀緣外境。
即是眚病。
若本覺明心。
不落方所。
能覺諸緣起相。
不逐諸緣遷流。
本非眚也。
是知元我覺明。
緣于前境。
是所覺也。
所覺者眚。
而本覺實能覺之。
本覺明心。
既能覺眚。
知眚是病。
自不堕于眚中。
言覺所覺眚者。
疊元我覺明見所緣眚。
以覺所覺之緣有故。
言覺非眚中者。
疊本覺明心覺緣非眚。
以浮塵未起。
不堕明了意地眚中故。
此非見聞覺知之境。
故曰此實見見。
雲何複名覺聞知見。
若以覺聞知見為即性者。
是猶以眚目而當清淨眼也。
其可通乎。
三平偈曰。
隻此見聞非見聞。
無餘聲色可呈君。
個中若了全無事。
體用何妨分不分。
雲門拈雲。
即此見聞非見聞。
喚甚麼作見聞。
無餘聲色可呈君。
有甚麼口頭聲色。
個中若了全無事。
有甚麼事。
體用何妨分不分。
語是體。
體是語。
複拈拄杖雲。
拄杖是體。
燈籠是用。
是分不分。
不見道一切智智清淨。
後白雲端拈雲。
雲門隻解依樣畫娥眉。
圓通則不然。
即此見聞非見聞。
無餘聲色可呈君。
眼是眼。
耳是耳。
個中若了全無事。
體用何妨分不分。
四五百條華柳巷。
二三千處管弦樓。
天童頌雲。
正相逢。
沒交涉。
六戶不掩。
四衢絕蹤。
遍界是光明。
通身無向背。
機絲不挂梭頭事。
文彩縱橫意自殊。
三平别有一頌。
見聞知覺本非因。
當體虛玄絕妄真。
見相不生癡愛業。
洞然全是釋迦身。
又慧超上堂。
諸上座。
見聞覺知。
祗可一度。
祗如會了。
是見聞覺知。
不是見聞覺知。
要會麼。
與諸上座說破了也。
待汝悟始得。
合之足為此段注腳。
阿難。
如彼衆生同分妄見。
例彼妄見别業一人。
一病目人。
同彼一國。
彼見圓影。
眚妄所生。
此衆同分所現不祥。
同見業中瘴惡所起。
俱是無始見妄所生。
例閻浮提三千洲中。
兼四大海。
娑婆世界。
并洎十方諸有漏國。
及諸衆生。
同是覺明無漏妙心。
見聞覺知虛妄病緣。
和合妄生。
和合妄死。
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
則複滅除諸生死因。
圓滿菩提不生滅性。
清淨本心。
本覺常住。
通曰。
以目眚顯妄易。
以瘴惡顯妄難。
故以别業例同分也。
又同分中瘴惡之妄易知。
諸有漏國虛妄病緣。
其實難信。
故以易而例難也。
所見山河國土。
并諸世間十類衆生。
雖屬虛妄。
同是覺明無漏妙心。
謂之曰妙。
即物而非物也。
即境而非境也。
但背覺合塵。
則為有漏。
有漏即為物轉。
與病眚者同。
若背塵合覺。
本自無漏。
無漏即能轉物。
與無眚者同。
同一覺明也。
無漏即為清淨本心。
本覺常住。
有漏即迷真逐妄。
流轉生死。
和合妄生。
和合妄死。
與前當處發生當業輪轉相應。
本以真妄和合。
而偏言妄者。
真如在迷故也。
諸和合者。
即在三界流轉。
不和合者。
即屬自然外道不生滅見。
此和合與不和合二緣。
即為生死根因。
總為颠倒見妄。
若妄見滅除。
祗一本覺。
如眚病滅除。
祗一清明眼。
豈不圓滿菩提不生滅性乎。
及至圓滿菩提。
而後信見猶離見見不能及也。
玄沙上堂雲。
我今問汝諸人。
且承當個甚麼事。
在何世界安身立命。
還辨得麼。
若辨不得。
恰似捏目生華。
見事便差。
知麼。
如今目前見有山河大地。
色空明暗。
種種諸物。
皆是狂勞華相。
喚作颠倒知見。
夫出家人識心達本源。
故号為沙門。
汝今既已剃發披衣為沙門相。
即便有自利利他分。
如今看着。
盡黑漫漫地墨汁相似。
自救且不得。
争解為得人。
