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要決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
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以此而議會須得明悟解脫于煩惱。
何因直以暗心而願生彼極樂世界哉。
至如世間愚人。
因少功勳蒙授官賞。
資财殷足服乘輕鮮。
外雖得此□華。
内愚不殊疇昔。
無仁無智不能守之。
違犯憲章得罷還失反歸南畝。
何殊舊人。
縱得一世保終瞑目。
與彼何别。
中間非無小異。
生死終歸大同。
猶無智修福得往西方。
命盡殁身還沈三趣。
然心體常一形報稍殊。
雖至天堂終不變易。
俱聖人引接隐覆難明。
若不悟其理源趣超心無不皆錯。
故涅槃經雲。
如我先說。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善能修治身口意業。
舍命之時。
雖有親族取其屍骸。
或以火燒。
或投大水。
或棄冢間。
狐狼禽獸競共食啖。
然心意識即生善道。
然是心法實無去來亦無所至。
直是前後相續相貌不異。
如是之言即是如來秘密之教。
夫法主正說如此智。
□□不善思。
故思益經雲。
菩薩若生轉輪王家。
不名家清淨。
若生帝釋中。
若生梵王中。
亦不名家清淨。
若在兩生處。
乃至畜生自不失善根。
亦令衆生生諸善根。
是名菩薩家清淨。
商人貪貨遠道□生度海浮江。
經諸險難廣求财寶。
以望大富。
及其船沒被賊身命不存。
縱得千金于何所用。
設使得财至舍又憂盜賊偷劫。
晝夜心不暫安。
此實為财受苦。
小盜猶可防備。
大盜并身不存。
故世間聚财直為賊盜貯備。
夫所食不過滿腹。
所衣不過覆身。
無事積聚無涯而緻亡身喪命。
豈如少欲知足樂道安貧。
貯文藝以作資财。
持禮義以為鉾戟。
衛慧明之商主。
駕解脫之法船。
入五欲之溟波。
采群生之秘寶。
置涅槃之彼岸。
出生死之愛河。
超三界以永安。
此大商之秘計。
故大智度論雲。
一切寶中人壽第一。
人為命故求财。
不為财故求命。
愚人所以不能抱樸懷□衣食豐饒者。
一為貪欲無厭。
二為非理損耗人。
人皆悉規利不覺還輸與他。
又複愛好求名費用無度。
往還重饷來去頻煩。
不知去其僞情保其真性。
内守我分外不逐物。
損其企尚絕其來往。
器物趣供其事。
衣食适充其身。
守業安居勤作儉用。
如其信爾誰不懷真物。
我鹹甯何有不足。
故禮記雲。
生财有大道。
生之者衆。
食之者寡。
為之者疾。
用之者舒。
财恒足矣。
老子雲。
使民複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世人悉解布施。
隻自不解斷貪。
世人悉解作善。
隻自不解斷惡。
世人悉解惡死。
隻自不解嫌生。
世人悉解求富。
隻自不解節儉。
若節儉則無富可求。
若解嫌生則無死可惡。
若解斷惡則無善可行。
若解斷貪則無悭可施。
此實行之甚易解亦不難。
若不能解而行者。
豈非愚惑矣。
故孔子雲。
不知言無以為人。
世人争名皆欲得自稱是好人及遣。
行仁義則無一人肯。
官人争考皆雲我能清治及遣。
行道德則雲我不能。
若不能行道德則不須争考第。
若不能行仁義則不須争令名。
若違此者安可與語。
故論語雲。
誰能出不由戶。
何莫由斯道也。
仕官者本為輔國治民。
不為求富貴。
修道者本為弘道化物。
不為求聖智故。
愚人入朝仕官。
隻圖富貴榮樂。
無心憂國養民。
愚人出家修道。
隻圖聖智果報。
無心憂道濟物。
無心憂國養民者。
必矜名谄佞而毀谮忠良。
無心憂道濟物者。
必求名謟曲而诽謗正道。
故以富貴為懷者。
得富貴必起侈心。
以聖智為念者。
得聖智必起邪見。
起侈心者必矜富貴而傲虐貧賤。
起邪見者必恃聖智而侮慢凡夫。
恃聖智而侮慢凡夫者。
必以聖智惑人。
矜富貴而傲虐貧賤者。
必以富貴誇物。
以富貴誇物者。
必憍富貴而廣事奢華。
以聖智惑人者。
必炫聖智廣求利養。
炫聖智廣求利養者必入三塗。
憍富貴廣事奢華者必亡九族。
故能遣富貴奢華者。
始堪興政安民。
能遣聖智利養者。
始堪弘道化物。
弘道化物永會真如。
興政安民永終天祿。
如違此理罕有不亡。
覆車改轍古今少悟。
故書雲。
德惟善政。
政在養民。
天工人其代之天命不幹常。
老子雲。
富貴而憍自遺其咎。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成功不處。
莊子雲。
