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類解卷第三本
關燈
小
中
大
心從凡入聖之差别故當此菩薩請問。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所不見本所不聞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
此文發者也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此指彌勒章說輪回及五性不可以心思言議之事也謂名是言語道斷法本無名故言議不及相是心之行處法本無相故心思不及所以雲理圓言偏言生理喪法無相想思則亂生尋常佛說諸相法門有染有淨破相法門染淨俱絕此已親睹已親聞畢獨未曾見未曾聞宣說如是頓教大乘染淨二法融通法門也小乘破我空曰小饒益菩薩破二空曰大饒益也。
願為諸來一切法衆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切衆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雲何差别令末世衆生聞此聖教随順開悟漸次能入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複始。
此請問者也重宣法王者前文殊章已說無上法王等今重說也一切衆生者即凡位也說菩薩者即三賢及十聖二位也如來世尊者即果位也此乃請問世尊凡賢聖果所證之法及所得涅槃中雲何有差别次第。
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末世衆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别汝今谛聽當為汝說時清淨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于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與衆生。
此明圓覺體上無修無證之理圓覺自性非性者謂十方諸佛圓覺自性本體上本無五性及貪愛輪回差别之性也性有循諸性起者則前差别之性皆有圓覺既有圓覺然圓覺之性有随緣義而圓覺不守自性能随諸差别性起遇聲聞人則成聲聞性遇緣覺人則成緣覺性遇菩薩人則成菩薩性遇不定性人則成不定性遇外道則成外道性然此圓覺性中本無取輪回本無證涅槃又于圓覺真實相中亦本無四聖及六凡所以永嘉雲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何以故菩薩衆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
此徴釋所以謂以何義故前文說無菩薩及衆生耶良由菩薩與衆生皆是對待之法得有其名亦名幻化不實之相但是約有垢故曰衆生約離垢故曰菩薩到此菩薩與衆生一道拂去故曰幻化滅故既然幻化滅盡于中非唯無取輪回之衆生亦無取修證之菩薩所以道諸佛衆生其猶影像涅槃生死俱是強名又雲凡名聖号皆是假稱殊相劣形并為幻化又雲世間名字假稱呼随順瓶盤與钗钏是知不用憎凡凡是妄立不用愛聖聖是假名若得聖凡情盡自然體露真常。
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
此恐未曉前文法說故此舉前文說幻化滅故無取證者有喻似人之眼根而眼隻能照見前種種差别之境不能照見自家之眼如刀不自斫指不自觸鏡不自照也若更将自家之眼見有一眼之時卻成兩眼然而圓覺性上本平等無二不可以加矣如瓶已滿更不再添佛佛道齊法法平等裡許全超獨脫離相絕名無四聖之高亦無六凡之下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若于平等性上别生分别之心更覓平等之性便是頭上安頭是也大凡儒釋道三教之書皆有舉法舉喻于舉喻中不過如周易中說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二義隻如彼雲近取諸身以幹為首以坤為腹以震為足以巽為服以坎為耳以離為目以艮為鼻以兌為口也遠取諸物者以乾為天以坤為地以震為雷以巽為木心坎為水以離為火以艮為山以兌為澤也又如道經近取諸身者為腹不為目也取諸物者三十輻共一毂也又如莊子雲天地一指此即近取諸身萬物一馬此遠取諸物今釋書亦然隻如第二普賢章雲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者此遠取諸物為喻此譬如眼不自見眼者此近取諸身為喻凡學聖人之書者不可不通此理也。
衆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于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别。
此明對機說證衆生無迷惑自己颠倒逐物則無有差别之義此迷倒即三細六粗既迷倒之甚不知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一切之法皆是幻化不實執為實有覺前念為非不覺後念此是凡賢聖三位之人也妄功用中者此是聖位中第七地已前菩薩皆是夢中修道謂到此地之後方純作無相觀蓋圓明證悟始知煩惱本無則見能斷智慧功用已是虛幻譬如夢中以藥治病得差窹後則藥病俱無故言妄功用中也。
若得如來寂滅随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此果位若證得十方諸佛一心寂滅相應無乖之理非獨是不見有所證寂滅之法亦無能證寂滅之人到此謂之二邊不滞能所俱絕一切處滿滿灑灑一切處密密彌綸八極峥嵘大千無處不周無刹不見所以道出頭天外看誰是個般人此上皆是總标凡賢聖果四位不異下文方是開四位一信位息滅相二賢位息異相三聖位息住相四果位息生相大分與起信四位同也。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增愛耽着五欲。
此十信位于中有二初具足貪嗔癡凡夫後十信凡夫今初此一段文乃是未入信位所以有此文者若不約凡迷即無信位故先釋雲衆生者指四生九類也由妄想我者此是所執之體及愛我者此是能執之見謂一切衆生九類自從無始曠大劫來因一念不覺妄想錯入父母胞胎被父精母血包褁自己一靈之性三緣和合遂生得此身這個是所執着底我而今又不知因起所由又于妄想一身之上又生起愛着之見謂這個是我眼我耳我鼻此是我手我足我身我姓我名一切處不得動着我等争人我并不曾有一個于此自覺知十二時中前念續後念後念續前念念念生滅如燈之炎炎如水之涓涓塵勞妄想情狀萬态俱順我則愛違我則憎于一切所耽着色聲香味觸法之五欲也。
若遇善友教令開悟。
即聞熏也。
淨圓覺性。