仁者。
佛法因緣事大。
莫作等閑相似。
聚頭亂說雜話。
趁謴過時。
光陰難得。
可惜許。
大丈夫兒。
何不自省察。
看是甚麼事。
秪如從上宗乘。
是諸佛頂族。
汝既承當不得。
所以我方便勸汝。
但從迦葉門接續頓超去。
此一門超凡聖因果。
超毗盧妙莊嚴世界海。
超他釋迦方便門。
直下永劫不教有一物與汝作眼見。
何不自急急究取。
未必道我且待三生兩生。
久積淨業。
仁者宗乘是甚麼事。
不可由汝用工莊嚴便得去。
不可他心宿命便得去。
會麼。
秪如釋迦出頭來。
作許多變弄。
說十二教如瓶建水。
大作一場佛事。
向此門中。
用一點不得。
用一毛頭伎倆不得。
知麼。
如同夢事。
亦同寐語。
沙門不應出頭來。
不同夢事。
蓋為識得。
知麼。
識得即是大出脫大徹頭人。
所以超凡越聖。
出生離死。
離因離果。
超毗盧。
越釋迦。
不被凡聖因果所謾。
一切處無人識得汝。
知麼。
莫祗長戀生死愛網。
被善惡業拘将去。
無自由分。
饒汝煉得身心同虛空去。
饒汝到精明湛不搖處。
不出識陰。
古人喚作如急流水。
流急不覺。
妄為恬靜。
恁麼修行。
盡出他輪回際不得。
依前被輪回去。
所以道諸行無常。
直是三乘功果。
如是可畏。
若無道眼。
亦不究竟。
何似如今博地凡夫。
不用一毫工夫。
便頓超去。
解省心力麼。
還願樂麼。
勸汝如今立地待汝構去。
更不教汝加工煉行。
如今不恁麼。
更待何時。
還肯麼。
便下座。
玄沙因閱楞嚴發明心地。
出詞吐氣。
一一與楞嚴合。
于此信入。
當下圓滿菩提本覺常住。
又何妄見之為病乎。
阿難。
汝雖先悟本覺妙明。
性非因緣非自然性。
而猶未明如是覺元。
非和合生。
及不和合。
阿難。
吾今複以前塵問汝。
汝今猶以一切世間妄想和合諸因緣性。
而自疑惑證菩提心和合起者。
則汝今者。
妙淨見精。
為與明和。
為與暗和。
為與通和。
為與塞和。
若明和者。
且汝觀明。
當明現前。
何處雜見。
見相可辨。
雜何形像。
若非見者。
雲何見明。
若即見者。
雲何見見。
必見圓滿。
何處和明。
若明圓滿。
不合見和。
見必異明。
雜則失
見非是明。
見暗之時。
見非是暗。
見空之時。
見非是空。
見塞之時。
見非是塞。
四義成就。
汝複應知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雲何複說因緣自然及和合相。
通曰。
此世尊顯出第一義谛。
所謂妙菩提路也。
見與見緣。
具五種義。
明暗空色為四種見緣。
見精為一種見妄。
世尊于此分擇見精。
非前明暗空色之相。
以四義推之。
成就見精離塵而有。
即于此分擇真見照了見精。
非見精所及。
此第一月也。
故以見精為妄。
嗚呼。
見猶離見。
何處有影響氣息。
乃從而描摸之。
曰因緣。
曰自然。
曰和合。
豈不妄哉。
百丈問僧見否。
曰見。
丈曰。
見後如何。
曰見無二。
丈曰。
既雲見無二。
不以見見于見。
若見更見。
為前見是。
為後見是。
如雲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所以不行見法。
不行聞法。
不行覺法。
諸佛疾與授記。
又寶積經雲。
法身不可以見聞覺知求。
非肉眼所見。
以無色故。
非天眼所見。
以無妄故。
非慧眼所見。
以離相故。
非法眼所見。
以離諸行故。
非佛眼所見。
以離諸識故。
若不作如是見。
是名佛見。
昔紹隆禅師初谒長蘆。
得其大略。
有傳圓悟語至者。
隆讀之。
歎曰。
