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如說第三卷
關燈
小
中
大
緣。
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此借阿難所知以破和合也。
和合之謬。
不必質諸了義。
即就小乘析色明空之法觀之。
極微之塵。
猶有微色。
名色邊際相。
析極微為七分。
則微色殆盡。
故名鄰虛。
既從大地析成虛空。
可見色無實體。
全是空中生出矣。
既依空生。
則非和合而生明矣。
今謂和合故生者。
然則鄰虛塵。
亦應和合而成。
乃至虛空。
亦應和合所成。
且用幾個虛空。
合成鄰虛耶。
又用幾個色相。
合成虛空耶。
若色合時。
隻合成色相又成不得虛空。
若空合時。
又永成虛空。
終成不得色相。
且世間但有析色之法。
那有合空之法。
虛空與鄰虛。
既非和合而有。
則諸變化相。
又豈和合出生耶。
由汝不知如來藏中。
性本自空。
不待析色成空。
空本自色。
不待合空成色。
以此法性身。
法性土。
本來清淨。
本來不動。
本來周遍故也。
但衆生心有染淨。
量有大小。
業有善惡。
故各随其心。
各應其量。
各循其業。
而發起現行。
轉如來藏為識藏。
轉如來法性身為根身。
轉法性土為器界。
世間迷于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者。
則惑為因緣。
堕于斷見。
迷于随心應量。
随業發現者。
則執為自然。
堕于常見。
皆意識計度分别所生。
豈知不變随緣。
随緣不變之真宗耶。
業非但善惡之業。
兼指日用事業。
阿難。
火性無我。
寄于諸緣。
汝觀城中未食之家。
欲炊爨時。
手執陽燧。
日前求火。
阿難。
名和合者。
如我與汝。
一千二百五十比丘。
今為一衆。
衆雖為一。
诘其根本。
各各有身。
皆有所生氏族名字。
如舍利弗。
婆羅門種。
優樓頻螺。
迦葉波種。
乃至阿難。
瞿昙種姓。
阿難。
若此火性。
因和合有。
彼手執鏡于日求火。
此火為從鏡中而出。
為從艾出。
為于日來。
阿難。
若日來者。
自能燒汝手中之艾。
來處林木。
皆應受焚。
若鏡中出。
自能于鏡出然于艾。
鏡何不镕。
纡汝手執。
尚無熱相。
雲何融泮。
若生于艾。
何藉日鏡光明相接。
然後火生。
汝又谛觀。
鏡因手執。
日從天來。
艾本地生。
火從何方遊曆于此。
日鏡相遠。
非和非合。
不應火光無從自有。
汝猶不知如來藏中。
性火真空。
性空真火。
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
應所知量。
阿難。
當知世人。
一處執鏡。
一處火生。
遍法界執。
滿世間起。
起遍世間。
甯有方所。
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
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先标定火性。
火無有我。
寄諸緣而似有我。
非真和合。
汝觀下。
驗出無我。
汝觀世人手執陽燧。
對日求火。
而有火出。
因名火性和合而生。
即如現前一千二百五十比丘。
和合一處。
名和合衆。
雖千二百總名一衆。
诘其根本。
各有身名種族。
是真和合。
若此火性。
因和合生。
則彼手執陽燧及艾。
對日求火而火出。
應一一诘其根本。
各有來處。
此火為從鏡出。
為從艾出。
為從日來。
若日下。
辨非日來。
若鏡下。
辨非鏡出。
若生下。
辨非艾生。
汝又下。
令其觀所自出。
言此三物。
各有處所。
此火從何所來。
既于三處诘之。
了無根本。
不應無自而出。
言必有本也。
汝猶下。
方指火之來處。
不在鏡中。
艾中。
日中。
元在如來藏中。
循業發現。
非和合也。
阿難。
水性不定。
流息無恒。
如室羅城。
迦毗羅仙。
斫迦羅仙。
及缽頭摩。
诃薩多等。
諸大幻師。
求太陰精。
用和幻藥。
是諸師等。
于白月晝。
手執方諸。
承月中水。
此水為複從珠中出。
空中自有。
為從月來。
阿難。
若從月來。
尚能遠方令珠出水。
所經林木。
皆應吐流。
流則何待方諸所出。
不流。
明水非從月降。
若從珠出。
則此珠中常應流水。
何待中宵承白月書。
