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類解卷第二末
關燈
小
中
大
生膚二十五七生肉增長二十六七生發毛爪甲二十七七各随善惡業苦相一一覺知二十八七生颠倒想二十九七現形色三十七毛爪增長三十一七至十五七人相具足三十六七生厭離想三十七七生五種惡想三十八七欲生之時母腹風起或上或下轉其兒身令倒懸頭向于産門猶如兩石夾山其身福者時心自念言我投浴池水中遊戲如堕高床華香之處其無福者時心自念言吾從高山堕落懸岸溝坑溷中或如地獄羅網荊棘之上及曠野石間劍戟之中愁憂無量又欲生之時母危兒怖生堕草上身體細軟風草觸身猶如履刀劍之上忽然失聲大叫其痛苦亦無量出生之後一七日内身中方生八萬戶蟲以此推之四生九類莫不皆因淫欲中而受其身以至竛竮五趣匍匐四生無由解脫者皆由愛欲為根本根是舉喻本是舉法何以知之伐樹不盡根數數更生樹斷愛不盡本數數得生苦良可為證。
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欲助成因也由者因也諸欲即境愛性即無量劫來種子由外塵境牽起愛心種子所以十二時中愛繩萬結情網千重因此愛心貪欲故造業造業故受報由此生死不斷因緣相牽譬如磁石吸針針乃北方鐵此屬陰石乃南方之物南屬陽由陰陽相感耳楞嚴雲我愛汝色汝憐我心以是因緣百劫千生常在纏縛肇雲衆生所以久流轉者皆由着欲故也若欲止于心無複生死也。
欲因愛生命因欲有衆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此明因欲故因果展轉更相依倚不斷欲謂貪淫命謂身命若無愛欲則不生此身當知一切衆生欲從能愛之心上有既于過去因有淫欲生得此身今生又就此身之上又生愛惜保護貪着之心由愛此身所以之故又依傍此身作來生淫欲之因因此又感來生生死果報如是展轉相續無窮故雲愛命為果。
由于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複生地獄餓鬼。
此惡業招苦報也違者不可意順者可意由愛彼境境不順心便生熱惱憎嫉起嗔之故或殺或害或打罵淩辱種種惡業若境順愛心而生染着淫盜飲啖侵奪绮妄種種惡業若于十二時中如此用心者遂感三途之報若起嗔心感地獄之報若起癡心感畜生之報若起貪心感餓鬼之報不言畜生者有二義故一欲成文二舉初後攝中間也。
知欲可厭愛厭業道舍惡樂善複現天人。
此造善招樂報也謂前文說衆生則不知不覺起惑造業堕于惡道今已知覺悟前來起貪欲之心非是善道深可厭舍念念即是愛厭于三途惡業之道遂舍去能造十惡之心卻起樂十善法功德之心修信進念定慧得十善之法若于十二時如此用心遂感人間及六欲天福報雖然如是亦未為善何也為人間有八苦天上有五衰八苦者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愛别離苦六怨憎會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陰熾盛苦五衰者一衣垢染二華鬘萎悴三兩腋汗流四體便臭穢五不樂本座廣說五衰八苦見文殊章。
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
此感色界不動業也依報謂又不知其前來愛造惡及愛造善之心但未免苦輪遂棄彼愛心及樂修善心一時皆舍去又不知此之舍心與彼愛心一般依前潤起愛心之本如此用心乃是有為之心感得色界漸漸增上無色界正報俱舍論雲梵王天人身長十由旬無色界天人身長三十六由旬不動業者謂因不動果不動也因則不被下欲界境之所動果則不被四禅心定之所動也如初禅不被欲界境之所動二禅又不被初禅境界之所動三禅又不被二禅境界之所動如是漸增至四空處天也。
皆輪回故不成聖道。
此總結也以是上來所說愛欲之心不斷受三途之報舍心不斷受上二界之報此皆三界生死出六道輪回者必先依佛所說斷除貪淫之心及能起愛渴之心愛心喻渴求水之謂報應雲事起必由其心報應必由其事是故自報以觀事而事可變舉事以責心而心可反譬如世人欲要流幹先須竭其源欲要湯不沸先須除其火所以古雲擁其流者未若在其源揚其湯者未若撲其火由源出于水源未在而水無窮火沸于湯火未撲而湯誰息故有在源之客不擁流而自幹有撲火之賓不揚湯而自止類斯而談可得詳矣厭其果者未若絕其因怖其苦者未若懲于惡因滋于果因未絕而果未窮惡生于苦惡未懲而苦讵息故使絕因之士不厭果而自亡懲惡之賢不怖苦而自離凡百君子書而誡欤所以道一切衆生輪回根本隻是貪欲及愛三字也前文殊章無明為生死根本此即發業也今彌勒章以貪愛為輪回根本此即潤業也諸經或說發業未若此經文簡而具備矣。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