想酢生液。
雖未洗腸沃胃。
要且使人慶快。
恨未領謦欬耳。
遂由寶峰依湛堂。
客黃龍。
叩死心。
次谒圓悟。
一日入室次。
悟問曰。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舉拳曰。
還見麼。
隆曰見。
悟曰。
頭上安頭。
隆聞。
脫然契證。
悟叱曰。
見個甚麼。
隆曰。
竹密不妨流水過。
悟肯之。
俾掌藏教。
有問悟曰。
隆藏主柔易若此。
何能為哉。
悟曰。
瞌睡虎耳。
德山涓禅師上堂。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遂喝曰。
鲸吞海水盡。
露出珊瑚枝。
衆中忽有個衲僧出來道。
長老休寱語。
卻許伊具一隻眼。
古人于此章句。
往往因指見月。
一粒仙丹。
點化凡骨。
大不容易。
汝等聲聞。
狹劣無識。
不能通達清淨實相。
吾今誨汝。
當善思惟。
無得疲怠妙菩提路。
通曰。
清淨實相。
人人具足。
何故聲聞不能通達。
以有執着故。
執着意識。
處處能緣。
唯不能緣于般若。
故世尊愍之。
令善思惟。
當于見而離見。
證妙菩提。
則非見之所及也。
夾山雲。
目前無法。
意在目前。
不是目前法。
非耳目之所到。
妙契乎此。
天童拈雲。
夾山老子。
解開布袋頭。
将差珍異寶。
撒向諸人面前也。
正當恁麼時。
作麼生路不拾遺。
君子稱美。
隻如這般好話頭。
尚不許留于胸次間。
正是見猶離見實詣處。
阿難白佛言。
世尊。
如佛世尊為我等輩。
宣說因緣。
及與自然。
諸和合相。
與不和合。
心猶未開。
而今更聞見見非見。
重增迷悶。
伏願宏慈。
施大慧目。
開示我等覺心明淨。
作是語已。
悲淚頂禮。
承受聖旨。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大衆。
将欲敷演大陀羅尼。
(此雲總持)諸三摩提(此雲正受)妙修行路。
告阿難言。
汝雖強記。
但益多聞。
于奢摩他微密觀照。
心猶未了。
汝今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開示。
亦令将來諸有漏者。
獲菩提果。
通曰。
寂而常照。
故能照了見精是妄。
照而常寂。
故知見非是見。
此非平日三觀圓融。
未易了此。
石門蘊輝師。
在青林作園頭。
一日侍立次。
林曰。
子今日作甚麼來。
曰種菜來。
林曰遍界是佛身。
子向甚處種。
對曰。
金鋤不動土。
靈苗在處生。
林欣然。
來日入園。
喚蘊阇黎。
蘊應諾。
林曰剩栽無影樹。
留與後人看。
蘊曰。
若是無影樹豈受栽耶。
林曰。
不受栽且止。
你曾見他枝葉麼。
曰不曾見。
林曰。
既不曾見。
争知不受栽。
曰秪為不曾見。
所以不受栽。
林曰如是如是。
若悟得見猶離見。
則一切因緣自然和合因見而立者。
從何而生哉。
智炬禅師。
初問先曹山曰。
古人提持那邊人。
學人如何體悉。
山曰。
退步就己。
萬不失一。
炬于言下頓忘玄解。
乃辭去。
遍參至三祖。
因看經次。
僧問禅僧心。
不挂元字腳。
何得多學。
炬曰。
文字性異。
法法體空。
迷則句句瘡疣。
悟則文文般若。
苟無取舍。
何害圓伊。
故多聞強記。
若智炬者可也。
阿難。
一切衆生。
輪回世間。
由二颠倒分别見妄。
當處發生。
當業輪轉。
雲何二見。
一者衆生别業妄見。
二者衆生同分妄見。
通曰。
将明見精是妄。
故以别業妄見。
及同分妄見。
分别開示。
知别業之為妄。
