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近釋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明二楞庵釋通潤 述
于是金剛藏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右繞三匝。
長跪叉手。
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
善為一切諸菩薩衆。
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
與諸衆生開發蒙昧。
在會法衆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
世尊。
若諸衆生本來成佛。
何故複有一切無明。
若諸無明衆生本有。
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
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
一切如來何時複生一切煩惱。
惟願不舍無遮大慈。
為諸菩薩開秘密藏。
及為末世一切衆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
如是三請終而複始。
由聞一切衆生本來成佛。
恐人生疑。
此菩薩能以金剛智斷人之疑。
故乘機發問。
所謂劍為不平離寶匣也。
善為下領贊如來善說方便。
世尊下正陳三疑。
一疑衆生若是本來成佛則不當有無明。
此知不變而不知随緣者執也。
二疑若無明本有則不當說本來成佛。
何故複說衆生本來成佛此知随緣而不知不變者執也。
三疑若謂十方異生本來成佛後起無明。
則一切如來既已成佛。
何時更生一切煩惱。
此則生可成佛則佛亦可成生。
是凡聖混亂之執也。
此個疑團。
直是金剛圈栗棘蓬。
吞不入吐不出。
是為末世衆生參禅起疑情之樣子。
不異黃龍三關語。
惜乎世尊無端注破。
秘密藏者謂此法門衆生共證衆生不知。
故曰。
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
具足聖人法聖人不會。
此藏未曾開時千難萬難。
若開時不消彈指頃。
要須鑰匙在自己手裡始得。
言了義法門者。
謂若開此藏門。
一時盡見底蘊。
更無藏覆。
則既斷其疑複盡其悔。
蓋疑者于諸谛理疑豫為性。
能障信心為業。
而悔者則悔善悔惡而心不定也。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衆生。
問于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
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
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衆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
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言決定信者謂決定信得本來是佛不假外求。
若大梅雲任你非心非佛我自即心即佛之類。
善男子。
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
種種取舍皆是輪回。
未出輪回而辨圓覺。
彼圓覺性即同流轉。
若免輪回無有是處。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
又如定眼由回轉火。
雲駛月運。
舟行岸移。
亦複如是。
善男子。
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
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
觀佛圓覺而不旋複。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先答第一疑。
言如來寂滅性本無始終生滅輪回之事。
而有始終生滅等者。
皆是業識随六種因緣相續成輪回心。
故有輪轉耳。
世為遷流界為方位。
謂一切時一切處皆由此六因流轉也。
始終者。
是種子生現行。
以種子為始現行為終。
此即當有因也。
生滅者。
謂現行生種子。
以現在現行為生。
流入未來作種子為滅。
是相續因也。
此二種為親因緣。
前後者。
謂前念引生後念。
即等無間緣。
以其在因果中間有相不斷等而開導。
是相因也。
有無者。
謂心境相生。
有則俱有。
無則俱無。
即所緣緣。
是顯示因也。
聚散者。
謂緣會則聚。
緣離則散。
即種種業增上緣。
如轉輪王有勝勢用作增上事。
是作因也。
起止者。
謂已上衆緣止滅方得生起。
是待因也。
具前四緣辦有漏法。
具後一緣辦無漏法。
今言如來寂滅性本無雜染。
由随染緣而成雜染。
本無清淨由随淨緣而成清淨。
如是染淨念念相續循環往複。
或取穢而舍淨。
或舍穢而取淨。
所以動念息念皆在始終生滅等中輪轉。
若是舍六因轉八識盡二障出二死無輪回性者。
則知圓覺自性本來不動。
若是六因未盡八識未轉二障未除二死未出者。
在輪回中辨圓覺性。
彼圓覺性雖是寂滅不動。
即随染淨二緣流轉矣。
既在輪回。
則觸處粘着。
而說能免輪回者無有是處。
下以四喻發明淨圓覺心本無流轉随八識而有流轉。
動目能搖湛水者。
謂湛水不動因目動而見湛水動。
喻妙湛覺性本不動。
因無明一動轉成業識。
而妙湛覺性亦随業識而動也。
定眼由回轉火者。
由因也。
火本未曾輪轉。
因定眼而見火輪回轉。
喻覺性本無流轉。
因七識定執為我。
随所生所系故見有流轉耳。
故譚子雲。
瞰回流者頭目自旋。
作環舞者宮室皆轉。
雲駛月運者。
謂月本不馳。
因雲駛而見月馳。
喻覺性任運而轉未嘗馳流。
因意識馳流奔逸諸境。
故見覺性亦馳流耳。
舟行岸移者。
謂岸本不移。
因舟行故見岸移。
喻覺性本不遷流。