此通妨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恐有此疑害其觀智隻如龐居士豈是真個萦妻育男養女貪着世間之事耶又如豬頭和尚等皆菩薩化現但是示現受生同于凡夫為欲利益調伏攝受教化一切衆生故也。
若諸末世一切衆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勤求如來圓覺境界于清淨心便得開悟。
此顯覺也一切衆生能舍諸欲及除增愛永斷輪回者此一段文約禅宗說之乃是熟處放教生其次勤求如來圓覺境界于清淨心便得開悟者乃是生處放教熟約教宗說者先是出礦後方成金已上經文總答彌勒前問欲遊如來大寂滅海雲何當斷輪回根本今告雲愛欲二字也。
善男子一切衆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
二明種性中總标因依發則顯發揮則揮散無明即根本煩惱謂一切衆生因背覺合塵貪欲之故遂發顯揮散根本無明是時便顯出聲聞性緣覺性菩薩性外道性不定性各各差别不同何故如此為始初遇着邪師教者則于人法二我上堅執不舍此障對于二乘為深若遇二乘之教說人空理雖已知人空其于法執未忘對前邪師為淺若遇菩薩之教對二乘又為淺也然此衆生覺性之上本無深淺之障但随其所薰習耳。
雲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此所依二障也凡夫有我執即前妄認四大為自身相故曰事障所以竛竮四生匍匐六道二乘有法執故曰理障所以有智無悲左此二障若在起信論謂之我執法執蓋起信說初于本覺上一念不覺動心為業相有所見為轉相境界現為現相起分别心為智相此心不斷為相續相此五皆謂之法執起取着之心為執著相于執着處計度其名字為計名字相此二相屬我執若在唯識謂之煩惱障及所知障為煩惱障障心心不解脫所知障障慧慧不解脫若在此經謂之理障事障若二障之體在起信論二障之義在唯識論二障之名在今經也天台教煩惱曰界内見思所知曰界外見思注曰我執即一蘊之色法執即四蘊之心在參同契謂之執事猶是迷契理亦非悟故楞嚴經雲初伏客塵煩惱又雲永斷根本無明大意皆同。
雲何五性。
此徴問也性
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欲助成因也由者因也諸欲即境愛性即無量劫來種子由外塵境牽起愛心種子所以十二時中愛繩萬結情網千重因此愛心貪欲故造業造業故受報由此生死不斷因緣相牽譬如磁石吸針針乃北方鐵此屬陰石乃南方之物南屬陽由陰陽相感耳楞嚴雲我愛汝色汝憐我心以是因緣百劫千生常在纏縛肇雲衆生所以久流轉者皆由着欲故也若欲止于心無複生死也。
欲因愛生命因欲有衆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此明因欲故因果展轉更相依倚不斷欲謂貪淫命謂身命若無愛欲則不生此身當知一切衆生欲從能愛之心上有既于過去因有淫欲生得此身今生又就此身之上又生愛惜保護貪着之心由愛此身所以之故又依傍此身作來生淫欲之因因此又感來生生死果報如是展轉相續無窮故雲愛命為果。
由于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複生地獄餓鬼。
此惡業招苦報也違者不可意順者可意由愛彼境境不順心便生熱惱憎嫉起嗔之故或殺或害或打罵淩辱種種惡業若境順愛心而生染着淫盜飲啖侵奪绮妄種種惡業若于十二時中如此用心者遂感三途之報若起嗔心感地獄之報若起癡心感畜生之報若起貪心感餓鬼之報不言畜生者有二義故一欲成文二舉初後攝中間也。
知欲可厭愛厭業道舍惡樂善複現天人。
