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要決卷第一

關燈
語不宣。

    良媒必不妄媒其女。

    實語必不妄出其言。

    媒而不妄媒其實德。

    言而不妄言其實理。

    媒其實德婚者不惑。

    言其實理聽者不疑。

    不疑必受而行用。

    不惑必納為室家。

    故家得順婦則能安和九族。

    心得實理則能靜泰百骸。

    九族安和則枝葉外茂。

    百骸靜泰則種智内明。

    枝葉外茂名為強族。

    種智内明名為達人。

    故世人但解訪良媒求其婦德。

    不知訪實語求其至言。

    何其愚也。

    故孔子雲。

    擇不處仁焉得智。

     藥不當病不及不服。

    言不中理不及不言。

    藥不當病反傷其命。

    言不中理反害其身。

    故易雲。

    亂之所生則言語以為階。

    老子雲。

    開其銳濟其事終身不救。

    愚人娶妻不求婦德。

    唯求門地富貴姿質為本。

    女人恃色必恣憍淫。

    恃其門族必懷欺侮。

    欺侮則不順舅姑。

    憍淫則受人扇惑。

    不順舅姑則内外不睦。

    受人扇惑則表裡昏淫耽欲。

    愚人終不省覺。

    兼恐被夫嫌薄無所不至。

    求巫厭□不憂婦道。

    唯思聲色袨服靓妝。

    谄媚夫婿詐将親善。

    讒谮尊卑。

    夫納婦言。

    疏薄骨肉。

    緻使至親同氣怨徹穹蒼。

    如此之徒豈唯三五。

    危身沒命實屬婦人。

    喪國亡家皆由女色。

    故周文之盛先述德于後妃。

    殷纣之亡卒歸愆于姐己。

    自餘群小何可勝言。

    牝雞之晨可不悟也。

    故詩雲。

    婦為長舌維厲之階亂匪自降天生自婦人。

     無同則無異。

    無合則無離。

    無聚則無散。

    無愛則無憎。

    無憂則無喜。

    無得則無失。

    無生則無死。

    無親則無疏。

    世或有先疏後親者。

    或有先親後疏者。

    至如夫妻未合不識。

    此則先疏。

    亦既婚媾恩愛同懷。

    則是後親。

    兄弟同胞共氣。

    此則先親。

    後遂離析。

    則是後疏。

    夫婦本疏翻成膠漆。

    兄弟本一翻成路人。

    加以側目相憎瞋嫌嫉妒。

    互相經略養活妻兒。

    不惟父母之恩乃懷财色之美。

    積習既久遂以為常。

    舉世皆然。

    親疏孰在。

    故以财交者财盡即疏。

    以色交者色衰即棄。

    以食交者食盡即離。

    以名交者名亡即絕。

    以勢交者勢去即乖。

    以藝交者藝竭即斷。

    是以有故而合者必有故可離。

    無故而同者必無故可異。

    有故者非恒故離合有時。

    無故者有恒故同異無日。

    無故者謂道合。

    有故者謂世交。

    是以小人無親非利不合。

    君子無親非道不同。

    非道不同無道則散。

    非利不合無利即離。

    故禮記雲。

    儒□義同而進不同而退。

    莊子雲。

    君子淡以親。

    小人甘以絕。

    誠不謬矣。

    歡喜不及忍辱。

    多笑不及不瞋。

    不殺勝于放生。

    求福不如避罪。

    不悭勝于布施。

    心敬勝于足恭。

    故遺教經雲。

    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

    又雲。

    劫功德賊無過瞋恚。

    大智度論雲。

    若人加□如豬楷金山益發其明。

    求佛道度衆生之利器。

    忍為最妙。

    又雲。

    瞋為苦因緣。

    慈是樂因緣。

    莊子雲。

    力敵萬夫非為勇士。

    能行一忍号曰丈夫。

    論語雲。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

    非惑欤。

    道者本為弘道化物。

    不為剃頭着帽長齊菜食誦經禮佛好心練行故也。

    官者本為輔國治民。

    不為懷寵屍祿清謹檢案判事打人故也。

    故孔子雲。

    禮雲禮雲王帛雲乎哉。

    樂雲樂雲鐘鼓雲乎哉。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是以菩薩具善種智。

    衆生具惡種智。

    習惡智不已決定入地獄。

    習善智不已決定得菩提。

    故易雲。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

    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菩薩善種智名為戒定慧。

    衆生惡種智名為貪瞋癡。

    翻破貪瞋癡即是戒定慧。

    能決此事者名為大丈夫。

    故老子雲。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

    居其實不居其華。

    故玄彼取此仕而懷居。

    未足以為仕修道懷安。

    豈是道哉。

    故維摩經雲。

    貪着禅味是菩薩縛。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修道願生極樂世界者。

    甚于懷土小人。

    君子懷形小人懷惠。

    修道而求果報者。

    甚于懷惠小人。

    何以故。

    夫世間愚人并以無明毒心貪剝錢财。

    作少許客塵功德。

    而即願生諸天及無量壽極樂世界者。

    不是小小愚癡何者。

    夫甯無病坐茅廬。

    不有病坐金屋。

    甯無病卧闆箦。

    不有病卧王床。

    甯無病食蔬餐。

    不有病食珍味。

    甯無病策弱杖。

    不有病乘壯馬。

    甯無事而家貧。

    不有事而家富。

    甯解脫遊煩惱。

    不被縛住涅槃。

    甯有慧□閻浮。

    不無明生極樂。

    故華嚴經雲。

    甯受一切苦得聞佛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