而同分之妄。
可以例知。
知同分之為妄。
而見精之妄。
可以例知。
知見精之為妄。
而見見者不妄。
可以例知。
悉此。
則見非是見。
可自洞然無疑矣。
見聞覺知。
同為虛妄颠倒。
而獨詳辨于見者何。
前雲使汝流轉。
心目為咎。
故流逸奔色。
惟見難制。
阿難為摩登所惑。
匪摩登能惑阿難。
由阿難見妄為病耳。
況此見妄流思。
原屬生滅。
而真見無還。
湛然常住。
故以盲人之見見色。
則色無可好。
以見暗之見見明。
則見本非緣。
直達見見之源。
了知非見所及。
又何流轉之咎哉。
昔沩山問仰山。
大地衆生。
業識茫茫無本可據。
子作麼生知他有之與無。
仰曰。
慧寂有驗處。
時有一僧從面前過。
仰召曰。
阇黎。
僧回首。
仰曰。
和尚。
這個便是業識茫茫。
無本可據。
沩曰。
此是師子一滴乳。
迸散六斛驢乳。
天童頌雲。
一喚回首識我不。
依稀羅月又成鈎。
千金之子才流落。
漠漠窮途有許愁。
即此一則。
謂之别業妄見可也。
又陳操尚書與僚屬登樓次。
見數僧行來。
有一官人曰。
來者總是行腳僧。
操曰不是。
曰焉知不是。
操曰待來勘過。
須臾僧至樓前。
操蓦然喚上座。
僧皆舉首。
公謂諸官曰。
不信道。
官罔措。
天童拈曰。
陳尚書當面白拈。
瞞長蘆一點不得。
即此一則。
謂之同分妄見可也。
若其中有個漢。
呼喚不回頭。
當令仰山吐舌。
陳操謝過。
雲何名為别業妄見。
阿難。
如世間人。
目有赤眚。
夜見燈光别有圓影。
五色重疊。
于意雲何。
此夜燈明所現圓光。
為是燈色。
為當見色。
阿難。
此若燈色。
則非眚人。
何不同見。
而此圓影。
唯眚之觀。
若是見色。
見已成色。
則彼眚人見圓影者。
名為何等。
複次阿難。
若此圓影。
離燈别有。
則合傍觀屏帳幾筵。
有圓影出。
離見别有。
應非眼矚。
雲何眚人目見圓影。
是故當知色實在燈。
見病為影。
影見俱眚。
見眚非病。
終不應言是燈是見。
于是中有非燈非見。
如第二月。
非體非影。
何以故。
第二之觀。
捏所成故。
諸有智者。
不應說言此捏根元。
是形非形。
離見非見。
此亦如是。
目眚所成。
今欲名誰是燈是見。
何況分别非燈非見。
通曰。
将明見非是見。
故以目眚為喻。
目眚見病。
故妄見圓影。
彼無眚者。
即不見有圓影。
是眚為病。
而見眚者未嘗病也。
以例見精是妄。
故妄見心境。
彼無妄者。
即不見有心境。
是見為妄。
而見見者未嘗妄也。
若于妄見心境。
重起因緣自然是非之見。
譬猶于眚見圓影。
而窮其生出之根元也。
以為是燈是見。
謂圓影由燈見而有。
即因緣義。
以為非燈非見。
謂圓影離燈見而有。
即自然義。
既非因緣。
又非自然。
但目眚所成耳。
此眚見圓影。
與捏見二月。
同一見病。
若根究此月生處是形是見。
又謂之曰離形離見。
不足以言智。
乃于圓影名為是燈是見。
又從分别非燈非見。
其可以為智乎。
即此二者。
明知是妄。
推求因緣自然之義。
尚不可得。
何況本覺明心。
非眚非捏。
原無圓影二月之相。
何處安立因緣自然之戲論乎。
故以因緣自然和合而論見精者。
猶之乎眚也。
智者不應如此。
故名為别業妄見。
沩山嘗見野火。
問道吾。
還見火麼。
吾曰見。
山曰從何處起。
吾曰。
除去行住坐卧。
請師别緻一問來。
山休去。
佛鑒拈雲。
炎炎野火。
人人皆見。
獨有道吾。
見得迥别。
又香林遠鋤草次。
有一僧曰。
看俗家失火。
遠曰那裡火。
僧曰不見那。
遠曰不見。
僧曰這瞎漢。
是時一衆皆言遠上座敗阙。