此造善招樂報也謂前文說衆生則不知不覺起惑造業堕于惡道今已知覺悟前來起貪欲之心非是善道深可厭舍念念即是愛厭于三途惡業之道遂舍去能造十惡之心卻起樂十善法功德之心修信進念定慧得十善之法若于十二時如此用心遂感人間及六欲天福報雖然如是亦未為善何也為人間有八苦天上有五衰八苦者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愛别離苦六怨憎會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陰熾盛苦五衰者一衣垢染二華鬘萎悴三兩腋汗流四體便臭穢五不樂本座廣說五衰八苦見文殊章。
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
此感色界不動業也依報謂又不知其前來愛造惡及愛造善之心但未免苦輪遂棄彼愛心及樂修善心一時皆舍去又不知此之舍心與彼愛心一般依前潤起愛心之本如此用心乃是有為之心感得色界漸漸增上無色界正報俱舍論雲梵王天人身長十由旬無色界天人身長三十六由旬不動業者謂因不動果不動也因則不被下欲界境之所動果則不被四禅心定之所動也如初禅不被欲界境之所動二禅又不被初禅境界之所動三禅又不被二禅境界之所動如是漸增至四空處天也。
皆輪回故不成聖道。
此總結也以是上來所說愛欲之心不斷受三途之報舍心不斷受上二界之報此皆三界生死出六道輪回者必先依佛所說斷除貪淫之心及能起愛渴之心愛心喻渴求水之謂報應雲事起必由其心報應必由其事是故自報以觀事而事可變舉事以責心而心可反譬如世人欲要流幹先須竭其源欲要湯不沸先須除其火所以古雲擁其流者未若在其源揚其湯者未若撲其火由源出于水源未在而水無窮火沸于湯火未撲而湯誰息故有在源之客不擁流而自幹有撲火之賓不揚湯而自止類斯而談可得詳矣厭其果者未若絕其因怖其苦者未若懲于惡因滋于果因未絕而果未窮惡生于苦惡未懲而苦讵息故使絕因之士不厭果而自亡懲惡之賢不怖苦而自離凡百君子書而誡欤所以道一切衆生輪回根本隻是貪欲及愛三字也前文殊章無明為生死根本此即發業也今彌勒章以貪愛為輪回根本此即潤業也諸經或說發業未若此經文簡而具備矣。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
此通妨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恐有此疑害其觀智隻如龐居士豈是真個萦妻育男養女貪着世間之事耶又如豬頭和尚等皆菩薩化現但是示現受生同于凡夫為欲利益調伏攝受教化一切衆生故也。
若諸末世一切衆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勤求如來圓覺境界于清淨心便得開悟。
此顯覺也一切衆生能舍諸欲及除增愛永斷輪回者此一段文約禅宗說之乃是熟處放教生其次勤求如來圓覺境界于清淨心便得開悟者乃是生處放教熟約教宗說者先是出礦後方成金已上經文總答彌勒前問欲遊如來大寂滅海雲何當斷輪回根本今告雲愛欲二字也。
善男子一切衆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
二明種性中總标因依發則顯發揮則揮散無明即根本煩惱謂一切衆生因背覺合塵貪欲之故遂發顯揮散根本無明是時便顯出聲聞性緣覺性菩薩性外道性不定性各各差别不同何故如此為始初遇着邪師教者則于人法二我上堅執不舍此障對于二乘為深若遇二乘之教說人空理雖已知人空其于法執未忘對前邪師為淺若遇菩薩之教對二乘又為淺也然此衆生覺性之上本無深淺之障但随其所薰習耳。
雲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此所依二障也凡夫有我執即前妄認四大為自身相故曰事障所以竛竮四生匍匐六道二乘有法執故曰理障所以有智無悲左此二障若在起信論謂之我執法執蓋起信說初于本覺上一念不覺動心為業相有所見為轉相境界現為現相起分别心為智相此心不斷為相續相此五皆謂之法執起取着之心為執著相于執着處計度其名字為計名字相此二相屬我執若在唯識謂之煩惱障及所知障為煩惱障障心心不解脫所知障障慧慧不解脫若在此經謂之理障事障若二障之體在起信論二障之義在唯識論二障之名在今經也天台教煩惱曰界内見思所知曰界外見思注曰我執即一蘊之色法執即四蘊之心在參同契謂之執事猶是迷契理亦非悟故楞嚴經雲初伏客塵煩惱又雲永斷根本無明大意皆同。
雲何五性。
此徴問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