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近釋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先領悟。
不思議事者。
初以一法演三。
次以三法演為二十一。
末以二十一法束為一。
然非思量分别所能解。
唯證契者方得明了。
此即一切菩薩所修因地法行也。
今聞此法親見如來曆劫所修勤苦功用不離當念。
我等所以深自慶慰。
世尊下正請。
若此覺心本來清淨。
則現在諸修行人不勞功用皆可得入。
是因何物染污為障為礙令彼行人昏迷悶絕不能得入。
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
說其所以不能得入之故。
而為末世衆生作正法眼。
指明入路。
不令中道遲回迷悶不入也。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等乃能為諸大衆及末世衆生咨問如來如是方便。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
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善男子。
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衆生及與壽命。
認四颠倒為實我體。
由此便生憎愛二境。
于虛妄體重執虛妄。
二妄相依生妄業道。
有妄業故妄見流轉。
厭流轉者妄見涅槃。
由此不能入清淨覺。
非覺違拒諸能入者。
有諸能入非覺入故。
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何以故。
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
一切衆生生無慧目。
身心等性皆是無明。
譬如有人不自斷命。
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随順。
非随順者便生憎怨。
為憎愛心養無明故。
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先總明四相。
妄想即指六七二識。
于無中橫計為有故曰執有。
四相有二解。
一迷世法執。
二迷出世法執。
初執世法我者。
謂取自體為我。
計我展轉趣于餘趣為人。
計我盛衰苦樂種種變易相續為衆生。
計我一報命根不斷而住為壽者。
此即迷世間法而執我也。
由諸衆生認此四種颠倒我相以為實體。
由執我故。
便于己生愛。
于他生憎。
順我者愛。
逆我者憎。
且四大五蘊本無有我。
今執為我已是虛妄。
今于虛妄我體複起愛憎。
則是妄上加妄惑中添惑。
由此二妄相依遂興妄業。
既造妄業妄有果報輪轉生死。
至于厭生死而欣滅道者則妄見涅槃。
由此我相不除欣厭未盡。
所以不能入清淨覺。
非是清淨覺心拒人而不容入也。
但是求入之人不由覺路而入故不能入耳。
是故動念者堕于生死故不入。
息念者守乎涅槃故不入。
且動念者不入固矣。
何故息念者亦不得入。
良以無明有二一根本。
二枝葉。
二乘但斷枝葉無明。
尚有根本無明為己主宰故也。
一切衆生出母胎時即與無明俱生。
故初生時即無慧目。
不知四大身心有圓覺性。
如生盲人不識乳色。
豈知此無明者即是衆生生死根本。
但修行人不肯命根下手。
譬如有人不肯自斷其命處處護惜。
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随順而愛之。
有逆我者便相違拂以憎之。
由此憎愛二心長養根本無明不覺不知。
故二乘者雖名息念而無明未斷暗長潛滋。
以生滅心求不生不滅之果。
是掘地覓天烏可得哉。
下複詳明迷出世法執我也。
言不但凡夫小乘在四相中。
即三賢十聖未斷生相無明已前皆四相中攝。
除佛一人四相方盡。
故下文以證悟了覺分四相始終唯以一我字貫之。
若仲尼意必固我。
雖分為四亦總一我之意。
但彼約世間我此約出世我故不同耳。
善男子。
雲何我相。
謂諸衆生心所證者。
善男子。
譬如有人百骸調适忽忘我身。
四肢弦緩攝養乖方。
微加針艾即知有我。
是故證取方現我體。
善男子。
其心乃至證于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人我相易知。
法我相難知。
故約證悟了覺以顯。
所謂我相者。
謂諸衆生心所證者。
即此證者便是我相。
喻如有人百骸調适不知有我。
若四肢或弦或緩或攝養乖方。
略加針砭艾火則我相便露。
現見世人跛跛挈挈一無所能者。
胸中夷坦即無我相。
一有抱負或文學或智巧或經濟或技藝或辨論則磊磈不平。
我相立現。
是故才有證取而見我為能證涅槃為所證。
此即四果聖人斷人我而現法我相。
所謂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是也。
無論才證小果存有所證是我相。
即證如來究竟圓覺及清淨涅槃。
而證相不忘亦是我相。
以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故。
問。
金剛經雲。
四果聖人皆不作念我得須陀洹果等。
何故此中說有我。
答。
二果三果斷欲界我。
四果斷三界我。
故曰無我。
而有涅槃可證法我未忘故說有我。
善男子。
雲何人相。
謂諸衆生心悟證者。
善男子。
悟有我者不複認我。
所悟非我悟亦如是。
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為人相。
善男子。
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