後明教寬聞舉。
歎曰。
須是我遠兄始得。
此見迥别。
不離正位。
與世間見精如病眚者。
不可同日而語矣。
又沩山問道吾。
甚麼處去來。
吾曰。
看病來。
山曰。
有幾人病。
吾雲。
有病者不病者。
山雲。
不病者。
莫是智頭陀麼。
吾雲。
病與不病。
總不幹他事。
速道速道。
山雲。
道得也沒交涉。
天童于沒交涉處頌雲。
妙藥何曾過口。
神醫莫能捉手。
若存也渠本非無。
至虛也渠本非有。
不滅而生。
不亡而壽。
全超威音之前。
獨步劫空之後。
成平也天蓋地擎。
運轉也烏飛兔走。
此則于真見中拔除病本。
即病與不病且沒交涉。
何況分别是眚非眚。
雲何名為同分妄見。
阿難。
此閻浮提。
除大海水。
中間平陸有三千洲。
正中大洲。
東西括量。
大國凡有二千三百。
其餘小洲在諸海中。
其間或有三兩百國。
或一或二。
至于三十四十五十。
阿難。
若複此中有一小洲。
祗有兩國。
唯一國人同感惡緣。
則彼小洲當土衆生。
睹諸一切不祥境界。
或見二日。
或見兩月。
其中乃至暈适珮玦。
彗孛飛流。
負耳虹霓。
種種惡相。
但此國見。
彼國衆生。
本所不見。
亦複不聞。
合論曰。
暈氣環日也。
适所謂适見于日月之災。
珮玦近日氣狀如之。
彗所謂掃星。
偏指曰彗。
芒氣四出曰孛。
飛星自下而升者。
流星自上而降者。
負氣背日如負者。
耳氣旁日如耳者。
虹霓。
螮蝀也。
明者虹。
暗者霓。
春秋傳曰。
魯哀公六年。
楚有雲如赤烏。
夾日以飛。
三日。
楚子使問諸周太史。
史曰。
其當王身乎。
杜預注曰。
日為人君。
妖氣守之。
故以為王身。
雲在楚上。
唯楚見之。
故禍不及他國。
又魯昭公二十六年冬十一月。
齊有彗星。
齊候使禳之。
晏子曰。
無益也。
祗取誣焉。
天道不慆。
不貳其命。
若之何禳。
且天道之有彗也。
以除穢也。
君無穢德。
又何禳焉。
若德之穢。
禳之何損。
杜預注曰。
出齊之分野也。
不書。
魯不見。
以是驗有一小洲。
秪有兩國。
唯一國人同感惡緣。
則彼小洲當土衆生。
睹諸一切不祥境界明矣。
通曰。
惡緣之感。
有定業。
有不定業。
定業決不可逃。
不定者未始不可移也。
如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
預知二十四祖師子尊者有難。
一日忽指東北問曰是何氣象。
師子曰。
我見氣如白虹。
貫乎天地。
複有黑氣五道。
橫亘其中。
祖曰。
其兆雲何。
曰莫可知矣。
祖曰。
吾滅後五十年。
北天竺國。
當有難起。
嬰在汝身。
後師子尊者果為罽賓國王所殺。
王之右臂旋亦堕地。
七日而終。
太子光首歎曰。
我父何故自取其禍。
時有象白山仙人。
深明因果。
即為光首廣宣夙因。
解其疑網。
此所謂定業決不可逃者也。
宋景公時。
熒惑在心。
懼。
召子韋而問焉。
子韋曰。
熒惑天罰也。
心宋分野也。
禍當君身。
雖然。
可移于宰相。
公曰。
宰相所使治國也。
而移死焉。
不祥。
寡人請自當也。
子韋曰。
可移于民。
公曰。
民死。
将誰君乎。
甯獨死耳。
子韋曰。
可移于歲。
公曰。
歲饑。
民饑必死。
為人君欲殺其民以自活。
其誰以我為君乎。
是寡人之命固盡矣。
子無複言矣。
子韋還走。
北面再拜。
曰臣敢賀君。
天之處高而聽卑。
君有仁人之言三。
天必三賞君。
今夕星必徙舍。
君延壽二十一歲。
公曰。
子何以知之。
對曰。
君有三善。
故三賞。
星必三舍。
舍行七星。
星當一年。
三七二十一。
