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如說第八卷
關燈
小
中
大
迷妄所造者。
自心惑業妄發。
更非外境。
萬物不出陰陽五行。
世智所知。
萬變不出六根。
世智所不知。
世尊窮源之論。
同造者。
六根十因。
具足而造。
各造者。
雖具足而先後間歇。
有心而不犯。
為不兼境。
無心而誤犯。
為不兼根。
故作特犯。
兼境兼根。
上皆極惡。
若止造殺盜淫三惡。
而不遍六。
不具十。
則輕矣。
三惡中犯二。
則又輕。
見見。
是能見根。
所見境。
若一根獨造。
單犯二業。
則更輕。
地獄亦從重而遞減。
八無間。
即八寒八熱大獄。
較阿鼻稍輕。
十八獄。
從大獄所分。
三十六獄。
從十八獄所分。
一百八獄。
從三十六所分。
獄勢分。
則受苦輕。
造者。
始于六根。
發起惡業。
作者。
次于六境。
成就惡業。
惡業不同。
即别作别造。
所感獄報。
入同分地。
則有定處。
非私受矣。
曰同分地。
可見境界曆然。
曰非本有。
可見當體全空。
複次阿難。
是諸衆生。
非破律儀。
犯菩薩戒。
毀佛涅槃。
諸餘雜業。
曆劫燒然。
後還罪畢。
受諸鬼形。
若于本因。
貪物為罪。
是人罪畢。
遇物成形。
名為怪鬼。
貪色為罪。
是人罪畢。
遇風成形。
名為魃鬼。
貪惑為罪。
是人罪畢。
遇畜成形。
名為魅鬼。
貪恨為罪。
是人罪畢。
遇蟲成形。
名蠱毒鬼。
貪憶為罪。
是人罪畢。
遇衰成形。
名為厲鬼。
貪傲為罪。
是人罪畢。
遇氣成形。
名為餓鬼。
貪罔為罪。
是人罪畢。
遇幽為形。
名為魇鬼。
貪明為罪。
是人罪畢。
遇精為形。
名魍魉鬼。
貪成為罪。
是人罪畢。
遇明為形。
名役使鬼。
貪黨為罪。
是人罪畢。
遇人為形。
名傳送鬼。
阿難。
是人皆以純情墜落。
業火燒幹。
上出為鬼。
此等皆是自妄想業之所招引。
若悟菩提。
則妙圓明。
本無所有。
地獄罪畢而入鬼趣也。
非。
謗也。
破。
犯也。
于一切戒。
犯而兼謗。
犯菩薩戒。
唯犯無謗。
毀佛涅槃。
謗佛而兼謗法。
戒為衆生出苦之具。
佛為衆生拔苦之師。
法為衆生盡苦之地。
謗此三種。
即名斷佛種性。
罪莫重焉。
輕重諸罪。
略舉地獄之因。
地獄受苦者。
衆生業識身。
随識變現。
直待業識身盡。
方受鬼身。
十貪。
即十習。
于物生貪。
餘報在鬼。
還托于物。
為金銀草木之精怪。
貪色傷正和氣。
餘習為風魃鬼。
能令亢旱。
惑即詐習。
變幻迷惑。
附畜為妖。
如伥附虎。
鼠成精之類。
魅。
現形以惑人者。
嗔恨餘習。
附毒蟲蠱人。
冤者。
追憶宿恨。
伺衰求報。
故為疫疠鬼。
散瘟行瘧之類。
傲慢恃氣。
故乘虛氣為餓鬼。
又慢必轉吝。
吝乃感餓。
罔即誣枉。
逼壓良善。
故為鬼憑幽托暗。
魇惑寐者。
見習為明。
作聰明而無正慧。
魍魉。
木石變怪。
舉一例耳。
枉詐成私。
謂之貪成。
明。
咒也。
因中以詐術牽制驅使人。
故為鬼被人咒術役使。
訟者。
結黨朋證。
謂之貪黨。
故報在鬼類。
附人發洩。
傳送。
如巫祝傳迸吉兇之類。
純情。
舉重該九情八情等。
燒乾者。
因窮果盡也。
悟菩提者。
如從夢醒。
何法可得。
妙則不受業縛。
圓則不容他物。
明則了無幽暗。
諸趣皆空。
何況鬼趣。
複次阿難。
鬼業既盡。
則情與想二俱成空。
方于世間。
與元負人怨對相值。
身為畜生。
酬其宿債。
物怪之鬼。
物銷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枭類。
風魃之鬼。
風銷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咎徴一切異類。
畜魅之鬼。
畜死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狐類。
蟲蠱之鬼。
蟲滅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毒類。
衰厲之鬼。
衰窮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蛔類。
受氣之鬼。
