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通。
背涅槃城。
生倒知種。
所知即所觀識陰也。
謂識有知。
而一切法由知變起。
因計知體圓遍諸法。
遂立異解。
謂無情遍皆有知無所揀擇。
故曰無擇遍知。
此以無知為知故。
名知無知執。
婆吒霰尼。
二外道也。
執一切覺。
謂執一切有知也。
此謬計圓知以為因心。
則果終謬矣。
以無知為知。
是倒知也。
△五崇水事火成颠化。
又善男子。
窮諸行空已滅生滅。
而于寂滅精妙未圓。
若于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順。
便于圓化一切發生。
求火光明。
樂水清淨。
愛風周流。
觀塵成就。
各各崇事。
以此群塵。
發作本因。
立常住解。
是人則堕生無生執。
諸迦葉波并婆羅門。
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
成其伴侶。
迷佛菩提。
亡失知見。
是名第五計着崇事。
迷心從物。
立妄求因。
求妄冀果。
違遠圓通。
背涅槃城。
生颠化種。
識陰盡者。
消磨六門。
諸根互用。
今此未盡。
則才得随順而已。
因随圓互于是計一切法皆能圓化發生勝果。
謂火能顯發光明。
乃至塵能成就器界。
遂則邪求邪觀。
而勤心崇事。
執為能生勝果。
而實不能。
故名生無生執。
即三迦葉諸外道之俦也。
即迷真心。
從物求冀。
則因果皆妄。
颠倒化理。
名颠化種。
△六計永滅依成斷滅。
又善男子。
窮諸行空已滅生滅。
而于寂滅精妙未圓。
若于圓明。
計明中虛。
非滅群化。
以永滅依。
為所歸依。
生勝解者。
是人則堕歸無歸執。
無想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
迷佛菩提。
亡失知見。
是名第六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違遠圓通。
背涅槃城。
生斷滅種。
觀理不谛。
誤堕虛無。
故于圓明性中。
計皆空虛。
于是絕滅群化。
歸于永滅。
而不知其非。
名歸無歸執。
舜若多此雲空。
言無想舜若即執斷空外道也。
以執斷空故。
圓虛無為因心成空亡之斷果。
永滅依即外道涅槃也。
△七貪常固身成妄延。
又善男子。
窮諸行空已滅生滅。
而于寂滅精妙未圓。
若于圓常。
固身常住。
同于精圓。
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是人則堕貪非貪執。
諸阿斯陀求長命者成其伴侶。
迷佛菩提。
亡失知見。
是名第七執着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違遠圓通。
背涅槃城。
生妄延種。
依識陰觀圓常。
執識元為圓精。
遂欲固保其身。
與之并存。
妄貪堅久。
不知其非。
名貪非貪執。
阿斯陀此雲無比。
即長壽仙也。
彼雖延長。
終歸壞滅。
今此欲固妄身以求常住。
則空長勞耳妄延耳。
△八留欲固命成天魔。
又善男子。
窮諸行空已滅生滅。
而于寂滅精妙未圓。
觀命互通。
卻留塵勞。
恐其消盡。
便于此際。
坐蓮華宮。
廣化七珍。
多增寶媛。
恣縱其心。
生勝解者。
是人則堕真無真執。
吒枳迦羅成其伴侶。
迷佛菩提。
亡失知見。
是名第八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違遠圓通。
背涅槃城。
生天魔種。
以識陰為命元。
而互通三際。
識陰若盡。
我命亦盡。
誰證真常。
故便于定中化諸欲境。
以留塵勞不令銷盡也。
依此邪思。
欲證真常。
而不知其非。
名真非真執。
吒枳迦羅。
能化欲境自娛。
即欲頂自在天類也。
因其邪思。
感生天魔。
唯恣塵欲。
名熾塵果。
