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回 徐虎林臨訓玉麒麟 顔務滋力斬霹靂火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山東曹州府郓城縣,于重和元年八月間新換一位知縣。
你道這知縣是誰?就是在東京時,指使任森、顔務滋,收複元陽谷的虎林徐槐。
原來徐槐自上京投供之後,不上一二月,适值山東省請揀發知縣十員以供委用,吏部即将應選人員内遴選引見,天子挑得十員發往山東,徐槐在内。
當時束裝起行,任森、顔樹德、李宗湯、韋揚隐都願追随同行,徐槐甚喜,便一同出京。
到了山東都省,已是五月天氣,劉彬已考終正寝,賀太平坐升山東安撫使。
當時徐槐參見了賀太平。
賀太平一見徐槐,便曉得徐槐才能不凡,便委了一起差使,又委署了一次事,适逢郓城縣出缺。
當時郓城縣系調缺,而通省縣官因此地境下大盜盤踞,公務掣肘,人人畏惡此缺,若果要調,都願告病。
上憲正在無計,早驚動了這個有作有為的徐虎林,因他也是應補之員,進禀見上司,請補此缺。
賀太平颔首許可,惟徐槐系未經實任之員,即補是缺,與例稍有未符,因援人地實在相需之例,專折奏聞。
徐槐退歸公館,任森等聞知此事,都有難色。
原來梁山泊一區地界,乃是三府二州四縣交轄之地:其東面是濟甯州該管,前傳施耐庵已交代過;還有正東一面,是克州府讓上縣該管;東北是東平州該管;正北是東昌府壽張縣該管;西北是範縣該管;惟有西、南兩面最當沖要,偏落在曹州府郓城縣管下。
此時曹州府知府張叔夜,因蔡京對頭已死,種師道極力保舉,已奉旨複還禮部侍郎原秩,進京供職。
兩個兒子伯奮、仲熊也随同進京。
金成英升京畿東城兵馬指揮使,楊騰蛟升京畿兵馬都監,曹府城中虛無人材。
任森因郓城地小,曹府無援,是以驚疑,便勸徐槐不可輕肩此任。
徐槐笑道:“吾求此任,正為此耳。
賊心不忘曹州,其不敢舉動者,畏張公也。
張公去而賊人肆然無忌矣!從此卷去曹州,南則渡黃河到甯陵,西則剪開州向陳留。
雲統制、陳總管兩路銳師,都阻絕在東方,不能呼應。
此地若無人出身犯難以作砥柱,東京未可知矣。
”任森、顔樹德、李宗湯、韋揚隐聽了,都精神奮發起來道:“老師既有此志,我等無不效力。
”徐槐甚喜。
不上一月,朝廷降旨,允準賀太平所奏,徐槐着授郓城縣知縣。
時已八月,徐槐禀辭了賀安撫及各上憲,帶了任森、顔樹德、李宗湯、韋揚隐赴郓城縣上任,接理印務。
當案書辦滑中正,呈送須知各冊,并面禀梁山向有免征一項。
原來宋江自嘯聚以來,各處搶擄,就是本治内如東平、東昌、汶上、範縣等處,亦無不侵犯,獨不來擾累郓城縣。
你道這是何故?因宋江是郓城生長,這郓城是他父母之鄉,所以他約衆人匆得侵犯,以存恭敬桑梓之誼。
兼且凡有本縣到任,送他銀子一千兩,名日免征費。
得了他這一千兩銀子,不來催錢糧,并永不捕獲示禁,兩無幹涉。
如此多年,習以為常。
曆任縣官聽見,無不依從。
惟有徐槐一聽此言,勃然大怒,暗想道:“且慢。
我初臨此地,本根未曾培固,不宜輕露鋒芒。
”便嚴辭正色對那書辦道:“這事休提。