氣銷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食類。
綿幽之鬼。
幽銷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服類。
和精之鬼。
和銷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應類。
明靈之鬼。
明滅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休徴一切諸類。
依人之鬼。
人亡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循類。
鬼業盡而入畜生趣也。
畜生趣。
亦有上趣貶墜。
及修帶嗔殺者。
如龍王迦樓羅王等。
此唯從鬼來者。
多者。
約多分。
不盡然也。
類攝非一。
所著之物毀壞。
鬼随壽終。
是為報盡。
土枭附塊。
似怪鬼之着物。
貪習傾奪坑殺。
酬斯債耳。
咎徴。
如商羊舞水。
鼯鼠呼人之類。
旱魃為災。
變畜仍以兆災。
魅鬼原于狂惑。
轉為妖惑之狐。
毒類。
蛇蠍之屬。
厲鬼入人身為病。
轉為蛲蛔。
還托身内。
慢習驕吝。
欠負必多。
作鬼受饑。
為畜充食。
所以償也。
綿着也。
幽暗也。
暗中魇着之鬼。
服類。
駝驢牛馬之屬。
為人服用。
酬其逼壓之債。
見明作鬼。
和諸精靈。
為應類之畜。
即社燕寒鴻。
能應時序者。
和者。
雜也。
咒以持力發靈。
力盡無驗。
鬼亦報終。
轉生休徴之屬。
如鳳麟之類。
附巫之鬼。
所附巫死。
鬼亦報終。
循類。
如貓犬等。
依順人者。
阿難。
是等皆以業火幹枯。
酬其宿債。
傍為畜生。
此等亦皆自虛妄業之所招引。
若悟菩提。
則此妄緣。
本無所有。
如汝所言寶蓮香等。
及琉璃王。
善星比丘。
如是惡業。
本自發明。
非從天降。
亦非地出。
亦非人與。
自妄所招。
還自來受。
菩提心中。
皆為浮虛妄想凝結。
此總結三途也。
三途各自虛妄造業發生。
非天降地出人與也。
妄造妄受。
覺性之中。
皆如空華。
若是從他所授。
或有漏網。
自作自受。
真無逃避處。
複次阿難。
從是畜生酬償先債。
若彼酬者。
分越所酬。
此等衆生還複為人。
反徴其剩。
如彼有力。
兼有福德。
則于人中。
不舍人身。
酬還彼力。
若無福者。
還為畜生。
償彼餘直。
阿難當知若用錢物。
或役其力。
償足自停。
如于中間殺彼身命。
或食其肉。
如是乃至經微塵劫。
相食相誅。
猶如轉輪。
互為高下。
無有休息。
除奢摩他。
及佛出世。
不可停寝。
畜生固來酬債。
若債主過分取酬。
此等将複為人。
徴索所餘之直。
常見善人生子破家。
或被劫盜。
或被欠負。
或橫遭驅役。
或枉受挫打。
斯皆先業合舍此身。
為畜酬剩。
由樹福德。
人中略償。
阿難下。
複明負債易償負命難償。
奢摩地。
正定自力也。
佛出世。
與之釋冤。
仗他力也。
唯二方得停償。
汝今應知彼枭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頑類。
彼咎徴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愚類。
彼狐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庸類。
彼毒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狠類。
彼蛔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微類。
彼食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柔類。
彼服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勞類。
彼應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文類。
彼休徴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明類。
