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直指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惑。
修三摩地。
一念随重。
便受陵滅耳。
洗滌本心謂本所初心。
從此蕩盡。
△四貪求辨析。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根本。
窮覽物化性之終始。
精爽其心。
貪求辨析。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先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元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身有威神。
摧伏求者。
令其座下。
雖未聞法。
自然心伏。
是諸人等。
将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
父父子子。
遞代相生。
即是法身常住不絕。
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别淨居。
及金色相。
其人信受。
亡失先心。
身命歸依。
得未曾有。
是等愚迷。
惑為菩薩。
推究其心。
破佛律儀。
潛行貪欲。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
皆為淨土。
男女二根。
即是菩提涅槃真處。
彼無知者。
信是穢言。
此名蠱毒魇勝惡鬼。
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禅者欲窮晢萬化之本。
而魔附人。
教在現前肉身。
及父子相生。
即為法身常住不絕。
見若相反。
而實暗相投合。
見為粗語。
而實相似深談。
蓋以直下無第二人。
無第二法。
淨染俱空。
性相無二。
此禅者所為眩惑也。
近代狂流。
變易其言。
而意不能越此。
可慨也夫。
△五貪求冥感。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懸應。
周流精研。
貪求冥感。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元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應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能令聽衆。
暫見其身如百千歲。
心生愛染。
不能舍離。
身為奴仆。
四事供養。
不覺疲勞。
各各令其座下人心。
知是先師。
本善知識。
别生法愛。
黏如膠漆。
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
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
破佛律儀。
潛行貪欲。
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
先度某人。
當時是我妻妾兄弟。
今來相度。
與汝相随。
歸某世界。
供養某佛。
或言别有。
大光明天。
佛于中住。
一切如來所休居地。
彼無知者。
信是虛诳。
遺失本心。
此名厲鬼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厲鬼能入人心。
使各暫見。
心生愛染。
使各自知。
心生法愛。
至如先世妻妾兄弟。
此皆懸應冥感之事。
若使先無此心。
無從而入。
故知修三摩地。
常當覺察。
△六貪求靜谧。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深入。
克己辛勤。
樂處陰寂。
貪求靜谧。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本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陰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令其聽人。
各知本業。
或于其處。
語一人言。
汝今未死。
已作畜生。
敕使一人于後蹋尾。
頓令其人起不能得。
于是一衆。
傾心欽伏。
有人起心。
已知其肇。
佛律儀外。
重加精苦。
诽謗比丘。
罵詈徒衆。
讦露人事。
不避譏嫌。
口中好言未然禍福。
及至其時。
毫發無失。
此大力鬼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樂處陰寂。
貪求靜谧。
此欲靜極發通。
故魔得其便。
附人種種。
皆未然之事。
分毫不失。
亦鬼通所有。
然诳惑邪因。
終成淪陷。
△七貪求宿命。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知見。
勤苦研尋。
貪求宿命。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殊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知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是人無端于說法處。
得大寶珠。