本縣雖兩袖清風,豈肯收此不義之财,你下次休得胡言。
”書辦不敢再提,諾諾而出。
次日,徐槐帶了任森閱視城池,盤查倉庫。
任森道:“不料此地城郭如此坍壞,錢糧如此匮乏。
張嵇仲統屬此縣,不早為之部署,真不解其意。
”徐槐道:“張公正是卓識。
此地逼近盜鄉,修城儲糧,無損于盜,而反生盜賊觊觎之心。
今日我臨此地,卻不可不振作一番。
”任森道:“此事老師放心,門生自能調度。
門生家财頗稱殷富,若破家以報國,錢糧足而城郭亦可完固矣。
”徐槐極口稱許,又道:“我看此地民風刁敝,也須得振作起來才好。
”任森道:“此事老師亦放心。
昔年張嵇仲海州下車,一募而得死士千人,所以然者,人人俱有忠義本心。
我以忠義感之,自然響應桴鼓。
況現有李書二兄弟,智勇之才,左提右契。
顔樹德勇氣邁倫,足為三軍倡導。
至于訓練之法,門生不才,可效微勞。
如能趕緊調度,不數月而郓城一區,蔚為強國,數萬勁旅所向無前矣。
”徐槐大喜,便一面照常辦理公務,一面派令任森籌畫經費,一面倡募義勇。
自八月初旬起,至十月底,三個月工程。
任森報稱:“倉庫錢糧,衣甲器械,俱已完備,足支三年之用;城郭燉煌修理告竣,義勇軍士得五萬人,坐作進退,無不如法。
”李宗湯、韋揚隐都禀稱:“似此勁旅,足可踏平梁山。
”徐槐甚喜。
到了十一月十五日,徐槐吩咐備馬,親赴梁山。
任森不解所謂,請問其故。
徐槐道:“梁山以忠義為名,若不先破其名,雖死有所借口。
我初臨此地,不可不教而誅,且去面谕一番,使他死而無怨。
”任森道:“老師高識,但尚須選一人随護而去。
”李宗湯挺身願往。
徐槐許可,便帶了李宗湯一同出城。
李宗湯全裝披挂,佩了弓箭,提了大所刀,
你道這知縣是誰?就是在東京時,指使任森、顔務滋,收複元陽谷的虎林徐槐。
原來徐槐自上京投供之後,不上一二月,适值山東省請揀發知縣十員以供委用,吏部即将應選人員内遴選引見,天子挑得十員發往山東,徐槐在内。
當時束裝起行,任森、顔樹德、李宗湯、韋揚隐都願追随同行,徐槐甚喜,便一同出京。
到了山東都省,已是五月天氣,劉彬已考終正寝,賀太平坐升山東安撫使。
當時徐槐參見了賀太平。
賀太平一見徐槐,便曉得徐槐才能不凡,便委了一起差使,又委署了一次事,适逢郓城縣出缺。
當時郓城縣系調缺,而通省縣官因此地境下大盜盤踞,公務掣肘,人人畏惡此缺,若果要調,都願告病。
上憲正在無計,早驚動了這個有作有為的徐虎林,因他也是應補之員,進禀見上司,請補此缺。
賀太平颔首許可,惟徐槐系未經實任之員,即補是缺,與例稍有未符,因援人地實在相需之例,專折奏聞。
徐槐退歸公館,任森等聞知此事,都有難色。
原來梁山泊一區地界,乃是三府二州四縣交轄之地:其東面是濟甯州該管,前傳施耐庵已交代過;還有正東一面,是克州府讓上縣該管;東北是東平州該管;正北是東昌府壽張縣該管;西北是範縣該管;惟有西、南兩面最當沖要,偏落在曹州府郓城縣管下。
此時曹州府知府張叔夜,因蔡京對頭已死,種師道極力保舉,已奉旨複還禮部侍郎原秩,進京供職。
兩個兒子伯奮、仲熊也随同進京。
金成英升京畿東城兵馬指揮使,楊騰蛟升京畿兵馬都監,曹府城中虛無人材。