因前五識随境遷移。
故見覺性亦遷移耳。
由是而知。
目動者則見湛水必搖
頂禮佛足。
右繞三匝。
長跪叉手。
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
善為一切諸菩薩衆。
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
與諸衆生開發蒙昧。
在會法衆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
世尊。
若諸衆生本來成佛。
何故複有一切無明。
若諸無明衆生本有。
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
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
一切如來何時複生一切煩惱。
惟願不舍無遮大慈。
為諸菩薩開秘密藏。
及為末世一切衆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
如是三請終而複始。
由聞一切衆生本來成佛。
恐人生疑。
此菩薩能以金剛智斷人之疑。
故乘機發問。
所謂劍為不平離寶匣也。
善為下領贊如來善說方便。
世尊下正陳三疑。
一疑衆生若是本來成佛則不當有無明。
此知不變而不知随緣者執也。
二疑若無明本有則不當說本來成佛。
何故複說衆生本來成佛此知随緣而不知不變者執也。
三疑若謂十方異生本來成佛後起無明。
則一切如來既已成佛。
何時更生一切煩惱。
此則生可成佛則佛亦可成生。
是凡聖混亂之執也。
此個疑團。
直是金剛圈栗棘蓬。
吞不入吐不出。
是為末世衆生參禅起疑情之樣子。
不異黃龍三關語。
惜乎世尊無端注破。
秘密藏者謂此法門衆生共證衆生不知。
故曰。
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
具足聖人法聖人不會。
此藏未曾開時千難萬難。
若開時不消彈指頃。
要須鑰匙在自己手裡始得。
言了義法門者。
謂若開此藏門。
一時盡見底蘊。
更無藏覆。
則既斷其疑複盡其悔。
蓋疑者于諸谛理疑豫為性。
能障信心為業。
而悔者則悔善悔惡而心不定也。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衆生。
問于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
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
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衆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
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
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言決定信者謂決定信得本來是佛不假外求。
若大梅雲任你非心非佛我自即心即佛之類。
善男子。
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
種種取舍皆是輪回。
未出輪回而辨圓覺。
彼圓覺性即同流轉。
若免輪回無有是處。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
又如定眼由回轉火。
雲駛月運。
舟行岸移。
亦複如是。
善男子。
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
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
觀佛圓覺而不旋複。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先答第一疑。
言如來寂滅性本無始終生滅輪回之事。
而有始終生滅等者。
皆是業識随六種因緣相續成輪回心。
故有輪轉耳。
世為遷流界為方位。
謂一切時一切處皆由此六因流轉也。
始終者。
是種子生現行。
以種子為始現行為終。
此即當有因也。
生滅者。
謂現行生種子。
以現在現行為生。
流入未來作種子為滅。
是相續因也。
此二種為親因緣。
前後者。
謂前念引生後念。
即等無間緣。
以其在因果中間有相不斷等而開導。
是相因也。
有無者。
謂心境相生。
有則俱有。
無則俱無。
即所緣緣。
是顯示因也。
聚散者。
謂緣會則聚。
緣離則散。
即種種業增上緣。
如轉輪王有勝勢用作增上事。
是作因也。
起止者。
謂已上衆緣止滅方得生起。
是待因也。
具前四緣辦有漏法。
具後一緣辦無漏法。
今言如來寂滅性本無雜染。
由随染緣而成雜染。
本無清淨由随淨緣而成清淨。
如是染淨念念相續循環往複。
或取穢而舍淨。
或舍穢而取淨。
所以動念息念皆在始終生滅等中輪轉。
若是舍六因轉八識盡二障出二死無輪回性者。
則知圓覺自性本來不動。
若是六因未盡八識未轉二障未除二死未出者。
在輪回中辨圓覺性。
彼圓覺性雖是寂滅不動。
即随染淨二緣流轉矣。
既在輪回。
則觸處粘着。
而說能免輪回者無有是處。
下以四喻發明淨圓覺心本無流轉随八識而有流轉。
動目能搖湛水者。
謂湛水不動因目動而見湛水動。
喻妙湛覺性本不動。
因無明一動轉成業識。
而妙湛覺性亦随業識而動也。
定眼由回轉火者。
由因也。
火本未曾輪轉。
因定眼而見火輪回轉。
喻覺性本無流轉。
因七識定執為我。
随所生所系故見有流轉耳。
故譚子雲。
瞰回流者頭目自旋。
作環舞者宮室皆轉。
雲駛月運者。
謂月本不馳。
因雲駛而見月馳。
喻覺性任運而轉未嘗馳流。
因意識馳流奔逸諸境。
故見覺性亦馳流耳。
舟行岸移者。
謂岸本不移。
因舟行故見岸移。
喻覺性本不遷流。
因前五識随境遷移。
故見覺性亦遷移耳。
由是而知。
目動者則見湛水必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