其魔或時化為畜生。
口銜其珠。
及雜珍寶。
簡??符牍。
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
後着其體。
或誘聽人。
藏于地下。
有明月珠。
照耀其處。
是諸聽者。
得未曾有。
多食藥草。
不?嘉馔。
或時日?一麻一麥。
其形肥充。
魔力持故。
诽謗比丘。
罵詈徒衆。
不避譏嫌。
口中好言他方寶藏。
十方聖賢潛匿之處。
随其後者。
往往見有奇異之人。
此名山林土地城陧川嶽鬼神。
年老成魔。
或有宣淫。
破佛戒律。
與承事者。
潛行五欲。
或有精進。
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心愛知見亦欲遍知遍見。
生心取通。
故魔所入。
皆以通應。
前極未來。
此盡十方也。
魔化畜生。
與藏寶地下。
皆在未附之前。
先以誘惑所附之人也。
△八貪取神力。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神通。
種種變化。
研究化元。
貪取神力。
爾時天魔。
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誠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通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是人或複手執火光。
手撮其光。
分于所聽四衆頭上。
是諸聽人。
頂上火光。
皆長數尺。
亦無熱性。
曾不焚燒。
或水上行。
如履平地。
或于空中。
安坐不動。
或入瓶内。
或處囊中。
越牖透垣。
曾無障礙。
唯于刀兵不得自在。
自言是佛。
身著白衣。
受比丘禮。
诽謗禅律。
罵詈徒衆。
讦露人事。
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
或複令人傍見佛土。
鬼力惑人。
非有真實。
贊歎行淫。
不毀粗行。
将諸猥媟。
以為傳法。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
一切草木積劫精魅。
或複龍魅。
或壽終仙。
再活為魅。
或仙期終。
計年應死。
其形不化。
他怪所附。
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研究化元。
蓋欲窮變化之元。
以盡通事。
三摩地中。
好異心生。
自不覺悟。
便為所惑。
禅者失意。
乃至于此。
唯于刀兵不得自在。
此顯邪魅。
終為王難所及。
△九貪求深空。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入滅。
研究化性。
貪求深空。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終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空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于大衆内。
其形忽空。
衆無所見。
還從虛空突然而出。
存沒自在。
或現其身。
洞如琉璃。
或垂手足。
作旃檀氣。
或大小便。
如厚石蜜。
诽毀戒律。
輕賤出家。
口中常說無因無果。
一死永滅。
無複後身。
及諸凡聖。
雖得空寂。
潛行貪欲。
受其欲者。
亦得空心。
撥無因果。
此名日月薄蝕精氣。
金玉芝草。
麟鳳龜鶴。
經千萬年。
不死為靈。
出生國土。
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此以空感。
彼以空應。
皆心外取法。
失正三昧。
真可為禅那之鑒。
△十貪求永歲。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長壽。
辛苦研幾。
貪求永歲。
棄分段生。
頓希變易。
細相常住。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竟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生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好言他方往還無滞。
或經萬裡。
瞬息再來。
皆于彼方。
取得其物。
或于一處。
在一宅中。
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西壁。
是人急行。
累年不到。
因此心信。
疑佛現前。
口中常說十方衆生。
皆是吾子。
我生諸佛。
我出世界。
我是元佛。
出世自然。
不因修得。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
使其眷屬。
如遮文茶。
及四天王。
毗舍童子。
未發心者。
利其虛明。
食彼精氣。
或不因師。
其修行人。
親自觀見。
稱執金剛。
與汝長命。
現美女身。
盛行貪欲。
未逾年歲。
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
聽若妖魅。
前人未詳。
多陷王難。
未及遇刑。
先已幹死。
惱亂彼人。
以至殂殒。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二乘無學。
始離分段。
而得變易。
未至無學。
生心取證。