彼諸循倫。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于達類。
阿難。
是等皆以宿債畢酬。
複形人道。
皆無始來。
業計颠倒。
相生相殺。
不遇如來。
不聞正法。
于塵勞中。
法爾輪轉。
此輩名為可憐愍者。
畜生業盡而複人形也。
人道善報。
而從畜來。
雜厮其中。
故曰參合。
十類之中。
兇多吉少。
苦多樂少。
業計颠倒。
索債與命。
徴債相生。
索命相殺。
非好緣會聚也。
不遇如來。
聞法解釋。
生殺無休。
故可憐愍。
十類皆宿習報。
唯傲因柔報者。
昔藐人而今為人藐。
乃反對報。
文明達。
亦雜技聰黠耳。
阿難。
複有從人不依正覺。
修三摩地。
别修妄念。
存想固形。
遊于山林人不及處。
有十種仙。
阿難。
彼諸衆生。
堅固服餌。
而不休息。
食道圓成。
名地行仙。
堅固草木。
而不休息。
藥道圓成。
名飛行仙。
堅固金石。
而不休息。
化道圓成。
名遊行仙。
堅固動止。
而不休息。
氣精圓成。
名空行仙。
堅固津液。
而不休息。
潤德圓成。
名天行仙。
堅固精色。
而不休息。
吸粹圓成。
名通行仙。
堅固咒禁。
而不休息。
術法圓成。
名道行仙。
堅固思念。
而不休息。
思憶圓成。
名照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息。
感應圓成。
名精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
覺悟圓成。
名絕行仙。
阿難。
是等皆于人中煉心。
不修正覺。
别得生理。
壽千萬歲。
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
絕于人境。
斯亦輪回妄想流轉。
不修三昧。
報盡還來散入諸趣。
從人道進修而入仙道也。
依正覺。
修三摩地者。
依不生滅心。
為本修因也。
存想長生。
欲形骸堅固不壞。
即妄念也。
終歸敗壞。
比天為劣。
比人為優。
山林人不及處。
名山洞府。
神仙隐迹之鄉。
十行字。
功行也。
服餌。
胡麻蓮芡之類。
食所常用。
故曰食道。
康壯壽永。
未得輕舉。
草木。
芝菖松柏之類。
藥所常用。
故曰藥道。
身輕飛步。
升高越壑。
金石。
鉛汞丹砂之類。
化道二種。
一能化骨。
壽永體堅。
二能化物。
俾賤作貴。
遊戲人間。
廣行利益。
動止。
運氣調生之事。
煉精還氣。
煉氣還神。
煉神還虛也。
羽化飛升。
虛空遊行。
津液。
鼓天池。
咽玉液。
能令水升火降。
而結内丹。
故曰潤德。
超空行而至天上。
精色。
如朝采日精。
夜采月華。
通行。
精神與造化通也。
持咒自成仙道。
亦兼愈病驅魅。
以濟群生。
故曰道行。
思念。
或存想頂門而出神。
或系心臍輪而煉丹。
澄神凝思。
久而照應。
故曰照行。
取坎填離。
抽添鉛汞。
以結仙胎。
所謂交遘也。
攝衛精氣。
故曰精行。
勿惑邪說。
通悟化理。
能大幻化。
妙絕一世。
稱絕行仙。
煉心。
非止服餌等。
尤以操行為本。
如持戒積德救濟累功。
不修正覺者。
不達本心真常。
萬形自體。
乃怖死留生。
長生為号。
言長。
僅以勝短。
說生。
終以待滅。
豈識無生妙體。
别得生理者。
于正覺外。
别得延生妄理。
阿難。
諸世間人。
不求常住。
未能舍諸妻妾恩愛。
于邪淫中。
心不流逸。
澄蓥生明。
命終之後。
鄰于日月。
如是一類。
名四天王天。
于己妻房。
淫愛微薄。
于淨居時。
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
超日月明。
居人間頂。
如是一類。
名忉利天。
逢欲暫交。
去無思憶。
于人間世。
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
于虛空中。
朗然安住。
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
是諸人等。
自有光明。
如是一類。
名須??摩天。
一切時靜。
有應觸來。
未能違戾。
命終之後。
上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
