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烏刍瑟摩。
于如來前。
合掌頂禮佛之雙足。
而白佛言。
我常先憶久遠劫前。
性多貪欲。
有佛出世名曰空王。
說多淫人成猛火聚。
教我遍觀百骸四支諸冷暖氣。
神光内凝。
化多淫心成智慧火。
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
我以火光三昧力故。
成阿羅漢。
心發大願。
諸佛成道。
我為力士親伏魔冤。
佛問圓通。
我以谛觀身心暖觸。
無礙流通。
諸漏既消。
生大寶??。
登無上覺。
斯為第一。
烏刍瑟摩雲火頭。
即火頭金剛也。
多淫之人。
本由暖觸迫發。
生為欲火。
死為業火。
業力增熾故成猛火聚也。
遍觀暖氣者。
令悟火大無礙流通也。
諸礙既消。
故神火内凝成智慧火發于頭上。
故名火頭。
生大寶??。
即火光三昧也。
△二地大。
持地菩薩。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念往昔。
普光如來出現于世。
我為比丘。
常于一切要路津口。
田地險隘。
有不如法妨損車馬。
我皆平填。
或作橋梁。
或負沙土。
如是勤苦。
經無量佛出現于世。
或有衆生。
于阛阓處要人擎物。
我先為擎。
至其所詣。
放物即行。
不取其直。
毗舍浮佛現在世時。
世多饑荒。
我為負人。
無問遠近唯取一錢。
或有車牛被于泥溺。
我有神力。
為其推輪拔其苦惱。
時國大王。
延佛設齋。
我于爾時平地待佛。
毗舍如來。
摩頂謂我。
當平心地。
則世界地一切皆平。
我即心開。
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所有微塵。
等無差别。
微塵自性不相觸摩。
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我于法性。
悟無生忍。
成阿羅漢。
回心今入菩薩位中。
聞諸如來宣妙蓮華佛知見地。
我先證明而為上首。
佛問圓通。
我以谛觀身界二塵。
等無差别。
來如來藏。
虛妄發塵。
塵消智圓。
成無上道。
斯為第一。
平險防損。
代人濟牛。
無彼我相。
表善平心地無有高下也。
毗舍浮此雲遍一切自在。
亦由平心故一切自在也。
我即心開下皆因地大圓悟也。
身界二塵。
本如來藏。
虛妄發生。
故不相摩觸。
了本虛妄。
即悟無生矣。
妙蓮華佛知見地。
即諸佛心地法門也。
行實圓契。
染淨雙忘。
名妙蓮華。
迥出三乘。
深造一實。
名佛知見地。
持地所持在此而已。
故得身界塵消。
無上智圓也。
△三水大。
月光童子。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成憶往昔恒河沙劫。
有佛出世。
名為水天。
教諸菩薩修習水觀。
入三摩地。
觀于身中水性無奪。
初從涕唾。
如是窮盡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複。
水性一同。
見水身中與世界外浮幢王刹諸香水海。
等無差别。
我于是時初成此觀。
但見其水。
未得無身。
當為比丘室中安禅。
我有弟子。
窺牕觀室。
唯見清水遍在室中。
了無所見。
童稚無知。
取一瓦礫投于水内。
激水作聲。
顧盼而去。
我出定後。
頓覺心痛。
如舍利弗遭違害鬼。
我自思惟。
今我已得阿羅漢道。
久離病緣。
雲何今日忽生心痛。
将無退失。
爾時童子捷來我前。
說如上事。
我則告言。
汝更見水。
可即開門入此水中除去瓦礫。
童子奉教。
後入定時。
還複見水。
瓦礫宛然。
開門除出。
我後出定身質如初。
逢無量佛。
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來。
方得亡身。
與十方界諸香水海。
性合真空。
無二無别。
今于如來。
得童真名。
預菩薩會。
佛問圓通。
我以水性一味流通。
得無生忍。
圓滿菩提。
斯為第一。
月太陰水精也。
昔師水天。
修習水觀。
水性圓明。
故号月光。
修習水精。
謂觀水精性也。
水性無奪者。
内之津血。
外之刹海。
水相雖異。
而性不相奪。
此即因水悟圓也。
浮幢王刹者。
世界海外諸香水海通号也。
我于是時至身質如初。
叙作觀之緣也。
但見其水。
謂專于一觀未融四大。
故未得無身。
舍利弗于恒河岸入定。
遭怨害之鬼所掌。
而出定頭痛。
亦未得無身故也。
山海自在通王。
即于地水諸大得妙圓通者也。
月光至此。
乃融四大。
故方得無身。
而性合真空。
初由水性一味流通耳。
漢州綿竹縣水觀和尚。
迹同月光。
稠禅師入火光定。
其室如焚。
亦此類也。
△四風大。
琉璃光法王子。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憶往昔。
經恒沙劫。
有佛出世。
名無量聲。
開示菩薩本覺妙明。
觀此世界及衆生身。
皆是妄緣風力所轉。
我于爾時。
觀界安立。
觀世動時。
觀身動止。
觀心動念。
諸動無二。
等無差别。
我時覺了此群動性。
來無所從。
去無所至。
十方微塵颠倒衆生。
同一虛妄。
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衆生。
如一器中貯百蚊蚋。
啾啾亂鳴。
于分寸中鼓發狂鬧。
逢佛未幾得無生忍。
爾時心開。
乃見東方不動佛國。
為法王子。
事十方佛。
身心發光。
洞徹無礙。
佛問圓通。
我以觀察風力無依。
悟菩提心。
入三摩地。
合十方佛。
傳一妙心。
斯為第一。
因風大悟圓。
身心發光。
