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如說第七卷

關燈
即本此無住之無明。

    建立世界衆生二種颠倒。

     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

    妄性無體。

    非有所依。

    将欲複真。

    欲真已非真真如性。

    非真求複。

    宛成非相。

    非生非住。

    非心非法。

    展轉發生。

    生力發明。

    熏以成業。

    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

    相滅相生。

    由是故有衆生颠倒。

     此明衆生颠倒由見思而起也。

    妙性明圓。

    迷之乃生虛妄。

    迷真起妄。

    妄性元空。

    實無體也。

    凡夫颠倒如此。

    無論矣。

    将欲下。

    指外道颠倒言。

    妄性既空。

    了妄無體。

    妄自無依。

    乃無端欲求複真。

    謂妄之外别有一真。

    即此欲真一念。

    已非真真如性矣。

    真真如性。

    不離妄故。

    既知非真。

    猶自求複。

    如知是幻。

    猶自求幻。

    終竟無有。

    故曰非相。

    非生二句。

    正明非相。

    非生。

    即非因計因。

    妄計邪修為生果之因。

    非住。

    即非果計果。

    妄計諸無常處。

    為常住之果。

    非心即邪智。

    總攝一切邪妄見解。

    各自謂明本來心。

    非法即邪境。

    總攝一切邪妄修證。

    各自謂得無上法。

    展轉發生六句。

    俱指外道。

    此輩自謂不造現業。

    不受後有。

    與凡夫異。

    豈知邪因邪果。

    邪智邪境。

    互相引發。

    生出邪力。

    造作發明。

    現在熏成業種。

    将來定感業果。

    生滅無已。

    何時得出耶。

    凡夫從非有成有。

    外道從非真求真。

    凡外不同。

    颠倒則一。

     阿難。

    雲何名為世界颠倒。

    是有所有。

    分段妄生。

    因此界立。

    非因所因。

    無住所住。

    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

    三世四方。

    和合相涉。

    變化衆生。

    成十二類。

    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

    因聲有色。

    因色有香。

    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

    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

    成業性故。

    十二區分。

    由此輪轉。

    是故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

    為一旋複。

    乘此輪轉颠倒相故。

    是有世界卵生胎生。

    濕生化生。

    有色無色。

    有想無想。

    若非有色。

    若非無色。

    若非有想。

    若非無想。

     此釋世界颠倒由根塵而起也。

    世界本來清淨。

    何有颠倒。

    悉由衆生颠倒。

    識妄相成。

    成十二類。

    故世界亦成颠倒耳。

    是有所有者。

    指無明所起之衆生。

    因有分段根身。

    建立有情界限。

    此界之名所由立也。

    本無有因。

    為彼所生之因。

    亦無有處。

    為彼所住之處。

    皆由念念遷流。

    遂成三世。

    此世之名所由立也。

    以世涉方。

    以方涉世。

    俱成十二。

    所以變化衆生。

    亦應其數而成十二類。

    是故下。

    約一念妄動而内根外境一時具足也。

    塵來應心。

    聲必先至。

    以聲最通達。

    耳又遍利也。

    循聲必至覓色。

    近色必至聞香。

    聞香必至覺觸。

    覺觸必至嘗味。

    嘗味必至知法。

    知法則想緣不舍矣。

    由疏轉親。

    漸成取着之相。

    一切衆生。

    颠倒趣生。

    皆由此也。

    業者。

    習也。

    性者。

    不可改轉之意。

    所謂習以成性也。

    業性廣之八萬四千。

    總為十二區分。

    聲香味觸。

    舉四以該十二。

    根塵窮十二變。

    為一周旋往複。

    乘此下。

    謂能造根塵既具十二。

    故所造衆生亦具十二類也。

     阿難。

    由因世界。

    虛妄輪回。

    動颠倒故。

    和合氣成八萬四千飛沉亂想。

    如是。

    故有卵羯邏藍。

