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嚴經集解熏聞記卷第四

關燈
即是者有枯木而稱定者有竅号而稱慧者有奔走非道而言權者有假于鬼神而言通者有放心而為廣者有罕言而為密者有齒舌潛傳為口訣者凡此之類自立為祖繼祖為家反經非聖昧者不覺今阿難請意謂當爾之時恐諸衆生為彼所惑雲何令其攝心入定等。

     三爾時下如來宣示為三一受請二阿難下奉教三佛告下正說分二一為離魔業教持淨戒二為除宿習令誦神咒初又二一通舉三學。

     ▲注毗奈耶此雲律谷響雲以此方法律之名翻彼土奈耶之語律者诠也诠量輕重犯不犯等風俗通曰臯陶谟虞造律律訓诠訓法尚書大傳曰丕天之大律注雲奉天之大法法亦律也。

     △二阿難下别明四重為四一淫戒乃至四妄戒初又三一标戒德孤山雲大乘則殺戒居初慈心為本故小乘則淫戒居初人多喜犯故今扶小律以淫為初若爾何故殺居第二答小乘四重唯制殺人犯者既稀故居盜後今制殺畜須居盜先問小乘若定以淫戒居初者五戒何故不然答四重制僧五戒制俗故不同也大論雲淫欲難不惱衆生心心系縛故為大罪是以戒律中淫欲為初白衣不殺戒在前為求福故。

     △二汝修下明持犯分二一誡犯二勸持初又二一誡現前。

     ▲經上品魔王等沇疏雲功德深者為上品淺者為中下魔不斷欲而修定作福以邪定力報得五通以有漏福生天魔界今謂經文但雲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何須别以邪定漏福解之應知秪約比丘等修正定者借使得入觀行位中若不斷淫正翻為邪即同魔業下殺戒文雲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刹其意亦爾但随定力三品分之暫得生天天報若終還堕地獄如第八卷雲受魔福盡堕無間獄是也。

     ▲注且落魔鬼等道此對下文通說。

     △二我滅下斥滅後。

     ▲經落愛見坑者愛義可知見者如為衆生說行淫欲非障道法或複銷說淫欲是道等。

     △二汝教下勸持分三一正勸。

     ▲經先斷心淫長水雲此戒雖與小乘名同而持随有異此則一一内防心念輕重持彼則事遂緣成輕重随戒今謂先斷心淫乃防萌杜漸之意非謂赴心便同初篇一例結罪如大經雲言語嘲調壁外钏聲男女相追皆污淨戒天台菩薩戒疏指此為污定共戒又雲稱歎摩觸等皆是淫戒方便悉犯輕垢當知大經雲菩薩持遮制戒與性重戒等無差别者蓋慎小過如護夷愆璇師之說人多惑此。

     △二是故下示損又二一喻二汝以下法。

     △三必使下顯益。

     ▲經斷性亦無者作犯既息止持亦亡。

     △三如我下結邪正。

     ▲注此翻惡者或言殺者肇師雲斷人善根故名殺違佛亂僧罪莫之大故名惡二阿難下殺戒為三一标戒德二汝修下明持犯分二一誡犯二勸持初又二一誡現前經鬼師所類切将也二我滅下斥滅後又二一總斥二阿難下委示又二一指開。

     ▲經食五淨内孤山雲諸律并明魚肉為食唯楞伽涅槃及以今經悉唱斷肉何邪答說法被機事有頓漸定慧既爾戒律亦然故梵網頓制對别圓機久斷食肉但鹿苑以來毗尼漸制對藏通機故開三淨化道将終則收漸歸頓于是三經俱唱斷肉楞伽且制藏通菩薩此經則兼制三乘故雲清淨比丘又諸菩薩于岐路行不蹋生草等洎至涅槃更獨制聲聞殷勤告示若不了四教宗旨雲何銷會一期開制之文雲雲。

     ▲注各開正罪及前後方便谷響雲于見聞疑中各說三相且見中三者謂見牽畜去時乃至見彼持刀臨殺時名前方便見正殺時即根本正罪見殺已歡喜名後方便不見此三名為淨肉聞三亦爾疑中三者初瞥爾舉心名前方便分别思惟疑為己殺名根本正罪疑已歡喜名後方便無此三疑名為淨肉。

     ▲經地多蒸濕者谷響引漢書張骞傳曰身毒國(鄧展雲毒音笃李奇曰一名天笃則浮屠胡是也顔師古曰即敬佛道者)在大夏東南(大夏國名)可數千裡其俗土著(有城郭常居不随畜牧移從也着音直略反)與大夏同而卑滋暑熱其民乘象以戰其國臨大水焉西域記所說略同而皆言暑濕。

