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十九

關燈
後有。

    此旁計諸法後無。

     △三結失。

     由此計度死後無故。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則名為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颠倒論。

     △八于存滅中計八俱非三。

    一總叙。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

    堅凝正心。

    魔不得便。

    窮生類本。

    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于行存中。

    兼受想滅。

    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

    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颠倒論。

     行存則有相也。

    受想滅即無相也。

    以前後相例。

    則存者終無。

    雖有非有。

    滅者曾有。

    雖無不無。

    四陰雙計。

    故成八非。

     △二别明二。

    一正計。

     色受想中。

    見有非有。

    行遷流内觀無不無。

    如是循環。

    窮盡陰界。

    八俱非相。

    随得一緣。

    皆言死後有相無相。

     三陰為滅相故見有非有。

    遷流為存相故觀無不無。

    随得一緣者。

    于四陰随舉。

    皆生計執。

     △二旁計。

     又計諸行性遷訛故。

    心發通悟。

    有無俱非。

    虛實失措。

     諸行一切遷流法也。

    因見行陰遷訛不定。

    遂生邪悟。

    謂一切法有無俱非。

    不可定指。

     △三結失。

     由此計度死後俱非。

    後際昏瞢。

    無可道故。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則名為第八外道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心颠倒論。

     昏瞢無可道者。

    不能明知死後之事也。

    今人惑于俗論。

    而疑死後有無者多矣。

    皆八俱非類也。

     △九于後後無計七斷滅三。

    一總叙。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

    堅凝正心。

    魔不得便。

    窮生類本。

    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于後後無生計度者。

    是人墜入七斷滅論。

     見行陰念念滅處。

    名後後無。

    由是妄計。

    設生人天七處。

    後皆斷滅。

     △二正計。

     或計身滅。

    或欲盡滅。

    或苦盡滅。

    或極樂滅。

    或極舍滅。

    如是循環。

    窮盡七際。

    現前消滅。

    滅已無複。

     身滅即欲界人天二處也。

    欲盡初禅也。

    苦盡二禅也。

    極樂三禅。

    極舍四禅及無色也。

    是名七際。

    謂七際事相皆現前消滅。

    更無複生。

    終歸斷滅也。

     △三結失。

     由此計度死後斷滅。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則名為第九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斷滅心颠倒論。

     △十于後後有計五涅槃三。

    一總叙。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

    堅凝正心。

    魔不得便。

    窮生類本。

    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于後後有生計度者。

    是人墜入五涅槃論。

     見行滅複生名後後有。

    妄于五處計涅槃果。

     △二正計。

     或以欲界為正轉依。

    觀見圓明。

    生愛慕故。

    或以初禅性無憂故。

    或以二禅心無苦故。

    或以三禅極悅随故。

    或以四禅苦樂二亡。

    不受輪回生滅性故。

    迷有漏天。

    作無為解。

    五處安隐。

    為勝淨依。

    如是循環。

    五處究竟。

     轉依者。

    轉生死依涅槃也。

    或于欲界。

    悟圓明理。

    遂以欲界。

    即轉依處。

    或以初禅離憂。

    二禅離苦。

    三禅極喜。

    四禅極舍。

    即轉依處。

    是謂五涅槃也。

    迷有等者。

    不知此天皆屬有漏。

    非無為果。

    非究竟處也。

     △三結失。

     由此計度五現涅槃。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則名為第十外道立五陰中五現涅槃心颠倒論。

     △三結勸深防。

     阿難。

    如是十種禅那狂解。

    皆是行陰用心交互。

    故現斯悟。

    衆生頑迷。

    不自忖量。

    逢此現前。

    以迷為解。

    自言登聖。

    大妄語成。

    堕無間獄。

     前雲禅那現境。

    乃天魔候得其便。

    此雲禅那狂解。

    乃心魔自起深孽。

    凡見道不真。

    多岐妄計。

    皆即狂解。

    是謂心魔。

    最宜深防也。

     △四敕勸弘宜。

     汝等必須将如來語。

    于我滅後。

    傳示末法。

    遍令衆生覺了斯義。

    無令心魔自起深孽。

    保持覆護。

    消息邪見。

    教其身心開覺真義。

    于無上道不遭枝歧。

    勿令心祈得少為足。

    作大覺王清淨漂指。

     令弘宣人将如來語遍為群生。

    保持覆護。

    使魔不侵。

    孽不作。

    不堕邪歧。

    不取小證。

    而直登覺位。

    是謂作大覺王标指也。

    然則楞嚴垂教。

    待群生者甚厚。

    望行人者非輕。

    吾徒宜勉旃。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十九 音切 殚 (音丹)。

     熠 (羊入切)。

     樞 (昌朱切)。

     灣 (烏關切)。

     孽 (魚列切)。

     綴 (陟衛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