乃至劫壞。
三災不及。
如是一類。
名兜率陀天。
我無欲心。
應汝行事。
于橫陳時。
味如嚼蠟。
命終之後。
生越化地。
如是一類。
名樂變化天。
無世間心。
同世行事。
于行事交。
了然超越。
命終之後。
遍能出超化無化境。
如是一類。
名他化自在天。
阿難。
如是六天。
形雖出動。
心迹尚交。
自此以還。
名為欲界。
此下明天趣。
不求常住者。
不求出世間修本常理。
但希世間有盡樂果。
妻妾為正淫。
外色為邪淫。
不但身不犯邪淫。
而心亦無一念犯。
愛水不流。
則湛性澄蓥。
故生須彌腰。
四天王天。
持國。
增長。
廣目。
多聞。
各據一面。
淨味不全。
為有微愛。
比前已超一倍。
故生須彌頂。
忉利天。
此雲三十三。
帝釋所統之界。
此上二天。
名地居天。
漸向于靜曰動少靜多。
能感空居朗住。
較須彌更高一倍。
日月光不及上照。
唯有身光互相照耀。
須??摩。
此雲時分。
以蓮華開閤為晝夜。
常居靜中。
則自無欲。
或有觸來。
未能違情。
暫應之耳。
生第四天。
此天有内院外院。
内院是補處菩薩寄居。
即外院不得窺其堂奧。
況下界諸天。
故曰精微。
天主彌勒。
發弘誓願。
得生彼處。
以無漏力。
三災不及。
二院之外。
又有業報天。
有漏業所成。
三災可壞。
經或先言外天。
而後兼内院。
譯者省文。
兜率陀。
此雲知足。
無心而境至曰橫陳。
無心應境同前。
無味勝之。
生越化地者。
自能變化欲境。
随意受用。
超越下天之無化。
自居化地。
無世間心者。
心希上界。
無世間情欲。
但同世間權作夫婦。
不但全無滋味。
抑且了然超越。
超出化無化境。
化即第五天。
無化即前四天。
他化自在者。
諸欲樂境。
不勞自化。
皆由他化而自在受用。
此上四天。
名空居天。
制動而向靜曰出動。
地居二天。
則形交。
男女嫁娶。
亦如人間。
但風氣一交。
欲漏便除。
非若人間不淨流溢。
??摩則勾抱。
兜率則執手。
變化則對笑。
他化則相視。
共有飲食。
睡眠。
淫欲。
故号欲天。
六欲天福。
因五戒十善而緻。
今止約欲微增勝者。
欲為輪回根本。
前明淪墜始于此。
今明超騰亦始于此。
初心未能成就禅定智慧。
且速斷根本。
則輪回可出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如說第八卷
自心惑業妄發。
更非外境。
萬物不出陰陽五行。
世智所知。
萬變不出六根。
世智所不知。
世尊窮源之論。
同造者。
六根十因。
具足而造。
各造者。
雖具足而先後間歇。
有心而不犯。
為不兼境。
無心而誤犯。
為不兼根。
故作特犯。
兼境兼根。
上皆極惡。
若止造殺盜淫三惡。
而不遍六。
不具十。
則輕矣。
三惡中犯二。
則又輕。
見見。
是能見根。
所見境。
若一根獨造。
單犯二業。
則更輕。
地獄亦從重而遞減。
八無間。
即八寒八熱大獄。
較阿鼻稍輕。
十八獄。
從大獄所分。
三十六獄。
從十八獄所分。
一百八獄。
從三十六所分。
獄勢分。
則受苦輕。
造者。
始于六根。
發起惡業。
作者。
次于六境。
成就惡業。
惡業不同。
即别作别造。
所感獄報。
入同分地。
則有定處。
非私受矣。
曰同分地。
可見境界曆然。
曰非本有。
可見當體全空。
複次阿難。
是諸衆生。
非破律儀。
犯菩薩戒。
毀佛涅槃。
諸餘雜業。
曆劫燒然。
後還罪畢。
受諸鬼形。
若于本因。
貪物為罪。
是人罪畢。
遇物成形。
名為怪鬼。
貪色為罪。
是人罪畢。
遇風成形。
名為魃鬼。
貪惑為罪。
是人罪畢。
遇畜成形。
名為魅鬼。
貪恨為罪。
是人罪畢。
遇蟲成形。
名蠱毒鬼。
貪憶為罪。
是人罪畢。
遇衰成形。
名為厲鬼。
貪傲為罪。
是人罪畢。
遇氣成形。
名為餓鬼。
貪罔為罪。
是人罪畢。
遇幽為形。
名為魇鬼。
貪明為罪。
是人罪畢。
遇精為形。
名魍魉鬼。
貪成為罪。
是人罪畢。
遇明為形。
名役使鬼。
貪黨為罪。
是人罪畢。
遇人為形。
名傳送鬼。
阿難。
是人皆以純情墜落。
業火燒幹。
上出為鬼。
此等皆是自妄想業之所招引。
若悟菩提。
則妙圓明。
本無所有。
地獄罪畢而入鬼趣也。
非。
謗也。
破。
犯也。
于一切戒。
