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要決卷第三

關燈
說亦無所得。

    若說有得。

    是魔眷屬。

    非我弟子。

    佛藏經雲。

    如來于法都無所得。

    有所滅故名為涅槃。

    亦不見有得涅槃者。

    又雲。

    有所得者。

    于我法中即是邪見。

    是名大賊。

    一切世間天人中賊。

    是名一切世間怨家諸佛大賊。

    夫聖人應化誘導群生。

    擁立指歸非為了義。

    但凡愚無智。

    即謂别有一佛可求。

    求之不已。

    遂生邪見。

    故楞伽經雲。

    佛告大慧。

    為無為涅槃故說誘進行菩薩行者。

    此及餘世界修菩薩行者。

    樂聲聞乘涅槃。

    為令聲聞乘進向大乘。

    化佛受聲聞記。

    非是法佛。

    夫至如釋迦出世。

    一生補處菩薩數若恒沙。

    亦應一一作佛。

    若其一一作佛。

    則無日無佛出世。

    縱令一一作佛。

    作佛已後更欲何為。

    夫修出世道而求作佛者。

    無異世間愚人才蒙一位一班則欲圖謀帝道。

    背國圖君則是逆賊。

    違道求佛豈是順人。

    許由山谷之士尚無意于萬乘。

    況出世智人豈有心于十号。

    至如維摩诘文殊師利央掘魔羅等。

    并是過去他方出世。

    應化諸佛猶自作菩薩弟子之衆。

    助釋迦弘道教化衆生。

    何處始發心修道至理都未思量。

    乃承彼謗進之假名。

    遂望三大阿僧祇劫而得作佛。

    故大智度論雲。

    但為世俗故說有須陀洹乃至佛。

    何以故。

    一切諸法實無我相。

    今用分别須陀洹果乃至佛。

    是世俗法。

    夫老君之為柱史。

    孔子之宰中都。

    并為助國行道居斯下末。

    是以聖人開化出處萬途。

    或舍帝位而出家。

    或懷聖道而入俗。

    此并為抑揚群品舒卷行藏。

    便居高位者不恃貴以矜尊。

    處下僚者不怨卑以憂辱。

    故釋迦自持應器。

    孔丘願得執鞭。

    況乎碌碌凡庸而辄自尊誇重。

    故聖人應化如此。

    豈有定體而為佛相哉。

    老君孔子皆是出世聖人。

    未見修道願作者。

    唯聞佛有放光功德鹹共尚之。

    不察了義根源而貴假名。

    未用遂即希求此号。

    不覺與理相違。

    夫佛者以覺悟大慈法身得名。

    非以三十二相得号。

    今乃以無明三毒之見希求作佛形容者。

    豈關至理。

    故金剛波若經雲。

    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

    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維摩經雲。

    佛身者則法身也。

    夫法身無相。

    豈有佛身色像于其間哉。

    故大智度論雲。

    有二種因緣。

    一者福德因緣。

    二者智慧因緣。

    欲引導福德因緣衆生故用三十二相身。

    欲以智慧因緣引導衆生故用法身。

    法身有二種衆生。

    一者知諸法假名。

    二者著名字。

    為著名字衆生故說無相。

    為知諸法假名衆生故說三十二相。

    夫中道正說如此。

    佛理可不悟之哉。

    故涅槃經雲。

    佛者名覺。

    既自覺悟。

    複能覺人天。

    若有此覺佛理足明。

    若無此覺何以求佛。

    故法華經雲。

    舍利弗。

    汝等當信佛之所說。

    言不虛妄。

    舍利弗。

    諸佛随宜說法。

    意趣難解。

    所以者何。

    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所以者何。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

    舍利弗。

    雲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

    諸佛世尊欲令衆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于世。

    欲示衆生佛之知見故出現于世。

    欲令衆生悟佛知見故出現于世。

    欲令衆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于世。

    佛告舍利弗。

    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

    唯以佛之知見示悟衆生。

    舍利弗。

    如來但以一佛乘法為衆生說法。

    無有餘乘若二若三。

    舍利弗。

    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

    夫佛之一乘知見者。

    即謂無相無作無為無得。

    法身清淨無生究竟種智也。

    故金剛般若經雲。

    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

    汝于來世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以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燃燈佛與我授記。

    汝于來世當得作佛。

    号釋迦牟尼。

    何以故。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夫如體畢竟寂滅無生。

    誰有求而得者。

    故經雲。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故名如來。

    又雲。

    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夫佛既離相。

    心何所希求。

    若有希求豈非邪見。

     出家修道專以咒術防身為道者。

    此乃與鬼神為怨。

    何名薰修大慈之行。

    故佛每說正法。

    一切天龍鬼神皆悉集聽。

    未見佛起嫌心以咒驅逐。

    但令開發道眼而起大慈。

    今者修道都不觀身無常多諸過患。

    先以咒詈呵鬼防護穢濁之身。

    豈是奉持大師教旨。

    故涅槃經雲。

    比丘不應作治身咒術六十四能十八或人咒術。

    夫三世諸佛皆以般若大悲為本。

    不以罵鬼咒術為宗。

    猶五帝三皇皆以慈儉淳樸為基。

    不以禁令嚴刑為本。

    若修道專以咒術而伏鬼神者。

    猶治政專以刑罰而威百姓。

    刑罰為治。

    不久必亂。

    咒術為道。

    不久必邪。

    故知咒術非修道之方。

    刑罰非緻治之體。

    故大智度論雲。

    大悲是一切諸佛菩薩之根本。

    是般若波羅蜜之母。

    諸佛之祖母。

    又雲。

    諸咒術中般若波羅蜜是大咒術。

    何以故。

    能常與衆生道德樂故。

    餘咒術樂因緣能起煩惱。

    又不善業故堕三惡道故。

    故雲。

    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

    無上明咒。

    無等等明咒。

    三世諸佛皆用是明咒。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夫般若波羅蜜者。

    是心體實智。

    此智能破煩惱斷妄除邪。

    以能除邪故名為神咒。

    夫除邪者。

    謂除我心邪妄。

    非謂咒彼鬼神。

    但令我心體真無邪。

    鬼神自然不擾。

    故老子雲。

    以道莅天下。

    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

    其神不傷人。

     夫若口誦般若波羅蜜而不内除邪妄者。

    無異鹦鹉學佛語。

    以能持此咒故得無上菩提。

    若□不持此咒必無除邪得道之理。

     如來令遣出家修道人著壞色糞掃納衣者。

    一為破愛好我慢。

    二為居山林曠野要人不圖。

    三為趣得供身不為貪覓。

    四為示見少欲知足教化衆生。

    今者乃有深練好缯。

    翦作花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