    流轉國土。

    魚鳥龜蛇。

    其類充塞。

     首三句。

    所作之因也。

    末數句。

    所受之果也。

    和合至亂想。

    指因果之間。

    中陰托生時也。

    下同。

    卵唯想生。

    虛妄。

    即想也。

    虛妄輪回。

    是好大喜高。

    不肯素位之人。

    自作自受。

    因必招果。

    故曰輪回。

    動颠倒者。

    不動真心。

    全體躁動也。

    和合者。

    中陰身與生緣和合也。

    氣謂以氣交。

    即托生之緣也。

    因中好高使氣。

    故托氣為生緣。

    遂成亂想。

    當受鳥身。

    作輕舉想。

    當受魚身。

    作遊泳想。

    因此妄想。

    然後傳命。

    羯羅藍。

    此雲凝滑。

    世界輪轉。

    變化衆生。

    故十二類生。

    皆言由因世界。

    類各八萬四千者。

    各由八萬四千煩惱變成也。

     由因世界。

    雜染輪回。

    欲颠倒故。

    和合滋成八萬四千橫豎亂想。

    如是。

    故有胎遏蒲昙。

    流轉國土。

    人畜龍仙。

    其類充塞。

     胎因情有。

    雜染。

    即情也。

    情生于欲。

    名欲颠倒。

    滋。

    指父母交媾之緣也。

    夫婦為正淫。

    外色為邪淫。

    情有邪正。

    故所感之果亦有橫豎。

    當受人身。

    作豎行想。

    當受畜身。

    作橫行想。

    遏蒲昙。

    此雲疱。

     由因世界。

    執着輪回。

    趣颠倒故。

    和合暖成八萬四千翻覆亂想。

    如是故有濕相蔽屍。

    流轉國土。

    含蠢蠕動。

    其類充塞。

     濕以合感。

    執着即合也。

    合由愛滞。

    觸境趨附。

    名趣颠倒。

    濕以陽生。

    名和合暖成。

    所趣無定。

    名翻覆亂想。

    蔽屍。

    此雲軟肉。

    濕生初相也。

    愚鈍之情為蠢。

    柔弱之形。

    唯見其動。

    狀不可别。

    名蠕。

    如醯雞之類。

    唯其生平不配道義。

    無丈夫氣。

    故感此無知之報。

     由因世界。

    變易輪回。

    假颠倒故。

    和合觸成八萬四千新故亂想。

    如是故有化相羯南。

    流轉國土。

    轉蛻飛行。

    其類充塞。

     化以離應。

    變易。

    即離也。

    離此托彼。

    名假颠倒。

    觸類而變。

    名和合觸成。

    厭故趨新。

    名新故亂想。

    羯南。

    此雲硬肉。

    下皆稱羯南者。

    諸類通稱也。

    脫故趨新為蛻。

    如蟲為蝶。

    轉行為飛。

    如雀為蛤。

    脫飛為潛。

    凡不同形而相禅。

    皆轉蛻也。

    是謂化相。

    唯其生平毫無操守。

    觸處生變。

    故感此無定之報。

     由因世界。

    留礙輪回。

    障颠倒故。

    和合著成八萬四千精耀亂想。

    如是故有色相羯南。

    流轉國土。

    休咎精明。

    其類充塞。

     有等外道。

    以日月為父母。

    知水去垢之能。

    知火作熱之義。

    事日月水火。

    和合光明。

    堅執不舍。

    障隔不通。

    故名留礙。

    名障颠倒。

    精明顯著。

    因此受生。

    故名色相。

    日月星辰之類。

    吉者為休。

    兇者為咎。

    乃至爝火蚌光。

    皆精耀也。

    此人棄自己大智慧光。

    而認昭昭者為極則事。

    故一遇顯著之境。

    便托為生緣。

     由因世。

    界銷散輪回。

    惑颠倒故。

    和合暗成八萬四千陰隐亂想。

    如是故有無色羯南。

    流轉國土。

    空散銷沉。

    其類充塞。

     厭有着空。

    滅身歸無。

    名銷散輪回。

    迷漏無聞。

    名惑颠倒。

    依晦昧空。

    名和合暗成。

    陰隐亂想。

    即無色界外道類。

    有想無色。

    不成業體。

    亦稱羯南者。

    有義系也。

    此人不知有相身中無相身。

    故将此身心。

    銷磨沉沒。

    散入于空。

    因中已成昏暗。

    一遇暗境。

    便托為緣。

    已上二種。

    是情之變。

     由因世界。

    罔象輪回。

    影颠倒故。

    和合憶成八萬四千潛結亂想。

    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轉國土。

    神鬼精靈。

    其類充塞。

     似有若無。

    仿佛不真。

    名為罔象。

    影即陰影。

    有影無形也。

