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聚。
行人不成正果。
皆由不知二本錯亂修習。
故須決擇也。
業種者颠倒妄惑也。
惡叉果。
一枝三子生必同科。
喻惑業苦三生必同聚也。
攀緣心即前七處妄認者。
清淨體即今正與決擇者。
不染煩惱名菩提。
不涉生死名涅槃。
不染不涉故号元清淨體。
識精陀那性識也。
元明本覺妙明也。
根身器界一切緣法依此而生。
而人者認緣失真。
故雲緣所遺者。
由遺此故。
無明不覺枉入諸趣。
言元體元明。
又言本明者。
自本而出曰元。
直指當體曰本。
△三正與決擇九。
初舉拳發問。
阿難。
汝今欲知奢摩他路。
願出生死。
今複問汝。
即時如來。
舉金色臂。
屆五輪指。
語阿難言。
汝今見不。
阿難言見。
佛言。
汝何所見。
阿難言。
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曜我心目。
佛言。
汝将誰見。
阿難言。
我與大衆同将眼見。
佛告阿難。
汝今答我。
如來屈指為光明拳曜汝心目。
汝目可見。
以何為心當我拳曜。
佛五指端各有輪相。
△二循妄以答。
阿難言。
如來現今徴心所在。
而我以心推窮尋逐。
即能推者。
我将為心。
金拳舉處。
直下要識本明。
塵相未除。
依舊認賊為子。
△三蒙叱驚愕。
佛言。
咄阿難。
此非汝心。
阿難矍然避坐。
合掌起立白佛。
此非我心。
當名何等。
矍驚愕貌也。
△四斥示非真。
佛告阿難。
此是前塵虛妄相想。
惑汝真性。
由汝無始至于今生認賊為子。
失汝元常。
故受轉轉。
△五阿難罔措。
阿難白佛言。
世尊。
我佛寵弟。
心愛佛故。
令我出家。
我心何獨供養如來。
乃至遍曆恒沙國土。
承事諸佛及善知識。
發大勇猛。
行諸一切難行法事。
皆用此心。
縱令謗法永退善根。
亦因此心。
若此發明不是心者。
我乃無心。
同諸土木。
離此覺知更無所有。
雲何如來說此非心。
我實驚怖。
兼此大衆無不疑惑。
唯垂大悲。
開示未悟。
無始妄認。
乍聞非斥。
故失措驚怖。
而重請開示。
△六示有真心。
爾時世尊。
開示阿難及諸大衆。
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于師子座。
摩阿難頂。
而告之言。
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
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阿難。
若諸世界一切所有。
其中乃至草葉縷結。
诘其根元。
鹹有體性。
縱令虛空亦有名貌。
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
而自無體。
因其怖謂無心故。
舉常所說。
引物以證。
示有真心。
使知所措也。
心入無生法忍者。
令悟實相不生滅心也。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故曰諸法所生唯心所現。
一切因果。
指十界正報也。
世界微塵。
指十界依報也。
既無不因心成體。
安得謂之無心同土木哉。
以本自無染曰清淨。
染而不染曰妙淨。
一切妄心。
皆受性于此。
△七辨斥妄執。
若汝執吝分别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
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别有全性。
分别覺觀。
即能推心也。
此心離塵無性。
不應執以為真。
如汝今者承聽我法。
此則因聲而有分别。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
内守幽閑。
猶為法塵分别影事。
此依六塵。
辨無自性也。
覺知滅則意幽閑。
然彼幽閑者。
猶是法塵影事。
亦無自性也。
我非敕汝執為非心。
但汝于心微細揣摩。
若離前塵有分别性。
即真汝心。
若分别性離塵無體。
斯則前塵分别影事。
塵非常住。
若變滅時。
此心則同龜毛兔角。
則汝法身同于斷滅。
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令細揣摩。
使知非真也。
法身即真心也。
△八阿難自失。
即時阿難。
與諸大衆。
默然自失。
每執妄心。
乍蒙辨斥。
無所據依。
所以自失。
△九結成妄誤。
佛告阿難。
世間一切諸修學人。
現前雖成九次第定。
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
是故汝今雖得多聞。
不成聖果。
四禅四空及二乘滅盡定為九。
從一禅入一禅。
次第而修。
上擇真心竟。
△二擇真見。
心為體。
見為用。
心為法源。
見為道眼。
故次第決擇以為密因也。
文二。
初阿難哀請二。
初感慨前失。
阿難聞已。
重複悲淚。
五體投地。
長跪合掌。
而白佛言。
自我從佛發心出家。
恃佛威神。
常自思惟。
無勞我修。
将謂如來惠我三昧。
不知身心本不相代。
失我本心。
雖身出家。
心不入道。
譬如窮子舍父逃逝。
感佛所發。
慨前之失也。
世尊三昧迦葉不知。
