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真言門住如實見講演法華略儀卷下

關燈
雲。

    是菩薩不專讀誦經典。

    但行禮拜(雲雲)是即禮拜五智之性。

    不專讀誦經典者。

    信鑁字門。

    禮拜中台摩诃毗盧遮那之性。

    是名一禮。

    何者縛字門者。

    即是言語道斷之義。

    上有二點。

    即是大空。

    大空即是不可思議之大果也。

    如經雲止止不須說。

    我法妙難思。

    但行禮拜者。

    禮有四種。

    一禮金剛部性。

    二禮實部性。

    三禮法部性。

    四禮羯磨部性。

    是名一切禮。

    若信世間相常住者。

    是信吽字門。

    禮金剛部自性法身之性也。

    若信煩惱即菩提者。

    信咀?字門。

    禮拜寶部功德法身之性也。

    若信結業即解脫者。

    是信纥唎(二合)字門。

    禮法部智惠法身之性也。

    若信生死即涅槃者。

    是信惡字門。

    禮拜羯磨部作變化身之性也。

    文雲。

    是比丘凡有所見皆悉禮拜。

    即是一切禮之義。

    問。

    增上慢者作此不輕之名。

    何用是深秘釋耶。

    答。

    文雲。

    我深敬汝等。

    不敢輕慢。

    是即菩薩自陳内解。

    故用此深秘釋耳 如來神力品 如來者舉人也。

    神力者舉法也。

    人法雙标故名神力品 今正依真言門者。

    如來者釋尊自證成所作智。

    若标身輪即是天鼓音如來。

    故文雲。

    二音聲遍至十方。

    神力者成所作智有大力用。

    揚舌梵世。

    說法無窮。

    今此品是八葉之中。

    北方天鼓音佛之葉。

    故名如來神力品也 囑累品 囑者是所付屬累是煩爾宣傳此從聖旨。

    得名故言囑累品 今依真言門者。

    囑者付囑。

    天鼓音印者。

    累者不止付囑此印。

    更付前後之諸印。

    是故文雲。

    如是三摩諸菩薩頂。

    頂是能頂。

    手即所頂。

    八印為手禀持加頂。

    佛以能付八印之手。

    而摩能持行者之頂。

    三摩者标所付之數。

    一付鼓音印故摩之。

    二付前諸印。

    故亦摩之。

    三付後印及後品。

    故亦摩之。

    摩即囑義。

    三即累義具付八印故。

    名囑累品也。

    問。

    何故此品有三付耶。

    答。

    标佛印竟于此章。

    故儀軌雲。

    歸命最後囑累品以例應雲歸命初中囑累品。

    問。

    儀軌何故。

    故最後列之耶。

    答。

    為消三摩說普賢品也 藥王品 藥王菩薩者舉人也。

    本事者标法。

    此品人法雙舉。

    故言藥王菩薩本事品 今依真言門者。

    藥王菩薩者。

    是精進之義。

    就化他标名精進為藥。

    能治無等倫為王。

    道心立行名為菩薩。

    本者本時也事者事業昔為一切衆生喜見菩薩。

    行事門之行。

    故名為本事。

    此品者是說藥樹王身天鼓音佛之葉。

    故雲藥王菩薩本事品也。

    文雲是一切衆生喜見菩薩苦行。

    即此意也。

    凡樹囑拔苦。

    故名藥也。

    珠标與樂。

    故名如意也。

    如諸佛菩薩通具是二。

    北方偏深修于拔苦。

    故雲藥王 妙音菩薩品 昔得一切衆生語言陀羅尼。

    今以普賢現色身。

    以妙音聲。

    遍吼十方。

    弘宣此教。

    故名妙音菩薩品 更正依真言門者。

    此菩薩者以佛道聲。

    弘通天鼓音之聲教。

    饒益衆生故名妙音品也。

    文雲。

    其三昧名現一切色身。

    妙音菩薩住是三昧。

    饒益衆生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者舉人也。

    普門者标法也。

    今此品人法雙舉。

    故言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正依真言門者。

    此品說六種觀音拔若之相及六觀音普門示現。

    故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六觀世音者。

    一者大悲觀世音如初文是也。

    大日疏雲。

    以大悲為體也。

    身心内外純以悲為身。

    二者大勢至觀世音。

    如文。

    設入大火。

    火不能燒。

    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故大日疏雲。

    離世間生。

    又超苦生。

    住平等智中。

    (已上釋勢至觀音真言文也)火及智者本為對也。

    但彼舉能治。

    故名住平等智中。

    此論所治。

    故雲大火也。

    世出世異耳。

    又超苦生者。

    世間之火。

    與此文同。

    三者多羅觀世音。

    如文。

    若為大水所漂。

    即得淺處。

    大日疏釋多羅觀音雲。

    渡人于大河。

    置于彼岸上。

    四者毗俱智觀音。

    文雲若複有人臨當被害。

    而得解脫。

    羅刹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

    大日疏釋此尊雲。

    于一切恐怖。

    令彼退散也。

    五者白處尊。

    如文雲設欲男女更生福智端正男女。

    大日疏釋此尊雲。

    從如來境界而生。

    即能生諸佛功德以為莊嚴法身。

    六者馬頭。

    如文雲盡形持供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号。

    乃至一時禮供觀世音菩薩名号。

    是二人福正等無異。

    大日疏釋此尊雲。

    啖食諸障。

    打碎此障。

    令四散也。

    如是六尊三十三身。

    遍滿世間能救衆生苦。

    故名觀世音普門品也 陀羅尼品 此翻總持。

    今此品偏舉法為名。

    故言陀羅尼品 正依真言門者。

    一文一字總持諸佛秘密功德。

    故雲總持大般若雲。

    若得如是陀羅尼門諸有所說一文一字無非佛語。

    遠離色聲香味觸。

    何以故。

    此所說法非世間言語故 妙莊嚴王本事品 妙莊嚴王舉人也。

    本事舉法也。

    此品内說彼王本事故雲妙莊嚴王本事品 正依真言門者。

    此品結前萬德莊嚴印之事業故舉妙莊嚴王之本事。

    以标品名也 普賢菩薩勸發品 梵雲邲輸跋陀。

    此翻普賢。

    勸發者戀法辭也。

    今人法并舉。

    故雲普賢菩薩勸發品 今依真言門釋者。

    此菩薩是大毗盧遮那如來之菩提心也。

    從彼如來支分而生。

    普者遍一切處義。

    賢者最妙善義。

    勸發者從東來西。

    勸發四門之大秘法。

    人法并标。

    故言普賢菩薩勸發品也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将釋此典有二意一顯教。

    二秘密。

    初顯教者。

    依天台意。

    但無彼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