若從空生。
空性無邊。
水當無際。
從人洎天。
皆同滔溺。
雲何複有水陸空行。
汝更谛觀。
月從天陟。
珠因手持。
承珠水盤。
本人敷設。
水從何方流注于此。
月珠相遠。
非和非合。
不應水精無從自有。
汝尚不知如來藏中。
性水真空。
性空真水。
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
應所知量。
一處執珠。
一處水出。
遍法界執。
滿法界生。
生滿世間。
甯有方所。
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
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流息無恒者。
求則有。
不求則無也。
太陰精。
月中水也。
望前為白月。
當正中曰晝。
方諸。
陰燧。
水精珠也。
方諸見月。
則津而為水。
此水下。
诘其出處。
阿難下。
辨非月來。
若從珠出下。
辨非珠出。
若從空生下。
辨非空生。
汝更下。
令其審詳出處。
阿難。
風性無體。
動靜不常。
汝常整衣入于大衆。
僧伽梨角。
動及傍人。
則有微風拂彼人面。
此風為複出袈裟角。
發于虛空。
生彼人面。
阿難。
此風若複出袈裟角。
汝乃披風。
其衣飛搖。
應離汝體。
我今說法。
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
風何所在。
不應衣中有藏風地。
若生虛空。
汝衣不動。
何因無拂。
空性常住。
風應常生。
若無風時。
虛空當滅。
滅風可見。
滅空何狀。
若有生滅。
不名虛空。
名為虛空。
雲何風出。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
從彼面生。
當應拂汝。
自汝整衣。
雲何倒拂。
汝審谛觀。
整衣在汝。
面屬彼人。
虛空寂然。
不參流動。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風空性隔。
非和非合。
不應風性無從自有。
汝宛不知。
如來藏中。
性風真空。
性空真風。
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
應所知量。
阿難。
如汝一人。
微動服衣。
有微風出。
遍法界拂。
滿國土生。
周遍世間。
甯有方所。
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
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動靜不常者。
如搖箑則動。
不搖則靜也。
僧伽梨。
大衣也。
此風下。
徴其出處。
阿難下。
辨非衣生。
若生下。
辨非空生。
空性常住。
風應常生者。
空常而風亦常也。
若無風時。
虛空當滅者。
風滅而空亦滅也。
滅風可見。
滅空何狀者。
風濟則萬竅皆虛。
故有狀可見。
空滅應無狀貌可見。
若是生滅。
則是可作之法。
不名虛空。
既名虛空。
則知風非是空。
雲何言風從空出。
若風下。
辨非面生。
若謂風不從自己整衣而生。
生于彼人被拂之面。
則拂汝為順。
今反拂彼面。
豈非倒拂乎。
動靜不同。
故曰性隔。
阿難。
空性無形。
因色顯發。
如室羅城去河遙處。
諸刹利種。
及婆羅門。
毗舍首陀。
兼頗羅堕。
旃陀羅等。
新立安居。
鑿井求水。
出土一尺。
于中則有一尺虛空。
如是乃至出土一丈。
中間還得一丈虛空。
虛空淺深。
随出多少。
此空為當因土所出。
因鑿所有。
無因自生。
阿難。
若複此空無因自生。
未鑿土前。
何不無礙。
唯見大地。
迥無通達。
若因土出。
則土出時。
應見空入。
若土先出。
無空入者。
雲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
則應空土元無異因。
無異則同。
則土出時。
空何不出。
若因鑿出。
則鑿出空。
應非出土。
不因鑿出。
鑿自出土。
雲何見空。
汝更審谛。
谛審谛觀。
鑿從人手。
随方運轉。
土因地移。
如是虛空。
因何所出。
鑿空虛實。
不相為用。
非和非合。
不應虛空無從自出。