故有魔惑細相。
即圓覺壽者相。
于理為極細。
不了于事。
貪久住世。
皆命根不斷也。
未發心謂彼魔使。
已發心則能護法。
未發心則能惱人。
利其虛明者謂禅者定中虛明。
則其精氣亦複虛明。
此魔使之所利也。
不因師者不因魔附之師。
而禅者親見魔現。
先以壽惑。
後成淫事。
枯竭幹死。
皆利精氣之緻。
遮文茶無翻。
自在天王所領。
毗舍童子即毗舍遮鬼。
此雲食精氣。
上三想境差别竟。
△四細令傳示。
阿難。
當知是十種魔。
于末世時。
在我法中。
出家修道。
或附人體。
或自現形。
皆言已成正遍知覺。
贊歎淫欲。
破佛律儀。
先惡魔師。
與魔弟子。
淫淫相傳。
如是邪精魅其心腑。
近則九生。
多逾百世。
令真修行。
總為魔眷。
命終之後。
必為魔民。
失正遍知。
堕無間獄。
汝今未須先取寂滅。
縱得無學。
留願入彼末法之中。
起大慈悲。
救度正心深信衆生。
令不着魔。
得正知見。
我今度汝。
已出生死。
汝遵佛語。
名報佛恩。
如來懸記。
此十種魔。
于世末時。
入我法中。
壞正知見。
故近世邪見。
皆為魔屬。
此一明證也。
學者若不自具擇法。
稍一錯足。
噬臍何及矣。
聖囑留願救度。
愍念後人。
皆為此輩。
唯當悲感而已。
△五重結迷因。
阿難。
如是十種禅那現境。
皆是想陰用心交互。
故現斯事。
衆生頑迷。
不自忖量。
逢此因緣。
迷不自識。
謂言登聖。
大妄語成。
堕無間獄。
汝等必須将如來語。
于我滅後。
傳示末法。
遍令衆生開悟斯義。
無令天魔得其方便。
保持覆護。
成無上道。
南嶽思大師雲。
是四念處。
有三十七種差别名字。
名為道品。
觀身不淨。
及能了知此不淨身是無明根本。
空無生處。
不淨觀法。
能破身見。
男女憎愛。
及中間人。
皆歸空寂。
是名破煩惱魔。
觀十八界三受法。
一切皆苦。
舍之不着。
觀此樂受。
能作苦因。
舍之不受。
初舍苦樂。
便得不苦不樂。
更複觀此不苦不樂受。
無所依止。
乃至如是觀時。
空無所得。
亦無可舍。
亦複不得無可舍法。
真假俱寂。
是時即破陰界入魔。
觀心無常。
生滅不住。
觀察是心。
本從何生。
如此觀時。
都不見心。
亦無生滅。
非斷非常。
不住中道。
如此觀已。
即無死魔。
法念處中。
觀一切法。
善不善無記。
皆如虛空。
不可選擇。
于諸法中。
畢竟心不動。
亦無住相。
得不動三昧。
即無天子魔。
此大師慈悲方便。
欲諸禅者假此方便。
降伏自惑。
以免他惑。
總而言之。
唯是一心。
若能發明。
一心之内。
不取自相。
一心之外。
不取他相。
一切平等。
亦無平等之見。
以此簡妄。
盡諸教義。
可以言示。
至于深悟。
唯人自得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直指卷第九 音釋 勖 (音旭勉勵也)。
? (音密與沕通微貌)。
坼 (音??裂也)。
吻 (音吻合口也)。
黯 (谙上聲不明貌)。
蛲 (音饒腹中短蟲)。
寱 (音藝夢語也)。
修三摩地。
一念随重。
便受陵滅耳。
洗滌本心謂本所初心。
從此蕩盡。
△四貪求辨析。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根本。
窮覽物化性之終始。
精爽其心。
貪求辨析。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先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元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身有威神。
摧伏求者。
令其座下。
雖未聞法。
自然心伏。
是諸人等。
将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
父父子子。
遞代相生。
即是法身常住不絕。
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别淨居。
及金色相。
其人信受。
亡失先心。
身命歸依。
得未曾有。
是等愚迷。
惑為菩薩。
推究其心。
破佛律儀。
潛行貪欲。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
皆為淨土。
男女二根。
即是菩提涅槃真處。
彼無知者。
信是穢言。
此名蠱毒魇勝惡鬼。
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禅者欲窮晢萬化之本。
而魔附人。
教在現前肉身。
及父子相生。
即為法身常住不絕。
見若相反。
而實暗相投合。
見為粗語。
而實相似深談。
蓋以直下無第二人。
無第二法。
淨染俱空。
性相無二。
此禅者所為眩惑也。
近代狂流。
變易其言。
而意不能越此。
可慨也夫。
△五貪求冥感。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懸應。
周流精研。
貪求冥感。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元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應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能令聽衆。
暫見其身如百千歲。
心生愛染。
不能舍離。
身為奴仆。
四事供養。
不覺疲勞。
各各令其座下人心。
知是先師。
本善知識。
别生法愛。
黏如膠漆。
