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十九

關燈


    或起邪見而計常。

    今此窮心境性本自無因。

    謂無生滅故。

    以十方衆生生滅之理。

    皆則循環。

    本無散失。

    此撥生滅而計常也。

    想陰盡者。

    依心境二法修觀故。

    功力能知二萬劫事。

    後四萬八萬例此。

     △二依四大計常。

     二者是人窮四大元。

    四性常住。

    修習能知四萬劫中十方衆生所有生滅。

    鹹皆體恒。

    不曾散失。

    計以為常。

     衆生依地水火風生滅。

    而四性元則常住。

    則諸生滅法鹹皆體常。

    此存生滅而計常也。

     △三依八識計常。

     三者是人窮盡六根末那執受。

    心意識中本元由處。

    性常恒故。

    修習能知八萬劫中一切衆生。

    循環不失。

    本來常住。

    窮不失性。

    計以為常。

     六根及末那執受即八識也。

    心意識中本元即識性也。

    八識元由惟佛與八地菩薩能窮。

    若真能窮盡。

    則入智境。

    離心意誡。

    今此唯得心意識中本元由處。

    謂其本性恒常。

    衆生依之循環而住。

    不曾散失。

    此認識神而妄計也。

     △四依想滅計常。

     四者是人既盡想元。

    生理更無流止運轉。

    生滅想心今已永滅。

    理中自然成不生滅。

    因心所度。

    計以為常。

     想元想陰也。

    生理行陰也。

    妄謂流轉生滅皆屬想心。

    今已永滅。

    則不生滅理自然屬行。

    不知行陰即生滅元。

    是起邪見而妄計也。

     △三結失。

     由此計常。

    亡正遍知。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則名為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三于自他計四颠倒三。

    一總叙。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

    堅凝正心。

    魔不得便。

    窮生類本。

    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于自他中起計度者。

    是人墜入四颠倒見一分無常一分常論。

     于自他境。

    妄起倒見。

    其類有四。

    各計一分無常一分有常。

     △二别明四。

    一由自及他起分計。

     一者是人觀妙明心。

    遍十方界。

    湛然以為究竟神我。

    從是則計我遍十方。

    凝明不動。

    一切衆生。

    于我心中自生自死。

    則我心性名之為常。

    彼生滅者真無常性。

     妙明圓湛。

    離我我所。

    而外道于此妄立神我。

    從是計我遍凝不動。

    而諸衆生。

    于中生死。

    遂計自為常計他無常。

     △二離心觀土起分計。

     二者是人不觀其心。

    遍觀十方恒沙國土。

    見劫壞處。

    名為究竟無常種性。

    劫不壞處。

    名究竟常。

     前依心觀。

    此依土觀。

    種種遍計。

    一法既邪。

    萬法皆倒矣。

     △三别觀心精起分計。

     三者是人别觀我心精細微密。

    猶如微塵。

    流轉十方。

    性無移改。

    能令此身即生即滅。

    其不壞性。

    名我性常。

    一切死生。

    從我流出。

    名無常性。

     不能即身即心。

    故作别觀。

    微塵喻精微也。

    謂由心精密運。

    令身生滅。

    而心不壞滅。

    前于一法作二計。

    此于一性作二計也。

     △四謬于四陰起分計。

     四者是人知想陰盡。

    見行陰流。

    行陰常流。

    計為常性。

    色受想等今已滅盡。

    名為無常。

     幻陰一體。

    遷流一相。

    而且執是迷非。

    見今忘昔。

    故以流者為常。

    遷者為滅。

     △三結失。

     由此計度一分無常一分常故。

    堕落外道。

    惑菩提性。

    是則名為第三外道一分常論。

     今人以性為真。

    以相為幻。

    于理則融。

    于事則礙。

    不免堕此四種分計。

     △四于分位計四有邊三。

    一總叙。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

    堅凝正心。

    魔不得便。

    窮生類本。

    觀彼幽清常擾動元。

    于分位中生計度者。

    是人墜入四有邊論。

     分位有四。

    謂三際分位。

    見聞分位。

    彼我分位。

    生滅分位。

     △二别明四。

    一三際邊計。

     一者是人心計生元流用不息。

    計過未者。

    名為有邊。

    計相續心。

    名為無邊。

     生元流用行陰也。

    因遷流計三際。

    以過者已滅來者未見。

    故名有邊。

    現在相續。

    故名無邊。

    不知真際本非有邊非無邊也。

     △二見聞邊計。

     二者是人觀八萬劫。

    則見衆生。

    八萬劫前。

    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名為無邊。

    有衆生處名為有邊。

     前以不見為有邊。

    此以無聞為無邊。

    乃回互倒計也。

     △三彼我邊計。

     三者是人計我遍知得無邊性。

    彼一切人現我知中。

    我曾不知彼之知性。

    名彼不得無邊之心。

    但有邊性。

     我知彼性。

    乃是同體。

    今曾不知是彼與我異。

    則我得無邊。

    彼但有邊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