若此虛空。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當知現前地水火風。
均名五大。
性真圓融。
皆如來藏。
本無生滅。
阿難。
汝心昏迷。
不悟四大元如來藏。
當觀虛空為出為入。
為非出入。
汝全不知如來藏中。
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
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
應所知量。
阿難。
如一井空。
空生一井。
十方虛空。
亦複如是。
圓滿十方。
甯有方所。
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
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空性無形。
無大小方圓之形量也。
毗舍。
商賈。
首陀。
農夫。
頗羅堕。
利根。
旃陀羅。
頑愚。
此空下。
诘其生處。
阿難下。
辨非無因生。
若因土下。
辨非土出。
若因鑿下。
辨非鑿出。
若謂空因鑿出。
則應随手鑿出虛空。
不須出土。
若謂不因鑿出。
鑿自出土。
雲何井中得見虛空。
汝更下。
警令用心觀察。
審谛。
審其實也。
谛審。
無浮察也。
谛觀。
必欲見其端的也。
汝心下。
言汝迷執四大和合。
不悟四大本如來藏。
汝但例觀空大。
審其有出。
入無出入。
若悟空大不動周圓。
非出非入。
非不出入。
即悟四大非和非合。
非不和合。
阿難。
見覺無知。
因色空有。
如汝今者在祇陀林。
朝明夕昏。
設居中宵。
白月則光。
黑月便暗。
則明暗等。
因見分析。
此見為複與明暗相。
并太虛空。
為同一體。
為非一體。
或同非同。
或異非異。
阿難。
此見若複與明與暗。
及與虛空。
元一體者。
則明與暗。
二體相亡。
暗時無明。
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
明則見亡。
必一于明。
暗時當滅。
滅則雲何見明見暗。
若明暗殊。
見無生滅。
一雲何成。
若此見精。
與暗與明非一體者。
汝離明暗及與虛空。
分析見元。
作何形相。
離明離暗。
及離虛空。
是見元同龜毛兔角。
明暗虛空。
三事俱異。
從
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此借阿難所知以破和合也。
和合之謬。
不必質諸了義。
即就小乘析色明空之法觀之。
極微之塵。
猶有微色。
名色邊際相。
析極微為七分。
則微色殆盡。
故名鄰虛。
既從大地析成虛空。
可見色無實體。
全是空中生出矣。
既依空生。
則非和合而生明矣。
今謂和合故生者。
然則鄰虛塵。
亦應和合而成。
乃至虛空。
亦應和合所成。
且用幾個虛空。
合成鄰虛耶。
又用幾個色相。
合成虛空耶。
若色合時。
隻合成色相又成不得虛空。
若空合時。
又永成虛空。
終成不得色相。
且世間但有析色之法。
那有合空之法。
虛空與鄰虛。
既非和合而有。
則諸變化相。
又豈和合出生耶。
由汝不知如來藏中。
性本自空。
不待析色成空。
空本自色。
不待合空成色。
以此法性身。
法性土。
本來清淨。
本來不動。
本來周遍故也。
但衆生心有染淨。
量有大小。
業有善惡。
故各随其心。
各應其量。
各循其業。
而發起現行。
轉如來藏為識藏。
轉如來法性身為根身。
轉法性土為器界。
世間迷于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者。
則惑為因緣。
堕于斷見。
迷于随心應量。
随業發現者。
則執為自然。
堕于常見。
皆意識計度分别所生。
豈知不變随緣。
随緣不變之真宗耶。
業非但善惡之業。
兼指日用事業。
阿難。
火性無我。
寄于諸緣。
汝觀城中未食之家。
欲炊爨時。
手執陽燧。
日前求火。
阿難。
名和合者。
如我與汝。
一千二百五十比丘。
今為一衆。
衆雖為一。
诘其根本。
各各有身。
皆有所生氏族名字。
如舍利弗。
婆羅門種。
優樓頻螺。
迦葉波種。
乃至阿難。
瞿昙種姓。
阿難。
若此火性。
因和合有。
彼手執鏡于日求火。
此火為從鏡中而出。
為從艾出。
為于日來。
阿難。