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
惑為菩薩。
親近其心。
破佛律儀。
潛行貪欲。
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
先度某人。
當時是我妻妾兄弟。
今來相度。
與汝相随。
歸某世界。
供養某佛。
或言别有。
大光明天。
佛于中住。
一切如來所休居地。
彼無知者。
信是虛诳。
遺失本心。
此名厲鬼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厲鬼能入人心。
使各暫見。
心生愛染。
使各自知。
心生法愛。
至如先世妻妾兄弟。
此皆懸應冥感之事。
若使先無此心。
無從而入。
故知修三摩地。
常當覺察。
△六貪求靜谧。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深入。
克己辛勤。
樂處陰寂。
貪求靜谧。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本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陰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令其聽人。
各知本業。
或于其處。
語一人言。
汝今未死。
已作畜生。
敕使一人于後蹋尾。
頓令其人起不能得。
于是一衆。
傾心欽伏。
有人起心。
已知其肇。
佛律儀外。
重加精苦。
诽謗比丘。
罵詈徒衆。
讦露人事。
不避譏嫌。
口中好言未然禍福。
及至其時。
毫發無失。
此大力鬼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樂處陰寂。
貪求靜谧。
此欲靜極發通。
故魔得其便。
附人種種。
皆未然之事。
分毫不失。
亦鬼通所有。
然诳惑邪因。
終成淪陷。
△七貪求宿命。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知見。
勤苦研尋。
貪求宿命。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殊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知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是人無端于說法處。
得大寶珠。
其魔或時化為畜生。
口銜其珠。
及雜珍寶。
簡??符牍。
諸奇異物。
先授彼人。
後着其體。
或誘聽人。
藏于地下。
有明月珠。
照耀其處。
是諸聽者。
得未曾有。
多食藥草。
不?嘉馔。
或時日?一麻一麥。
其形肥充。
魔力持故。
诽謗比丘。
罵詈徒衆。
不避譏嫌。
口中好言他方寶藏。
十方聖賢潛匿之處。
随其後者。
往往見有奇異之人。
此名山林土地城陧川嶽鬼神。
年老成魔。
或有宣淫。
破佛戒律。
與承事者。
潛行五欲。
或有精進。
純食草木。
無定行事。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心愛知見亦欲遍知遍見。
生心取通。
故魔所入。
皆以通應。
前極未來。
此盡十方也。
魔化畜生。
與藏寶地下。
皆在未附之前。
先以誘惑所附之人也。
△八貪取神力。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神通。
種種變化。
研究化元。
貪取神力。
爾時天魔。
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誠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通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是人或複手執火光。
手撮其光。
分于所聽四衆頭上。
是諸聽人。
頂上火光。
皆長數尺。
亦無熱性。
曾不焚燒。
或水上行。
如履平地。
或于空中。
安坐不動。
或入瓶内。
或處囊中。
越牖透垣。
曾無障礙。
唯于刀兵不得自在。
自言是佛。
身著白衣。
受比丘禮。
诽謗禅律。
罵詈徒衆。
讦露人事。
不避譏嫌。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
或複令人傍見佛土。
鬼力惑人。
非有真實。
贊歎行淫。
不毀粗行。
将諸猥媟。
以為傳法。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
一切草木積劫精魅。
或複龍魅。
或壽終仙。
再活為魅。
或仙期終。
計年應死。
其形不化。
他怪所附。
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研究化元。
蓋欲窮變化之元。
以盡通事。
三摩地中。
好異心生。
自不覺悟。
便為所惑。
禅者失意。
乃至于此。
唯于刀兵不得自在。
此顯邪魅。
終為王難所及。
△九貪求深空。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入滅。
研究化性。
貪求深空。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終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空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于大衆内。