犯而兼謗。
犯菩薩戒。
唯犯無謗。
毀佛涅槃。
謗佛而兼謗法。
戒為衆生出苦之具。
佛為衆生拔苦之師。
法為衆生盡苦之地。
謗此三種。
即名斷佛種性。
罪莫重焉。
輕重諸罪。
略舉地獄之因。
地獄受苦者。
衆生業識身。
随識變現。
直待業識身盡。
方受鬼身。
十貪。
即十習。
于物生貪。
餘報在鬼。
還托于物。
為金銀草木之精怪。
貪色傷正和氣。
餘習為風魃鬼。
能令亢旱。
惑即詐習。
變幻迷惑。
附畜為妖。
如伥附虎。
鼠成精之類。
魅。
現形以惑人者。
嗔恨餘習。
附毒蟲蠱人。
冤者。
追憶宿恨。
伺衰求報。
故為疫疠鬼。
散瘟行瘧之類。
傲慢恃氣。
故乘虛氣為餓鬼。
又慢必轉吝。
吝乃感餓。
罔即誣枉。
逼壓良善。
故為鬼憑幽托暗。
魇惑寐者。
見習為明。
作聰明而無正慧。
魍魉。
木石變怪。
舉一例耳。
枉詐成私。
謂之貪成。
明。
咒也。
因中以詐術牽制驅使人。
故為鬼被人咒術役使。
訟者。
結黨朋證。
謂之貪黨。
故報在鬼類。
附人發洩。
傳送。
如巫祝傳迸吉兇之類。
純情。
舉重該九情八情等。
燒乾者。
因窮果盡也。
悟菩提者。
如從夢醒。
何法可得。
妙則不受業縛。
圓則不容他物。
明則了無幽暗。
諸趣皆空。
何況鬼趣。
複次阿難。
鬼業既盡。
則情與想二俱成空。
方于世間。
與元負人怨對相值。
身為畜生。
酬其宿債。
物怪之鬼。
物銷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枭類。
風魃之鬼。
風銷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咎徴一切異類。
畜魅之鬼。
畜死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狐類。
蟲蠱之鬼。
蟲滅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毒類。
衰厲之鬼。
衰窮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蛔類。
受氣之鬼。
氣銷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食類。
綿幽之鬼。
幽銷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服類。
和精之鬼。
和銷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應類。
明靈之鬼。
明滅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休徴一切諸類。
依人之鬼。
人亡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循類。
鬼業盡而入畜生趣也。
畜生趣。
亦有上趣貶墜。
及修帶嗔殺者。
如龍王迦樓羅王等。
此唯從鬼來者。
多者。
約多分。
不盡然也。
類攝非一。
所著之物毀壞。
鬼随壽終。
是為報盡。
土枭附塊。
似怪鬼之着物。
貪習傾奪坑殺。
酬斯債耳。
咎徴。
如商羊舞水。
鼯鼠呼人之類。
旱魃為災。
變畜仍以兆災。
魅鬼原于狂惑。
轉為妖惑之狐。
毒類。
蛇蠍之屬。
厲鬼入人身為病。
轉為蛲蛔。
還托身内。
慢習驕吝。
欠負必多。
作鬼受饑。
為畜充食。
所以償也。
綿着也。
幽暗也。
暗中魇着之鬼。
服類。
駝驢牛馬之屬。
為人服用。
酬其逼壓之債。
見明作鬼。
和諸精靈。
為應類之畜。
即社燕寒鴻。
能應時序者。
和者。
雜也。
咒以持力發靈。
力盡無驗。
鬼亦報終。
轉生休徴之屬。
如鳳麟之類。
附巫之鬼。
所附巫死。
鬼亦報終。
循類。
如貓犬等。
依順人者。
阿難。
是等皆以業火幹枯。
酬其宿債。
傍為畜生。
此等亦皆自虛妄業之所招引。
若悟菩提。
則此妄緣。
本無所有。
如汝所言寶蓮香等。
及琉璃王。
善星比丘。
如是惡業。
本自發明。
非從天降。
亦非地出。
亦非人與。
自妄所招。
還自來受。
菩提心中。
皆為浮虛妄想凝結。
此總結三途也。
三途各自虛妄造業發生。