若日來者。
自能燒汝手中之艾。
來處林木。
皆應受焚。
若鏡中出。
自能于鏡出然于艾。
鏡何不镕。
纡汝手執。
尚無熱相。
雲何融泮。
若生于艾。
何藉日鏡光明相接。
然後火生。
汝又谛觀。
鏡因手執。
日從天來。
艾本地生。
火從何方遊曆于此。
日鏡相遠。
非和非合。
不應火光無從自有。
汝猶不知如來藏中。
性火真空。
性空真火。
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
應所知量。
阿難。
當知世人。
一處執鏡。
一處火生。
遍法界執。
滿世間起。
起遍世間。
甯有方所。
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
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先标定火性。
火無有我。
寄諸緣而似有我。
非真和合。
汝觀下。
驗出無我。
汝觀世人手執陽燧。
對日求火。
而有火出。
因名火性和合而生。
即如現前一千二百五十比丘。
和合一處。
名和合衆。
雖千二百總名一衆。
诘其根本。
各有身名種族。
是真和合。
若此火性。
因和合生。
則彼手執陽燧及艾。
對日求火而火出。
應一一诘其根本。
各有來處。
此火為從鏡出。
為從艾出。
為從日來。
若日下。
辨非日來。
若鏡下。
辨非鏡出。
若生下。
辨非艾生。
汝又下。
令其觀所自出。
言此三物。
各有處所。
此火從何所來。
既于三處诘之。
了無根本。
不應無自而出。
言必有本也。
汝猶下。
方指火之來處。
不在鏡中。
艾中。
日中。
元在如來藏中。
循業發現。
非和合也。
阿難。
水性不定。
流息無恒。
如室羅城。
迦毗羅仙。
斫迦羅仙。
及缽頭摩。
诃薩多等。
諸大幻師。
求太陰精。
用和幻藥。
是諸師等。
于白月晝。
手執方諸。
承月中水。
此水為複從珠中出。
空中自有。
為從月來。
阿難。
若從月來。
尚能遠方令珠出水。
所經林木。
皆應吐流。
流則何待方諸所出。
不流。
明水非從月降。
若從珠出。
則此珠中常應流水。
何待中宵承白月書。
若從空生。
空性無邊。
水當無際。
從人洎天。
皆同滔溺。
雲何複有水陸空行。
汝更谛觀。
月從天陟。
珠因手持。
承珠水盤。
本人敷設。
水從何方流注于此。
月珠相遠。
非和非合。
不應水精無從自有。
汝尚不知如來藏中。
性水真空。
性空真水。
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
應所知量。
一處執珠。
一處水出。
遍法界執。
滿法界生。
生滿世間。
甯有方所。
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
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流息無恒者。
求則有。
不求則無也。
太陰精。
月中水也。
望前為白月。
當正中曰晝。
方諸。
陰燧。
水精珠也。
方諸見月。
則津而為水。
此水下。
诘其出處。
阿難下。
辨非月來。
若從珠出下。
辨非珠出。
若從空生下。
辨非空生。
汝更下。
令其審詳出處。
阿難。
風性無體。
動靜不常。
汝常整衣入于大衆。
僧伽梨角。
動及傍人。
則有微風拂彼人面。
此風為複出袈裟角。
發于虛空。
生彼人面。
阿難。
此風若複出袈裟角。
汝乃披風。
其衣飛搖。
應離汝體。
我今說法。
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
風何所在。
不應衣中有藏風地。
若生虛空。
汝衣不動。
何因無拂。
空性常住。
風應常生。
若無風時。
虛空當滅。
滅風可見。
滅空何狀。
若有生滅。
不名虛空。
名為虛空。
雲何風出。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
從彼面生。
當應拂汝。
自汝整衣。
雲何倒拂。
汝審谛觀。
整衣在汝。
面屬彼人。
虛空寂然。
不參流動。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風空性隔。
非和非合。
