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要決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之理故。
法華經雲。
我為設方便說諸菩薩道。
示之以涅槃。
我雖說涅槃。
是亦非真滅。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夫若得體解大道則能出死入生。
雖複應感群方心常寂滅。
既得動而常寂。
何處更有涅槃哉。
故思益經雲。
若人于諸法滅相中求涅槃者。
當知是輩皆為增上慢人。
世尊。
正行道者。
于法不作生。
不作滅。
無得無果。
佛藏經雲。
若人得涅槃者。
是人不随如來出家。
随六師出家。
舍利弗。
當知是人是為法賊入我法中。
當知是人污辱我法。
當知是人為是大賊。
惡生死而愛涅槃者。
猶惡貧賤而愛富貴。
惡貧賤而愛富貴非道德之宗。
惡生死而愛涅槃非真如之旨。
故懷道德者始得身居富貴。
體真如者始得神遊涅槃。
故居富貴者終不得嫌其貧賤。
遊涅槃者必不得惡其生死。
若以生死涅槃為是非。
名為增上慢。
若以貧賤富貴為得失。
名為倒置人。
故君子能處賤貧。
菩薩能入生死。
若以富貴為道德。
齊景公不應被尼甫非。
若以寂滅為真如。
舍利弗不應被淨名責。
故知愛富貴而作三公者。
不及初入仕道德人。
愛涅槃而證四果者。
不及初發心菩薩。
此乃内外明着事理顯然。
終身不悟邪愚之甚。
修道獨處坐禅用心精進。
或見佛身菩薩身真人羅漢身。
天尊老君身神仙身。
及過往有名号賢德身。
并談說妙言稱道授法。
即以為真者。
此大大邪惑。
何以故。
夫諸佛菩薩天尊老君等。
并是過去出世聖人。
當今無有見其真狀者。
今日但聞其名見其形像而已。
誰複識其面目哉。
其形像者并是世間工巧影響而作。
未必即得似彼真形。
今乃想其僞形為真狀者。
此之邪惑颠倒。
全是不近人情至。
如嬰兒弱喪年長成大。
本生父母見尚不識。
況我非彼所生。
複是異世而能識之者哉。
若其法身應化無種不為。
豈止守其本狀。
若其取此而為真應者。
必入魔網不疑。
故魔亦能種種變化惑作佛身菩薩之身。
亦能宣說妙法。
自非大乘慧眼不能别之。
若入魔網全不及元不修道。
以此而議坐禅。
所有境界并不得取以為證。
縱使放光動地彌不得信之。
但當正心不動。
魔事即自亡滅。
故維摩經雲。
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
西升經雲。
不受于邪。
邪氣自去。
凡人同生一類不因紹介者尚不得辄與款懷。
況彼非類幽昧而造次信之者也。
若其目擊道存者。
理自絕于言論。
若其不爾必須勘當是非。
夫世間人事猶不得以言貌取人。
況出世冥理得以色聲為證。
故康子饋藥。
孔子拜而受之曰。
丘未達不嘗之。
此良有以也。
聖人尚爾。
況其凡哉。
故物理不可睹迹即信。
一一皆須察之。
故大智度論雲。
多聞持戒禅未得漏盡法。
雖有此功德此事不可信。
涅槃經雲。
迦葉白佛言。
世尊。
我今不依是四種人。
何以故。
如瞿師羅經中佛為瞿師羅說。
若天魔梵為欲破壞變為佛像。
具足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圓光一尋。
面部圓滿猶月盛明。
眉間豪相白逾珂雪。
如是莊嚴來向汝者。
汝當檢校定其虛實。
既覺知已應當降伏。
世尊。
魔等尚能變作佛身。
況當不能作羅漢等四種之身。
坐卧空中。
左脅出水右脅出火。
身出煙炎猶如火聚。
以是因緣我于是中心不生信。
或有所說不能禀受。
亦無敬念而作依止。
佛言。
善男子。
于我所說若生疑者尚不應受。
況如是等。
是故應當善分别是善不善可作不可作。
如是作已長夜受樂。
修道願生值彌勒者。
此大邪癡。
何以故。
夫修道者。
破無明見發種智牙。
斷四生業滅三塗苦。
出入六道教化衆生。
回向無上菩提罔知限極。
此則是法身自在解脫見知。
若然者彌勒恒在目前。
何須願值。
故奄提遮經雲。