任森因郓城地小,曹府無援,是以驚疑,便勸徐槐不可輕肩此任。
徐槐笑道:“吾求此任,正為此耳。
賊心不忘曹州,其不敢舉動者,畏張公也。
張公去而賊人肆然無忌矣!從此卷去曹州,南則渡黃河到甯陵,西則剪開州向陳留。
雲統制、陳總管兩路銳師,都阻絕在東方,不能呼應。
此地若無人出身犯難以作砥柱,東京未可知矣。
”任森、顔樹德、李宗湯、韋揚隐聽了,都精神奮發起來道:“老師既有此志,我等無不效力。
”徐槐甚喜。
不上一月,朝廷降旨,允準賀太平所奏,徐槐着授郓城縣知縣。
時已八月,徐槐禀辭了賀安撫及各上憲,帶了任森、顔樹德、李宗湯、韋揚隐赴郓城縣上任,接理印務。
當案書辦滑中正,呈送須知各冊,并面禀梁山向有免征一項。
原來宋江自嘯聚以來,各處搶擄,就是本治内如東平、東昌、汶上、範縣等處,亦無不侵犯,獨不來擾累郓城縣。
你道這是何故?因宋江是郓城生長,這郓城是他父母之鄉,所以他約衆人匆得侵犯,以存恭敬桑梓之誼。
兼且凡有本縣到任,送他銀子一千兩,名日免征費。
得了他這一千兩銀子,不來催錢糧,并永不捕獲示禁,兩無幹涉。
如此多年,習以為常。
曆任縣官聽見,無不依從。
惟有徐槐一聽此言,勃然大怒,暗想道:“且慢。
我初臨此地,本根未曾培固,不宜輕露鋒芒。
”便嚴辭正色對那書辦道:“這事休提。
本縣雖兩袖清風,豈肯收此不義之财,你下次休得胡言。
”書辦不敢再提,諾諾而出。
次日,徐槐帶了任森閱視城池,盤查倉庫。
任森道:“不料此地城郭如此坍壞,錢糧如此匮乏。
張嵇仲統屬此縣,不早為之部署,真不解其意。
”徐槐道:“張公正是卓識。
此地逼近盜鄉,修城儲糧,無損于盜,而反生盜賊觊觎之心。
今日我臨此地,卻不可不振作一番。
”任森道:“此事老師放心,門生自能調度。
門生家财頗稱殷富,若破家以報國,錢糧足而城郭亦可完固矣。
”徐槐極口稱許,又道:“我看此地民風刁敝,也須得振作起來才好。
”任森道:“此事老師亦放心。
昔年張嵇仲海州下車,一募而得死士千人,所以然者,人人俱有忠義本心。
我以忠義感之,自然響應桴鼓。
況現有李書二兄弟,智勇之才,左提右契。
顔樹德勇氣邁倫,足為三軍倡導。
至于訓練之法,門生不才,可效微勞。
如能趕緊調度,不數月而郓城一區,蔚為強國,數萬勁旅所向無前矣。
”徐槐大喜,便一面照常辦理公務,一面派令任森籌畫經費,一面倡募義勇。
自八月初旬起,至十月底,三個月工程。
任森報稱:“倉庫錢糧,衣甲器械,俱已完備,足支三年之用;城郭燉煌修理告竣,義勇軍士得五萬人,坐作進退,無不如法。
”李宗湯、韋揚隐都禀稱:“似此勁旅,足可踏平梁山。
”徐槐甚喜。
到了十一月十五日,徐槐吩咐備馬,親赴梁山。
任森不解所謂,請問其故。
徐槐道:“梁山以忠義為名,若不先破其名,雖死有所借口。
我初臨此地,不可不教而誅,且去面谕一番,使他死而無怨。
”任森道:“老師高識,但尚須選一人随護而去。
”李宗湯挺身願往。
徐槐許可,便帶了李宗湯一同出城。
李宗湯全裝披挂,佩了弓箭,提了大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