不應風性無從自有。
汝宛不知。
如來藏中。
性風真空。
性空真風。
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
應所知量。
阿難。
如汝一人。
微動服衣。
有微風出。
遍法界拂。
滿國土生。
周遍世間。
甯有方所。
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
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動靜不常者。
如搖箑則動。
不搖則靜也。
僧伽梨。
大衣也。
此風下。
徴其出處。
阿難下。
辨非衣生。
若生下。
辨非空生。
空性常住。
風應常生者。
空常而風亦常也。
若無風時。
虛空當滅者。
風滅而空亦滅也。
滅風可見。
滅空何狀者。
風濟則萬竅皆虛。
故有狀可見。
空滅應無狀貌可見。
若是生滅。
則是可作之法。
不名虛空。
既名虛空。
則知風非是空。
雲何言風從空出。
若風下。
辨非面生。
若謂風不從自己整衣而生。
生于彼人被拂之面。
則拂汝為順。
今反拂彼面。
豈非倒拂乎。
動靜不同。
故曰性隔。
阿難。
空性無形。
因色顯發。
如室羅城去河遙處。
諸刹利種。
及婆羅門。
毗舍首陀。
兼頗羅堕。
旃陀羅等。
新立安居。
鑿井求水。
出土一尺。
于中則有一尺虛空。
如是乃至出土一丈。
中間還得一丈虛空。
虛空淺深。
随出多少。
此空為當因土所出。
因鑿所有。
無因自生。
阿難。
若複此空無因自生。
未鑿土前。
何不無礙。
唯見大地。
迥無通達。
若因土出。
則土出時。
應見空入。
若土先出。
無空入者。
雲何虛空因土而出。
若無出入。
則應空土元無異因。
無異則同。
則土出時。
空何不出。
若因鑿出。
則鑿出空。
應非出土。
不因鑿出。
鑿自出土。
雲何見空。
汝更審谛。
谛審谛觀。
鑿從人手。
随方運轉。
土因地移。
如是虛空。
因何所出。
鑿空虛實。
不相為用。
非和非合。
不應虛空無從自出。
若此虛空。
性圓周遍。
本不動搖。
當知現前地水火風。
均名五大。
性真圓融。
皆如來藏。
本無生滅。
阿難。
汝心昏迷。
不悟四大元如來藏。
當觀虛空為出為入。
為非出入。
汝全不知如來藏中。
性覺真空。
性空真覺。
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
随衆生心。
應所知量。
阿難。
如一井空。
空生一井。
十方虛空。
亦複如是。
圓滿十方。
甯有方所。
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
及自然性。
皆是識心分别計度。
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空性無形。
無大小方圓之形量也。
毗舍。
商賈。
首陀。
農夫。
頗羅堕。
利根。
旃陀羅。
頑愚。
此空下。
诘其生處。
阿難下。
辨非無因生。
若因土下。
辨非土出。
若因鑿下。
辨非鑿出。
若謂空因鑿出。
則應随手鑿出虛空。
不須出土。
若謂不因鑿出。
鑿自出土。
雲何井中得見虛空。
汝更下。
警令用心觀察。
審谛。
審其實也。
谛審。
無浮察也。
谛觀。
必欲見其端的也。
汝心下。
言汝迷執四大和合。
不悟四大本如來藏。
汝但例觀空大。
審其有出。
入無出入。
若悟空大不動周圓。
非出非入。
非不出入。
即悟四大非和非合。
非不和合。
阿難。
見覺無知。
因色空有。
如汝今者在祇陀林。
朝明夕昏。
設居中宵。
白月則光。
黑月便暗。
則明暗等。
因見分析。
此見為複與明暗相。
并太虛空。
為同一體。
為非一體。
或同非同。
或異非異。
阿難。
此見若複與明與暗。
及與虛空。
元一體者。
則明與暗。
二體相亡。
暗時無明。
明時無暗。
若與暗一。
明則見亡。
必一于明。
暗時當滅。
滅則雲何見明見暗。
若明暗殊。
見無生滅。
一雲何成。
若此見精。
與暗與明非一體者。
汝離明暗及與虛空。
分析見元。
作何形相。
離明離暗。
及離虛空。
是見元同龜毛兔角。
明暗虛空。
三事俱異。
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