     △二奈何下诃後犯。

     △二汝教下勸持為三一正勸二是故下示損又二一喻二清淨下法。

     ▲經不蹋生草者草本無情外計雲有佛遮其謗故制壞生。

     ▲清淨戒者尚兢持之況有情之類乎。

     △三若諸下顯益。

     ▲經不服東方絲綿絹帛資中雲西國指此方為東彼尚不許雜野蠶綿作新卧具況有家蠶律中若有犯者斬剉塗埵終不衣也。

     ▲酬還宿債不遊三界者長水雲經語倒也。

     ▲百谷者珙鈔引物理論雲梁者黍稷之總名稻者粳糯之總名菽者衆豆之總名三谷各二十合六十蔬果之實各二十合為百谷。

     △三如我下結邪正。

     三阿難下盜戒為三一标戒德二汝修下明持犯分二一誡犯二勸持初又二一誡現前二我滅下斥滅後又二一總斥。

     ▲經潛匿奸欺者偷賊之心也。

     ▲稱善知識者詐僞之名也若據各自謂已得業佛時為婆羅門博通典藉教五百童子因王設會請佛及僧有一比丘病不能赴佛及大衆食已還時為病比丘請食過梵志出梵志聞食香美便興嫉妒曰此髡頭沙門正應食馬麥不應食此餌馔之供告諸童子童子曰此等師主亦應食馬麥佛告舍利弗爾時婆羅門則我身是五童子今五百羅漢是病比丘即彌勒菩薩是以是因緣我與卿等經曆地獄無數千歲今雖成道爾時殘緣故于毗蘭邑食馬麥九十日也又中本起經明舍衛國随蘭郡有婆羅門名阿耆達多請佛與五百比丘三月供養時婆羅門為天魔所惑耽荒五欲退入後宮其邦既饑人不好道佛與比丘各且分衛三日空還時有馬師減麥飯佛及比丘等雲雲。

     △二汝教下令斷現業。

     △二是故下示損。

     ▲經漏卮者谷響引顔師古注漢書曰卮飲酒圓器也。

     △三若諸下顯益。

     ▲經施餓衆生寶雲經雲凡乞食分為四分一分奉同梵行者一分與窮乞人一分與諸鬼神一分自食。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者上有人等二句是舍心下身肉等二句是舍身文之間錯也亦雖略足以蔽諸而偏損。

     ▲稱善知識者将非如來懸鑒末世其徒寔繁耶持此經者當以自有。

     二我教下委示又二一明正行。

     ▲經不自熟食梵網經自手作食犯輕垢罪律文犯堕。

     △二雲何下責非法。

     ▲經裨販者纂要雲裨附也謂附佛法以自活命劫非出家具戒等沇疏引涅槃邪正品雲我滅度後是魔波旬漸當壞亂我之正法乃至作比丘比丘尼像及阿羅漢等形以此有漏之身稱是無漏乃至說言無四婆羅夷十三僧殘二不定法三十舍堕九十堕四忏悔法衆多學法七滅诤等無偷蘭遮亦無五逆等罪及一闡提乃至若犯如是等罪亦無有報如是諸并是魔說雲雲。

     二我滅下勸持為二一正勸又二一勸酬宿債。

     ▲經燒一指節荊溪釋法華藥王本事品中雲有人問律制燒身得蘭燒指得吉此中贊燒其事如何今為答之大小開制教法不同小制結過大制令燒故梵網中若不燒者非出家菩薩豈獨令俗而不制道故知順小行易不燒何難從大誡難燒乃不易世以不持為大則大小俱傾。

     ▲注興起行經彼雲佛昔于比分二一誡犯二勸持初又二一明聖不自言二斥言必是妄初又二一正明。

     ▲經終不言等應以終不二字貫下四句。

     ▲輕言未學謂終不容易說示于他。

     △二唯除下簡示。

     ▲注南嶽之言鐵輪等谷響雲南嶽臨終謂其徒曰吾一生望入銅輪領徒太早損己利他今但鐵輪耳璎珞以六輪喻位鐵信銅住銀行金向水精地摩尼等南嶽六根清淨即圓十信位也智者臨滅謂智朗曰吾不領衆必淨六根以損己益他但居五品。

