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類解卷第三本
關燈
小
中
大
者亦與此經之意符合且第一牛全黑第二牛半白半黑第三牛全白第四牛又成黑頌其一曰初學看牛日牛兒盡力争愛從荒草去又向坦途行轉鼻繩難拽加鞭恨轉生而教犯苗稼由要及時耕二曰蓦地轉頭來胸腰黑漸開出欄差笛引歸晚野歌催見鬥情猶墳逢群目尚擡良由鞭索在心地漸成灰三曰且喜全軀白安眠露地中身心如土木聞見若盲聾一朵雲生谷成團雪堕空皓然無異色不與衆牛同四曰已白仍回黑還君舊日牛亂山閑放縱千古更無憂渴飲逢饑啖和光亦混流迢迢凡聖外誰敢向前收然此四牛隻如妄認四大為自身相等此即黑牛其次普眼章初入我空觀者即半白半黑牛其次證得二空之理見六根清淨六塵清淨乃至内四大依報正報世出間法八萬四千陀羅尼門悉皆清淨此露地白牛到此十對之境混融一緻此即最後黑牛是知一心之法窮本極末禅教無異始終一同但以闇證禅人徇文學士自以為肝膽楚越爾嗚呼是說是以息诤不然則轉增後人之病何利益之有哉是宜察焉。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無了知不辨真實。
此忘心頓證也謂前說凡賢聖果地位階降漸次乃就機說有深淺不同又恐後人随語生執執實有地位定存漸次若如此者則悟入無期故又示之以安心随順也令人速證圓覺所以永嘉雲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也文三初妄心入覺内一指示心文有四節言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此第一節于諸妄心亦不息滅此第二節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此第三節于無了知不辨真實此第四節世尊到此複告清淨慧菩薩雲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居處一切行住坐卧之時不得起妄想之念行時不得起行念住時不得起住時念坐時不得起坐時念卧時不得起卧時念一念不生前後際斷然後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何也既知是妄即全妄為真以至舉足下足鳥道無殊坐卧經行莫非去路譬如波外無水前若不止息無量劫來颠倒攀緣分别妄想生死之心者即是着常見此則若更止息真心者又落斷見所以雲我師說法常依二谛定有着常定無著斷是故智者不着斷常所以禅宗雲死蛇拈得作獰龍糞土握來成至寶也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者謂此行住坐卧着衣吃飯妄想境界全是圓覺妙境更不可分别此是生滅畜生餓鬼地獄人天生死凡夫之境界也于無了知不辨真實者謂于無分别了知境界之中亦不辨别此是真實涅槃是諸聖人境界所以道衲僧行履要周旋坐卧經行觸處圓舉步直教千聖外擡眸常在月明前也蓋第一則不起妄第二不滅真第三不作凡見第四不作聖解凡聖俱盡一念不生即是圓明妙覺之心此謂之忘心頓證也亦可一忘妄二忘滅三忘知四忘辨也問此忘心頓證未審就何處耶答隻就前凡賢聖果四位之中忘矣若于地位中能忘其差别之相名頓證也亦可行人以此安心于一切法悉得般若現前也。
彼諸衆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随順覺性。
二依法頓入也是法門即忘心頓證法門驚則初心怖則相續心畏則決定心聞則聞慧信解則思慧受持則修慧謂彼當根之衆若聞此方便法門心無疑惑體達領受任持則怛然合道與本覺相應也。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衆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衆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
此驗果知因也如金剛經曰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億佛所種諸善根此謂以今生得聞得信得解之果驗過去曩劫種植善根之所以也。
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功種智。
此即成佛智然此智有三種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且一切智者即自覺道種智覺他一切種智即覺滿然初即小乘次即菩薩後即佛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無取亦無證無菩薩衆生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别衆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随順末世諸衆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供養恒河佛功德已圓滿雖有多方便皆名随順智。
偈中初一偈圓覺無證次二偈就機說證後二偈頓悟圓滿貫前後章意者。
第一文殊一章通為上中下三根之人開解第二普賢一章通為上中下三根之人開行第三普賢一章依文殊之解及普賢之行入二空觀兼仿修法界觀既入觀方有疑故有第四剛藏一章發起三疑請問于佛既有疑心推究輪回根本故有第五彌勒一章請問斷除輪回根本佛令斷貪愛之心既斷貪愛之後行人到此行解具足必有所證故有第六清淨慧一章。