故曰延壽二十一年。
臣請伏于陛下以伺之。
星不徙。
臣請死之。
公曰可。
是夕也。
星三徙舍。
如子韋言。
此所謂不定之業猶可轉移者也。
要之定業不定業。
于自性何加損。
猶之乎幻也。
執幻而以為實者。
是為妄見而已矣。
阿難。
吾今為汝以此二事。
進退合明。
阿難。
如彼衆生别業妄見。
矚燈光中所現圓影。
雖似前境。
終彼見者目眚所成。
眚即見勞。
非色所造。
然見眚者。
終無見咎。
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
及諸衆生。
皆是無始見病所成。
見與見緣。
似現前境。
元我覺明見所緣眚。
覺見即眚。
本覺明心。
覺緣非眚。
覺所覺眚。
覺非眚中。
此實見見。
雲何複名覺聞知見。
是故汝今見我及汝。
并諸世間十類衆生。
皆即見眚。
非見眚者。
彼見真精性非眚者。
故不名見。
通曰。
以圓影例前境。
以目眚例見病。
以見勞例覺明。
以見眚例本覺。
無不明了。
但文義委婉。
無非發明見者為眚。
而見見者非眚也。
見與見緣。
根境和合。
現有山河國土。
及諸衆生。
似現前境如圓影。
然圓影非色所造。
此亦非境所造。
元我覺明妄見所緣。
如目眚之所成耳。
此覺明妄見。
因明立所。
攀緣外境。
即是眚病。
若本覺明心。
不落方所。
能覺諸緣起相。
不逐諸緣遷流。
本非眚也。
是知元我覺明。
緣于前境。
是所覺也。
所覺者眚。
而本覺實能覺之。
本覺明心。
既能覺眚。
知眚是病。
自不堕于眚中。
言覺所覺眚者。
疊元我覺明見所緣眚。
以覺所覺之緣有故。
言覺非眚中者。
疊本覺明心覺緣非眚。
以浮塵未起。
不堕明了意地眚中故。
此非見聞覺知之境。
故曰此實見見。
雲何複名覺聞知見。
若以覺聞知見為即性者。
是猶以眚目而當清淨眼也。
其可通乎。
三平偈曰。
隻此見聞非見聞。
無餘聲色可呈君。
個中若了全無事。
體用何妨分不分。
雲門拈雲。
即此見聞非見聞。
喚甚麼作見聞。
無餘聲色可呈君。
有甚麼口頭聲色。
個中若了全無事。
有甚麼事。
體用何妨分不分。
語是體。
體是語。
複拈拄杖雲。
拄杖是體。
燈籠是用。
是分不分。
不見道一切智智清淨。
後白雲端拈雲。
雲門隻解依樣畫娥眉。
圓通則不然。
即此見聞非見聞。
無餘聲色可呈君。
眼是眼。
耳是耳。
個中若了全無事。
體用何妨分不分。
四五百條華柳巷。
二三千處管弦樓。
天童頌雲。
正相逢。
沒交涉。
六戶不掩。
四衢絕蹤。
遍界是光明。
通身無向背。
機絲不挂梭頭事。
文彩縱橫意自殊。
三平别有一頌。
見聞知覺本非因。
當體虛玄絕妄真。
見相不生癡愛業。
洞然全是釋迦身。
又慧超上堂。
諸上座。
見聞覺知。
祗可一度。
祗如會了。
是見聞覺知。
不是見聞覺知。
要會麼。
與諸上座說破了也。
待汝悟始得。
合之足為此段注腳。
阿難。
如彼衆生同分妄見。
例彼妄見别業一人。
一病目人。
同彼一國。
彼見圓影。
眚妄所生。
此衆同分所現不祥。
同見業中瘴惡所起。
俱是無始見妄所生。
例閻浮提三千洲中。
兼四大海。
娑婆世界。
并洎十方諸有漏國。
及諸衆生。
同是覺明無漏妙心。
見聞覺知虛妄病緣。
和合妄生。
和合妄死。
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
則複滅除諸生死因。
圓滿菩提不生滅性。
清淨本心。
本覺常住。
通曰。
以目眚顯妄易。
以瘴惡顯妄難。
故以别業例同分也。
