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回 沉螺舟水底渡官軍 卧瓜錘關前激石子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張經略對賀蓋二人道:“我把賊人三面攻圍,獨留後關,原有主見在内。
賊人盡力顧我三面,那後面必然空虛,可從此進攻,必然得手。
”蓋天錫道:“賊人吳用,智計殊勝,未必不防及此。
為今之計,可用一聲東擊西之法,遣偏師數隊去擊後泊,他必然增備後面;後面增備,前面力薄了,然後我用全力破他前面。
”張公道:“蓋見之言固是,但我料賊人後面必然空虛。
緣他前關如此攻擊不破,其重兵嚴守可知。
因其前關之力守,可蔔其後關之無備。
即使有備,料不過數千兵卒而已,與空虛無備何異。
為今之計,可一面令中軍加緊攻打前關,一面分撥左右兩軍兵馬,出其不意,去襲擊後關:如此兩路齊攻,賊人招架不及,必有失手之處。
無論前關、後關,但被我破得一處,便可直搗賊巢矣。
”賀太平道:“經略欲攻後關,可與左營雲将軍商之。
他營内劉慧娘,善制攻守器械。
後關水泊,險阻最多,非器械不濟。
”張公稱是,便吩咐左右:“速去請左營雲将軍前來議事。
” 不一時,雲天彪到來。
張公接見叙坐,便将上項謀劃向天彪說了。
天彪道:“此事在天彪身上,隻須請奧圖細細一看,便可施行。
”張公便取出那徐總管遺下的梁山地圖,揀出後泊一冊,授與天彪,便道:“此事悉請将軍調度。
惟攻關之日,須前後約定時刻。
”天彪應諾,受了地圖,退回本營去了。
不說張公部署中軍,且說天彪回到左營,便與劉慧娘共看地圖。
原來梁山形勢,四面水泊環繞,但前、左、右三面,與後面水泊情形迥别。
前三面水泊,系一水相連,裡面陸路也一望相通,所以徐槐攻進前泊,分搶左右兩關,官軍都在水泊以内,那左右兩水泊早已雖有如無。
惟有後關,有東西兩座大山,抱住一所水泊。
那東山一帶直接運河,那後山洞就在此山之内,圖中不載,所以官軍都不曉得。
隻是此山橫截水泊,水陸兩路都不通。
就是西山下水路,也都是淺溜急灘,舟船難行,陸路自不必說。
天彪看到此處,對慧娘道:“若要攻打後關,惟有移軍到後水泊,從泊外殺進去,先破了水泊,然後可達後關。
”慧娘道:“正是。
但既攻水泊,那白瓦爾罕沉螺舟之法,可以水底潛行,今日正好應用。
”天彪喜道:“有此妙器,何愁水泊不破,便傳令分派衆将移軍後泊。
”慧娘道:“不可。
經略之意,要乘賊人不備襲取水泊。
我若先行移軍到彼,待得沉螺舟造成,然後進攻,極快也須十餘日,賊人豈有不覺之理。
”天彪道:“你說因是,但我在這裡将船造成了,異到彼處,豈非笨事。
”慧娘道:“不妨。
可先将舟中所有散料,一一做好了,然後攜到後泊去,一湊好便可落水。
如此計算,到彼不過一日之期,仍出敵人不意也。
”天彪稱妙,便傳令就右泊裡面擇一空地,搭起廬廠,制造舟船。
天彪對慧娘道:“此事本可委白瓦爾罕監督,今白瓦爾罕已死,隻有你親去監督。
”慧娘道:“正是。
”當時天彪派慧娘作監督,雲龍作提調,率領工匠三百五十名,都關在廠内晝夜并工趕造,限十二日須造齊沉螺舟六十号。
又派龐毅、唐猛領五百鐵騎,繞廠外晝夜巡綽,端的号令機密,毫無洩漏。
到了十二日上,六十号沉螺舟早已辦齊,卻隻是散料,尚未裝成。
慧娘與雲龍同來禀告天彪。
天彪早已把兵将分派停當,傅玉、畢應元、風會、孔厚領一半人馬,仍留在右泊攻擊右關。
天彪自領雲龍、劉慧娘、聞達、歐陽壽通、哈蘭生、龐毅、唐猛,領一半人馬,帶了沉螺舟散料,悄悄地由西山外移到後水泊。
又去右營裡移調劉麟同來。
當時在後關泊外安營下寨,一面差人去告知張經略,一面教劉慧娘監督工匠,将六十号沉螺舟一齊裝好,又辦齊杉闆船隻,派撥了隊伍。
天彪按覽輿圖,見那後泊有四條港口:一名紅荷蕩口,進去是紅荷蕩,轉采荷灣,直南進西口渡;一名螺蛳港,進去有兩條路,一條過新開港口,轉西與采荷灣相通,一條從新開港分路,向南過鴛頸蕩西口,由西南進大中渡;一名穿心港,進老廟灣,過鴛頸蕩東口,直南進小中渡。
這三條港各有對渡,其中來往相通。
