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真言門住如實見講演法華略儀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藥草喻品
土地是能生。
雲雨是能潤。
草木是所生。
所潤通皆有用。
而藥草用強。
有漏諸善悉能治惡無漏為最。
無漏衆中四大弟子以譬領解。
深會聖心。
佛贊善哉。
甚為希有。
述其得解。
以喻其人。
故言藥草喻品 今正依真言門釋者。
總明如來大圓鏡智事業之相。
大般若明。
依因菩薩滿月輪。
故一切世間藥草物類各得增萠。
今少異。
彼明菩薩。
今明如來。
然今如來。
月輪如大虛空。
衆生月輪如一大地。
發心不同名為藥草。
随說四智如一味雨四方俱下。
昔日所治名為毒草。
今日所治還成能。
何者能化常為一事。
演說諸法。
曾無他事。
故佛常見一切衆生有菩提心性。
皆名藥草。
故名藥草。
文雲。
如來說法一相一味。
所謂解脫相。
離相滅相。
究竟至于一切種智。
又曰佛月是能變能生。
藥草是所變所生。
今此品說變他藥草成佛金色妙法蓮華藥草故為品名。
喻者能喻是藥草所喻。
即心蓮。
又能喻是佛月。
所喻是種性。
即是法華三昧之名。
如來常住月愛三昧。
起清涼用。
照除九界煩惱熱。
療瘡心地經雲。
法王常住妙法宮法身光明靡不照。
即此意也。
今能治所治。
兼标及以所喻顯能故名妙法蓮華藥草喻品也(若作次第者。
上已明八葉。
自有法喻。
今可明中胎之滿月輪。
故雲藥草。
文雲。
如來複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
是指月輪即法說也。
譬說可知) 授記品 梵音和伽羅。
此翻授記。
此品中授記四大聲聞。
偏舉法為名。
故言授記品。
今謂梵雲尾野(二合)羯羅拏。
此雲授記。
即是法華三昧之名。
聖位雲毗盧遮那佛。
于内心證得金剛笑印。
受記三摩地智自受用。
故從此三昧智。
流出光明。
遍照十方法界不定性衆生。
授與平等無上菩提記。
此品者诠寶生部中第四郝宗。
賀字是實相為因義。
傍有二點。
是如來滅度之義。
當知授于佛因佛果。
名為授記。
而今此三昧門不說三乘定性及無性名。
故名不定性。
何者内證福德門有是三昧智。
由是福智大威神力。
變毒成藥執石成寶。
由是義故說。
一切法曾無定性。
言不定性衆生。
設使雖有定性無性。
今入寶部。
同獲諸佛自受用智之授記而共受用。
當知。
是經佛及弟子。
皆同受用秘密智惠。
而自娛樂。
故是三昧法為受與平等無上菩提記也。
今授是記。
故名授記品(如金光明是福德門無福餓魚成福德天。
陸地天子已得記别。
今如是文。
定性二乘無性畜女得無上道) 釋化城喻品 化者神力所為也。
城者防非卻敵之稱也。
知無賊不須城。
故言化城也。
偏舉喻為名。
故言化城品 今正依真言門者是北葉之稱也。
能示為化。
所示為城。
能所合标。
故名化城。
貧裡已出寶處欲近說普賢。
先示權城。
城内預現三十六尊之三摩地花因勵彼發心。
此非果用。
故言化城化城者。
進非大乘。
退非小乘。
是權示中道秘密果報之地。
非謂地位故名化城。
亦雲中道之華報也。
如香城是東方之北葉也。
問。
既雲權示三十六尊。
何名化城。
答。
入秘藏有二機人。
一以智入。
二以信入。
今為信入者。
示所信之處。
故雲秘藏。
非已智分。
故雲滅化城。
當知。
秘藏義容權實。
文雲。
汝舍利弗以信得入。
況餘聲聞。
其餘聲聞。
信佛語故。
随順此經。
非已智分。
即此義也。
當知秘藏其性廣博。
