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類解卷第三本

關燈
二義一則由一類上根之人已依前二空觀門證入畢更不假修三觀諸輪故稱别二則此三觀諸輪各各自别隻如三觀或是一人具修三觀或隻修一觀或修二觀或單複交絡遂成二十五輪被二十五種人故稱别也于中前二章經三觀修行後二章經兩重除障今威德章即正明三觀行相也。

     于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言威德者此有二義一約事說二約理說且事說者譬如有人有威故令下畏之有德故令下慕之理說者威字如道如德蓋威即圓覺體德即圓覺用何以知之華嚴法界觀序雲甚矣衆生之迷也身反在于心中若大海之一漚耳而不自知有廣大之威神而不能用又道德經雲民不畏威則大威至解雲小威者死生也大威者道體也由此門三觀成就功用猛利邪魔不能撓妄惑不能侵故表菩薩于圓覺體用中得大自在故曰威德。

     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别如是随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

     廣為我等分别如是随順覺性者此是領前章依凡賢聖果地位漸證之經文也令諸菩薩覺心光明至而得善利者此領前章居一切時不起妄念等忘心頓證之經文也覺心光明者謂前聞佛說漸證頓證法門使一切菩薩了達本覺真心之體于此體上起大光明遍照法界之妙用此之覺心光明顯發者有類楞嚴雲如我按指海印發光若就事說即佛手指上有紋印也若理說則表能入之智海印者即表所入之定即體也發光者表于體上起大妙用也承佛圓音承受也圓音者于一音中具一切音謂之圓者此是佛說圓頓之音也不因修習而得善利者謂聞此法門尚更不假三大阿僧祇修行而便克獲成就圓覺勝善利益何況勤而行之者也此謂之不曆化城便跻寶所楞嚴雲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勝淨妙心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随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惟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并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衆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于而複始。

     此中先立理也唯願下乃正請也譬如大城至非止一路此先舉喻也一切菩薩至非一方便此次舉法也大城者喻圓覺也四門者喻行門也何謂之行門即信解行證也隻如有一大城欲東門入者當示之以東路欲從西門入者當示之以西路南北亦然今一切菩薩亦複如是于三界之中度脫一切衆生掇送直至無上等正覺莊嚴諸佛國土豈是一方便而能了得此大事因緣然欲從信門入者當示之以信法欲從解門入者當示之以解法行證亦然良由病有千門藥生多品投機随器不得一同宗鏡雲根機莫等樂欲匪同然四門入所雖殊在一真見時無别如獲鳥者羅之一目不可以一目為羅理國者功在一人不可以一人為國此之謂也教中說凡度得一人成佛曰莊嚴者由佛果本具藉因飾成也。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谛聽當為汝說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于諸修行實無有二。

     稱性标本也無上妙覺在東則全東在西則全西南北上下亦然所謂六通四辟糠秕瓦礫小大精粗其運無乎不在所以華嚴雲法性遍在一切所一切衆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餘亦無形相而可得且一切諸佛果上得号為如來者蓋因地莫不因修此妙覺同證此妙覺皆從此妙覺而出也非唯一切如來從此而出乃至五蘊十二所十八界外及山河大地色空明暗一多大小凡聖染淨心境種種諸法亦盡從此妙覺而出也何以知之且如一切衆生于十二時中大開眼見時且道天為誰高地為誰厚山為誰青水為誰碧以至春為誰暄夏為誰熱秋為誰涼冬為誰冷莊子雲孰主張是孰維持是孰居無事而行樂是以此推之一切法盡從自己一段光明中發現稱自己之性與自己之性同一真體平等無二無二分無别無斷故一切菩薩若于此中起行修行更無兩個路皆是修前二空觀門于此觀中莫不破疑斷愛根塵普淨悲智雙行離境離心無能無所前後諸佛皆如是修行豈有二法乎。

     方便随順其數無量圓攝所皈循性差别當有三種。

     此約随機之行以舉數也若據佛說一代時教法門皆是用方便法宜對機治病其數自有無量無邊卒難窮盡今且圓融收攝循随此中根衆生之性差别不同者當有三種也良為衆生根性利鈍不同煩惱厚薄沉掉不等随其機性設教多端若不如此則難為趣入故楞嚴雲所說非所應于彼為非說彼彼諸病人良醫為處方今此中根衆生其性雖有萬差而靜幻寂三門一時收盡也。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

     此下正示三觀初泯相澄神觀中初标本也此乃于前經開解謂若欲入此觀者當須先且了悟自己分上本有靈明圓覺也。

     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

     此正釋起行也上悟淨圓覺者屬解此以淨覺心取靜為行者屬行有解無行如有目無足有行無解如有足無目單輪隻翼不能飛運既了悟覺性此是行本必須依解而修方為妙行譬如膏明相賴目足更資意謂用了悟清淨本覺真心為本于十二時中一向取靜悄悄地為所行之行禅雲一念萬年去古廟香爐去寒灰枯木去一條白練去所以達磨雲外息諸緣内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又寶藏論雲夫入道之徑内虛外靜如水澄凝萬象光映其意不沈其心不浮不出入湛寂自如此乃還家捷徑治病神方前來十二時中一向用動底心此之動心是識所以不見識今内澄故息種種攀緣妄念心中才靜靜即是智以此之故方始覺知無量劫來分别業識前念續後念後念續前念如此煩動元不曾少住也。

     圓覺經類解卷第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