又同分中瘴惡之妄易知。
諸有漏國虛妄病緣。
其實難信。
故以易而例難也。
所見山河國土。
并諸世間十類衆生。
雖屬虛妄。
同是覺明無漏妙心。
謂之曰妙。
即物而非物也。
即境而非境也。
但背覺合塵。
則為有漏。
有漏即為物轉。
與病眚者同。
若背塵合覺。
本自無漏。
無漏即能轉物。
與無眚者同。
同一覺明也。
無漏即為清淨本心。
本覺常住。
有漏即迷真逐妄。
流轉生死。
和合妄生。
和合妄死。
與前當處發生當業輪轉相應。
本以真妄和合。
而偏言妄者。
真如在迷故也。
諸和合者。
即在三界流轉。
不和合者。
即屬自然外道不生滅見。
此和合與不和合二緣。
即為生死根因。
總為颠倒見妄。
若妄見滅除。
祗一本覺。
如眚病滅除。
祗一清明眼。
豈不圓滿菩提不生滅性乎。
及至圓滿菩提。
而後信見猶離見見不能及也。
玄沙上堂雲。
我今問汝諸人。
且承當個甚麼事。
在何世界安身立命。
還辨得麼。
若辨不得。
恰似捏目生華。
見事便差。
知麼。
如今目前見有山河大地。
色空明暗。
種種諸物。
皆是狂勞華相。
喚作颠倒知見。
夫出家人識心達本源。
故号為沙門。
汝今既已剃發披衣為沙門相。
即便有自利利他分。
如今看着。
盡黑漫漫地墨汁相似。
自救且不得。
争解為得人。
仁者。
佛法因緣事大。
莫作等閑相似。
聚頭亂說雜話。
趁謴過時。
光陰難得。
可惜許。
大丈夫兒。
何不自省察。
看是甚麼事。
秪如從上宗乘。
是諸佛頂族。
汝既承當不得。
所以我方便勸汝。
但從迦葉門接續頓超去。
此一門超凡聖因果。
超毗盧妙莊嚴世界海。
超他釋迦方便門。
直下永劫不教有一物與汝作眼見。
何不自急急究取。
未必道我且待三生兩生。
久積淨業。
仁者宗乘是甚麼事。
不可由汝用工莊嚴便得去。
不可他心宿命便得去。
會麼。
秪如釋迦出頭來。
作許多變弄。
說十二教如瓶建水。
大作一場佛事。
向此門中。
用一點不得。
用一毛頭伎倆不得。
知麼。
如同夢事。
亦同寐語。
沙門不應出頭來。
不同夢事。
蓋為識得。
知麼。
識得即是大出脫大徹頭人。
所以超凡越聖。
出生離死。
離因離果。
超毗盧。
越釋迦。
不被凡聖因果所謾。
一切處無人識得汝。
知麼。
莫祗長戀生死愛網。
被善惡業拘将去。
無自由分。
饒汝煉得身心同虛空去。
饒汝到精明湛不搖處。
不出識陰。
古人喚作如急流水。
流急不覺。
妄為恬靜。
恁麼修行。
盡出他輪回際不得。
依前被輪回去。
所以道諸行無常。
直是三乘功果。
如是可畏。
若無道眼。
亦不究竟。
何似如今博地凡夫。
不用一毫工夫。
便頓超去。
解省心力麼。
還願樂麼。
勸汝如今立地待汝構去。
更不教汝加工煉行。
如今不恁麼。
更待何時。
還肯麼。
便下座。
玄沙因閱楞嚴發明心地。
出詞吐氣。
一一與楞嚴合。
于此信入。
當下圓滿菩提本覺常住。
又何妄見之為病乎。
阿難。
汝雖先悟本覺妙明。
性非因緣非自然性。
而猶未明如是覺元。
非和合生。
及不和合。
阿難。
吾今複以前塵問汝。
汝今猶以一切世間妄想和合諸因緣性。
而自疑惑證菩提心和合起者。
則汝今者。
妙淨見精。
為與明和。
為與暗和。
為與通和。
為與塞和。
若明和者。
且汝觀明。
當明現前。
何處雜見。
見相可辨。
雜何形像。
若非見者。
雲何見明。
若即見者。
雲何見見。
必見圓滿。
何處和明。
若明圓滿。
不合見和。
見必異明。
雜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