心存少悟備殚證理皆名人相。
所謂人相者
不思議事者。
初以一法演三。
次以三法演為二十一。
末以二十一法束為一。
然非思量分别所能解。
唯證契者方得明了。
此即一切菩薩所修因地法行也。
今聞此法親見如來曆劫所修勤苦功用不離當念。
我等所以深自慶慰。
世尊下正請。
若此覺心本來清淨。
則現在諸修行人不勞功用皆可得入。
是因何物染污為障為礙令彼行人昏迷悶絕不能得入。
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
說其所以不能得入之故。
而為末世衆生作正法眼。
指明入路。
不令中道遲回迷悶不入也。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等乃能為諸大衆及末世衆生咨問如來如是方便。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
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善男子。
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衆生及與壽命。
認四颠倒為實我體。
由此便生憎愛二境。
于虛妄體重執虛妄。
二妄相依生妄業道。
有妄業故妄見流轉。
厭流轉者妄見涅槃。
由此不能入清淨覺。
非覺違拒諸能入者。
有諸能入非覺入故。
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何以故。
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
一切衆生生無慧目。
身心等性皆是無明。
譬如有人不自斷命。
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随順。
非随順者便生憎怨。
為憎愛心養無明故。
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先總明四相。
妄想即指六七二識。
于無中橫計為有故曰執有。
四相有二解。
一迷世法執。
二迷出世法執。
初執世法我者。
謂取自體為我。
計我展轉趣于餘趣為人。
計我盛衰苦樂種種變易相續為衆生。
計我一報命根不斷而住為壽者。
此即迷世間法而執我也。
由諸衆生認此四種颠倒我相以為實體。
由執我故。
便于己生愛。
于他生憎。
順我者愛。
逆我者憎。
且四大五蘊本無有我。
今執為我已是虛妄。
今于虛妄我體複起愛憎。
則是妄上加妄惑中添惑。
由此二妄相依遂興妄業。
既造妄業妄有果報輪轉生死。
至于厭生死而欣滅道者則妄見涅槃。
由此我相不除欣厭未盡。
所以不能入清淨覺。
非是清淨覺心拒人而不容入也。
但是求入之人不由覺路而入故不能入耳。
是故動念者堕于生死故不入。
息念者守乎涅槃故不入。
且動念者不入固矣。
何故息念者亦不得入。
良以無明有二一根本。
二枝葉。
二乘但斷枝葉無明。
尚有根本無明為己主宰故也。
一切衆生出母胎時即與無明俱生。
故初生時即無慧目。
不知四大身心有圓覺性。
如生盲人不識乳色。
豈知此無明者即是衆生生死根本。
但修行人不肯命根下手。
譬如有人不肯自斷其命處處護惜。
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随順而愛之。
有逆我者便相違拂以憎之。
由此憎愛二心長養根本無明不覺不知。
故二乘者雖名息念而無明未斷暗長潛滋。
以生滅心求不生不滅之果。
是掘地覓天烏可得哉。
下複詳明迷出世法執我也。
言不但凡夫小乘在四相中。
即三賢十聖未斷生相無明已前皆四相中攝。
除佛一人四相方盡。
故下文以證悟了覺分四相始終唯以一我字貫之。
若仲尼意必固我。
雖分為四亦總一我之意。
但彼約世間我此約出世我故不同耳。
善男子。
雲何我相。
謂諸衆生心所證者。
善男子。
譬如有人百骸調适忽忘我身。
四肢弦緩攝養乖方。
微加針艾即知有我。
是故證取方現我體。
善男子。
其心乃至證于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人我相易知。
法我相難知。
故約證悟了覺以顯。
所謂我相者。
謂諸衆生心所證者。
即此證者便是我相。
喻如有人百骸調适不知有我。
若四肢或弦或緩或攝養乖方。
略加針砭艾火則我相便露。
現見世人跛跛挈挈一無所能者。
胸中夷坦即無我相。
一有抱負或文學或智巧或經濟或技藝或辨論則磊磈不平。
我相立現。
是故才有證取而見我為能證涅槃為所證。
此即四果聖人斷人我而現法我相。
所謂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是也。
無論才證小果存有所證是我相。
即證如來究竟圓覺及清淨涅槃。
而證相不忘亦是我相。
以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故。
問。
金剛經雲。
四果聖人皆不作念我得須陀洹果等。
何故此中說有我。
答。
二果三果斷欲界我。
四果斷三界我。
故曰無我。
而有涅槃可證法我未忘故說有我。
善男子。
雲何人相。
謂諸衆生心悟證者。
善男子。
悟有我者不複認我。
所悟非我悟亦如是。
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為人相。
善男子。
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
心存少悟備殚證理皆名人相。
所謂人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