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近釋卷六

關燈
為正觀。

    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此答第二依何等法也。

    此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方是正法。

    此四病者。

    即前所修三觀及無修無證之圓覺。

    由執而不化遂轉成病。

    故不起執心即病是藥。

    若起執心即藥成病。

    古德所謂通身是藥通身是病也。

    言作病者是服三摩提藥所成也。

    彼意自謂。

    此圓覺性必須劬勞肯綮作種種行度諸衆生方得成就。

    不知彼圓覺性本非可作。

    妙性靈台不受熏煉。

    豈可修種種行而妄得之乎。

    此則迷天真而事竅鑿。

    故名作病。

    言任病者是服圓覺清淨本無修證之藥所成也。

    彼意自謂生死本空不必更斷。

    涅槃本寂亦不必求。

    故不求涅槃不斷生死。

    但是任意而行。

    信緣而去。

    随諸法性。

    逢貪即貪。

    遇瞋即瞋。

    逢衣便着。

    遇食便吃。

    了無忌憚。

    不避譏诃。

    起如是心欲求圓覺。

    此則恃天真而不修。

    常居幻化不得解脫。

    故名任病。

    疏雲。

    前則驅馳覓佛。

    此則放縱身心。

    設令善惡不拘。

    亦堕無記之性。

    七賢豈是大道。

    四皓甯為聖人。

    尚昧欲天。

    焉冥覺體。

    行人至此溺水沉舟。

    宜自警懷勿沾斯病。

    止病者是服奢摩他藥所成也。

    彼意自謂永息安心猶如木石。

    方能對境不生分别。

    得與一切法性契合寂然平等。

    欲以止息妄想而求圓覺。

    不知覺性如水上葫蘆按着便轉。

    如日中寶石色無定形。

    而欲以止契合之乎。

    起如是心求圓覺者名為止病。

    言滅病者此服禅那藥所成也。

    止則但止遍計。

    滅則并滅依他。

    彼意自謂永滅根本枝葉二種無明。

    則身尚無所有況世界乎。

    以彼無明為器界之本。

    若斷其源流則自絕。

    故欲滅盡無明以求圓覺。

    不知彼圓覺性不變而能随緣成一切相。

    頭頭上彰。

    法法上顯。

    起如是心欲斷盡煩惱求圓覺者名為滅病。

    所謂生心動念即涉迷倒。

    謂但有纖毫即是塵也。

    然則如何除此四病。

    前不雲乎。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滅等。

    如是而修方離四病。

    故古德雲。

    莫動着。

    動着即頭角生。

    故離四病者則能離念。

    若能離念則見清淨覺性。

    若于此法作如是觀名正知見。

    若于此法略有沾帶即堕四病。

    即名邪見。

    故曰般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入。

    又雲般若如清涼池四面皆可入。

    故知作止任滅亦是藥亦是病。

    前四相約能證。

    故說證取方現我體悟已超過一切證者等。

    此四病約所證。

    故說作種種行欲求圓覺任彼一切欲求圓覺等。

     善男子。

    末世衆生欲修行者。

    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

    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

    若複遠離應斷瞋恨。

    現逆順境猶如虛空。

    了知身心畢竟平等。

    與諸衆生同體無異。

    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此答行何等行也。

    自具佛性為正因。

    善知識為增上緣。

    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

    若無外緣火不能發。

    故知供事善知識是第一修行。

    以善知識難遇如優昙華故也。

    言盡命者謂不惜身命。

    身命不惜何況其他。

    彼善知識若來親近勿以其近之而生憍慢。

    若複遠離勿以為遠之而生瞋恨。

    近如四祖之訪牛頭。

    遠如石門之罵浮山。

    若遇此二境而心不動猶如虛空。

    非真見自他身心平等無二者不能也。

    若能如是方得證入。

    若使近之不遜遠之則怨。

    是鬥筲之器非載道之具也。

    惡足道哉。

     善男子。

    末世衆生不得成道。

    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

    若複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

    即除諸病。

    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複如是。

     此答除去何病也。

    末世衆生精勤修習不成聖果者。

    由有無始我人憎愛種子為膏肓之疾。

    緻令心不平等。

    執我執法。

    不得解脫。

    若盡憎愛怨親等觀心無有二則諸病皆除。

    若怨親既等。

    于諸法中生死涅槃悉皆平等。

    則不二法門應念得入矣。

     善男子。

    末世衆生欲求圓覺。

    應當發心作如是言。

    盡于虛空一切衆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

    于圓覺中無取覺者。

    除彼我人一切諸相。

    如是發心不堕邪見。

     此答發何等心也。

    盡于虛空一切衆生大心也。

    我皆令入究竟圓覺第一心也。

    于圓覺中無取覺者常心也。

    除彼我人一切諸相不颠倒心也。

    若發此四心不堕邪見。

    是故修圓覺者。

    最初若無正知見人為導師則緣不具。

    若無離四病法為正因則因不具。

    因緣既具。

    若不盡命事善知識則行不滿足。

    雖盡心事善知識。

    而我相不盡病根不除不能入覺。

    四緣既具方得自覺清淨。

    若不發後四心。

    不能覺人而覺心不普。

    故必五行具足方得自覺覺他名普覺矣。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