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薩。
信其教化。
搖蕩其心。
破佛律儀。
潛行貪欲。
變現教化示漚和善巧也。
附人附他人也。
其人所附人也。
彼人是人修定人也。
愚迷有定無慧也。
△三鬼魔兼附。
口中好言災祥變異。
或言如來某處出世。
或言劫火。
或說刀兵。
恐怖于人。
令其家資無故耗散。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十段皆初舉天魔。
次明鬼魔。
而舊科不分。
今按經分之。
前總叙曰。
奢摩他中微細魔事。
或汝陰魔。
或複天魔。
或着鬼神。
或遭魑魅。
後總結曰。
是十種魔。
或附人體。
或自現形。
魔師淫淫相傳。
邪精魅其心腑。
如受陰中舉悲等十類。
即陰魔也。
想陰初舉十類。
即天魔也。
次舉兼附。
即鬼神魑魅也。
初文皆雲潛行貪欲。
即魔師淫淫相傳也。
次文皆雲口中好言。
即邪精魅其心腑也。
怪鬼魃鬼等。
皆前所舉者。
△二想愛經曆三。
一定力過失。
阿難。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三摩地中。
心愛遊蕩。
飛其精思。
貪求經曆。
愛遊曆異境也。
△二天魔得便。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亦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遊善男子處敷座說法。
自形無變。
其聽法者。
忽自見身坐寶蓮華。
全體化成紫金光聚。
一衆聽人各各如是。
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淫逸其心。
破佛律儀。
潛行貪欲。
△三鬼魔兼附。
口中好言諸佛應世。
某處某人當是某佛化身來此。
某人即是某菩薩等來化人間。
其人見故。
心生傾渴。
邪見密興。
種智消滅。
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三想愛契合三一定力過失。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三摩地中。
心愛綿?。
澄其精思。
貪求契合。
愛綿?者。
欲密契妙理也。
△二天魔得便。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實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
外無遷變。
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
念念移易。
或得宿命。
或有他心。
或見地獄。
或知人間好惡諸事。
或口說偈或自誦經。
各各歡娛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綿愛其心。
破佛律儀。
潛行貪欲。
希契合故魔與開悟。
自開悟下。
皆密契事也。
綿愛謂心生愛着也。
△三鬼魔兼附。
口中好言佛有大小。
某佛先佛。
某佛後佛。
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
其人見故。
洗滌本心。
易入邪悟。
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言男女佛。
意彰媟欲疑誤行人也。
△四想愛辨析三。
一定力過失。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三摩地中。
心愛根本。
窮覽物化性之終始。
精爽其心。
貪求辨析。
愛窮萬化之本。
故爽其心以辨?。
△二天魔得便。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先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元善男子處敷座說法。
身有威神。
摧伏求者。
令其座下雖未聞法自然心伏。
是諸人等。
将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
父父子子遞代相生。
即是法身常住不絕。
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别淨居及金色相。
其人信受。
亡失先心。
身命歸依得未曾有。
是等愚迷惑為菩薩。
推究其心。
破佛律儀。
潛行貪欲。
将佛涅槃等者。
以肉身為果德。
以幻生為常住。
而撥無淨土報體。
皆因其辨?化元。
而妄為混融之說也。
△三鬼魔兼附。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
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處。
彼無知者信是穢言。
此名蠱毒魇勝惡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以穢染為真淨。
亦意引媟欲也。
△五想愛冥感三。
一定力過失。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三摩地中。
心愛懸應。
周流精研。
貪求冥感。
欲希功行效驗也。
△二天魔得便。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元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應
信其教化。
搖蕩其心。
破佛律儀。
潛行貪欲。
變現教化示漚和善巧也。
附人附他人也。
其人所附人也。
彼人是人修定人也。
愚迷有定無慧也。
△三鬼魔兼附。
口中好言災祥變異。
或言如來某處出世。
或言劫火。
或說刀兵。
恐怖于人。
令其家資無故耗散。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十段皆初舉天魔。
次明鬼魔。
而舊科不分。
今按經分之。
前總叙曰。
奢摩他中微細魔事。
或汝陰魔。
或複天魔。
或着鬼神。
或遭魑魅。
後總結曰。
是十種魔。
或附人體。
或自現形。
魔師淫淫相傳。
邪精魅其心腑。
如受陰中舉悲等十類。
即陰魔也。
想陰初舉十類。
即天魔也。
次舉兼附。
即鬼神魑魅也。
初文皆雲潛行貪欲。
即魔師淫淫相傳也。
次文皆雲口中好言。
即邪精魅其心腑也。
怪鬼魃鬼等。
皆前所舉者。
△二想愛經曆三。
一定力過失。
阿難。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三摩地中。
心愛遊蕩。
飛其精思。
貪求經曆。
愛遊曆異境也。
△二天魔得便。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亦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遊善男子處敷座說法。
自形無變。
其聽法者。
忽自見身坐寶蓮華。
全體化成紫金光聚。
一衆聽人各各如是。
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淫逸其心。
破佛律儀。
潛行貪欲。
△三鬼魔兼附。
口中好言諸佛應世。
某處某人當是某佛化身來此。
某人即是某菩薩等來化人間。
其人見故。
心生傾渴。
邪見密興。
種智消滅。
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
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三想愛契合三一定力過失。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三摩地中。
心愛綿?。
澄其精思。
貪求契合。
愛綿?者。
欲密契妙理也。
△二天魔得便。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實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
外無遷變。
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
念念移易。
或得宿命。
或有他心。
或見地獄。
或知人間好惡諸事。
或口說偈或自誦經。
各各歡娛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綿愛其心。
破佛律儀。
潛行貪欲。
希契合故魔與開悟。
自開悟下。
皆密契事也。
綿愛謂心生愛着也。
△三鬼魔兼附。
口中好言佛有大小。
某佛先佛。
某佛後佛。
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
菩薩亦然。
其人見故。
洗滌本心。
易入邪悟。
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言男女佛。
意彰媟欲疑誤行人也。
△四想愛辨析三。
一定力過失。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三摩地中。
心愛根本。
窮覽物化性之終始。
精爽其心。
貪求辨析。
愛窮萬化之本。
故爽其心以辨?。
△二天魔得便。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先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元善男子處敷座說法。
身有威神。
摧伏求者。
令其座下雖未聞法自然心伏。
是諸人等。
将佛涅槃菩提法身。
即是現前我肉身上。
父父子子遞代相生。
即是法身常住不絕。
都指現在即為佛國。
無别淨居及金色相。
其人信受。
亡失先心。
身命歸依得未曾有。
是等愚迷惑為菩薩。
推究其心。
破佛律儀。
潛行貪欲。
将佛涅槃等者。
以肉身為果德。
以幻生為常住。
而撥無淨土報體。
皆因其辨?化元。
而妄為混融之說也。
△三鬼魔兼附。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
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處。
彼無知者信是穢言。
此名蠱毒魇勝惡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厭足心生去彼人體。
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
迷惑不知。
堕無間獄。
以穢染為真淨。
亦意引媟欲也。
△五想愛冥感三。
一定力過失。
又善男子。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
圓定發明三摩地中。
心愛懸應。
周流精研。
貪求冥感。
欲希功行效驗也。
△二天魔得便。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
口說經法。
其人元不覺知魔着。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來彼求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