媛美女也。
△九證滅自休成纏空。
又善男子。
窮諸行空已滅生滅。
而于寂滅精妙未圓。
于命明中。
分别精粗。
疏決真僞。
因果相酬。
唯求感應。
背清淨道。
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
居滅已休更不前進。
生勝解者。
是人則堕定性聲聞。
諸無聞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侶。
迷佛菩提。
亡失知見。
是名第九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違遠圓通。
背涅槃城。
生纏空種。
命明者。
因窮識陰。
深明衆生受命元由也。
以生滅由識。
精粗由業。
故依四谛分别決擇。
以苦集為粗僞。
以滅道為精真。
于是專修道因。
求感滅果。
以少為足。
故居滅即休。
斯特定性聲聞上慢之俦也。
此則圓精應為因心。
成趣寂之小果。
精應者。
即決擇粗業。
唯求精應證于偏真。
纏空趣寂而已。
△十存覺立證成不化圓。
又善男子。
窮諸行空已滅生滅。
而于寂滅精妙未圓。
若于圓融清淨覺明。
發研深妙。
即立涅槃。
而不前進。
生勝解者。
是人則堕定性辟支。
諸緣獨倫不回心者成其伴侶。
迷佛菩提。
亡失知見。
是名第十圓覺?心。
成湛明果。
違遠圓通。
背涅槃城。
生覺圓明不化圓種。
融淨覺明即識精也。
雖無惑習圓融清淨。
而未離于識。
故名覺明。
若以此為深妙立為果證。
則定性緣覺獨覺而已。
此則圓覺?為因心。
成湛明之滞果爾。
覺?如心精通?覺知通?之?。
謂僅與正覺通?。
而不前進也。
湛明即圓融覺明也。
所覺止于圓明識精。
而定性不回。
故名覺圓明不化圓種也。
上陳五十魔境。
皆是識情。
錯解邪悟。
未得正見者。
拟心動念。
皆堕其中。
雖證緣覺辟支。
猶為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所以覺皇苦口垂慈。
剿心辯析。
欲人之不迷不失也。
然則如之何而可得耶。
當于五十位類。
審谛觀察。
覺已心念不堕其中。
斯得矣。
△三結勸深防。
背涅槃城。
生倒知種。
所知即所觀識陰也。
謂識有知。
而一切法由知變起。
因計知體圓遍諸法。
遂立異解。
謂無情遍皆有知無所揀擇。
故曰無擇遍知。
此以無知為知故。
名知無知執。
婆吒霰尼。
二外道也。
執一切覺。
謂執一切有知也。
此謬計圓知以為因心。
則果終謬矣。
以無知為知。
是倒知也。
△五崇水事火成颠化。
又善男子。
窮諸行空已滅生滅。
而于寂滅精妙未圓。
若于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順。
便于圓化一切發生。
求火光明。
樂水清淨。
愛風周流。
觀塵成就。
各各崇事。
以此群塵。
發作本因。
立常住解。
是人則堕生無生執。
諸迦葉波并婆羅門。
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
成其伴侶。
迷佛菩提。
亡失知見。
是名第五計着崇事。
迷心從物。
立妄求因。
求妄冀果。
違遠圓通。
背涅槃城。
生颠化種。
識陰盡者。
消磨六門。
諸根互用。
今此未盡。
則才得随順而已。
因随圓互于是計一切法皆能圓化發生勝果。
謂火能顯發光明。
乃至塵能成就器界。
遂則邪求邪觀。
而勤心崇事。
執為能生勝果。
而實不能。
故名生無生執。
即三迦葉諸外道之俦也。
即迷真心。
從物求冀。
則因果皆妄。
颠倒化理。
名颠化種。
△六計永滅依成斷滅。
又善男子。
窮諸行空已滅生滅。
而于寂滅精妙未圓。
若于圓明。
計明中虛。
非滅群化。
以永滅依。
為所歸依。
生勝解者。
是人則堕歸無歸執。
無想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