體含權實。
用分花果。
淨名雲。
皆是吾侍。
此文雲。
花果敷實。
化身所止。
故名化城。
化竟歸本。
名滅化城。
若約法。
若約淺者三業實際。
二乘異見。
是名化城。
法華之前以化為法。
法華之日法還成喻。
此品中說滅二涅槃權化之城。
令衆進入寶處之中。
即寄化城。
以顯法華三昧之處。
故名化城喻品也(若作次第。
上明月輪今明月輪之權用故雲化城。
化身受用名為化城。
毗盧用名曰三十七自受用智。
智為本城為迹) 五百弟子授記品 此品具記千二百。
而标五百者何。
五百得記名同五百口陳領解故以标耳 更正依深秘釋者。
此品具記千二百等。
而所以标五百者。
必有所标。
何者千二百及五百等。
上開化城。
妙達五百由旬。
轉成五智之明。
由是因緣今得是記。
标此義故。
名五百弟子授記品也。
當知。
标所聞名為五百。
若取能聞。
即标弟子耳。
故文首雲。
爾時富留那彌多羅尼子聞是智惠。
既指聞五百美言。
聞是智惠。
明知。
五百隻是五智之性。
今先标所聞。
次标能聞。
後标得益。
故名五百弟子 授記品 授學無學人記品(研真斷惑名為學。
真窮惑盡名無學也。
此品中顯學無學人記故雲授學無學人記品)更依真言門者。
問。
三周之終各得記莂者。
不出學及無學。
而今别稱授學無學人記品者何。
答。
前約本位名學無學。
今就内解。
名學無學。
何者今所應作。
是佛智惠。
指之名學。
達不二際。
見心實相。
故為無學。
發如是學。
還是三周得記之衆。
方便品雲。
其不習學者。
不能曉了之。
藥草雲。
漸漸修學。
悉當成佛。
是名學人也。
信解雲。
法王法中久修梵行。
今得無漏無上大果。
今取此人。
雲學無學也。
故此文雲。
我等于此亦應有分。
明知。
此衆前既有分。
為顯内解更請後分。
言前既有分者。
謂開心實相。
預總記之類也。
故雲授學無學人記品。
寶幢佛葉。
竟于此也 釋法師品 此品五種法師。
一受持。
二讀。
三誦。
四解
雲雨是能潤。
草木是所生。
所潤通皆有用。
而藥草用強。
有漏諸善悉能治惡無漏為最。
無漏衆中四大弟子以譬領解。
深會聖心。
佛贊善哉。
甚為希有。
述其得解。
以喻其人。
故言藥草喻品 今正依真言門釋者。
總明如來大圓鏡智事業之相。
大般若明。
依因菩薩滿月輪。
故一切世間藥草物類各得增萠。
今少異。
彼明菩薩。
今明如來。
然今如來。
月輪如大虛空。
衆生月輪如一大地。
發心不同名為藥草。
随說四智如一味雨四方俱下。
昔日所治名為毒草。
今日所治還成能。
何者能化常為一事。
演說諸法。
曾無他事。
故佛常見一切衆生有菩提心性。
皆名藥草。
故名藥草。
文雲。
如來說法一相一味。
所謂解脫相。
離相滅相。
究竟至于一切種智。
又曰佛月是能變能生。
藥草是所變所生。
今此品說變他藥草成佛金色妙法蓮華藥草故為品名。
喻者能喻是藥草所喻。
即心蓮。
又能喻是佛月。
所喻是種性。
即是法華三昧之名。
如來常住月愛三昧。
起清涼用。
照除九界煩惱熱。
療瘡心地經雲。
法王常住妙法宮法身光明靡不照。
即此意也。
今能治所治。
兼标及以所喻顯能故名妙法蓮華藥草喻品也(若作次第者。
上已明八葉。
自有法喻。
今可明中胎之滿月輪。
故雲藥草。
文雲。
如來複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
是指月輪即法說也。
譬說可知) 授記品 梵音和伽羅。
此翻授記。
此品中授記四大聲聞。
偏舉法為名。
故言授記品。
今謂梵雲尾野(二合)羯羅拏。
此雲授記。
即是法華三昧之名。
聖位雲毗盧遮那佛。
