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要決卷第三

關燈
知真清謹長史。

    唯奉國王正法。

    行事終不作寒暑。

    從百姓索錢。

    真清淨沙門。

    唯奉如來正法修道。

    必不說吉兇從衆生覓施。

    長史所以稱戶主為好人者。

    為得他财錢。

    複不向人說其取受。

    僧尼所以稱檀越為信心者。

    為得他财施複不向人說其過愆。

    縱使多乞長史錢正誤正役終不免。

    縱使多施僧尼物正業正報終不亡。

    正課既不免。

    則不須乞長史物。

    正報既不滅。

    則不須施僧尼财。

    故事帝王者。

    但莫造妖逆劫盜鬥殺奸欺及諸罪過。

    而勤力田蠶。

    孝養父母。

    友順兄弟。

    慈愛妻兒。

    和睦諸親。

    遜悌鄉黨。

    供奉正課。

    若然者何但不畏官人長史。

    乃至不懼帝王。

    故孔子雲。

    内省不疚何憂何懼。

    若其違上所行。

    縱使車載黃金。

    送與帝王。

    亦終不免刑戮。

    何況乞官人長史錢。

    是以事道佛者。

    但滅三毒無明。

    勤身苦作以活性命。

    敬順師長。

    慈悲于一切衆生。

    斷除嫉妒我慢。

    遠離谄曲邪非。

    莫起一切惡行。

    随已所堪給濟困乏。

    若然者何但不畏僧尼道士。

    乃至不懼諸佛天尊。

    故維摩經雲。

    無畏是道場。

    無諸過故。

    若其違上所行者。

    縱使舍身命與佛亦終不免入地獄。

    何況施僧尼财。

    若官人枉法取百姓錢。

    國法終不舍。

    若僧尼破戒受檀越施。

    佛法終不原。

    國法終不舍。

    為身自執法治百姓佛法終不原。

    為身自行道化群生。

    官人尚自除名得重罪。

    何處有恩及百姓。

    僧尼尚自殁身入地獄。

    何處有福及衆生。

    故出身仕官者。

    不得同于庶民。

    出家修道者。

    不得同于凡俗。

    故官人則有衙府自異。

    道人則有寺觀自殊。

    官人則有倚公營私之愆。

    道人則有傍是行非之過。

    非傍公則不得作威恩以營私。

    非傍聖則不得說禍福以行僞。

    非明王不能制彼濁官吏。

    非正見不能定彼僞僧尼。

    溫室之經多說利養。

    至于講說歲有百千遺教之經。

    專明禁戒。

    至于講說未見一人。

    以此參驗足明心迹。

    化誘取物。

    剝脫貧窮不問有無。

    唯多即喜。

    夫上古薄賦斂省徭役。

    猶稱為聖主。

    況修習出世之道。

    而劫奪無厭。

    如此外道無明。

    非明王不能制禦。

    故勝鬘經雲。

    餘衆生于諸深法堅着妄說。

    違背正法。

    習諸外道腐敗種子者。

    當以王力天龍鬼神力而調伏之。

     夫先王茅茨土階。

    惡衣菲食。

    而憂養兆民者。

    稱為聖君。

    金屋瑤台。

    食珍衣绮。

    而暴亂蒼生者。

    稱為暗主故聖君能撫諧百姓。

    而國泰身安。

    闇主乃殘滅黔梨。

    而國亡身滅。

    況乎世尊大覺棄聖位。

    于轉輪不入香味色聲。

    證無上之真道。

    法身常住。

    應六趣而引接群生。

    持缽巡門。

    乞常餐而度慈五濁。

    豈存心于绮練。

    豈留意于僞形。

    若以滋味美色為懷。

    猶乖堯舜養民之道。

    若以實刹銀基為念。

    乃同桀纣亂國之心。

    非理勞弊含生。

    甯得稱為三界慈父。

    違道懷私愛己。

    甯得稱為天人大師。

    其有弟子聲聞之衆。

    并令舍俗于空閑。

    或居冢墓以調心。