迷佛菩提。
亡失知見。
是名第六圓虛無心。
成空亡果。
違遠圓通。
背涅槃城。
生斷滅種。
觀理不谛。
誤堕虛無。
故于圓明性中。
計皆空虛。
于是絕滅群化。
歸于永滅。
而不知其非。
名歸無歸執。
舜若多此雲空。
言無想舜若即執斷空外道也。
以執斷空故。
圓虛無為因心成空亡之斷果。
永滅依即外道涅槃也。
△七貪常固身成妄延。
又善男子。
窮諸行空已滅生滅。
而于寂滅精妙未圓。
若于圓常。
固身常住。
同于精圓。
長不傾逝。
生勝解者。
是人則堕貪非貪執。
諸阿斯陀求長命者成其伴侶。
迷佛菩提。
亡失知見。
是名第七執着命元。
立固妄因。
趣長勞果。
違遠圓通。
背涅槃城。
生妄延種。
依識陰觀圓常。
執識元為圓精。
遂欲固保其身。
與之并存。
妄貪堅久。
不知其非。
名貪非貪執。
阿斯陀此雲無比。
即長壽仙也。
彼雖延長。
終歸壞滅。
今此欲固妄身以求常住。
則空長勞耳妄延耳。
△八留欲固命成天魔。
又善男子。
窮諸行空已滅生滅。
而于寂滅精妙未圓。
觀命互通。
卻留塵勞。
恐其消盡。
便于此際。
坐蓮華宮。
廣化七珍。
多增寶媛。
恣縱其心。
生勝解者。
是人則堕真無真執。
吒枳迦羅成其伴侶。
迷佛菩提。
亡失知見。
是名第八發邪思因。
立熾塵果。
違遠圓通。
背涅槃城。
生天魔種。
以識陰為命元。
而互通三際。
識陰若盡。
我命亦盡。
誰證真常。
故便于定中化諸欲境。
以留塵勞不令銷盡也。
依此邪思。
欲證真常。
而不知其非。
名真非真執。
吒枳迦羅。
能化欲境自娛。
即欲頂自在天類也。
因其邪思。
感生天魔。
唯恣塵欲。
名熾塵果。
媛美女也。
△九證滅自休成纏空。
又善男子。
窮諸行空已滅生滅。
而于寂滅精妙未圓。
于命明中。
分别精粗。
疏決真僞。
因果相酬。
唯求感應。
背清淨道。
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
居滅已休更不前進。
生勝解者。
是人則堕定性聲聞。
諸無聞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侶。
迷佛菩提。
亡失知見。
是名第九圓精應心。
成趣寂果。
違遠圓通。
背涅槃城。
生纏空種。
命明者。
因窮識陰。
深明衆生受命元由也。
以生滅由識。
精粗由業。
故依四谛分别決擇。
以苦集為粗僞。
以滅道為精真。
于是專修道因。
求感滅果。
以少為足。
故居滅即休。
斯特定性聲聞上慢之俦也。
此則圓精應為因心。
成趣寂之小果。
精應者。
即決擇粗業。
唯求精應證于偏真。
纏空趣寂而已。
△十存覺立證成不化圓。
又善男子。
窮諸行空已滅生滅。
而于寂滅精妙未圓。
若于圓融清淨覺明。
發研深妙。
即立涅槃。
而不前進。
生勝解者。
是人則堕定性辟支。
諸緣獨倫不回心者成其伴侶。
迷佛菩提。
亡失知見。
是名第十圓覺?心。
成湛明果。
違遠圓通。
背涅槃城。
生覺圓明不化圓種。
融淨覺明即識精也。
雖無惑習圓融清淨。
而未離于識。
故名覺明。
若以此為深妙立為果證。
則定性緣覺獨覺而已。
此則圓覺?為因心。
成湛明之滞果爾。
覺?如心精通?覺知通?之?。
謂僅與正覺通?。
而不前進也。
湛明即圓融覺明也。
所覺止于圓明識精。
而定性不回。
故名覺圓明不化圓種也。
上陳五十魔境。
皆是識情。
錯解邪悟。
未得正見者。
拟心動念。
皆堕其中。
雖證緣覺辟支。
猶為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所以覺皇苦口垂慈。
剿心辯析。
欲人之不迷不失也。
然則如之何而可得耶。
當于五十位類。
審谛觀察。
覺已心念不堕其中。
斯得矣。
△三結勸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