     ▲求那?摩此雲功德铠罽賓國王之子宋文帝時來于建康臨終作梵語說偈付弟子阿沙羅寄歸西土文帝令譯乃言于阇婆林邑證得須斯兩果至死反屈二指以表之。

     ▲真觀錢唐天竺寺僧當堕文帝時及死反屈三指表證三果各如本傳此之四師皆陰有遺付也。

     △二雲何下斥言必是妄。

     △二汝教下勸持為三一正勸二是故下示損。

     ▲經噬臍者譯人取左傳文潤之魯莊公六年楚文王伐申過隥鄧祁候曰吾甥也(祁谥也姊妹之子曰甥)止而享之骓甥養請殺楚子(皆鄧甥仕于舅氏也)鄧候弗許三甥曰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君噬臍(若齧腹臍喻不可及)。

     △三若諸下顯益。

     △三如我下結邪正。

     起第七卷 二為除宿習令誦神咒為二一結前生後二立壇誦咒初又二一結前二生後初又二一律儀既淨。

     ▲經一切枝葉者四葉如根本十三僧殘等如枝葉前約破戒壞其善根則喻雲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今約持戒滅其惡本故喻雲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

     ▲三口四者即僧殘等業行之體也亦攝四棄前後方便然貪瞋癡俱生之惑非定慧無以伏斷此中且就與餘篇俱者言之蓋止其粗相也成論雲戒如捉賊定如縛賊慧如殺賊應知三障皆名為賊持戒所投正在業兼于煩惱耳。

     ▲注或舉總數者總雖雲四别在後三。

     △二阿難下魔事不生。

     ▲經心尚不緣下長水雲既與定慧相應色香味觸無非實相今謂不爾請看上文何必探取定慧說之。

     △二若有下生後又二一勸誦神咒。

     ▲經宿習者通論則該四重等一切惑業以無始來熏習成種故别論則正語淫習以欲界凡夫最難防慎故何以明之如下文特指阿難與摩登伽恩愛習氣又壇室中令置烏刍瑟摩之像由此聖者宿多貪欲因觀暖觸而得圓通故又前阿難遭淫所攝佛敕文殊将咒往護而不用餘咒者得無别意乎。

     ▲佛頂下咒名如第八卷解。

     △二且汝下顯除宿習。

     ▲經曆劫因緣者摩鄧女經雲阿難昔五百世曾與此女而為夫婦彼小乘經蓋言其近耳。

     ▲我一宣揚者文殊所将是佛敕故。

     二若有下立壇誦咒分二一略明二廣說初又二一方便二正修初又二一持戒。

     ▲經要當選擇戒清淨者四分律雲弟子知和尚犯或知不應如是人邊受亦知雖受不得戒如此具知則不成受反上成也南山雲餘之九師律無正文準可知也若梵網所說須于先持菩薩戒法師前受若千裡内無能授者得于佛菩薩形像前自誓受戒而要見好相。

     △二戒成下誦咒。

     ▲注百八煩惱節疏雲苦下具一切集滅離三見道除于二見上界不行恚并十俱生及十纏成一百八也。

     △二然後下正修為二一行儀二感應。

     ▲經我自現身下證真雲凡入道場若不依天台止觀但恐邪正難明彼論即是修首楞嚴三昧行法學此教者切宜覽之。

     二阿難下廣說分二一建道場二說神咒初又三一緻請二佛告下正說為三一立壇場。

     ▲經蘇合等珙鈔引續漢書雲蘇合出大秦國合諸香煎其汁謂之蘇合廣志亦雲出大秦國或雲蘇合國國采之笮其汁以為香膏乃賣其滓或雲合諸香草煎為蘇合非一物也精異記雲宋時有賢士死滿棺實以蘇合香賊發其冢經年林中香氣不辍。

     ▲薰陸者南方草物狀曰出大秦國海邊有樹生于沙中盛夏樹膠流沙上夷人采以貸之南州異物志同唯雲狀如排膠。

     ▲郁金者郁金草也周禮春官郁人采取以和鬯酒說文曰郁金百草之華遠方所貢芳物郁人合而釀之以降神也宗廟用之。

     ▲零陵者南越志雲零陵香土人謂為燕草芸香說文曰芸草似苜蓿淮南說芸可以死而複生。

     ▲雞舌者五馬州出雞舌香南州異物志曰是草萎可合香箋曰外國胡人說衆香共是一木華為雞舌香也。

     ▲方圓丈六為八角壇者纂要雲一角二尺二八十六為一丈六也今謂若爾則徑有五尺三寸許耳準下文壇中所設供具并諸食器各各十六是則壇量太窄當取徑有丈六正得其宜如方等行法亦令作壇縱廣一丈六尺至若十人圍壇誦咒方堪行道此不難見何以誤談。

     ▲注除地者除掃也鄭注禮記雲封土曰壇除地曰墠。

     ▲場地者國語雲壇之所除地曰場起土即封土也鄭玄雲封者起土界也。

     二壇心下陳供具分二一壇場中間二壇室四面初又二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