我常念所思。
大聖之所行。
未曾與汝異。
何事不清淨。
如不爾者。
即是無明常沒不出。
縱值彌勒亦未識之。
何以故。
三毒肉眼不辯賢愚。
但聞彌勒之名不識彌勒之狀相。
學論其彌勒複不見彌勒之理。
徒言此願知複何成至。
如釋迦出世。
舍衛大城不見佛者豈止千萬。
以此而議會須開心見道。
無目暗願何為哉。
何以故。
若夫智不聾盲即是慧眼。
慧眼者即無所不見。
無所不見者則能見佛。
見佛者謂見真佛。
非是化佛。
化佛有生有滅。
真佛無去無來。
無去無來遍滿三界。
愚無慧眼不能見之。
故思益經雲。
若有于法生見。
則于其人佛不出世。
若人于諸法畢竟滅相中求涅槃者。
則于其人佛不出世。
佛藏經雲。
舍利弗。
若人以色身見佛。
是去佛遠。
若人能見諸法無相。
無名無觸。
無憶無念。
無生無滅。
無有戲論。
不念一切法。
不念涅槃。
不以涅槃為念。
不貪涅槃。
信解諸法皆是一相所謂無相。
是名真見佛。
思益經雲。
以見我故即是見佛。
所以者何。
我性即是佛性。
夫我性既是佛性。
得佛性即須内修。
内修自得菩提。
何假外求彌勒。
以外求彌勒之念。
不及内修覺心。
修道計三大阿僧祇劫望得作佛者。
此大邪癡。
何以故。
修道者斷生死業離六趣苦。
履一乘道入不二門。
除無明心開智慧眼。
法身獨脫自在神通。
教化衆生出生入死。
或為眷屬僮仆。
或作餓鬼畜生利物。
即為無種不應。
或入地獄濟拔諸苦。
心無所得。
大慈大悲。
盡未來際無有厭倦。
若然者則是法身常住不死不生。
雖應六道無來無去。
豈存心于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已哉。
如不然者則是無明。
既是無明則輪回六道。
此盡三大阿僧祇劫幾回受苦。
泥黎此非直心所得。
與道相違。
有證有求。
深是增上我慢。
故涅槃經雲。
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二十五有。
菩薩永斷二十五有得大涅槃。
名無所得。
又雲。
汝之所問亦無所得。
我之所
法華經雲。
我為設方便說諸菩薩道。
示之以涅槃。
我雖說涅槃。
是亦非真滅。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夫若得體解大道則能出死入生。
雖複應感群方心常寂滅。
既得動而常寂。
何處更有涅槃哉。
故思益經雲。
若人于諸法滅相中求涅槃者。
當知是輩皆為增上慢人。
世尊。
正行道者。
于法不作生。
不作滅。
無得無果。
佛藏經雲。
若人得涅槃者。
是人不随如來出家。
随六師出家。
舍利弗。
當知是人是為法賊入我法中。
當知是人污辱我法。
當知是人為是大賊。
惡生死而愛涅槃者。
猶惡貧賤而愛富貴。
惡貧賤而愛富貴非道德之宗。
惡生死而愛涅槃非真如之旨。
故懷道德者始得身居富貴。
體真如者始得神遊涅槃。
故居富貴者終不得嫌其貧賤。
遊涅槃者必不得惡其生死。
若以生死涅槃為是非。
名為增上慢。
若以貧賤富貴為得失。
名為倒置人。
故君子能處賤貧。
菩薩能入生死。
若以富貴為道德。
齊景公不應被尼甫非。
若以寂滅為真如。
舍利弗不應被淨名責。
故知愛富貴而作三公者。
不及初入仕道德人。
愛涅槃而證四果者。
不及初發心菩薩。
此乃内外明着事理顯然。
終身不悟邪愚之甚。
修道獨處坐禅用心精進。
或見佛身菩薩身真人羅漢身。
天尊老君身神仙身。
及過往有名号賢德身。
并談說妙言稱道授法。
即以為真者。
此大大邪惑。
何以故。
夫諸佛菩薩天尊老君等。
并是過去出世聖人。
當今無有見其真狀者。
今日但聞其名見其形像而已。
誰複識其面目哉。
其形像者并是世間工巧影響而作。
未必即得似彼真形。
今乃想其僞形為真狀者。
此之邪惑颠倒。
全是不近人情至。
如嬰兒弱喪年長成大。
本生父母見尚不識。
況我非彼所生。
複是異世而能識之者哉。
若其法身應化無種不為。
豈止守其本狀。
若其取此而為真應者。
必入魔網不疑。
故魔亦能種種變化惑作佛身菩薩之身。
亦能宣說妙法。