于内心證得金剛笑印。
受記三摩地智自受用。
故從此三昧智。
流出光明。
遍照十方法界不定性衆生。
授與平等無上菩提記。
此品者诠寶生部中第四郝宗。
賀字是實相為因義。
傍有二點。
是如來滅度之義。
當知授于佛因佛果。
名為授記。
而今此三昧門不說三乘定性及無性名。
故名不定性。
何者内證福德門有是三昧智。
由是福智大威神力。
變毒成藥執石成寶。
由是義故說。
一切法曾無定性。
言不定性衆生。
設使雖有定性無性。
今入寶部。
同獲諸佛自受用智之授記而共受用。
當知。
是經佛及弟子。
皆同受用秘密智惠。
而自娛樂。
故是三昧法為受與平等無上菩提記也。
今授是記。
故名授記品(如金光明是福德門無福餓魚成福德天。
陸地天子已得記别。
今如是文。
定性二乘無性畜女得無上道) 釋化城喻品 化者神力所為也。
城者防非卻敵之稱也。
知無賊不須城。
故言化城也。
偏舉喻為名。
故言化城品 今正依真言門者是北葉之稱也。
能示為化。
所示為城。
能所合标。
故名化城。
貧裡已出寶處欲近說普賢。
先示權城。
城内預現三十六尊之三摩地花因勵彼發心。
此非果用。
故言化城化城者。
進非大乘。
退非小乘。
是權示中道秘密果報之地。
非謂地位故名化城。
亦雲中道之華報也。
如香城是東方之北葉也。
問。
既雲權示三十六尊。
何名化城。
答。
入秘藏有二機人。
一以智入。
二以信入。
今為信入者。
示所信之處。
故雲秘藏。
非已智分。
故雲滅化城。
當知。
秘藏義容權實。
文雲。
汝舍利弗以信得入。
況餘聲聞。
其餘聲聞。
信佛語故。
随順此經。
非已智分。
即此義也。
當知秘藏其性廣博。
體含權實。
用分花果。
淨名雲。
皆是吾侍。
此文雲。
花果敷實。
化身所止。
故名化城。
化竟歸本。
名滅化城。
若約法。
若約淺者三業實際。
二乘異見。
是名化城。
法華之前以化為法。
法華之日法還成喻。
此品中說滅二涅槃權化之城。
令衆進入寶處之中。
即寄化城。
以顯法華三昧之處。
故名化城喻品也(若作次第。
上明月輪今明月輪之權用故雲化城。
化身受用名為化城。
毗盧用名曰三十七自受用智。
智為本城為迹) 五百弟子授記品 此品具記千二百。
而标五百者何。
五百得記名同五百口陳領解故以标耳 更正依深秘釋者。
此品具記千二百等。
而所以标五百者。
必有所标。
何者千二百及五百等。
上開化城。
妙達五百由旬。
轉成五智之明。
由是因緣今得是記。
标此義故。
名五百弟子授記品也。
當知。
标所聞名為五百。
若取能聞。
即标弟子耳。
故文首雲。
爾時富留那彌多羅尼子聞是智惠。
既指聞五百美言。
聞是智惠。
明知。
五百隻是五智之性。
今先标所聞。
次标能聞。
後标得益。
故名五百弟子 授記品 授學無學人記品(研真斷惑名為學。
真窮惑盡名無學也。
此品中顯學無學人記故雲授學無學人記品)更依真言門者。
問。
三周之終各得記莂者。
不出學及無學。
而今别稱授學無學人記品者何。
答。
前約本位名學無學。
今就内解。
名學無學。
何者今所應作。
是佛智惠。
指之名學。
達不二際。
見心實相。
故為無學。
發如是學。
還是三周得記之衆。
方便品雲。
其不習學者。
不能曉了之。
藥草雲。
漸漸修學。
悉當成佛。
是名學人也。
信解雲。
法王法中久修梵行。
今得無漏無上大果。
今取此人。
雲學無學也。
故此文雲。
我等于此亦應有分。
明知。
此衆前既有分。
為顯内解更請後分。
言前既有分者。
謂開心實相。
預總記之類也。
故雲授學無學人記品。
寶幢佛葉。
竟于此也 釋法師品 此品五種法師。
一受持。
二讀。
三誦。
四解