    或依山林而學靜。

    應器三衣錫杖行住恒與同居。

    活命取濟随緣少欲遠于貪着。

    複設經律明訓。

    兼以垂誨将來尚不得。

    以持行為心。

    豈得以破戒為意。

    至于像法流末正教沉淪。

    慧目者寡。

    生盲者衆。

    不複遵其聖軌。

    唯逐财色聲名誘化無識群迷。

    廣構僧房殿塔。

    營造僞像罄竭資财。

    唯大唯高争名争勝。

    飾以金銀。

    彩色炫耀。

    無目衆生燒香禮拜。

    颦眉稱為供養諸佛。

    内心實恒波浪。

    外相詐見禅儀。

    竟無饒益之心。

    唯有規圖之志。

    群隊揚聲喚。

    佛何曾有微覺之情。

    相率大唱善哉。

    讵懷片善之意。

    匆匆争頭逐食。

    喻于獵狗尋膻。

    擾擾競覓施财。

    劇于飛蛾赴火。

    不辨菽麥之狀。

    亦複說法化人。

    當身見自被囚。

    焉能為人解縛。

    但知勸他布施。

    不悟己自悭貪。

    仍号我是沙門。

    施者當應獲福。

    莫省己之長短。

    破戒違律之愆。

    奸非谄曲恣僞。

    猶稱如來釋種。

    故知。

    破滅正法非是外人。

    甯更有蟲内傷師子。

    故佛藏經雲。

    舍利弗。

    我法實以多供養故後當疾滅。

    夫複有傍。

    是行非淫亂。

    以為相大乘。

    酒肉貪嗜無厭。

    名為不生分别。

    妄語惡口兩舌。

    乃雲言語性空。

    未解一念澄心。

    猖披以為解脫。

    争有争無之鬥訟。

    競斷競常之是非。

    随心憎愛之毀譽。

    逐語尋言之戲論。

    着空斷修諸行。

    不以六度在懷。

    聞道法性無生。

    并舍因緣業果。

    不複尊敬師友。

    放逸慠佷淩人。

    觸目無一所知。

    即号我離文字。

    經藏都未深入。

    智海于何出生。

    雖誦句偈微言。

    實不識其玄旨。

    依他經論言說亦道。

    我無所求執。

    此無記癡心以為同塵。

    晦迹食穢憑河受辱。

    誇為有力大人無明。

    縱志貪餐口言無心。

    任運學諸世間邪術。

    将作種智多能禱祀厭詛。

    求恩自诳人稱我善。

    親彼财交色合疏其骨肉。

    善遊賣假僞之印符。

    取資财以潤屋針疚。

    合煉金石蔔筮推步。

    盈虛咒禁占相吉兇。

    巫觋呼神喚鬼朋黨。

    共相親狎扇惑老妪小兒。

    稱為救度病苦衆生。

    其間唯行奸非剝脫。

    甘言誘人衣食百倍。

    多世巫醫自矜結。

    好貴人自美狎遊名德。

    恃托先王典籍。

    炫賣取人錢财。

    貪欲積聚無崖。

    講教遂妄勞倦。

    逢迎富勢豪貴。

    不覺面柔足恭。

    以此活婦養兒一。

    何不知慚恥。

    聞人說己之過。

    無心克己複仁。

    淫逸聲色混淆。

    不顧禮儀風俗。

    即聾從昧與頑用嚣。

    積習生常稱之為道。

    其猶淫女成性無憚。

    世之毀譽久處。

    鮑魚之肆不聞其臭。

    此乃真是禽獸。

    真是闡提。

    真是愚癡。

    真是殘賊。

    苟貪目下之利。

    将來何以逃殃。

    長惡不悛敗亡可俟。

    淑人君子可不戒哉。

    故易雲。

    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

    有不善未嘗不知之。

    未嘗複行。

    豈甚虛矣。

     為道者除僞修真。

    為政者除惡樹善。

    不除惡不名治政。

    不除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