    外道凡夫祠禱神明。

    皆從憶想所生。

    故曰和合憶成。

    神鬼相不可見。

    衆生邪慕靈通。

    逐影憶相。

    恍惚見之。

    久之憶成境界。

    又将幻心和合所憶之境。

    以為生緣。

    隐隐躍躍。

    結成相貌。

    故曰潛結亂想。

    生當堕其類。

    神鬼精靈。

    如天魔精怪等。

    皆由錯亂修習。

    得其影而不得其真。

    即有五通。

    未得漏盡。

     由因世界。

    愚鈍輪回。

    癡颠倒故。

    和合頑成八萬四千枯稿亂想。

    如是故有無想羯南。

    流轉國土。

    精神化為土木金石。

    其類充塞。

     外道不知性本圓活。

    勉強抑伏。

    心随境變。

    遇物成形。

    如華表生精。

    黃頭化石之類。

    問枯稿則無想。

    何雲枯稿亂想。

    精神化為土木金石。

    為有輪回。

    為無輪回。

    答枯稿如草乍枯。

    根本未絕。

    時至複生。

    以頑定力而成頑物。

    遇緣生情。

    依舊流轉。

    已上二種。

    是想之變。

    合計四種。

    皆是修行而不得其真者。

     由因世界。

    相待輪回。

    僞颠倒故。

    和合染成八萬四千因依亂想。

    如是故有。

    非有色相。

    成色羯南。

    流轉國土。

    諸水母等。

    以蝦為目。

    其類充塞。

     相待者。

    倚靠泰山。

    資藉名勢也。

    僞者。

    認物為己也。

    不知自性卓然立于物先。

    而恃他人為己力。

    非颠倒乎。

    因中自無肺腸。

    随人所染。

    故染緣和合。

    認為可因依之境。

    不覺身堕水母等類。

    水母。

    以水沫為體。

    以蝦為目。

    本非有色。

    待物成色。

    故曰非有色。

     由因世界。

    相引輪回。

    性颠倒故。

    和合咒成八萬四千呼召亂想。

    由是故有非無色相。

    無色羯南。

    流轉國土。

    咒詛厭生。

    其類充塞。

     相引者。

    邪語邪業。

    誘引他人也。

    性颠倒者。

    使乖弄巧。

    全是業性用事。

    忽乘咒詛之力。

    惹起故業種子。

    将謂彼此呼召。

    不覺身堕咒詛厭生。

    反被他人役使。

    呼召者。

    書符撚訣之類。

    世有邪神邪鬼。

    聽人役使。

    如樟柳神。

    及撒豆成兵之類。

    不由生理。

    則本自無色。

    既感成質。

    非無色也。

    已上二種。

    是合之變。

     由因世界。

    合妄輪回。

    罔颠倒故。

    和合異成八萬四千回互亂想。

    如是故有非有想相。

    成想羯南。

    流轉國土。

    彼蒲盧等。

    異質相成。

    其類充塞。

     合妄者。

    本非真心相合。

    但為财勢之故。

    妄相附合也。

    因中欺罔他人。

    回取他物。

    互為己有。

    故生緣到時。

    和合異質之物。

    亦作回互之想。

    不知身堕蒲盧等中。

    反被他物回為彼有。

    蒲盧。

    詩作蜾裸。

    即土蜂也。

    取桑蟲負于木空中。

    七日化為己子。

    以異質故。

    非有想相。

    以相成故。

    成想羯南。

     由因世界。

    怨害輪回。

    殺颠倒故。

    和合怪成八萬四千食父母想。

    如是故有非無想相。

    無想羯南。

    流轉國土。

    如土枭等。

    附塊為兒。

    及破鏡鳥。

    以毒樹果。

    抱為其子。

    子成。

    父母皆遭其食。

    其類充塞。

     怨害。

    非止尋常之怨。

    蓋施恩負恩。

    恨入骨髓也。

    殺颠倒者。

    向來施恩因緣。

    至此全成殺機。

    怪。

    謂怪異之境。

    冤恨既深。

    故觸着怪境。

    托為生緣。

    遂起父母可食之想。

    不覺身入塊果中矣。

    本有食父母想。

    故曰非無想相。

    托生在塊果中。

    故曰無想。

    此何等事。

    而有是想。

    窮其起處。

    隻是怨害為因而已。

    吾輩慎勿怨人。

    亦慎勿令人怨。

    已上二種。

    是離之變。

     是名衆生十二種類。

     以皆不了妙覺明心。

    迷陷情欲。

    積妄發生。

    妄随輪轉。

    非正修行。

    莫能免脫。

    故下卷示除妄修正之法。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如說第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