行人不成正果。
皆由不知二本錯亂修習。
故須決擇也。
業種者颠倒妄惑也。
惡叉果。
一枝三子生必同科。
喻惑業苦三生必同聚也。
攀緣心即前七處妄認者。
清淨體即今正與決擇者。
不染煩惱名菩提。
不涉生死名涅槃。
不染不涉故号元清淨體。
識精陀那性識也。
元明本覺妙明也。
根身器界一切緣法依此而生。
而人者認緣失真。
故雲緣所遺者。
由遺此故。
無明不覺枉入諸趣。
言元體元明。
又言本明者。
自本而出曰元。
直指當體曰本。
△三正與決擇九。
初舉拳發問。
阿難。
汝今欲知奢摩他路。
願出生死。
今複問汝。
即時如來。
舉金色臂。
屆五輪指。
語阿難言。
汝今見不。
阿難言見。
佛言。
汝何所見。
阿難言。
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曜我心目。
佛言。
汝将誰見。
阿難言。
我與大衆同将眼見。
佛告阿難。
汝今答我。
如來屈指為光明拳曜汝心目。
汝目可見。
以何為心當我拳曜。
佛五指端各有輪相。
△二循妄以答。
阿難言。
如來現今徴心所在。
而我以心推窮尋逐。
即能推者。
我将為心。
金拳舉處。
直下要識本明。
塵相未除。
依舊認賊為子。
△三蒙叱驚愕。
佛言。
咄阿難。
此非汝心。
阿難矍然避坐。
合掌起立白佛。
此非我心。
當名何等。
矍驚愕貌也。
△四斥示非真。
佛告阿難。
此是前塵虛妄相想。
惑汝真性。
由汝無始至于今生認賊為子。
失汝元常。
故受轉轉。
△五阿難罔措。
阿難白佛言。
世尊。
我佛寵弟。
心愛佛故。
令我出家。
我心何獨供養如來。
乃至遍曆恒沙國土。
承事諸佛及善知識。
發大勇猛。
行諸一切難行法事。
皆用此心。
縱令謗法永退善根。
亦因此心。
若此發明不是心者。
我乃無心。
同諸土木。
離此覺知更無所有。
雲何如來說此非心。
我實驚怖。
兼此大衆無不疑惑。
唯垂大悲。
開示未悟。
無始妄認。
乍聞非斥。
故失措驚怖。
而重請開示。
△六示有真心。
爾時世尊。
開示阿難及諸大衆。
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于師子座。
摩阿難頂。
而告之言。
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
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阿難。
若諸世界一切所有。
其中乃至草葉縷結。
诘其根元。
鹹有體性。
縱令虛空亦有名貌。
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
而自無體。
因其怖謂無心故。
舉常所說。
引物以證。
示有真心。
使知所措也。
心入無生法忍者。
令悟實相不生滅心也。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故曰諸法所生唯心所現。
一切因果。
指十界正報也。
世界微塵。
指十界依報也。
既無不因心成體。
安得謂之無心同土木哉。
以本自無染曰清淨。
染而不染曰妙淨。
一切妄心。
皆受性于此。
△七辨斥妄執。
若汝執吝分别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
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别有全性。
分别覺觀。
即能推心也。
此心離塵無性。
不應執以為真。
如汝今者承聽我法。
此則因聲而有分别。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
内守幽閑。
猶為法塵分别影事。
此依六塵。
辨無自性也。
覺知滅則意幽閑。
然彼幽閑者。
猶是法塵影事。
亦無自性也。
我非敕汝執為非心。
但汝于心微細揣摩。
若離前塵有分别性。
即真汝心。
若分别性離塵無體。
斯則前塵分别影事。
塵非常住。
若變滅時。
此心則同龜毛兔角。
則汝法身同于斷滅。
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令細揣摩。
使知非真也。
法身即真心也。
△八阿難自失。
即時阿難。
與諸大衆。
默然自失。
每執妄心。
乍蒙辨斥。
無所據依。
所以自失。
△九結成妄誤。
佛告阿難。
世間一切諸修學人。
現前雖成九次第定。
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
是故汝今雖得多聞。
不成聖果。
四禅四空及二乘滅盡定為九。
從一禅入一禅。
次第而修。
上擇真心竟。
△二擇真見。
心為體。
見為用。
心為法源。
見為道眼。
故次第決擇以為密因也。
文二。
初阿難哀請二。
初感慨前失。
阿難聞已。
重複悲淚。
五體投地。
長跪合掌。
而白佛言。
自我從佛發心出家。
恃佛威神。
常自思惟。
無勞我修。
将謂如來惠我三昧。
不知身心本不相代。
失我本心。
雖身出家。
心不入道。
譬如窮子舍父逃逝。
感佛所發。
慨前之失也。
世尊三昧迦葉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