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十四

關燈
何名為等覺菩薩。

    作是語已。

    五體投地。

    大衆一心。

    伫佛慈音。

    瞪瞢瞻仰。

     聖位極果曰涅槃。

    初因曰幹慧。

    自幹慧入信住行向及四加行。

    為四十四心。

    即信解行位。

    目曰修行。

    複進十地。

    名入地中。

    是為初證。

    至十一地。

    名為等覺。

    猶是分證。

    及到涅槃。

    名為妙覺。

    乃極證也。

    凝視曰瞪。

    冥心則瞢。

     △二佛慈開示二。

    初贊。

    許。

     爾時世尊贊阿難言。

    善哉善哉。

    汝等乃能普為大衆及諸末世一切衆生。

    修三摩地求大乘者。

    從于凡夫。

    終大涅槃。

    懸示無上正修行路。

    汝今谛聽。

    當為汝說。

    阿難大衆。

    合掌刳心。

    默然受教。

     刳除雜想。

    虛心受教也。

     △二廣陳五。

    初本無修證。

     佛言。

    阿難。

    當知妙性圓明。

    離諸名相。

    本來無有世界衆生。

     △二因妄有修。

     因妄有生。

    因生有滅。

    生滅名妄。

    滅妄名真。

    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号。

     生滅真妄菩提涅槃。

    皆所謂諸名相也。

    妙性之中。

    本來圓離。

    由迷妄相因故。

    有修有證。

    于是轉不覺而依菩提。

    轉生死而依涅槃。

    名二轉依号。

     △三令識妄因二。

    一略舉。

     阿難。

    汝今欲修真三摩地。

    直詣如來大涅槃者。

    先當識此衆生世界二颠倒因。

    颠倒不生。

    斯則如來真三摩地。

     前明三種相續。

    此明二颠倒因。

    乃開合言之。

    下雲熏以成業。

    即攝業果。

    但前明生起之相。

    此明修斷之要。

    義同意别也。

    修三摩地。

    能識倒因。

    乃能斷治。

    倒妄不生。

    則複正性。

    故曰斯則如來真三摩地。

     △二詳明三。

    一總叙倒因。

     阿難。

    雲何名為衆生颠倒。

    阿難由性明心性明圓故。

    因明發性。

    性妄見生。

    從畢竟無。

    成究竟有。

    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

    住所住相。

    了無根本。

    本此無住。

    建立世界及諸衆生。

     性明心。

    指真如體也。

    性明圓。

    言不守自性也。

    由其不守自性故。

    因妄明而發妄性。

    因妄性而生妄見。

    于是。

    從無相真。

    成有相妄。

    故曰從畢竟無成究竟有。

    然此能有所有。

    能住所住。

    悉皆非因所因。

    悉皆了無根本。

    文互見也。

    本此無住。

    建立世界衆生。

    則知二者無因無本。

    全即倒妄而已。

     △二派成二倒二。

    一衆生颠倒。

     迷本圓明。

    是生虛妄。

    妄性無體。

    非有所依。

     迷真起妄。

    衆相競生。

    故名衆生。

    此明起妄之本。

    下明競生之相。

     将欲複真。

    欲真已非真真如性。

    非真求複。

    宛成非相。

    非生非住。

    非心非法。

    展轉發生。

    生力發明。

    熏以成業。

    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

    相滅相生。

    由是故有衆生颠倒。

     因迷本性故。

    欲複真然希欲心生。

    自已失真故。

    曰欲真已非真真如性也。

    以非真而求複于真。

    則宛轉成妄。

    故曰宛成非相。

    遂使生住心法百非競發展轉熏感。

    故衆相競生焉。

    無而忽有曰生。

    生而暫停曰住。

    緣慮相續曰心。

    染淨差别曰法。

    衆生颠倒。

    由是發生也。

     △二世界颠倒。

     阿難。

    雲何名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

    分段妄生。

    因此界立。

    非因所因。

    無住所住。

    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

    三世四方。

    和合相涉。

    變化衆生。

    成十二類。

     牒前此有所有非因所因等義以明也。

    有所有故有分段。

    有分段故有方位。

    界為方位故。

    因此界立也。

    無所因則無所住。

    無所住則常遷流。

    世為遷流故。

    因此世成也。

    三世四方宛轉十二。

    故涉乎其間者。

    悉從其變此世界颠倒之由也。

     △三廣明化理二。

    一原十二變。

     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

    因聲有色。

    因色有香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

    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

    成業性故。

    十二區分由此輪轉。

    是故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

    為一旋複。

     萬物皆從流動生形。

    動則有聲。

    形即色也。

    故曰因動有聲因聲有色。

    香味觸法。

    皆相因而具焉。

    由此六境。

    發起六情。

    名六亂妄想。

    正為惑業之本。

    故名業性。

    十二類生因此輪轉也。

    世間聲香味觸。

    牒上六亂妄想之類也。

    謂其區分既各十二。

    窮變亦各十二。

    故六亂妄形。

    自無明緣行而變以至老死。

    終而複始。

    故曰窮十二變為一旋複。

     △二辯十二類三。

    一總标。

     乘此輪轉颠倒相故。

    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有色無色。

    有想無想。

    若非有色若非無色。

    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輪轉颠倒相。

    即六亂妄想等也。

     △二别明十二。

    一卵生。

     阿難。

    由因世界虛妄輪回。

    動颠倒故。

    和合氣成八萬四千飛沉亂想。

    如是故有卵羯邏藍。

    流轉國土。

    魚鳥龜蛇。

    其類充塞。

     卵惟想生。

    虛妄即想也。

    想體輕舉。

    名動颠倒。

    卵以氣交。

    名和合氣成。

    想多升沉。

    名飛沉亂想。

    故感魚鳥飛沉之類也。

    十二類各八萬四千者。

    各由八萬煩惱感變也。

    羯邏藍雲凝滑。

    入胎初位。

    胎卵未分之相也。

     △二胎生。

     由因世界雜染輪回欲颠倒故。

    和合滋成八萬四千橫豎亂想。

    如是故有胎遏蒲昙。

    流轉國土。

    人畜龍仙。

    其類充塞。

     胎因情有雜染即情也。

    情生于愛。

    名欲颠倒。

    胎以精交。

    名合和滋成。

    情有偏正。

    名橫豎亂想。

    故感人畜橫豎之類。

    遏蒲昙雲泡。

    即胎卵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