自非大乘慧眼不能别之。
若入魔網全不及元不修道。
以此而議坐禅。
所有境界并不得取以為證。
縱使放光動地彌不得信之。
但當正心不動。
魔事即自亡滅。
故維摩經雲。
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
西升經雲。
不受于邪。
邪氣自去。
凡人同生一類不因紹介者尚不得辄與款懷。
況彼非類幽昧而造次信之者也。
若其目擊道存者。
理自絕于言論。
若其不爾必須勘當是非。
夫世間人事猶不得以言貌取人。
況出世冥理得以色聲為證。
故康子饋藥。
孔子拜而受之曰。
丘未達不嘗之。
此良有以也。
聖人尚爾。
況其凡哉。
故物理不可睹迹即信。
一一皆須察之。
故大智度論雲。
多聞持戒禅未得漏盡法。
雖有此功德此事不可信。
涅槃經雲。
迦葉白佛言。
世尊。
我今不依是四種人。
何以故。
如瞿師羅經中佛為瞿師羅說。
若天魔梵為欲破壞變為佛像。
具足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圓光一尋。
面部圓滿猶月盛明。
眉間豪相白逾珂雪。
如是莊嚴來向汝者。
汝當檢校定其虛實。
既覺知已應當降伏。
世尊。
魔等尚能變作佛身。
況當不能作羅漢等四種之身。
坐卧空中。
左脅出水右脅出火。
身出煙炎猶如火聚。
以是因緣我于是中心不生信。
或有所說不能禀受。
亦無敬念而作依止。
佛言。
善男子。
于我所說若生疑者尚不應受。
況如是等。
是故應當善分别是善不善可作不可作。
如是作已長夜受樂。
修道願生值彌勒者。
此大邪癡。
何以故。
夫修道者。
破無明見發種智牙。
斷四生業滅三塗苦。
出入六道教化衆生。
回向無上菩提罔知限極。
此則是法身自在解脫見知。
若然者彌勒恒在目前。
何須願值。
故奄提遮經雲。
我常念所思。
大聖之所行。
未曾與汝異。
何事不清淨。
如不爾者。
即是無明常沒不出。
縱值彌勒亦未識之。
何以故。
三毒肉眼不辯賢愚。
但聞彌勒之名不識彌勒之狀相。
學論其彌勒複不見彌勒之理。
徒言此願知複何成至。
如釋迦出世。
舍衛大城不見佛者豈止千萬。
以此而議會須開心見道。
無目暗願何為哉。
何以故。
若夫智不聾盲即是慧眼。
慧眼者即無所不見。
無所不見者則能見佛。
見佛者謂見真佛。
非是化佛。
化佛有生有滅。
真佛無去無來。
無去無來遍滿三界。
愚無慧眼不能見之。
故思益經雲。
若有于法生見。
則于其人佛不出世。
若人于諸法畢竟滅相中求涅槃者。
則于其人佛不出世。
佛藏經雲。
舍利弗。
若人以色身見佛。
是去佛遠。
若人能見諸法無相。
無名無觸。
無憶無念。
無生無滅。
無有戲論。
不念一切法。
不念涅槃。
不以涅槃為念。
不貪涅槃。
信解諸法皆是一相所謂無相。
是名真見佛。
思益經雲。
以見我故即是見佛。
所以者何。
我性即是佛性。
夫我性既是佛性。
得佛性即須内修。
内修自得菩提。
何假外求彌勒。
以外求彌勒之念。
不及内修覺心。
修道計三大阿僧祇劫望得作佛者。
此大邪癡。
何以故。
修道者斷生死業離六趣苦。
履一乘道入不二門。
除無明心開智慧眼。
法身獨脫自在神通。
教化衆生出生入死。
或為眷屬僮仆。
或作餓鬼畜生利物。
即為無種不應。
或入地獄濟拔諸苦。
心無所得。
大慈大悲。
盡未來際無有厭倦。
若然者則是法身常住不死不生。
雖應六道無來無去。
豈存心于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已哉。
如不然者則是無明。
既是無明則輪回六道。
此盡三大阿僧祇劫幾回受苦。
泥黎此非直心所得。
與道相違。
有證有求。
深是增上我慢。
故涅槃經雲。
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二十五有。
菩薩永斷二十五有得大涅槃。
名無所得。
又雲。
汝之所問亦無所得。
我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