洞徹無礙。
号琉璃光。
無量聲佛。
亦依風大。
開示菩
于如來前。
合掌頂禮佛之雙足。
而白佛言。
我常先憶久遠劫前。
性多貪欲。
有佛出世名曰空王。
說多淫人成猛火聚。
教我遍觀百骸四支諸冷暖氣。
神光内凝。
化多淫心成智慧火。
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
我以火光三昧力故。
成阿羅漢。
心發大願。
諸佛成道。
我為力士親伏魔冤。
佛問圓通。
我以谛觀身心暖觸。
無礙流通。
諸漏既消。
生大寶??。
登無上覺。
斯為第一。
烏刍瑟摩雲火頭。
即火頭金剛也。
多淫之人。
本由暖觸迫發。
生為欲火。
死為業火。
業力增熾故成猛火聚也。
遍觀暖氣者。
令悟火大無礙流通也。
諸礙既消。
故神火内凝成智慧火發于頭上。
故名火頭。
生大寶??。
即火光三昧也。
△二地大。
持地菩薩。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念往昔。
普光如來出現于世。
我為比丘。
常于一切要路津口。
田地險隘。
有不如法妨損車馬。
我皆平填。
或作橋梁。
或負沙土。
如是勤苦。
經無量佛出現于世。
或有衆生。
于阛阓處要人擎物。
我先為擎。
至其所詣。
放物即行。
不取其直。
毗舍浮佛現在世時。
世多饑荒。
我為負人。
無問遠近唯取一錢。
或有車牛被于泥溺。
我有神力。
為其推輪拔其苦惱。
時國大王。
延佛設齋。
我于爾時平地待佛。
毗舍如來。
摩頂謂我。
當平心地。
則世界地一切皆平。
我即心開。
見身微塵。
與造世界所有微塵。
等無差别。
微塵自性不相觸摩。
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我于法性。
悟無生忍。
成阿羅漢。
回心今入菩薩位中。
聞諸如來宣妙蓮華佛知見地。
我先證明而為上首。
佛問圓通。
我以谛觀身界二塵。
等無差别。
來如來藏。
虛妄發塵。
塵消智圓。
成無上道。
斯為第一。
平險防損。
代人濟牛。
無彼我相。
表善平心地無有高下也。
毗舍浮此雲遍一切自在。
亦由平心故一切自在也。
我即心開下皆因地大圓悟也。
身界二塵。
本如來藏。
虛妄發生。
故不相摩觸。
了本虛妄。
即悟無生矣。
妙蓮華佛知見地。
即諸佛心地法門也。
行實圓契。
染淨雙忘。
名妙蓮華。
迥出三乘。
深造一實。
名佛知見地。
持地所持在此而已。
故得身界塵消。
無上智圓也。
△三水大。
月光童子。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成憶往昔恒河沙劫。
有佛出世。
名為水天。
教諸菩薩修習水觀。
入三摩地。
觀于身中水性無奪。
初從涕唾。
如是窮盡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複。
水性一同。
見水身中與世界外浮幢王刹諸香水海。
等無差别。
我于是時初成此觀。
但見其水。
未得無身。
當為比丘室中安禅。
我有弟子。
窺牕觀室。
唯見清水遍在室中。
了無所見。
童稚無知。
取一瓦礫投于水内。
激水作聲。
顧盼而去。
我出定後。
頓覺心痛。
如舍利弗遭違害鬼。
我自思惟。
今我已得阿羅漢道。
久離病緣。
雲何今日忽生心痛。
将無退失。
爾時童子捷來我前。
說如上事。
我則告言。
汝更見水。
可即開門入此水中除去瓦礫。
童子奉教。
後入定時。
還複見水。
瓦礫宛然。
開門除出。
我後出定身質如初。
逢無量佛。
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來。
方得亡身。
與十方界諸香水海。
性合真空。
無二無别。
今于如來。
得童真名。
預菩薩會。
佛問圓通。
我以水性一味流通。
得無生忍。
圓滿菩提。
斯為第一。
月太陰水精也。
昔師水天。
修習水觀。
水性圓明。
故号月光。
修習水精。
謂觀水精性也。
水性無奪者。
内之津血。
外之刹海。
水相雖異。
而性不相奪。
此即因水悟圓也。
浮幢王刹者。
世界海外諸香水海通号也。
我于是時至身質如初。
叙作觀之緣也。
但見其水。
謂專于一觀未融四大。
故未得無身。
舍利弗于恒河岸入定。
遭怨害之鬼所掌。
而出定頭痛。
亦未得無身故也。
山海自在通王。
即于地水諸大得妙圓通者也。
月光至此。
乃融四大。
故方得無身。
而性合真空。
初由水性一味流通耳。
漢州綿竹縣水觀和尚。
迹同月光。
稠禅師入火光定。
其室如焚。
亦此類也。
△四風大。
琉璃光法王子。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憶往昔。
經恒沙劫。
有佛出世。
名無量聲。
開示菩薩本覺妙明。
觀此世界及衆生身。
皆是妄緣風力所轉。
我于爾時。
觀界安立。
觀世動時。
觀身動止。
觀心動念。
諸動無二。
等無差别。
我時覺了此群動性。
來無所從。
去無所至。
十方微塵颠倒衆生。
同一虛妄。
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衆生。
如一器中貯百蚊蚋。
啾啾亂鳴。
于分寸中鼓發狂鬧。
逢佛未幾得無生忍。
爾時心開。
乃見東方不動佛國。
為法王子。
事十方佛。
身心發光。
洞徹無礙。
佛問圓通。
我以觀察風力無依。
悟菩提心。
入三摩地。
合十方佛。
傳一妙心。
斯為第一。
因風大悟圓。
身心發光。
洞徹無礙。
号琉璃光。
無量聲佛。
亦依風大。
開示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