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近釋卷三

關燈


    如來最初贊彼所問是甚深秘密方便。

    此又責其多諸巧見非為正問何也。

    答。

    贊者美其發起。

    責者泯其知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金剛藏當知。

    如來寂滅性未曾有終始。

    若以輪回心思惟即旋複。

    但至輪回際不能入佛海。

    譬如銷金礦金非銷故有。

    雖複本來金終以銷成就。

    一成真金體不複重為礦。

    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華相。

    思惟猶幻化。

    何況诘虛妄。

    若能了此心。

    然後求圓覺。

     如來寂滅性本無始終生滅。

    但衆生未出輪回。

    以思惟心辨于佛境。

    故即随彼思惟亦成輪轉。

    但一入輪回則不能入于佛海。

    故衆生雖是本來成佛。

    由入無明海故随海中波浪流轉。

    若能永斷無明而覺性自顯。

    然不可說無明海中本無清淨覺性也。

    正如銷礦成金。

    此金元是礦中固有。

    非因銷而有也。

    然雖本有必因去礦而成金。

    若金體一成則不重為礦。

    故說佛本是而勤修。

    惑元無而須斷。

    雖然如是。

    亦是第二門頭方便說法。

    若約妙覺明心第一義谛本無是事。

    則生死涅槃俱為幻翳。

    衆生與佛盡是空華。

    由汝最初動念思惟即是幻化即是輪回根本。

    何故舍此而更诘其幻化。

    不亦謬乎。

    若能了此思惟即是幻化即是輪回根本。

    然後可求圓覺矣。

     于是彌勤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右繞三匝。

    長跪叉手。

    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

    廣為菩薩開秘密藏。

    令諸大衆深悟輪回分别邪正。

    能施末世一切衆生無畏道眼。

    于大涅槃生決定信。

    無複重随輪轉境界起循環見。

    世尊。

    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

    欲遊如來大寂滅海。

    雲何當斷輪回根本。

    于諸輪回有幾種性。

    修佛菩提幾等差别。

    回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衆生。

    惟願不舍救世大悲。

    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慧目肅清照曜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

    如是三請終而複始。

     前四章已為頓教菩薩。

    廣辨惟心以顯因地覺心竟。

    下複為漸教菩薩深究輪回根本廣談唯識以顯果地覺也。

    若知唯心而不達唯識則颟顸佛性。

    故彌勒乘機發問。

    推窮五性差别也。

    先領悟前說。

    深悟輪回者。

    領悟始終生滅等皆是輪回相也。

    分别邪正者。

    謂以思惟心測度圓覺為邪。

    以直心而直入圓覺為正。

    無畏道眼者。

    恐畏生于疑慮。

    今疑慮永斷故得無畏道眼。

    生決定信者。

    謂一信即心即佛更無有疑。

    則邪說更不能奪。

    不複更随輪轉境界而起種種輪回知見矣。

    下正請有四。

    一問輪回根本。

    不知輪回根本是何等物。

    二問種種取舍皆是輪回不知輪回有幾種性。

    三問輪回之性各各不同修佛菩提複有幾等差别。

    四問既得菩提回心入輪回中度輪回衆當設幾種方便。

    此等皆末世修菩薩行極要切事。

    故願不舍大悲闡明斯事。

    不為輪回心雜擾輪回見染污。

    則慧目肅清覺心如鏡。

    而光明普照圓悟如來無上正知見矣。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衆生。

    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

    令諸菩薩潔清慧目。

    及令一切末世衆生永斷輪回心悟實相具無生忍。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

    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輪回根本何故稱為深奧秘密微妙之義。

    以無明實性即是佛性。

    若能了達無明實性。

    即能了達真如佛性。

    以如來藏即識藏故。

    不思議熏不思議變非思量所知故。

    故曰此法甚深奧少有能信者。

    又曰不退諸菩薩亦複不能知。

    以菩薩不知。

    唯如來能知。

    故曰深奧秘密。

    而又曰微妙義也。

    若知此義。

    則不為幻翳所障。

    潔清慧目。

    而永斷根本無明。

    深達諸法實相。

    即能證入無生法忍矣。

     善男子。

    一切衆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

     此如來在淨土中說穢土法。

    故直指愛心潤生為三界輪回根本。

    以答第一問也。

    謂三界一切異生皆由父母妻子深恩重愛堅固膠執而生貪欲。

    是故父母子孫相生不斷。

    故有輪回。

    世人不能擔荷大事因緣。

    迷背覺性。

    雖為男子之身。

    而無丈夫之志。

    隻為愛根不淨。

    總被欲絲纏縛。

    生生死死無由出離。

    故阿難以邪染為緣浚發大教。

    而仲尼亦雲枨也欲焉得剛。

    故知三界輪回唯一愛根更無他物。

     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當知輪回愛為根本。

    由有諸欲助發愛性。

    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欲因愛生。

    命因欲有。

    衆生愛命還依欲本。

    愛欲為因。

    愛命為果。

    由于欲境起諸違順。

    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

    是故複生地獄餓鬼。

    知欲可厭。

    愛厭業道舍惡樂善複現天人。

    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還滋愛本。

    複現有為增上善果。

    皆輪回故不成聖道。

    是故衆生欲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