即内熏也本然空寂如鏡明潔物來則現物去則淨了無挂閡祖師道性上本無性為對求人說于法既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所不見本所不聞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
此文發者也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此指彌勒章說輪回及五性不可以心思言議之事也謂名是言語道斷法本無名故言議不及相是心之行處法本無相故心思不及所以雲理圓言偏言生理喪法無相想思則亂生尋常佛說諸相法門有染有淨破相法門染淨俱絕此已親睹已親聞畢獨未曾見未曾聞宣說如是頓教大乘染淨二法融通法門也小乘破我空曰小饒益菩薩破二空曰大饒益也。
願為諸來一切法衆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切衆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雲何差别令末世衆生聞此聖教随順開悟漸次能入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複始。
此請問者也重宣法王者前文殊章已說無上法王等今重說也一切衆生者即凡位也說菩薩者即三賢及十聖二位也如來世尊者即果位也此乃請問世尊凡賢聖果所證之法及所得涅槃中雲何有差别次第。
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末世衆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别汝今谛聽當為汝說時清淨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于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與衆生。
此明圓覺體上無修無證之理圓覺自性非性者謂十方諸佛圓覺自性本體上本無五性及貪愛輪回差别之性也性有循諸性起者則前差别之性皆有圓覺既有圓覺然圓覺之性有随緣義而圓覺不守自性能随諸差别性起遇聲聞人則成聲聞性遇緣覺人則成緣覺性遇菩薩人則成菩薩性遇不定性人則成不定性遇外道則成外道性然此圓覺性中本無取輪回本無證涅槃又于圓覺真實相中亦本無四聖及六凡所以永嘉雲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何以故菩薩衆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
此徴釋所以謂以何義故前文說無菩薩及衆生耶良由菩薩與衆生皆是對待之法得有其名亦名幻化不實之相但是約有垢故曰衆生約離垢故曰菩薩到此菩薩與衆生一道拂去故曰幻化滅故既然幻化滅盡于中非唯無取輪回之衆生亦無取修證之菩薩所以道諸佛衆生其猶影像涅槃生死俱是強名又雲凡名聖号皆是假稱殊相劣形并為幻化又雲世間名字假稱呼随順瓶盤與钗钏是知不用憎凡凡是妄立不用愛聖聖是假名若得聖凡情盡自然體露真常。
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
此恐未曉前文法說故此舉前文說幻化滅故無取證者有喻似人之眼根而眼隻能照見前種種差别之境不能照見自家之眼如刀不自斫指不自觸鏡不自照也若更将自家之眼見有一眼之時卻成兩眼然而圓覺性上本平等無二不可以加矣如瓶已滿更不再添佛佛道齊法法平等裡許全超獨脫離相絕名無四聖之高亦無六凡之下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若于平等性上别生分别之心更覓平等之性便是頭上安頭是也大凡儒釋道三教之書皆有舉法舉喻于舉喻中不過如周易中說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二義隻如彼雲近取諸身以幹為首以坤為腹以震為足以巽為服以坎為耳以離為目以艮為鼻以兌為口也遠取諸物者以乾為天以坤為地以震為雷以巽為木心坎為水以離為火以艮為山以兌為澤也又如道經近取諸身者為腹不為目也取諸物者三十輻共一毂也又如莊子雲天地一指此即近取諸身萬物一馬此遠取諸物今釋書亦然隻如第二普賢章雲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者此遠取諸物為喻此譬如眼不自見眼者此近取諸身為喻凡學聖人之書者不可不通此理也。
衆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于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别。
此明對機說證衆生無迷惑自己颠倒逐物則無有差别之義此迷倒即三細六粗既迷倒之甚不知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一切之法皆是幻化不實執為實有覺前念為非不覺後念此是凡賢聖三位之人也妄功用中者此是聖位中第七地已前菩薩皆是夢中修道謂到此地之後方純作無相觀蓋圓明證悟始知煩惱本無則見能斷智慧功用已是虛幻譬如夢中以藥治病得差窹後則藥病俱無故言妄功用中也。
若得如來寂滅随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此果位若證得十方諸佛一心寂滅相應無乖之理非獨是不見有所證寂滅之法亦無能證寂滅之人到此謂之二邊不滞能所俱絕一切處滿滿灑灑一切處密密彌綸八極峥嵘大千無處不周無刹不見所以道出頭天外看誰是個般人此上皆是總标凡賢聖果四位不異下文方是開四位一信位息滅相二賢位息異相三聖位息住相四果位息生相大分與起信四位同也。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增愛耽着五欲。
此十信位于中有二初具足貪嗔癡凡夫後十信凡夫今初此一段文乃是未入信位所以有此文者若不約凡迷即無信位故先釋雲衆生者指四生九類也由妄想我者此是所執之體及愛我者此是能執之見謂一切衆生九類自從無始曠大劫來因一念不覺妄想錯入父母胞胎被父精母血包褁自己一靈之性三緣和合遂生得此身這個是所執着底我而今又不知因起所由又于妄想一身之上又生起愛着之見謂這個是我眼我耳我鼻此是我手我足我身我姓我名一切處不得動着我等争人我并不曾有一個于此自覺知十二時中前念續後念後念續前念念念生滅如燈之炎炎如水之涓涓塵勞妄想情狀萬态俱順我則愛違我則憎于一切所耽着色聲香味觸法之五欲也。
若遇善友教令開悟。
即聞熏也。
淨圓覺性。
即内熏也本然空寂如鏡明潔物來則現物去則淨了無挂閡祖師道性上本無性為對求人說于法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