凡賢聖果地位階降掇送行人從凡入聖所以道因解起行因行入觀因觀起疑因疑有斷因斷有證問雲行人于普賢章入二空觀證入圓覺成佛否答成佛又難雲既入二空觀已成佛了何故更有剛藏之疑情彌勒章之貪愛清淨慧章之地位耶答能所分故謂普賢一章即行人能觀之智剛藏與彌勒二章皆是行人觀中所斷之惑清淨慧一章亦是行人觀中所證之地位是故此三章經文皆是觀中所除之節病病盡隻就觀中成佛離觀之外更無别有經文也又難雲既是觀中去節病之經何故卻于觀後宣說耶答此謂之言不并出文不累書理不頓顯所以在後今威德章者由世尊廣開方便說法度人或有一類上根之人于前六章經文中聞佛開示二空觀行相并斷貪愛輪回根本及示證入地位階級莫不一時踴躍歡喜悟明心地證入圓覺譬如出廄良駒才見鞭影而行也其間更有一類上根之人亦于六章經文中聞佛如是開解如是開示觀門如是遣疑斷惑如是證入差别但以根劣執粗不能入二空等觀譬如大寶埋在塵土之中于是威德自在菩薩傷迷救悟接下垂方以此之故遂起請問世尊作何方便救度中根之人故有此章經文又所雲别明觀行者此别之一字乃對前通明觀行得名此有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無了知不辨真實。
此忘心頓證也謂前說凡賢聖果地位階降漸次乃就機說有深淺不同又恐後人随語生執執實有地位定存漸次若如此者則悟入無期故又示之以安心随順也令人速證圓覺所以永嘉雲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也文三初妄心入覺内一指示心文有四節言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此第一節于諸妄心亦不息滅此第二節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此第三節于無了知不辨真實此第四節世尊到此複告清淨慧菩薩雲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居處一切行住坐卧之時不得起妄想之念行時不得起行念住時不得起住時念坐時不得起坐時念卧時不得起卧時念一念不生前後際斷然後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何也既知是妄即全妄為真以至舉足下足鳥道無殊坐卧經行莫非去路譬如波外無水前若不止息無量劫來颠倒攀緣分别妄想生死之心者即是着常見此則若更止息真心者又落斷見所以雲我師說法常依二谛定有着常定無著斷是故智者不着斷常所以禅宗雲死蛇拈得作獰龍糞土握來成至寶也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者謂此行住坐卧着衣吃飯妄想境界全是圓覺妙境更不可分别此是生滅畜生餓鬼地獄人天生死凡夫之境界也于無了知不辨真實者謂于無分别了知境界之中亦不辨别此是真實涅槃是諸聖人境界所以道衲僧行履要周旋坐卧經行觸處圓舉步直教千聖外擡眸常在月明前也蓋第一則不起妄第二不滅真第三不作凡見第四不作聖解凡聖俱盡一念不生即是圓明妙覺之心此謂之忘心頓證也亦可一忘妄二忘滅三忘知四忘辨也問此忘心頓證未審就何處耶答隻就前凡賢聖果四位之中忘矣若于地位中能忘其差别之相名頓證也亦可行人以此安心于一切法悉得般若現前也。
彼諸衆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随順覺性。
二依法頓入也是法門即忘心頓證法門驚則初心怖則相續心畏則決定心聞則聞慧信解則思慧受持則修慧謂彼當根之衆若聞此方便法門心無疑惑體達領受任持則怛然合道與本覺相應也。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衆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衆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
此驗果知因也如金剛經曰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億佛所種諸善根此謂以今生得聞得信得解之果驗過去曩劫種植善根之所以也。
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功種智。
此即成佛智然此智有三種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且一切智者即自覺道種智覺他一切種智即覺滿然初即小乘次即菩薩後即佛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無取亦無證無菩薩衆生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别衆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随順末世諸衆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供養恒河佛功德已圓滿雖有多方便皆名随順智。
偈中初一偈圓覺無證次二偈就機說證後二偈頓悟圓滿貫前後章意者。
第一文殊一章通為上中下三根之人開解第二普賢一章通為上中下三根之人開行第三普賢一章依文殊之解及普賢之行入二空觀兼仿修法界觀既入觀方有疑故有第四剛藏一章發起三疑請問于佛既有疑心推究輪回根本故有第五彌勒一章請問斷除輪回根本佛令斷貪愛之心既斷貪愛之後行人到此行解具足必有所證故有第六清淨慧一章。
凡賢聖果地位階降掇送行人從凡入聖所以道因解起行因行入觀因觀起疑因疑有斷因斷有證問雲行人于普賢章入二空觀證入圓覺成佛否答成佛又難雲既入二空觀已成佛了何故更有剛藏之疑情彌勒章之貪愛清淨慧章之地位耶答能所分故謂普賢一章即行人能觀之智剛藏與彌勒二章皆是行人觀中所斷之惑清淨慧一章亦是行人觀中所證之地位是故此三章經文皆是觀中所除之節病病盡隻就觀中成佛離觀之外更無别有經文也又難雲既是觀中去節病之經何故卻于觀後宣說耶答此謂之言不并出文不累書理不頓顯所以在後今威德章者由世尊廣開方便說法度人或有一類上根之人于前六章經文中聞佛開示二空觀行相并斷貪愛輪回根本及示證入地位階級莫不一時踴躍歡喜悟明心地證入圓覺譬如出廄良駒才見鞭影而行也其間更有一類上根之人亦于六章經文中聞佛如是開解如是開示觀門如是遣疑斷惑如是證入差别但以根劣執粗不能入二空等觀譬如大寶埋在塵土之中于是威德自在菩薩傷迷救悟接下垂方以此之故遂起請問世尊作何方便救度中根之人故有此章經文又所雲别明觀行者此别之一字乃對前通明觀行得名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