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十

關燈
唐天竺沙門般剌蜜谛譯 烏苌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溫陵開元蓮寺比丘戒環解 △三六識悟入六。

    一眼識。

     舍利弗。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曠劫來心見清淨。

    如是受生如恒河沙。

    世出世間種種變化。

    一見則通獲無障礙。

    我于中路。

    逢迦葉波兄弟相逐。

    宣說因緣。

    悟心無際。

    從佛出家。

    見覺明圓。

    得大無畏。

    成阿羅漢。

    為佛長子。

    從佛口生。

    從法化生。

    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

    心見發光。

    光極知見。

    斯為第一。

     心見眼識也。

    識清淨故種種通利。

    心無際故見覺圓明。

    心見發光光極知見者。

    由心見發明。

    而圓照萬法也。

    迦葉兄弟即優樓頻螺等。

    或雲遇馬勝說偈。

    彼乃小乘因緣。

    非圓通所取。

    身子智慧第一。

    聲德居長。

    故稱長子。

     △二耳識。

     普賢菩薩。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已曾與恒沙如來為法王子。

    十方如來。

    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

    從我立名。

    世尊。

    我用心聞。

    分别衆生所有知見。

    若于他方恒沙界外。

    有一衆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

    我于爾時。

    乘六牙象。

    分身百千皆至其處。

    縱彼障深未得見我。

    我與其人。

    暗中摩頂。

    擁護安慰令其成就。

    佛問圓通。

    我說本因。

    心聞發明。

    分别自在。

    斯為第一。

     行無不遍曰普。

    佑上利下曰賢。

    以周遍佑利故。

    凡具大根。

    修菩薩行。

    皆名普賢之行。

    心聞耳識也。

    分别衆生知見者。

    擇普賢行而成就之也。

     △三鼻識。

     孫陀羅難陀。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初出家。

    從佛入道。

    雖具戒律。

    于三摩地心常散動未獲無漏。

    世尊教我及俱絺羅觀鼻端白。

    我初谛觀。

    經三七日。

    見鼻中氣出入如煙。

    身心内明。

    圓洞世界。

    遍成虛淨。

    猶如琉璃。

    煙相漸消。

    鼻息成白。

    心開漏盡。

    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

    得阿羅漢。

    世尊記我當得菩提。

    佛問圓通。

    我以消息。

    息久發明。

    明圓滅漏。

    斯為第一。

     孫陀羅難陀雲??喜。

    佛親弟也。

    前數息依根。

    所以攝心。

    此觀白依識。

    所以駐心也。

    息由風火而起。

    鼓煩惱濁故。

    其狀如煙。

    昧者不覺。

    唯谛觀能見六交見火燒息能為黑煙紫焰。

    皆煩濁所發也。

    淨觀發明。

    則煩濁漸消故。

    内明外虛。

    而煙消成白。

    及乎漏盡。

    無複煩惱。

    内瑩發光故。

    出入息化為光明也。

    消息即消煙成白也。

    滅漏即心開漏盡也。

    皆由鼻息發明也。

     △四舌識。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曠劫來辯才無礙。

    宣說苦空。

    深達實相。

    如是乃至恒沙如來秘密法門。

    我于衆中微妙開示得無所畏。

    世尊知我有大辯才。

    以音聲輪教我發揚。

    我于佛前。

    助佛轉輪。

    因師子吼。

    成阿羅漢。

    世尊印我說法無上。

    佛問圓通。

    我以法音。

    降伏魔冤。

    消滅諸漏。

    斯為第一。

     說法第一辯才無礙因。

    以降魔滅漏。

    皆舌識力也。

    苦空實相者。

    世間諸法。

    一切無常。

    一切皆苦。

    一切皆空。

    而中有真常不苦不空。

    如涅槃四德。

    即實相也。

    佛以身口意三輪。

    應物無滞。

    音聲即口輪也。

     △五身識。

     優波離。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親随佛逾城出家。

    親觀如來六年勤苦。

    親見如來降伏諸魔。

    制諸外道。

    解脫世間貪欲諸漏。

    承佛教戒。

    如是乃至三千威儀。

    八萬微細。

    性業遮業。

    悉皆清淨。

    身心寂滅成阿羅漢。

    我是如來衆中綱紀。

    親印我心。

    持戒修身衆推為上。

    佛問圓通。

    我以執身。

    身得自在。

    次第執心。

    心得通達。

    然後身心一切通利。

    斯為第一。

     優波離雲近執。

    謂親近執侍于佛也。

    言親随親觀。

    乃至脫欲承教。

    皆明身識欽承也。

    行住坐卧律儀各二百五十。

    對三聚成三千。

    複以三千配身口七支。

    複配四分煩惱。

    成八萬四千。

    性業即殺盜淫等根于性者。

    遮業即支末愆失因過遮止者。

    戒律為衆綱紀。

    親印我心。

    言衆所印可也。

    我以執身等者。

    言由持戒故。

    身與身識無不圓通也。

    律中得度波離第一。

    僧中得度憍陳最初。

    故今堂置憍陳。

    壇置波離。

    各立本也。

     △六意識。

     大目犍連。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我初于路乞食。

    逢遇優樓頻螺伽耶那提三迦葉波。

    宣說如來因緣深義。

    我頓發心。

    得大通達。

    如來惠我袈娑着身。

    須發自落。

    我遊十方得無挂礙。

    神通發明推為無上。

    成阿羅漢。

    甯唯世尊。

    十方如來歎我神力。

    圓明清淨自在無畏。

    佛問圓通。

    我以旋湛心光發宣。

    如澄濁流久成清瑩。

    斯為第一。

     因緣深義。

    謂非世間和合粗相。

    乃發明世出世法故。

    因之發心。

    得大通達。

    神通如意也。

    旋湛者。

    旋意識而複妙湛。

    故久成清瑩。

    通力圓明。

    清淨自在也。

     △四七大悟入七。

    一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