還有一條名為單渡港,兩邊雖有漢港,不通别處,隻直達梁山東口渡。
東口渡在後關之東岸上,地勢散挺。
天彪料此處賊兵必不把守,便于次日黎明,先
賊人盡力顧我三面,那後面必然空虛,可從此進攻,必然得手。
”蓋天錫道:“賊人吳用,智計殊勝,未必不防及此。
為今之計,可用一聲東擊西之法,遣偏師數隊去擊後泊,他必然增備後面;後面增備,前面力薄了,然後我用全力破他前面。
”張公道:“蓋見之言固是,但我料賊人後面必然空虛。
緣他前關如此攻擊不破,其重兵嚴守可知。
因其前關之力守,可蔔其後關之無備。
即使有備,料不過數千兵卒而已,與空虛無備何異。
為今之計,可一面令中軍加緊攻打前關,一面分撥左右兩軍兵馬,出其不意,去襲擊後關:如此兩路齊攻,賊人招架不及,必有失手之處。
無論前關、後關,但被我破得一處,便可直搗賊巢矣。
”賀太平道:“經略欲攻後關,可與左營雲将軍商之。
他營内劉慧娘,善制攻守器械。
後關水泊,險阻最多,非器械不濟。
”張公稱是,便吩咐左右:“速去請左營雲将軍前來議事。
” 不一時,雲天彪到來。
張公接見叙坐,便将上項謀劃向天彪說了。
天彪道:“此事在天彪身上,隻須請奧圖細細一看,便可施行。
”張公便取出那徐總管遺下的梁山地圖,揀出後泊一冊,授與天彪,便道:“此事悉請将軍調度。
惟攻關之日,須前後約定時刻。
”天彪應諾,受了地圖,退回本營去了。
不說張公部署中軍,且說天彪回到左營,便與劉慧娘共看地圖。
原來梁山形勢,四面水泊環繞,但前、左、右三面,與後面水泊情形迥别。
前三面水泊,系一水相連,裡面陸路也一望相通,所以徐槐攻進前泊,分搶左右兩關,官軍都在水泊以内,那左右兩水泊早已雖有如無。
惟有後關,有東西兩座大山,抱住一所水泊。
那東山一帶直接運河,那後山洞就在此山之内,圖中不載,所以官軍都不曉得。
隻是此山橫截水泊,水陸兩路都不通。
就是西山下水路,也都是淺溜急灘,舟船難行,陸路自不必說。
天彪看到此處,對慧娘道:“若要攻打後關,惟有移軍到後水泊,從泊外殺進去,先破了水泊,然後可達後關。
”慧娘道:“正是。
但既攻水泊,那白瓦爾罕沉螺舟之法,可以水底潛行,今日正好應用。
”天彪喜道:“有此妙器,何愁水泊不破,便傳令分派衆将移軍後泊。
”慧娘道:“不可。
經略之意,要乘賊人不備襲取水泊。
我若先行移軍到彼,待得沉螺舟造成,然後進攻,極快也須十餘日,賊人豈有不覺之理。
”天彪道:“你說因是,但我在這裡将船造成了,異到彼處,豈非笨事。
”慧娘道:“不妨。
可先将舟中所有散料,一一做好了,然後攜到後泊去,一湊好便可落水。
如此計算,到彼不過一日之期,仍出敵人不意也。
”天彪稱妙,便傳令就右泊裡面擇一空地,搭起廬廠,制造舟船。
天彪對慧娘道:“此事本可委白瓦爾罕監督,今白瓦爾罕已死,隻有你親去監督。
”慧娘道:“正是。
”當時天彪派慧娘作監督,雲龍作提調,率領工匠三百五十名,都關在廠内晝夜并工趕造,限十二日須造齊沉螺舟六十号。
又派龐毅、唐猛領五百鐵騎,繞廠外晝夜巡綽,端的号令機密,毫無洩漏。
到了十二日上,六十号沉螺舟早已辦齊,卻隻是散料,尚未裝成。
慧娘與雲龍同來禀告天彪。
天彪早已把兵将分派停當,傅玉、畢應元、風會、孔厚領一半人馬,仍留在右泊攻擊右關。
天彪自領雲龍、劉慧娘、聞達、歐陽壽通、哈蘭生、龐毅、唐猛,領一半人馬,帶了沉螺舟散料,悄悄地由西山外移到後水泊。
又去右營裡移調劉麟同來。
當時在後關泊外安營下寨,一面差人去告知張經略,一面教劉慧娘監督工匠,将六十号沉螺舟一齊裝好,又辦齊杉闆船隻,派撥了隊伍。
天彪按覽輿圖,見那後泊有四條港口:一名紅荷蕩口,進去是紅荷蕩,轉采荷灣,直南進西口渡;一名螺蛳港,進去有兩條路,一條過新開港口,轉西與采荷灣相通,一條從新開港分路,向南過鴛頸蕩西口,由西南進大中渡;一名穿心港,進老廟灣,過鴛頸蕩東口,直南進小中渡。
這三條港各有對渡,其中來往相通。
還有一條名為單渡港,兩邊雖有漢港,不通别處,隻直達梁山東口渡。
東口渡在後關之東岸上,地勢散挺。
天彪料此處賊兵必不把守,便于次日黎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