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疏
關燈
小
中
大
初祖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而岩頭亦雲。不可以實法與人。且世尊于涅槃會上曰。我四十九年說法。未曾說一字。即于首楞嚴中亦曰。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可見佛祖相承。了無異轍。如大火聚。如塗毒鼓。不留剩迹。不着思惟。稍涉遲疑。便堕坑落塹。何有于言說哉。然曆觀古來諸大宗匠。靡不深明教乘。博綜内典。發微言于宗旨。寄妙理于淵談。雖秉單提向上之樞機。而亦旁通性相之關鑰。蓋深知後世狂誕之徒。概以盲針瞎灸為直指。粗拳亂棒為門庭。非惟不探義理。甚且名目不知。故深憫此輩。密垂方便于前也。若此則教海。烏可不研究哉。吾婁興福禅寺。為古道場。堂頭會公大和尚。為靈隐具公之子。三峰漢翁之孫。得奪食驅耕之作略。握烹佛煅祖之機權。藏頭角于水邊林下。露爪牙于斷楮殘編。法堂前縱未草深一丈。确有古宿遺風。絕不以熱鬧門庭。牢籠斯世之衲子。住此多年。并不問戶外事。誠諸方之傑出者。予家世奉佛。先大人研心釋典。予雖茫無所窺。然性樂交方外侶。素仰和尚高風。未獲親承椎拂。迩有客。攜一編見視曰。楞嚴正見。乃會公所著也。予莊誦一卷。不覺舉手加額曰。此乃最上一乘諸佛之慧命。衆生之正因。教典之宏綱。禅門之要關也。夫欲明心見性者。鹹當于此盡心焉。或謂會公承三峰靈隐之後。宜大振五宗之秘。三要之源。而斤斤從事于語言文字。何也。予知有深意焉。蓋有見于今之号為知識者。擎拳豎指。蹈襲成風。故以此發揮自己本地光明。卓然獨立于稠人中爾。然解是經者。自唐迄今。不知凡幾。其最著者。無如長水溫陵天如覺範。要之各見所長。究其指歸。大同小異。譬之殊流鹹歸于海。今讀是集。妙契佛心。闡明奧義。不襲前人之剩語。一一從胸中流出。所謂言言得髓。字字探珠。真末劫衆生學佛之津梁也。讀此益知師之行解相應。誨人不倦。有不可幾及者。與彼漫稱知識者。豈可同日語哉。亟宜付之梓人。布諸塵刹。但卷帙浩繁。缽資有限。非得大檀善信。慨助剞劂之赀。勝因何由成就。予雖不文。敢以一言倡導。聊述其為法苦心。以勸夫同志樂善之士。捐橐相助。諒必有點頭見許者。不以予言為河漢也。是為序。
太原随庵老人王撰拜手書
太原随庵老人王撰拜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