天時非賢也。
樂通物非聖人也。
豈虛言哉。
真言要決卷第一
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以此而議會須得明悟解脫于煩惱。
何因直以暗心而願生彼極樂世界哉。
至如世間愚人。
因少功勳蒙授官賞。
資财殷足服乘輕鮮。
外雖得此□華。
内愚不殊疇昔。
無仁無智不能守之。
違犯憲章得罷還失反歸南畝。
何殊舊人。
縱得一世保終瞑目。
與彼何别。
中間非無小異。
生死終歸大同。
猶無智修福得往西方。
命盡殁身還沈三趣。
然心體常一形報稍殊。
雖至天堂終不變易。
俱聖人引接隐覆難明。
若不悟其理源趣超心無不皆錯。
故涅槃經雲。
如我先說。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善能修治身口意業。
舍命之時。
雖有親族取其屍骸。
或以火燒。
或投大水。
或棄冢間。
狐狼禽獸競共食啖。
然心意識即生善道。
然是心法實無去來亦無所至。
直是前後相續相貌不異。
如是之言即是如來秘密之教。
夫法主正說如此智。
□□不善思。
故思益經雲。
菩薩若生轉輪王家。
不名家清淨。
若生帝釋中。
若生梵王中。
亦不名家清淨。
若在兩生處。
乃至畜生自不失善根。
亦令衆生生諸善根。
是名菩薩家清淨。
商人貪貨遠道□生度海浮江。
經諸險難廣求财寶。
以望大富。
及其船沒被賊身命不存。
縱得千金于何所用。
設使得财至舍又憂盜賊偷劫。
晝夜心不暫安。
此實為财受苦。
小盜猶可防備。
大盜并身不存。
故世間聚财直為賊盜貯備。
夫所食不過滿腹。
所衣不過覆身。
無事積聚無涯而緻亡身喪命。
豈如少欲知足樂道安貧。
貯文藝以作資财。
持禮義以為鉾戟。
衛慧明之商主。
駕解脫之法船。
入五欲之溟波。
采群生之秘寶。
置涅槃之彼岸。
出生死之愛河。
超三界以永安。
此大商之秘計。
故大智度論雲。
一切寶中人壽第一。
人為命故求财。
不為财故求命。
愚人所以不能抱樸懷□衣食豐饒者。
一為貪欲無厭。
二為非理損耗人。
人皆悉規利不覺還輸與他。
又複愛好求名費用無度。
往還重饷來去頻煩。
不知去其僞情保其真性。
内守我分外不逐物。
損其企尚絕其來往。
器物趣供其事。
衣食适充其身。
守業安居勤作儉用。
如其信爾誰不懷真物。
我鹹甯何有不足。
故禮記雲。
生财有大道。
生之者衆。
食之者寡。
為之者疾。
用之者舒。
财恒足矣。
老子雲。
使民複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世人悉解布施。
隻自不解斷貪。
世人悉解作善。
隻自不解斷惡。
世人悉解惡死。
隻自不解嫌生。
世人悉解求富。
隻自不解節儉。
若節儉則無富可求。
若解嫌生則無死可惡。
若解斷惡則無善可行。
若解斷貪則無悭可施。
此實行之甚易解亦不難。
若不能解而行者。
豈非愚惑矣。
故孔子雲。
不知言無以為人。
世人争名皆欲得自稱是好人及遣。
行仁義則無一人肯。
官人争考皆雲我能清治及遣。
行道德則雲我不能。
若不能行道德則不須争考第。
若不能行仁義則不須争令名。
若違此者安可與語。
故論語雲。
誰能出不由戶。
何莫由斯道也。
仕官者本為輔國治民。
不為求富貴。
修道者本為弘道化物。
不為求聖智故。
愚人入朝仕官。
隻圖富貴榮樂。
無心憂國養民。
愚人出家修道。
隻圖聖智果報。
無心憂道濟物。
無心憂國養民者。
必矜名谄佞而毀谮忠良。
無心憂道濟物者。
必求名謟曲而诽謗正道。
故以富貴為懷者。
得富貴必起侈心。
以聖智為念者。
得聖智必起邪見。
起侈心者必矜富貴而傲虐貧賤。
起邪見者必恃聖智而侮慢凡夫。
恃聖智而侮慢凡夫者。
必以聖智惑人。
矜富貴而傲虐貧賤者。
必以富貴誇物。
以富貴誇物者。
必憍富貴而廣事奢華。
以聖智惑人者。
必炫聖智廣求利養。
炫聖智廣求利養者必入三塗。
憍富貴廣事奢華者必亡九族。
故能遣富貴奢華者。
始堪興政安民。
能遣聖智利養者。
始堪弘道化物。
弘道化物永會真如。
興政安民永終天祿。
如違此理罕有不亡。
覆車改轍古今少悟。
故書雲。
德惟善政。
政在養民。
天工人其代之天命不幹常。
老子雲。
富貴而憍自遺其咎。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成功不處。
莊子雲。
天時非賢也。
樂通物非聖人也。
豈虛言哉。
真言要決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