非天降地出人與也。
妄造妄受。
覺性之中。
皆如空華。
若是從他所授。
或有漏網。
自作自受。
真無逃避處。
複次阿難。
從是畜生酬償先債。
若彼酬者。
分越所酬。
此等衆生還複為人。
反徴其剩。
如彼有力。
兼有福德。
則于人中。
不舍人身。
酬還彼力。
若無福者。
還為畜生。
償彼餘直。
阿難當知若用錢物。
或役其力。
償足自停。
如于中間殺彼身命。
或食其肉。
如是乃至經微塵劫。
相食相誅。
猶如轉輪。
互為高下。
無有休息。
除奢摩他。
及佛出世。
不可停寝。
畜生固來酬債。
若債主過分取酬。
此等将複為人。
徴索所餘之直。
常見善人生子破家。
或被劫盜。
或被欠負。
或橫遭驅役。
或枉受挫打。
斯皆先業合舍此身。
為畜酬剩。
由樹福德。
人中略償。
阿難下。
複明負債易償負命難償。
奢摩地。
正定自力也。
佛出世。
與之釋冤。
仗他力也。
唯二方得停償。
汝今應知彼枭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頑類。
彼咎徴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愚類。
彼狐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庸類。
彼毒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狠類。
彼蛔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微類。
彼食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柔類。
彼服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勞類。
彼應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文類。
彼休徴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明類。
彼諸循倫。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于達類。
阿難。
是等皆以宿債畢酬。
複形人道。
皆無始來。
業計颠倒。
相生相殺。
不遇如來。
不聞正法。
于塵勞中。
法爾輪轉。
此輩名為可憐愍者。
畜生業盡而複人形也。
人道善報。
而從畜來。
雜厮其中。
故曰參合。
十類之中。
兇多吉少。
苦多樂少。
業計颠倒。
索債與命。
徴債相生。
索命相殺。
非好緣會聚也。
不遇如來。
聞法解釋。
生殺無休。
故可憐愍。
十類皆宿習報。
唯傲因柔報者。
昔藐人而今為人藐。
乃反對報。
文明達。
亦雜技聰黠耳。
阿難。
複有從人不依正覺。
修三摩地。
别修妄念。
存想固形。
遊于山林人不及處。
有十種仙。
阿難。
彼諸衆生。
堅固服餌。
而不休息。
食道圓成。
名地行仙。
堅固草木。
而不休息。
藥道圓成。
名飛行仙。
堅固金石。
而不休息。
化道圓成。
名遊行仙。
堅固動止。
而不休息。
氣精圓成。
名空行仙。
堅固津液。
而不休息。
潤德圓成。
名天行仙。
堅固精色。
而不休息。
吸粹圓成。
名通行仙。
堅固咒禁。
而不休息。
術法圓成。
名道行仙。
堅固思念。
而不休息。
思憶圓成。
名照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息。
感應圓成。
名精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
覺悟圓成。
名絕行仙。
阿難。
是等皆于人中煉心。
不修正覺。
别得生理。
壽千萬歲。
休止深山。
或大海島。
絕于人境。
斯亦輪回妄想流轉。
不修三昧。
報盡還來散入諸趣。
從人道進修而入仙道也。
依正覺。
修三摩地者。
依不生滅心。
為本修因也。
存想長生。
欲形骸堅固不壞。
即妄念也。
終歸敗壞。
比天為劣。
比人為優。
山林人不及處。
名山洞府。
神仙隐迹之鄉。
十行字。