其形忽空。
衆無所見。
還從虛空突然而出。
存沒自在。
或現其身。
洞如琉璃。
或垂手足。
作旃檀氣。
或大小便。
如厚石蜜。
诽毀戒律。
輕賤出家。
口中常說無因無果。
一死永滅。
無複後身。
及諸凡聖。
雖得空寂。
潛行貪欲。
受其欲者。
亦得空心。
撥無因果。
此名日月薄蝕精氣。
金玉芝草。
麟鳳龜鶴。
經千萬年。
不死為靈。
出生國土。
年老成魔。
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
多陷王難。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此以空感。
彼以空應。
皆心外取法。
失正三昧。
真可為禅那之鑒。
△十貪求永歲。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
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
三摩地中。
心愛長壽。
辛苦研幾。
貪求永歲。
棄分段生。
頓希變易。
細相常住。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竟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生善男子處。
敷座說法。
好言他方往還無滞。
或經萬裡。
瞬息再來。
皆于彼方。
取得其物。
或于一處。
在一宅中。
數步之間。
令其從東詣至西壁。
是人急行。
累年不到。
因此心信。
疑佛現前。
口中常說十方衆生。
皆是吾子。
我生諸佛。
我出世界。
我是元佛。
出世自然。
不因修得。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
使其眷屬。
如遮文茶。
及四天王。
毗舍童子。
未發心者。
利其虛明。
食彼精氣。
或不因師。
其修行人。
親自觀見。
稱執金剛。
與汝長命。
現美女身。
盛行貪欲。
未逾年歲。
肝腦枯竭。
口兼獨言。
聽若妖魅。
前人未詳。
多陷王難。
未及遇刑。
先已幹死。
惱亂彼人。
以至殂殒。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二乘無學。
始離分段。
而得變易。
未至無學。
生心取證。
故有魔惑細相。
即圓覺壽者相。
于理為極細。
不了于事。
貪久住世。
皆命根不斷也。
未發心謂彼魔使。
已發心則能護法。
未發心則能惱人。
利其虛明者謂禅者定中虛明。
則其精氣亦複虛明。
此魔使之所利也。
不因師者不因魔附之師。
而禅者親見魔現。
先以壽惑。
後成淫事。
枯竭幹死。
皆利精氣之緻。
遮文茶無翻。
自在天王所領。
毗舍童子即毗舍遮鬼。
此雲食精氣。
上三想境差别竟。
△四細令傳示。
阿難。
當知是十種魔。
于末世時。
在我法中。
出家修道。
或附人體。
或自現形。
皆言已成正遍知覺。
贊歎淫欲。
破佛律儀。
先惡魔師。
與魔弟子。
淫淫相傳。
如是邪精魅其心腑。
近則九生。
多逾百世。
令真修行。
總為魔眷。
命終之後。
必為魔民。
失正遍知。
堕無間獄。
汝今未須先取寂滅。
縱得無學。
留願入彼末法之中。
起大慈悲。
救度正心深信衆生。
令不着魔。
得正知見。
我今度汝。
已出生死。
汝遵佛語。
名報佛恩。
如來懸記。
此十種魔。
于世末時。
入我法中。
壞正知見。
故近世邪見。
皆為魔屬。
此一明證也。
學者若不自具擇法。
稍一錯足。
噬臍何及矣。
聖囑留願救度。
愍念後人。
皆為此輩。
唯當悲感而已。
△五重結迷因。
阿難。
如是十種禅那現境。
皆是想陰用心交互。
故現斯事。
衆生頑迷。
不自忖量。
逢此因緣。
迷不自識。
謂言登聖。
大妄語成。
堕無間獄。
汝等必須将如來語。
于我滅後。
傳示末法。
遍令衆生開悟斯義。
無令天魔得其方便。
保持覆護。
成無上道。
南嶽思大師雲。
是四念處。
有三十七種差别名字。
名為道品。
觀身不淨。
及能了知此不淨身是無明根本。
空無生處。
不淨觀法。
能破身見。
男女憎愛。
及中間人。
皆歸空寂。
是名破煩惱魔。
觀十八界三受法。
一切皆苦。
舍之不着。
觀此樂受。
能作苦因。
舍之不受。
初舍苦樂。
便得不苦不樂。
更複觀此不苦不樂受。
無所依止。
乃至如是觀時。
空無所得。
亦無可舍。
亦複不得無可舍法。
真假俱寂。
是時即破陰界入魔。
觀心無常。
生滅不住。
觀察是心。
本從何生。
如此觀時。
都不見心。
亦無生滅。
非斷非常。
不住中道。
如此觀已。
即無死魔。
法念處中。
觀一切法。
善不善無記。
皆如虛空。
不可選擇。
于諸法中。
畢竟心不動。
亦無住相。
得不動三昧。
即無天子魔。
此大師慈悲方便。
欲諸禅者假此方便。
降伏自惑。
以免他惑。
總而言之。
唯是一心。
若能發明。
一心之内。
不取自相。
一心之外。
不取他相。
一切平等。
亦無平等之見。
以此簡妄。
盡諸教義。
可以言示。
至于深悟。
唯人自得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直指卷第九 音釋 勖 (音旭勉勵也)。
? (音密與沕通微貌)。
坼 (音??裂也)。
吻 (音吻合口也)。
黯 (谙上聲不明貌)。
蛲 (音饒腹中短蟲)。
寱 (音藝夢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