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要決卷第一

關燈
盜□□言盜□□□□□□□□□□□□邀寵規利□□□□□□聚财。

    自□賤人憎他愛己。

    損□□□□馬輕求服玩奢華器物侈靡。

    嚴飾棟宇放志肆情。

    習學浮言以為才辯。

    修治巧僞将作智能。

    傲虐貧賤谄佞富貴。

    惡直醜正嫉妒良善。

    護短□□飾非拒谏。

    矜功伐善。

    同惡相親。

    結□□□□遊暴慢。

    滋味養壽祠祀請恩。

    厭詛除兇□奏伐命。

    棄本逐末背正行邪。

    巫觋是求妖訛是信。

    側詩豔賦彩畫薰香。

    異端奇伎博弈淫樂。

    以娛耳目以悅婦人。

    耽樂為常終身不悟。

    中智已下莫不盡然。

    晝夜憂勞無忘寝食。

    父子兄弟互懷間欺。

    伯叔夫妻交相猜貳。

    閉門内教欺負。

    開門外遣施行。

    妄善詐親内離外舍。

    甘言強笑面柔足恭。

    心寡慈悲口多恩愛。

    并不以為惡故共行之。

    若悟為非誰複肯造。

    信知道與俗反與僞違。

    行真者則萬無一人。

    行僞者則比肩皆是。

    于是群邪混正。

    正實難行。

    衆僞亂真。

    真實難辯。

    故尼父有武叔之毀。

    周公有管蔡之言。

    是故君子道消至人潛隐。

    非惟明智誰複悟之。

    故莊子雲。

    至言不出。

    俗言勝也。

    詩雲。

    聽言則對。

    誦言如醉。

    夫俗情迷惑若此。

    可不悲哉。

    人皆好人之愛己。

    不好己之愛人。

    人皆嫌人之惡己。

    不嫌己之惡人。

    人皆憎人之道己短。

    不憎己之說人非。

    人皆欲人之行信于己。

    不好己之行信于人。

    人皆欲人之行直于己。

    不好己之行直于人。

    貧則皆欲人之以财惠己。

    富則不好以财惠人。

    自危則欲人之濟己。

    人危則不肯以身濟人。

    己之妻妾則不欲令人顧視。

    見他妻妾則好蕩以淫心。

    己之父母則欲得使人崇敬。

    見他父母則不欲屈己尊重。

    而複終日孜孜怨恨侪伍。

    不知反躬自責内省其身。

    既不達往來之情。

    未殊禽獸者也。

    故禮記雲。

    人而無禮雖能言。

    不亦禽獸之心乎。

    孔子雲。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世人但知平章他人短。

    不知己之不長。

    但知平章他子無仁智。

    不知己子是庸愚。

    但知平章他婦有淫行。

    不知己婦無貞實心。

    但知笑他無禮義。

    不知己自無人情。

    但知恨人不禮己。

    不知己之無所知。

    但知平章知鄙吝。

    不知已之是悭貪。

    故欲論他事者。

    先自觀己身。

    欲笑他是非者。

    先自察長短。

    若其不爾者。

    則豈得謂之中智乎。

    故易雲複以自知。

    老子雲自知者。

    明其此之謂也。

     聞過不即改是愚人。

    見鞭不即行是驽馬。

    驽馬終日受鞭策。

    愚人終日被毀挫。

    毀挫不知慚恥者甚于驽馬乎。

    故遺教經雲。

    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易雲。

    君子見善則遷。

    有過則改。

    是以佛法許以發露忏悔。

    王法許以舉覺首愆。

    若發露事不盡則不得成忏悔。

    舉覺事不盡則不得成首愆。

    故忏悔改過者必須發露盡誠。

    舉覺首愆者必須陳辭盡狀。

    若忏悔更造罪。

    不及無不忏。

    首愆更造過。

    不及無不陳。

    故首罪者則須濯志日新。

    忏悔者則須蕩心恒一。

    是以顔回不貳過。

    夫子尚之。

    故書雲。

    德惟一動罔弗吉。

    德二三動罔弗兇。

    易雲。

    恒以一德恒德之固也。

    造燭者為求其明。

    讀經者為求其理。

    明以照暗室。

    理以照暗心。

    故造燭不能然。

    雖有燭不廢暗。

    讀經不見理。

    雖讀經不廢愚。

    室暗動則有礙。

    心愚動則過生。

    過生者為其無智。

    有礙者為其無照。

    故世人但知造燭求明以照室。

    不解讀經求理以照心。

    何其愚哉。

     琴瑟解者彈之而得其曲。

    不解者彈之空得其聲。

    經書解者讀之而得其理。

    不解者讀之空得其言。

    故聾者雖聽琴瑟終不聞琴瑟之聲。

    愚人雖讀經書終不見經書之理。

    故禮記雲。

    人莫不飲食鮮能知味。

    其此之謂矣。

     經教雖多。

    解理者得其深意。

    河水雖廣。

    别水者見其深流。

    見其深流者駕船而登彼岸。

    得其深意者運心而出生死。

    結網以求龜魚。

    龜魚在深水。

    結網成不入水以網魚。

    乃束而高懸。

    龜魚無由得。

    造經以求福智。

    福智在深心。

    造經成不讀誦以網心。

    乃盛于函箧。

    福智無由生。

    又讀經不得深理者。

    猶舒網空曳于水中。

    舒網空曳于水中。

    徒網濕而人困。

    龜魚一無得。

    讀經不得深理者。

    徒紙熟而心惓。

    福智一無成。

    世人并解結網成即入水以求魚。

    造經成者不知讀誦以求理。

    但知魚之以糞體。

    不知理之以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