功行也。
服餌。
胡麻蓮芡之類。
食所常用。
故曰食道。
康壯壽永。
未得輕舉。
草木。
芝菖松柏之類。
藥所常用。
故曰藥道。
身輕飛步。
升高越壑。
金石。
鉛汞丹砂之類。
化道二種。
一能化骨。
壽永體堅。
二能化物。
俾賤作貴。
遊戲人間。
廣行利益。
動止。
運氣調生之事。
煉精還氣。
煉氣還神。
煉神還虛也。
羽化飛升。
虛空遊行。
津液。
鼓天池。
咽玉液。
能令水升火降。
而結内丹。
故曰潤德。
超空行而至天上。
精色。
如朝采日精。
夜采月華。
通行。
精神與造化通也。
持咒自成仙道。
亦兼愈病驅魅。
以濟群生。
故曰道行。
思念。
或存想頂門而出神。
或系心臍輪而煉丹。
澄神凝思。
久而照應。
故曰照行。
取坎填離。
抽添鉛汞。
以結仙胎。
所謂交遘也。
攝衛精氣。
故曰精行。
勿惑邪說。
通悟化理。
能大幻化。
妙絕一世。
稱絕行仙。
煉心。
非止服餌等。
尤以操行為本。
如持戒積德救濟累功。
不修正覺者。
不達本心真常。
萬形自體。
乃怖死留生。
長生為号。
言長。
僅以勝短。
說生。
終以待滅。
豈識無生妙體。
别得生理者。
于正覺外。
别得延生妄理。
阿難。
諸世間人。
不求常住。
未能舍諸妻妾恩愛。
于邪淫中。
心不流逸。
澄蓥生明。
命終之後。
鄰于日月。
如是一類。
名四天王天。
于己妻房。
淫愛微薄。
于淨居時。
不得全味。
命終之後。
超日月明。
居人間頂。
如是一類。
名忉利天。
逢欲暫交。
去無思憶。
于人間世。
動少靜多。
命終之後。
于虛空中。
朗然安住。
日月光明。
上照不及。
是諸人等。
自有光明。
如是一類。
名須??摩天。
一切時靜。
有應觸來。
未能違戾。
命終之後。
上升精微。
不接下界諸人天境。
乃至劫壞。
三災不及。
如是一類。
名兜率陀天。
我無欲心。
應汝行事。
于橫陳時。
味如嚼蠟。
命終之後。
生越化地。
如是一類。
名樂變化天。
無世間心。
同世行事。
于行事交。
了然超越。
命終之後。
遍能出超化無化境。
如是一類。
名他化自在天。
阿難。
如是六天。
形雖出動。
心迹尚交。
自此以還。
名為欲界。
此下明天趣。
不求常住者。
不求出世間修本常理。
但希世間有盡樂果。
妻妾為正淫。
外色為邪淫。
不但身不犯邪淫。
而心亦無一念犯。
愛水不流。
則湛性澄蓥。
故生須彌腰。
四天王天。
持國。
增長。
廣目。
多聞。
各據一面。
淨味不全。
為有微愛。
比前已超一倍。
故生須彌頂。
忉利天。
此雲三十三。
帝釋所統之界。
此上二天。
名地居天。
漸向于靜曰動少靜多。
能感空居朗住。
較須彌更高一倍。
日月光不及上照。
唯有身光互相照耀。
須??摩。
此雲時分。
以蓮華開閤為晝夜。
常居靜中。
則自無欲。
或有觸來。
未能違情。
暫應之耳。
生第四天。
此天有内院外院。
内院是補處菩薩寄居。
即外院不得窺其堂奧。
況下界諸天。
故曰精微。
天主彌勒。
發弘誓願。
得生彼處。
以無漏力。
三災不及。
二院之外。
又有業報天。
有漏業所成。
三災可壞。
經或先言外天。
而後兼内院。
譯者省文。
兜率陀。
此雲知足。
無心而境至曰橫陳。
無心應境同前。
無味勝之。
生越化地者。
自能變化欲境。
随意受用。
超越下天之無化。
自居化地。
無世間心者。
心希上界。
無世間情欲。
但同世間權作夫婦。
不但全無滋味。
抑且了然超越。
超出化無化境。
化即第五天。
無化即前四天。
他化自在者。
諸欲樂境。
不勞自化。
皆由他化而自在受用。
此上四天。
名空居天。
制動而向靜曰出動。
地居二天。
則形交。
男女嫁娶。
亦如人間。
但風氣一交。
欲漏便除。
非若人間不淨流溢。
??摩則勾抱。
兜率則執手。
變化則對笑。
他化則相視。
共有飲食。
睡眠。
淫欲。
故号欲天。
六欲天福。
因五戒十善而緻。
今止約欲微增勝者。
欲為輪回根本。
前明淪墜始于此。
今明超騰亦始于此。
初心未能成就禅定智慧。
且速斷根本。
則輪回可出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如說第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